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免费论文 原创论文 论文搜索 原创论文 网学软件 学术大家 资料中心 会员中心 问题解答 原创论文 大学论文导航 设计下载 最新论文 下载排行 原创论文
返回网学首页
网学联系
最新论文 推荐专题 热门论文 素材专题
当前位置: 网学 > 论文模板 > 文化论文 > 正文

文化教育的途径分析七篇

来源:http://myeducs.cn 联系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作者: 用户投稿 来源: 网络 发布时间: 14/10/04

网学网文化论文编辑为广大网友搜集整理了:文化教育的途径分析七篇绩等信息,祝愿广大网友取得需要的信息,参考学习。

(一)

一、新农村生态文化教育的困境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生态文化建设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只有把生态文化建设好,才能够使社会主义新农村欣欣向荣的面貌展现出来,否则,是无法实现的。新农村生态文化教育面临的主要困难表现在:

(一)土壤、河流污染对农村生态系统破坏最为严重

土壤、河流孕育着万物,更是亿万农民赖以生存和国家经济得以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如今,工业污染正在向城市近郊的农村扩展,并影响到农村的生产、生活,不少农村相继成为一些高污染产业转移目的地。从2009年至今,我国发生了三十多起重大或特大土壤重金属污染事件,涉及多个省份。污染事件给人类和物种带来了极大的生存威胁,它使我们关注土壤、河流的污染。工业污染特别是重金属污染事件往往具有长时间的隐蔽性,需要通过对样品抽检化验、检测等方式才能够确定。

(二)倾向于生态资源索取,缺少生态危机意识

长期以来,人们对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的增长没有清醒的认识,认为只要经济增长就能带动社会进步,这在农村表现的更为突出。许多的地方存在只要是有招商引资的项目,先招来再说,结果却不堪想象,形成的废水、废气、废渣一时难以治理,影响了社会正常的、良好的秩序;在农业生产中,农民为增产、增收使用一些新种子、新方式生产,过分地依赖化肥、农药等化学产品,使环境污染扩大,增加生态危机发生的频率。在这样的生态资源索取面前,生态危机频现。

(三)农村生态文化发展尚需一段时间

要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它需要在政府正确的法律、政策的指引下,通过对农民进行帮扶、教育等方式来转变观念,改变农村粗放型的发展模式,实现农村发展与城市均等化。农村发展与城市均等化就是实现农村与城市享有相同的现代化通讯、网络、医疗等,使农村居民与城市居民共同享有现代化带来的成果,实现这一过程需要一段时间。在这一过程中,尤其需要注重保护现有的农村生态文化,防止农村生态系统破坏,环境遭到污染。

二、新农村生态文化教育路径选择

新农村建设需要生态文化建设与之同步,生态文化建设需要建立马克思主义共同的生态文化观。马克思主义共同的生态文化观,我们认为应该包括生态保护、生态和谐与持续发展、发展生态生产力原理以及生态补救智慧和生态文化公德建设。

(一)学会保护生态,促进生态和谐与持续发展

如前所述,工业污染、倾向于向生态资源索取,缺少生态危机意识等引起的反思,促进了生态和谐理论的产生和持续发展观念的发展。生态文化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是一种高层次的社会文明,它要求人类的进步与自然、社会有机联系在一个系统之中,注重和谐协调、持续发展和全面繁荣。在新农村建设上,学会保护生态是关键。保护生态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入手:(1)宣传保护生态。宣传的方式可以是写标语、发传单或者组织生态知识宣讲活动,目的是提高村民的生态保护意识。(2)实施奖励举措。生态文化建设中,可以通过减少化肥、农药等化学产品的使用,加大可再生资源(如农家肥)利用,保护环境,减少生态危机发生的频率,并对保护生态表现突出者给予奖励。(3)建立生态环境村民监督机制。生态环境保护是保障子孙万代的事业,村民监督应该承担起这个责任,建立监督机制是为了能够形成长效的监督检查机制,因而,这个监督机制必须是民主的机构。

(二)发展生态生产力原理,开展生态文明建设

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国家,需要在理论上发展生态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在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上,路径的选择需要获得人民的认可,尤其是广大农村居民的认可。就生态文化建设上,马克思认为,应该是在向着“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的阶段发展,着重关注自然界存在的价值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以及自然界的物质交换中遵循生态学原理和规律。这些原理和规律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生产力,维系自然界、人类、社会三者间运行和发展的客观规律,体现出生态智慧,将生态文化的魅力展现出来。由此,我们在农村经济发展中惊喜地看到了新科技、新能源等绿色经济产业的形成,他们或将成为生态文化领域不断艰苦努力探索与实践的结果,并正在逐步形成、发展。

(三)树立社会主义新农村生态文化公德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道德的作用不能忽视。在乡村,村规民约具有一定程度上的约束力,左右着人的发展。因此,社会主义新农村生态文化公德建设显得十分必要,因为它强调集体主义精神,是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美丽中国的必由之路。社会主义新农村生态文化公德建设首要的是建设绿色精神。绿色精神是一种主人翁和责任感的体现,强调的是在农村发展中注重合理的生态资源索取,和谐宽容看待发展,培养和促进社会活力,讲奉献和效率,不断地探索一个新陈代谢的绿色社会发展道路;社会主义新农村生态文化公德建设需要遵守信约、突显爱心。在乡村,村规民约中注重讲信用,在生态文化公德建设中同样需要,它在调整人与人关系、人与自然关系中体现尊重自然、关爱他人,实现社会发展在生态文化领域的高层次上追求和服务,凸显社会发展的爱心。

(四)新农村生态文化建设需要完善的民主机制和法治体系

社会主义新农村生态文化教育是在当前一段时间内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它与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息息相关,是构建和谐社会之所需。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态势良好,但是依然需要强有力的民主机制和法治体系予以保障,因为在一些公众利益密切相关问题上,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的实现直接影响到生态文化观念的普及,并且影响到民主法治观念普及和发展,触及到乡村的和谐共处。因此,社会主义新农村生态文化教育要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发展而发展。

