以下是网学网为您推荐的文化论文-名著格式变通翻译个案评析,希望本篇文章对您学习有所帮助。
《红楼梦》是我国 18 世纪的一部著名长篇小说,这部经典名著受到诸多外国学者的推崇,被译作多种语言发行。其中,霍克斯与闵福德的英译本 The Story of the Stone 采用了自己独特的方式进行了翻译。本文对其译本中多处独创性文体排版,从意义、形式、以及文化批评三方面对其进行赏析。
一、审视角度
译者面对翻译对象应如何审视,主要有三方面:语言事实,形式(包括修辞手段或者文体特征)和精神气质。于是,与之相对应的翻译批评与赏析层面分别是:意义批评,形式批评,和文化批评。在翻译时强调语言事实的翻译我们可称其为语义翻译,语义翻译是英国翻译理论家Peter Newmark提出的两种翻译模式之一。对于一部译作的分析,看其语义翻译得是否与原文接近,从翻译批评与赏析层面,对译作的分析就是意义批评与赏析。翻译活动面对的是语言和文化的双重障碍。就语言而论,当语言表达形式(语音、词汇、句法和修辞等)的特点本身作为信息的内容传达时,翻译时强调形式,就是为了凸显某种语言的语言形式功能,比如说中国诗歌的诗性功能。在翻译时,译者有时会采用修辞手段、特殊文体甚至创新的排版印刷格式等手段来增强译文的艺术效果,发挥吸引读者的功能。第三个视角,从精神气质方面审视翻译对象侧重的是文化特质的翻译。由于文化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语言的交流,因此中西方文化在文化内涵、生活方式、认知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差异会对翻译产生重大影响。看一部译作是否译出了原作的精神气质,就是看它能否将原作的文化很好地传达出来,而对其进行赏析是则要从文化批评角度着手。对一部译作的批评与赏析应该是多角度的、多方面的,可以对译者的行为和活动进行批评与赏析,还可以对翻译理论的研究进行批评赏析,也可以对翻译的文体格式等进行批评赏析。
二、霍克斯在翻译《红楼梦》这部杰作的时候,建构了自己的独一无二的的翻译本体。
从文学翻译的角度和高度来讲,都是文学翻译中很有影响力的一种创新,这种在翻译中格式的变通,对于译作的成就具有何等重要的奠基作用。下面就对霍译版本中某些格式变通之处从意义、形式以及文化角度进行批评与赏析。
1“.敕造宁国府”的翻译:第三回,林黛玉见“正门之上有一匾,匾上大书‘敕造宁国府’五个大字”。霍译:
NING-GUO HOUSE Founded and Constructed by Imperial Command
就意义而言,霍克斯把“敕造”二字译成 "founded and constructed by imperial command", 在 这 里 "founded" 和"constructed" 似乎有重复之意,其实仔细查阅两个单词的英文释义就可以发现,这两个词的意义并不完全相同,"found" 包含一个 "to be the first to start building" 之 意, 而 "construct"则只是 "build" 之意,霍克斯在这里将两个单词一起使用有更加形象地突出了“造”的意义。从形式角度来看,中文突出强调了“敕造宁国府”这一门上牌匾。试想《红楼梦》那个时代宁国府上所挂匾额的书写格式,可能是敕造二字纵向排列位于匾的左边,宁国府三个字依次向右排开,也可能是其他排列方式,不管怎样排列,这块匾是宁国府荣誉的象征,必然十分显眼。霍克斯为了强调,在英译中使用了适当的格式强调方式,他以不同字样分三行居中单独排出,这样排版颇有赫然显现,吸引人的视线之势。霍克斯可以说抓住了中国匾额的特点,以这种特殊的排版方式翻译兼顾了意义与形式,将中国匾额的内容表现尽致。从文化角度来看该匾的翻译,霍克斯先说 "NING-GUO HOUSE", 再将“敕造”二字译作 "founded and constructed by imperial command"。敕造是指奉诏令建造,如果英文也直接用汉语拼音译作 "chi zao",外国读者读起来一定是云里雾里,不知所云,而霍克斯则是在 "NING-GUO HOUSE" 下边用了小一号的字体进行释义,这样一解释,既起到了突显门匾的功能,同时又很好的将这块匾所蕴含的敕造是依皇帝的命令而建这一层中国文化传播开来。
2.“昌明隆盛之邦,诗礼簪缨之族,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的翻译:开卷第一回,女娲炼石补天剩一石,弃于青埂峰下,而此石性灵已通,适逢二仙来此讲些人间的好处,不觉凡心打动,便要二仙携其到人间。那僧人先说如此如此,又笑道:“然后携你到那昌明隆盛之邦,诗礼簪缨之族,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去走一遭。”霍克斯的译文是这样处理的:中文原来是隐没在段落之中排列的,并不突出,而英译为了模仿中文的四字结构的铺陈效果,却一连用了 9 个形容词单行排列,整句共占了 11 行,阅读效果不同凡响。就意义而言,英译将“昌明隆盛、诗礼簪缨、花柳繁华、温柔富贵”之意用九个形容词描写的淋漓尽致,在此不得不佩服霍克斯的才华。中国文字涵义丰富,例如“诗礼簪缨”,诗指诗经,礼指礼记,簪是文官官帽上束头发的的簪子,缨指武将头盔上的缨穗。合起来通常指一个家族文化传统非常浓厚久远,而且世代都是高官显贵,出将入相,是世族门阀。霍克斯在英文译 本 中 用 "poetical", "cultivated", "aristocratic" 三 个 词 将诗礼簪缨的意义完全表达了出来。霍译更突出的是强调语言的形式的功能,他采用十一行的排版格式,传达出艺术信息,传达出中国诗学里的诗性美,也更好地实现和加强了主题信息。翻译过程中译者进行了再创造,为的是要达到与原文相近或相同的艺术效果,原文中“昌明隆盛之邦,诗礼簪缨之族,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颇显诗性,中国诗的有自己的诗律和格式,以形式见长,霍克斯这样翻译,也突出了形式,体现出译文的诗性功能 同时,霍克斯还抓住了原文运用了排比修辞这一手段,在英译中也运用排比修辞来组织句子,并且每个形容词占一行整齐排列,传递了原文的特殊修辞效果。虽缺少了原文的铺陈之美,但其格式的变通不能不说是霍克斯独到创造性的体现。
三、霍译的《红楼梦》有令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就与小说正文内容有关的文字排列和印刷效果而言,与原书那严谨呆板的中文版式相比,为了体现英文新颖活泼的文体风格,霍译中诸多格式的变通更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在中外文化有着很大差别的前提下,他充分发挥译者的主动性,创造性地运用各种手段,尽其所能将中国文化进行介绍和宣传。本文仅对其两处特殊的格式变通译法进行了一番赏析,对于霍克斯其他地方独特的译文,我们也不能忽视,像他所作序言,以及根据小说故事的内容自然分卷,并根据各卷内容另行命名,甚至各卷又加了前言,这些体制上的变通,都说明了霍克斯在翻译《红楼梦》这不具有世界意义的文学巨著时用心之多,他倾其所能传译出这部艺术杰作中的一切思想和艺术的东西。
名著格式变通翻译个案评析责任编辑:陈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