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于大家对文化论文十分关注,我们编辑小组在此为大家搜集整理了“普通高中德育近况解析与思考”一文,供大家参考学习!
1德育内容方法手段简单陈旧
随着现代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教学手段日新月异,教学方法也异彩纷呈,但德育方法似乎改变不大。基本上还是属于说教式、填鸭式。在学生对学校德育内容的接受程度的调查中只有11.5%的学生表示易接受;30.3%的学生表示一般;有58.2%的学生认为德育是落后的、枯燥的、令人反感的。这种德育方法根本无法育好德,因此学生被网吧抢夺也是意料中的事。
1.1违禁上网较为普遍
在此次调查中还发现有98.6%的同学经常上网,他们中仅有8%是为了学习,上网者中有90.6%是为了交朋友聊天、打游戏,甚至看不健康内容。他们中不少同学流连于虚拟世界、沉迷网恋而不能自拔。
1.2心理健康不容忽视
在被调查学生中有12.9%承认在一切非常重要的考试前会表现长期焦虑不安。当受到委屈时,23.3%不善于与伙伴沟通,选择独自生闷气,表明他们的情感有一定的闭锁性,这些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之间的交往,使他们难以得到真正的友谊。
2破解普高德育困境的对策分析
2.1构建学校德育体系
人们喜欢用“知识爆炸”来形容知识更新速度,但德育目标的发展却严重滞后,德育模式老化,德育阶段性不明。一些地方小学、初中、高中甚至大学的德育处(政教处)上纪80年代的工作重点是检查学生的衣着、言行,处理违纪学生,30多年后的今天还是这样,学生在十多年的基础教育中接受的是同一模式的“德育检查”,这些检查式德育被误认为就是学校道德的全部,并且一成不变地被用了数十年。
许多学校动辄搬出共产主义理想和远大人生目标,使得德育不切实际,显得“远”“大”“空”。德育和学科教学一样也应该有自己的体系,必须有和年龄相适应的内容,各学校据此循序渐进地开展德育工作。
2.2调整德育机构设置
造成学校不能全员抓德育的原因是机构设置不当,原本为了强调德育而另设专司德育职责的政教处,把德育设置成学校的一项专职工作。并配备与之相应的专职德育工作者,下设班主任,专门负责班德育工作和每周进行1-2次班团活动。这种分工制度本意是为了加强学校德育,实际上却暗示了德育和教学活动的对立,过分强调了德育的时间性,似乎每周进行了1-2次班团活动后其他时间就可以不用再进行“德育”了。许多教师甚至认为一抓德育似乎教学是中心环节就不对了,一抓教学就是把德育丢在一边了,这实际上否认了课堂教学是德育的主阵地,影响了全员参与德育。建议学校在机构设置上取消原有的政教处、总务处、教导处,校长室下辖心理健康部、理论部和技术部,各部只能是指导老师开展工作而非专职工作机构,这种机构设置淡化了专司政治思想教育的政教处,有利于更好地全员抓德育。
2.3开展德育科研活动
许多学校对教学研讨是重视的,与之相比,德育科研投入就显得严重不足,教研活动中很少有德育的影子,德育传帮带活动没有开展,德育课题申报寥寥无几。德育科研缺乏,其直接后果是德育语言生硬,德育措施缺乏、德育方法陈旧、德育路子狭窄。许多青年教师由于缺乏科学的德育能力训练,缺乏应有的思想工作能力,对于突发事件更是束手无策。各校应尽快完善德育研讨制度,成立德育课题组,以加大德育实践和理论水平。
2.4建立德育评估机制
要使教师全员参与德育活动,自觉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德育思想,必须从根本上改变德育有无一个样,德育多少一个样的局面。学校要完善德育制度建设,使德育工作有章可循,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一是完善学生行规教育管理制度,注重学生日常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用制度来抓落实、抓检查、抓评比。二是完善德育的量化评价制度,使其发挥积极的导向和激励作用。三是建立教师师德表现和德育教育能力考核制度,在评先、评优和骨干教师的选拔中,既要重视教学能力的测评,更要注重师德和德育教育能力的考核,使德育也有和智育一样的评估措施,也有像智育一样的奖励、鞭策措施,使德育和荣誉有机结合,最终使德育工作从要我做变成我要做,从而提高教师德育的积极性,自觉在教育教学中体现德育思想。
2.5关注学生心理健康
当前,青少年心理亚健康比例增加,年龄趋小。如果将长时间焦虑不安与独自生闷气看成心理亚健康的话,那么当前青少年心理疾病可能接近30%,应该看到对于生机勃勃、体质强健的青少年来说,心理异常比躯体生理异常更可怕,虽然当前学校都配有心理教师,但受专业、经验等因素限制,其作用有限,因此,学校必须重视并改进心理健康研究和咨询活动。
普高学生从学业上看,是介于重点高中和职业中学之间的特殊群体,他们的思想动态和心理健康很容易被忽视,如何有的放矢地做好普高学生的德育工作,需要老师们全员参与,因材施教。
作者:罗景燕 单位:温州市第二十二中学
普通高中德育近况解析与思考责任编辑:陈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