三、新农村生态文化教育有益于和谐人格的培养

随着现代化、信息化的发展,给人们的生产、生活、道德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但是影响最大的莫过于人生价值观念的变化。任意肢解真理体系,实用主义地对待其中的个别原理,这个原理就会由真理转化为谬误。个人主义、利己主义就是在谬误中滋生、蔓延,影响了和谐社会的发展,阻碍了“中国梦”的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生态文化教育正是要弘扬科学的人生价值取向,抵制错误、消极的人生价值观念,培养和谐人格。社会主义新农村生态文化教育通过集体主义精神、社会公德的培养,使和谐人格具有现实意义。和谐人格需要具有“良好的自我意识,独立的价值判断,明确的兴趣志向,较强的实践能力等心理品质。”在遇到问题时,能全面客观地认识自己,正确地判断善与恶,做到对人类社会普适价值的坚守。在生态文化建设上,能够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建设生态文明,保障人民事业,为人民造福。

作者:王富秋 孙杰 单位:四川文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二)

一、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重视专业教育,忽视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我们的高校教育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的高素质的人才,但是在中考、高考的指婚棒下,学校、教师、家长都只把眼光盯在了学生的分数上,不重视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到了大学阶段,同样如此。我们的高校教育在市场经济大潮的推动下,其功利性更加明显。各大高校盲目地扩大教学规模,扩充专业数量,加快人才的速成,造成只重视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重视不够的局面。直接导致了我国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公民素质的迅速滑坡。

(二)对传统文化重视不够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但我们对于自己的母语,却不够重视,现在不论参加什么考试,应聘什么职位,英语都是必须要过的一关,但是汉语呢?很多大学生不会写汉语文章,即使勉为其难,写出来了,也是语句不通,错字连篇。其次,从小接触现代科技文化知识的现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所知甚少,一些流传千年的风俗习惯,文化传统正在逐渐消失。再次,中国古代优秀的文学典籍是经过几千年历史的检验,留下的精品,其中保存了大量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但很少有大学生认真地去读,去背。长此以往,势必会造成文化的断层。这也是很多大学生在进行口头或者书面表达时,往往是淡如白开水的大白话,感受不到那种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学修养。

二、加强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途径

(一)设置传统文化课程

受市场经济的影响,现代的高校,法律、会计、计算机等课程很受青睐,但文史哲等课程却少有人问津,而这些基础课程对于提升大学生的道德品质,综合素养,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所以,高校应该尽快实行课程改革,把传统文化教育设置成必修课,强制各个专业的学生都来学习。同时,对于传统文化的概念、内涵以及传统文化课程的内容、教学目标等都要进行研究。

(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是一所高校办学历史的积淀与凝练,它展示为一所高校的校园风气,教学风气,学习氛围科研氛围等等一切外在的表象。校园文化于潜移默化中塑造着学生的品格,培养着学生的文化素养。高校必须把校园文化建设放在学校整体规划的重要位置来抓。高校可以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文化讲座,民俗活动,开展诸如:古诗古文背诵比赛,古典文学阅读比赛等多种活动来建设校园文化。

(三)开展实践育人活动

对大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必须重视实践的作用,因为书本上的知识毕竟是死的,只有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才能真正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之所在。比如让学生自己在假期收集家乡的一些传统文化习俗,让学生到一些少数民族感受他们的传统文化,等等,通过这些活动,会激发学生学习、保护民族传统文化的激情,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四)从古典书籍中寻找中国传统文化的足迹

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但是由于时代变迁,很多优秀的传统文化早已消失,只是在古典书籍中才能找到它们曾经存在过的痕迹,教师要鼓励学生认真地阅读优秀的古典文献,这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我国丰富多彩的文化传统,而且在阅读中,学生会受到古代语言文字的熏陶,汲取其中丰富的文学知识,从而于潜移默化中提高自己的文化底蕴。因为,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

三、结语

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富有创造性,其头脑中的传统文化知识积累得越多,越能增加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其眼光更加深邃和长远。教师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对大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方法和途径,以帮助他们学习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知识,使得中国的传统文化能够不断继承和发扬下去,以增强我们国人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提高民族凝聚力,淳化社会风气,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让中华民族永远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作者:柴琳 单位:空军航空大学

(三)

一、当前我国大学生廉洁文化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大学生廉洁教育调查样本基本情况

为了更确切、全面、系统地了解当代大学生廉洁教育的概况,笔者以匿名问卷调查的方式,向河南省内的郑州大学、河南师范大学等4所高校发放了500份问卷,调查问卷的内容大致分为大学生廉洁意识现状、大学生中存在的不廉洁行为、大学生对于高校开展廉洁文化教育的认识和高校开展廉洁文化教育的工作现状等四个部分。

1.关于大学生廉洁意识现状的调查

通过问卷调查,可以看出大部分大学生对于廉洁文化教育了解不够,可喜的是一大部分学生都表示坚决抵制生活中存在的不廉洁现象,但是也有一部分的大学生却采取默认、参与,甚至支持的态度,恰恰反映了大学生廉洁意识的淡薄。如:在回答“你是否了解廉洁文化教育”选题时,高达47.2%的大学生选择“听说过”和“不知道”;在回答“你如何看待同学中间出现的不廉洁行为”选题时,30.1%的大学生选择“不能接受,非常鄙视”。

2.关于大学生不廉洁行为的调查

在回答“你身边是否存在学生在竞选学生会干部或申请入党名额的时候,出现学生拉选票、请客送礼或向老师送礼的现象”的选题时,50.9%的大学生选择“很多”;在回答“你认为学校存在的不廉洁现象”选题时,59%的大学生选择“竞选班委、社团干部等贿赂同学”,78.6%的大学生选择“考试作弊”。通过问卷调查显示,大学生中间存在着普遍的不廉洁行为,包括评优争先中贿赂同学老师,奢侈浪费,学术造假等等,大学生对于这些不廉洁行为保持着不认同态度的同时,表示自己却难做到廉洁自律,知行统一。

3.关于大学生对高校开展廉洁文化教育认识的调查

通过问卷调查显示:76.4%的同学认为有必要在校园内开展廉洁文化教育活动;在回答“你是否积极参加学校社团举行的廉洁教育活动”的选题时,30.5%的大学生选择“经常参加”,29.4%的大学生选择“偶尔参加”,40.1%的大学生选择“从不参加”。说明大学生意识到了廉洁教育对我国反腐倡廉建设的必要性,对开展廉洁教育理解和支持,但是涉及到参加廉洁教育活动时,大学生表现参加的积极性不高,对于廉洁文化教育的内容方面掌握不够。

4.关于高校开展廉洁文化教育的工作现状调查

高校在开展廉洁文化教育的过程中,存在着许多不可小觑的问题。首先是许多学校不重视廉洁文化教育的开展,即使有的高校开展了相关活动,形式与内容还较为陈旧单调,让学生感到流于形式,如:37.4%的大学生选择“开展了,但只是应付了事”;46.5%的大学生选择“没有开展”;63.6%的大学生选择“形式单一,内容枯燥”,这就需要我们高校深刻反思并且加以改进。其次,在有效开展廉洁教育的过程中,新形势下的大学生乐意接受新型媒介,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的教育形式。再者,廉洁教育若要取得最大成效,良好的社会廉洁环境氛围的塑造不容忽视,认为光靠学校单方面的教育是不够的,大学生认为周围生长的社会大环境对其才造成决定性的影响。

(二)当代大学生廉洁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

1.大学生的廉洁意识淡薄

当前,大学生的思想主流是好的,他们热爱祖国、积极向上,市场竞争强化了他们独立进取的精神。同时,市场经济也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贪图私利,金钱至上,奢侈浪费,腐化堕落等等,这些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也悄悄侵入高校,并严重地影响了高校风气。另外,由于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在形成之中,涉世未深,是非判断能力、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弱,在社会负面影响和西方价值观念的冲击下,出现盲目追求物质享受、崇尚权力、个人本位和急功近利等各种不良现象。这些反映出当代大学生廉洁意识淡薄、缺乏对廉洁文化教育深刻的理解和掌握。

2.大学生廉洁教育内容匮乏

从上文的调查问卷来看,大部分学生都认为廉洁教育很重要,但是相当一部分大学生不知道廉洁教育的内容是什么,与此相对应的是,高校对于廉洁教育不够重视,占一半的高校未开展过相关廉洁方面的教育,即使开展了相关课程,也只是应付了事。这些反应出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内容相对匮乏的问题。大多数高校只是组织大学生对党和国家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方面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等进行理论方面的阐述,忽视学生的思想现状,使大学生失去对廉洁教育的兴趣。3.大学生廉洁教育的社会合力不够在大学生教育中,学校教育是主体,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是它的必要补充,社会对学生的影响力是深远的,好的社会环境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目前我国正处于体制改革的重要时期,社会环境对大学生产生了一定程度上的负面影响,有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政治信仰危机、价值取向扭曲、廉洁意识淡薄,道德水平下降、放纵堕落等问题。如果我们对此放任自流,任凭其在大学生成长中生根发芽,那么当大学生步入工作岗位面对多种利益诱惑时,后果不堪设想。由此可以看出,当前的廉洁教育的社会合力还不够,我们必须共同努力营造一个反对腐败,崇尚廉洁的社会大环境。

4.大学生廉洁教育效果有待提升

我国高校加强了廉洁文化教育并开设相关课程,举办很多丰富多彩的活动,但是效果却不是很明显,从调查问卷的结果分析,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学校开展的廉洁文化活动只是形式化、边缘化,缺乏系统性和持久性,没有达到良好的成效。另一方面,虽然随着高校对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开展,使得大学生的廉洁意识有所增强,但为了满足自己的利益,很多学生依然习惯走“后门”。为了入党、评优、担任学生干部、考试成绩合格等请客送礼,贿赂老师。甚至有的学生干部利用自己的职权和老师的信任,在各种评优活动中搞特殊化,种种不良现象并没有因为廉洁教育的实施而有所减少。从调查结果来看大部分学生对廉洁教育的实效性不满意,效果不理想,有待迅速提升。

二、加强大学生廉洁文化教育的途径

(一)以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为主渠道加强大学生廉洁教育

高校应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将廉洁教育贯穿到各科教育内容和教学全过程,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敬廉崇洁”的道德操守,奋发向上的道德情操、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不断增强廉洁意识、法制意识和责任意识,自觉养成自律诚信、依法办事、健康文明的良好行为习惯。要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工作者的引导作用,在生动活泼的教育活动中与学生产生互动,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廉洁价值观,实现廉洁教育和专业教学的有机结合。在传授知识过程中融入廉洁诚信教育内容,使学生既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又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二)以校园文化建设为切入点加强大学生廉洁文化教育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只有创造一个教育人的环境,教育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校园文化是学校所特有的精神环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主流文化起到引导作用。把廉洁文化贯穿于校园文化建设之中,会对高校师生的价值取向、行为规范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廉洁思想深入人心,营造崇廉、爱廉的良好氛围,促进和谐校园的构建。高校可利用校园广播站、共青团网站、手机平台、校报等方式,定期向大学生发布廉洁文化教育的内容和倡议书,使廉洁教育内容渗透到学校的各个角落;可根据学校不同年级学生的不同特征,从学生思想实际和心理需要出发,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廉洁文化活动;可将廉洁文化理念融入到校园物质文化中,打造廉洁文化阵地,使人能够直观地感受廉洁文化的氛围,以直观的形象影响师生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使师生在每天的所见所闻中感受廉洁并恪守廉洁。

(三)以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为重要保障加强大学生廉洁文化教育

大学生廉洁教育长效机制是大学生廉洁教育取得实效性的重要保障,各高校应根据《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反腐倡廉建设的意见》,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思政部门带头组织,纪检部门有效监督、广大师生积极参与的廉洁教育领导工作机制。第一,加强廉洁文化教育领导组织建设,为切实把大学生廉洁教育纳入到工作安排、校园规划、校园文化建设、师德建设、干部考核和任命等工作之中,努力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的大学生廉洁教育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第二,加强廉洁文化教育监督考评机制建设,针对廉洁教育的教、学、管等具体情况进行监督、考评,对工作不力、存在问题的单位和个人要进行通报批评,要不断探索新途径和新方法,推动学校廉政文化建设和廉洁教育工作持续健康发展。第三,加强廉洁文化教育保障机制建设,建立大学生廉洁文化教育保障机制,切实保障实施廉洁教育精品课程、精品工程、开展大型廉洁文化活动所必需的资金,积极支持鼓励校园廉洁文化建设理论研究,大力扶持和奖励为廉洁文化建设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

(四)形成社会、学校、家庭廉洁教育合力

开展大学生进行廉洁教育不仅是高校的重要责任,同时也需要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首先,高校党组织、团组织及各类学生社团等要把大学生廉洁教育纳入高校总体工作,并且严格按照要求进行安排、布置和检查,确保廉洁教育的实效性。其次,应用学校教育信息互联网、家长委员会、学校开放日方式,主动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寻找建立与学生家庭相互沟通的有效途径。家长也要加强与孩子的沟通互动,在轻松的氛围里进行交流,共同提高对廉洁勤政的认识。再次,社会各界应加大社会舆论传媒的正面引导力度,充分利用电视、广播、互联网等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促进大学生自觉抵制社会的不良行为。应广泛支持关于廉洁教育的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使学生踏出校门,接触社会,积极勇于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如参加“暑期三下乡”、走入社区挂职锻炼等等,使学生通过自身实际行动真正感受到廉洁的真正含义以及自我价值和社会需求,从而培养他们立足岗位、廉洁自律、为民为公的良好作风。

作者:赵毅 陈丕 单位:重庆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四)

一、提升大学生廉洁文化教育实效性的途径

1.优化廉洁文化核心内容,提升说服力

说服力直接影响廉洁文化的被接纳程度,是其生命力的集中体现。廉洁文化核心内容应包括以下几点:一是我国传统廉洁文化,其厚重的历史感有利于迅速拉近与被教育者的距离;二是现实生活中的廉洁事例,充分利用其榜样作用,为被教育者树立一个身边的目标,告诉他们,其实廉洁文化从没有远去,廉洁文化的秉承者既是在物欲横流的今天,依然获得人们的敬仰和社会的认同;三是现实生活中的典型贪腐事例,通过对事件当事人思想进程的剖析,认识到贪腐违法必然会换来沉痛的代价,从中吸取教训,引以为戒,引发被教育者对错误思想认识的反思和警醒。以上三个方面的内容中,反面事例尤为重要。在大学生廉洁文化教育的过往实践中,由于种种担心,往往刻意淡化对反面事例的触及。而现代社会网络信息技术的运用特别是论坛、微博的出现,使得各种信息的取得变得十分的容易,在这个背景之下,我们更应该抓住廉洁文化教育这个契机,对反面事例进行深入的剖析,特别是对其所遭受到的处罚进行全面的介绍,如此非但不会引发“担忧’,更能够起到震撼心灵的警示效果。

2.拓展廉洁文化传播方式,增强其外在吸引力

任何一种文化的传播均是从人们对该种文化的了解开始的,而推动人们去了解的动力正是其外在的吸引力。对于身处多元文化交融的大学校园中的大学生而言,廉洁文化传播方式尤为重要。因此,在开设思想政治课和专题讲座等第一课堂的教育活动之外,应重点加强第二课堂的建设,诸如组织参观展览、辩论赛、主题书法绘画比赛、观看影视作品、收听校园广播以及社会调查等。除此之外,还可以积极利用信息化技术,通过微博等媒介,将教育活动搬上网络平台,或是直接推送到学生的个人通讯工具之上,从而引发学生的关注。

3.引导廉洁文化的实践,切实增强其影响力

开展大学生廉洁文化教育,仅仅做到让大学生了解并认同廉洁文化还不够,关键还要引导其自觉运用于自身实际行动,做到知行合一,这是廉洁文化教育的最终目标。要做到这一点,就要结合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通过制度和规则的建立,将廉洁文化注入日常事项和场景,如在学生入党、干部选拔、奖学金评定、专业学习、学术研究、考试测评等具体实务中,树立起良好的规范的操守环境,保证让正确的行为受益,对错误的行为进行惩戒,通过长期的实践体验,培养大学生形成崇尚廉洁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

4.抢占先机、保持长效,增强廉洁文化的控制力

思想意识相对稳定性的属性导致其改变往往需要耗费更多的时间,这就要求大学生廉洁文化教育首先要抢占先机,即抓住新生入学的第一刻,让其在第一时间就能够感受到大学校园对廉洁文化的重视,明白廉洁的行为对其大学学习生活的重要意义。此外,大学生廉洁文化教育应摒弃那种“运动式”的开展方式,弘扬正气抵制歪风必须具有长期性、连贯性和持续性,做到“润物细无声”,融入日常校园生活的各项事务中,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对不良思潮影响的持续压制,让廉洁正气在大学校园成为时尚主流。

二、结语

综上所述,大学生廉洁文化教育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我们必须针对廉洁文化的特点,采取科学有效的手段,才能保证其最终效果的实现。

作者:韩云龙 单位:天津财经大学

(五)

一、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和谐社会是我们追求的人类生存状态。同样,和谐校园也是高等教育所追求的基本目标之一。从整体上看,大学校园文化整体处于和谐状态,但又存在一些偏差:学生的价值观有所扭曲,拜金主义等不良思想侵蚀着大学生的灵魂;校园诚信有下滑的趋势;对外来文化盲目接受,以及网络文化横扫大学生;师生关系还有待进一步优化等等。而中国传统文化在优化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则起着积极作用。第一,中国传统文化对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积极作用。所谓校园物质文化就是显性的涵容着校园的一切物化的总称,包括自然环境、校园建筑、校园规划格调、文化传播以及绿化等等。校园物质文化是校园的首要门户,是彰显大学精神的第一使者,它具有隐性的教育功能,能够给大学生的归属感、认同感、成就感等起到重要的催化作用。一个好的校园物质环境能潜移默化地吸引着大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古代孔子就认为,物质环境对人的成才具有熏陶的作用,他身体力行优化教育环境,培养出七十二贤能。荀子也非常重视环境对人的品德形成的作用。所以,我们在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中,应该积极地把传统文化的因子渗透其中。通过对校园的建筑等进行传统文化般的设置、通过广播以及宣传栏进行传统文化的宣传教育,加强大学校园物质文化的传统文化底蕴,使大学的无形文化与有形文化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进而使大学生通过可见、可读、可感的文化去激发自己的斗志,从而起到增强自信、努力进取的作用。

第二,中国传统文化对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积极作用。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政治伦理型文化,它强调人的精神的提升是它独具魅力的法宝之一。中国传统文化在给人精神享受的同时也能够提高人的道德境界,告诉人们怎么做人。具体到对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作用,主要体现为:中国主流传统文化主张“内圣外王”,人们在提升自己道德境界的同时还必须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这样有利于完美人格的形成;中国传统文化主张“仁爱”,人与人之间要彼此关心,而在义利矛盾时,要以义为上,这样有利于协调人际关系,使大学的人际关系更为和谐;中国传统文化要人们永远自强不息,在成功面前要戒骄戒躁,在失败面前要愈挫愈勇,这样有利于大学生具有良好的心智,在青春期能够很好地把握住自己的情绪;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诚信观、爱国者主义等都对大学生产生着很重要的影响。第三,中国传统文化对校园行为文化建设的积极作用。校园行为文化是师生行为方式的展现。一个老师或学生的行为表现代表了学校的整体精神风貌与学校水平。中国传统文化特别重“修身”。它要求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严于律己,通过严格的自律自省来提高自己的道德境界,建立道德自我,最后再外化为道德实践,达到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境界。儒家所提倡的“三纲领“与“八条目”就是这样道德修养体系。中国传统文化的修身学说对大学师生有重要的影响。对大学教师来说,其行为举止会给学生最具感染力与说服力的影响。所以,教师必须率先起到先锋模范作用,在学习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并在超越自我的同时,践行道德规范,这样就把握了自己在教育中的主动权,不仅提升了自己的人格魅力,而且对自己教学事业的成熟起到重大作用。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通过学习并践行传统文化,在提高自己道德修养与具备判断事物能力的基础上,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行为举止以及道德理想,从而在未来的工作与学习中能够不断进取、努力开拓,争取成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可靠接班人。

二、提高高校德育有效性的必由之路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传统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居于重要地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它不仅通过规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来保证社会统治秩序,而且它还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以及审美观。因此,中国传统文化是高校德育可资借鉴的宝贵资源。充分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德育思想,是加强高校德育有效性的必由之路。

第一,儒家的理想人格教育对于高校德育的理想信念教育具有重大意义。高校德育必须借鉴君子人格这一财富,高度重视道德教育对大学生成人成才的重要作用,努力把大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的优秀接班人。

第二,道家的个性自由教育对于高校德育现代人格培育具有重大意义。在道家看来,人们的欲望太多是人类社会不和谐的源泉。高校的传统德育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按照整齐划一的方法去教育,不利于大学生个体人格的完善。大学生群体逐渐由“80后”进入“90后”,追求个性、与众不同是他们所谓“潮”的目标之一,所以,过去那种传统教育不仅失去时效性,而且会让新生代大学生产生厌恶心理。因此,我们必须把传统文化中道家追求个性自由的思想与德育结合起来,不断丰富和提升大学生的精神世界,从而使大学生成为具备健全人格的适应现代化建设要求的合格人才。

第三,墨家兼爱利人的群体观念对高校集体主义教育具有重大意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利益的诱导下,个人主义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成长。墨家的平等、节俭、尚贤、群体意识为高校集体主义教育提供了鲜活的思想养料,从而为教育人们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国家未来而努力进取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

第四,法家的法治观念对高校德育的法治教育具有重大意义。法家,顾名思义就是依靠法律来治理国家以及家庭等。目前,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过程中,培养大学生的法治意识,提高大学生依法行事是高校德育的应有之责。高校德育要借鉴法家法治精神,为培养大学生的法治意识起到启航作用。

三、完善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

随着经济全球化与政治多极化的发展,文化多样化、社会现代化以及价值普世化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国际间的竞争主要体现在人才的竞争。中国要想在世界的竞争大潮中维持英姿飒爽的姿态,就必须把大学生培养成具有相当竞争力的合格人才。高校传统文化教育对大学生的成长以及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传统文化教育有助于塑造大学生的完美人格。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对大学生的人文素养与思想境界的提升具有重大作用。笔者从儒家思想的四大观点来加以论证:一是儒家的仁爱思想。儒家以仁爱为核心而赢得了全世界的赞许,它要求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中要用仁爱之心去对待别人,内心即可以达到坦荡的境界。对于大学生,仁爱之心尤为重要。我们可以试想一下,作为未来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大学生如果没有仁爱之心,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将是一纸空文。二是忧患意识。大学生生活在一个充满紧张空气的大环境之中,忧患意识对大学生尤为重要。大学生不仅要充分地具备竞争意识,而且能做到为国家发展、人类发展去深思熟虑。三是中庸意识。儒家的中庸意识告诉我们,在面对任何问题时,都要适可而止,否则过犹不及。今天的大学生由于处在青春躁动期,其性情本来就不稳定,看待问题缺乏全面性,如果遇上挫折或者压力就很容易走极端。中庸意识显然为一剂良药。四是爱国主义精神与献身精神。当今的世界是一个相对和平的世界,中国处在这样的大环境中,战争自然罕见,但自然界却给中国带来了影响。如汶川地震、南方洪涝都给中国带来了极大的损失。此时,需要大学生具有爱国主义精神,积极为祖国做贡献,需要大学生到最需要自己的地方去工作。因此,大学生是否具有爱国精神就显得很重要,而传统文化足可以为这方面的教育提供源头活水。

第二,传统文化教育有助于大学生智慧与能力的培养。中国传统文化的演变过程就是中国人一代又一代延续的过程。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人各种智慧的结晶,是时代的精华与面对挫折时的法宝。因此,大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就是在跟古人对话,在再现历史的同时,能够深刻体会各思想所蕴含的丰富内涵以及智慧。同时,中国传统文化具备海纳百川的特点。这就要求当今的大学生不仅要学好专业知识,还要能够融汇古今、结合中西,对各种文化以及知识进行扬弃。在此基础上,大学生还能够在学习传统文化基础上汲取历史的经验教训,能以独特的视角对当今社会的重大问题提出真知灼见,在提升自己思考问题能力的时候也增强了个人生存的智慧。

第三,传统文化教育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审美情趣。在市场经济充斥着每一个角落的当今社会,大学生的审美情趣面临着世俗化倾向。在何为美的问题上,大学生的回答参差不齐。养育了华夏儿女的中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高雅的审美情趣的培养起着重大作用。古代优秀的文学作品,不仅是中国美好江山的真实写照,而且也渲染出中国文人的内心体验,它们以极大的人格力量去感化人,潜移默化地陶冶着人们的情操,提高了人们的精神世界,使人们在浮躁的人世间能够找到一片独属自己的宁静的辽阔的精神家园。

作者:赵志业 崔建利 单位:西北工业大学

(六)

一、公安院校忠诚文化教育的价值分析

1.忠诚文化教育是警察职业道德形成的基础。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的职业道德既表现出职业道德的共性,又有从事警察职业的特殊性要求。其共性体现在作为普通公民所应遵守的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和为人民服务的道德观,其特殊性的一面体现在作为人民警察所必须的忠诚、公正、清廉、文明、团结、奉献的道德要求。马克思主义的警察起源观认为,警察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警察也将随着国家的消亡而消亡。这种警察的起源观揭示了警察和国家之间的关系,警察是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警察要和国体保持一致,要和国家意志保持一致,即警察如何和国家保持一致的问题。一些国家允许有某些政治反对派当议员、部长,但不允许有持不同政见的警察。这是对警察对国家忠诚的要求,是属于警察基本道德规范的内容之一。因此公安院校的教育首先要对警察进行警察忠诚观的教育,以奠定警察职业道德形成的基础。

2.忠诚文化教育是警察纪律的要求。人民警察是在人民民主专政政权中,承担着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治安秩序,保护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保护公共财产的安全,预防和制止违反犯罪活动的基本任务。这一性质决定了人民警察在政治方面要有非常明确、非常严格的要求。人民警察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绝对领导,必须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法律,必须在政治上、组织上和作风上保持高度纯洁,这是人民警察自身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对从事人民警察职业最基本的要求。由于这个原因,以忠诚性为基本内涵的人民警察政治纪律在人民警察纪律规范中居于首要地位,是最重要的、第一位的纪律。

3.忠诚文化教育是警察法律和法规的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历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人们在物质生活得到改善的同时,观念也逐渐发生变化。作为国之重器的人民警察在执行公务时,不仅要面对穷凶极恶的犯罪分子,还要抵制形形色色的诱惑,在利益面前不为所动,保持本色,需要对于党、对于人民和法律的高度忠诚。因此,为了进一步加强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的思想建设,1994年公安部颁布了《人民警察职业道德规范》,对中国警察职业道德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概括和阐述。这是我国公安机关有史以来首次制定的完整的具有公安特色的人民警察职业道德规范。其主要内容是对党忠诚、服务人民、秉公执法、清正廉明、团结协作、勇于献身、严守纪律、文明执勤。2011年在原有《人民警察职业道德规范》的基础上,对警察的职业道德规范进行了修订和完善,出台了新的《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职业道德规范》,忠诚可靠的内容包括听党指挥,热爱人民,忠于法律。忠诚是指忠实诚恳,尽心尽力。“它是警察对待其职业的一种态度,是一种职业信仰,是从事警察职业所表现出来的敬业精神,是警察对事业的追求、对职责恪守的行为标准,是一种尽心尽力,全力以赴承担的道德品质。”

二、公安院校忠诚文化教育的途径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在十八大新闻发布会上,有记者向大会新闻发言人、中组部副部长王京清在回答有关对“如何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问题”应如何理解,有什么新要求、新举措的提问时表示:新形势下,我们党不仅担负着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而且面临着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等四大考验,存在着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等四大危险,需要解决好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两大重大课题。这都要求我们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人民警察同样也面临公安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问题,面临着四大考验、四大危险问题。公安院校忠诚文化教育在在解决这一课题方面将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公安院校忠诚文化教育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一个重要内容之一,如何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是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

1.通过课堂讲授,形成系统的警察忠诚意识。一是文献教育法。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穿越5000年灿烂的中华文明,寻找忠诚的点点滴滴,引经据典,引导学生深入地思考忠诚在人格培养、道德形成、个人品质等方面的意义,从而达到固化忠诚意识。二是比较分析法。在教育实践中,充分利用比较分析法对学生进行忠诚教育。如,通过对美国联邦警察局如何进行忠诚教育、香港警察纪律部队如何贯彻警察的忠诚观念进行比较分析,使学生认识到警察的忠诚教育不是中国特色,而是世界警察的共性教育,已经深入到警察教育的必备环节,从而固化警察忠诚观念。

2.通过课堂实训环节,强化忠诚的纪律规范。公安院校的忠诚观教育要体现当前“教、学、练、战一体化”改革大趋势,在课堂教学时设置一些场景进行实训,让学生在这一环节体会“忠诚”在团体合作中如何发挥作用。

3.通过公安警务实践,践行警察对法律的忠诚。根据教学计划,公安院校学生都有实习和见习环节,应要求学生在实习中通过观察、调查、亲身体验等环节体会和感知警察忠于法律、忠于人民的忠诚性,固化警察的忠诚观。

4.通过校园文化实景教育,使忠诚观潜移默化。苏霍姆林斯基说,一所好的学校连墙壁也能说话,校长教师的言行是教育,优美整洁的校园也是教育。人民警察是一个英雄辈出的群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公安英模是公安院校学生学习的榜样,更是激励他们前进的动力。公安院校庆将公安英模请入校园,给学生开设专题讲座,和学生座谈,甚至走进宿舍和他们促膝交谈,这些忠诚于公安事业的英模高大形象就会从报纸、电视、网络媒体中走出来,走入学生心中,激励他们不断奋进。公安院校还可以在校园内建设警察英模的雕塑,记载警察群体忠诚于党、忠诚于国家、忠诚于人民、忠诚于法律以及公安事业的事迹学生每天耳闻目睹警察忠诚奋斗的辉煌业绩,必将感动和激励每一位学子奋发图强,铸造更加辉煌的明天。

5.努力挖掘红色资源,以参观、实地调研等形式进行警察忠诚教育。红色资源包括物质(革命旧址和遗址、文物、纪念馆等)、信息(声音、图像、歌曲等)和精神(井冈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等)三种表现形式,承载着党的光辉历史、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以及革命前辈可歌可泣的崇高精神,蕴涵了伟大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革命传统精神和共产主义道德,是对人民警察进行忠诚教育极其宝贵的教育资源。

6.结合网络手段,适时进行警察忠诚观的教育。校园网的外网和互联网是可以连接的。通过校园网这个小平台、互联网这个大平台,达到内外结合,及时将警察可歌可泣的事迹上网,让学生了解和学习这些忠诚警察的故事。如,青年警察黄升牺牲的消息在互联网上引起了网友的密切关注。1988年出生的黄升,2010年毕业于江苏警官学院,被分配至徐州云龙公安分局工作。2012年11月22日,他和同事一起赴山东滨州执行一起抓捕任务,途中遭遇多名犯罪分子的伏击而牺牲。截止11月26日下午,现代快报官方微博关于此事的消息被转发900余次,跟帖300多条。网友们纷纷点亮了蜡烛,为黄升默哀、送行。全国各大网站、媒体竞相转载和跟帖,形成一个涉警正面舆情的发力场,网络发挥了极大的正能量,是一次非常好的网络忠诚教育。

作者:林平 王世卿

(七)

一、艺术类学生廉洁文化建设的途径

(一)紧密联系广大教师,发挥引领作用

高职院校由于自身的定位及特点,往往更加注重“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与发展,强调教师的一专多能与实践能力,因而教师职业素养的高低也决定了人才培养水平的好坏。加强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升以及师德师风建设一直是学院及系部十分重视的工作,目前系部已有三分之二以上的教师利用业余时间刻苦钻研,获取了和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如广告设计师、景观设计师、工艺美术师及服装高级工等等,进而也直接带动了学生踏实肯学、不断进取的优良学风。在学院创先争优及示范创建活动中,通过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师德师风建设活动,廉洁文化的示范引领作用得以有效显现。系里每一位教师结合自身实际认真完成师德建设承诺书并公开于系部,随时接受他人监督;大力开展“三育人”先进个人的评选及学习活动,引导广大教师树立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在课堂上,充分利用艺术类小班授课的特点,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学生在练习的同时能够接受教师更为细致的辅导和示范;交流中,及时发现学生各种问题,第一时间进行疏导和教诲;在各类比赛及主题活动中,广大教师率先参与,进而有效带动学生踊跃尝试,特别是在校园廉洁文化活动周中艺术系各专业教师在第一时间创作完成了诗词、海报、摄影等廉洁文化作品近二十幅,在学生中引起强烈反响。另外,在学生大三顶岗实习前,系部也会组织一批经验丰富、德艺双馨的教师及企业指导人员为学生进行宣讲教育,明确专业实习内容及相关岗位要求,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及道德观念,在工作中努力做到爱岗敬业、诚信守法,为自身将来的发展打好基础。在2012年下半年新生班主任的配备选择上,认真慎重,党员教师班主任的比例达到了90%,充分发挥和调动党员的示范引领作用,在新生入学当晚就及时召开第一次主题班会,介绍专业知识、介绍学校、解答学生疑虑,并详细介绍大学入党的流程,扎实做好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随后的新生军训中,广大教师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深入军训场地,与教官及时交流,对学生从严要求。个别学生以身体不适为由想逃避军训,教师都逐一进行核实,与学生本人及家长进行了认真仔细的沟通,告知军训条例,明确军训目的,确有不适的学生军训期间也要穿好军训服装按时到达场地,在旁观看学习,最大限度地杜绝学生怕吃苦、生活懒散的不良作风;军训后到学生宿舍与学生亲切交流,深入了解学生学习生活上的问题,第一时间予以化解。正是由于广大教师的认真负责、有效带领,新生各个班级秩序井然,常规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通过入学的各种教育,艺术类学生自立自强、踏实肯干、积极上进的优良品质得以培养和锻炼,廉洁文化教育迈出了有力的一步,并为班级今后创建良好的班风学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紧密联系所学专业,创作廉洁作品

高职艺术类专业课程多为阶段性设置,学生在学习中专业情节浓厚,对于专业技能的训练更加注重。艺术设计系在狠抓教风学风的同时注重教学成果的展示,并将廉洁文化教育的点点滴滴融入到日常的成果展示之中,创作了一大批与自身专业紧密结合的廉洁文化作品,充分展示了艺术类学子的风采,廉洁文化教育也在专业创作中收到实效。例如,每门专业课程结束时都会在系大厅进行相关课程作品展示,毕业设计作品在答辩前也必须进行展示,接受广大师生的“审阅”,一方面有效杜绝学生抄袭等缺乏诚信的不良行为,另一方面也使好的作品得以传扬,学生有了一定的成就感,学习积极性不断提高,进而促使良好学风的形成。廉洁文化教育在系部的开展,也正是与学生所学专业紧密结合,并巧妙融入平日良好学习氛围的营造中,使学生在专业作品的创作中得以熏陶,寓教于乐。广告专业的学生在制作相关课程作业及毕业设计时,反腐倡廉及其他公益类的题目都会成为选择课题,以此设计制作出相关的系列海报作品,例如2008级广告专业的学生毕业设计中“反腐倡廉”公益海报设计就是一个课题,每个学生完成一个系列三幅作品;动漫专业的学生利用手绘或电脑软件创作出廉洁相关的漫画作品,动漫911班级创作的以“千手官印”为代表的一系列反腐倡廉动漫作品形象有趣又极具讽刺意味;室内设计专业的学生在作品创作及专业实践过程中,引导他们立足本职,做到注重施工工艺,严把工程质量,倡导绿色低碳,树立责任意识,部分学生在实践老师带领下深入楼盘进行验房及测量工作,主动接触和了解房屋出现的一些问题,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起到了良好的督促和警示效果;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在学院各类文艺表演中不断创新,例如在迎新晚会中充分利用塑料桌布、废旧报纸等材料制作成特色时装,倡导勤俭节约、绿色环保的理念,受到师生广泛好评。

(三)紧密联系主题活动,营造廉洁氛围

各类主题教育活动的开展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是必不可少的,廉洁教育与各类主题活动紧密结合,能够营造出更加浓厚的校园廉洁文化氛围,而高职院校艺术类学生在各项主体活动中更应走在宣传阵地的前沿。近年来,系部充分围绕学院党建迎评、示范院校创建及第二轮人才培养水平评估工作,在学院的领导下开展了大量主题鲜明的校园活动,而廉洁文化教育的开展也及时跟进,与各类主题活动紧密结合,取得了显著的成效。2011年来,先后在学生中开展了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学习蔡杨波同学助学成才典型事例活动,开展“身边榜样,前行力量”优秀学生评比活动、优秀毕业生事迹报告会、大学生辩论赛、学雷锋日、青年志愿者活动、读书月、书香雅室、最佳团日、最佳党日等多种形式的主题活动,倡导学生树立爱国守法、勤俭节约、自强不息、乐于助人、洁身自好、诚实守信的思想道德观念。活动的开展对于思维活跃和较为个性的艺术类学生而言,思想和心灵受到了洗礼,一些学生通过学习,在感动和激励中甚至留下了泪水。在2011年的校园廉洁文化活动周中,艺术类学生踊跃参与,创作和上交了近百幅作品,最终选出24幅作品打印装裱,在校园内进行展出,引起强烈反响。在最佳党日活动中,艺术系师生以“扬正气、促和谐”为主题开展了反腐倡廉文化建设,先后完成反腐倡廉广告作品近70幅,诗词12首,摄影作品10幅,漫画作品8幅。活动的开展,有效促进了师德师风建设,培养了学生崇廉敬德的思想品质、营造了良好的育人环境、打造出了具有鲜明廉政文化特色的高校校园文化,同时对于构建和谐系部、和谐校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紧密联系地方文化,创新廉洁教育

市区的廉政公园以“正道人生、尚德昭廉”为主题,使得学生在移步换景中接受廉政文化的熏陶和教育。在学生党员团员及学生干部的培训中,前往地方红色文化基地学习已成为必修科目,各个班级也会根据不同活动需要适时组织前往参观。廉洁教育与地方文化的有机结合,寓教于乐,使得学生在身心放松的状态下,能够深切体验和主动接受,自身更易受到震撼和洗礼,从而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和责任感,切实提高了廉洁教育的实效性。

二、艺术类学生廉洁文化教育的成效

近年来学院及系部通过廉洁文化教育的不断探索与实践,在充分结合专业特色的同时,把廉洁文化教育的引导作用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积极有效地发挥出来,办学特色不断增强,艺术类学生班风学风明显改善,涌现出身残志坚、拾金不昧、助学成才等大量励志典型,多人获得省市三好学生优秀学干等荣誉称号;2010级艺术类学生计算机等级考试一次通过率达92%,部分班级一次100%全部通过;专业技能有效提升,近二十人次在省内外举行的设计竞赛中获奖;近三年的一次就业率均在98%以上。据麦可思数据有限公司2011年度调查报告显示,学院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在省内59所公办高职院校中排名第6位,创新能力掌握水平排名第2位。通过不断探索,学院提出了培养具有“为人诚实、专业扎实、工作踏实、生活朴实、心态平实”特质人才的“五实”育人目标,与学生廉洁文化教育所要达到的效果紧密结合。2010年学院以优秀等级通过省委教育工委党建工作考核,2011年学院成为盐城唯一一所省级示范高职院校建设单位;艺术设计系党总支在学院2011年校园廉洁文化活动周中获得最佳组织奖,另获个人一等奖三项,二等奖两项、三等奖三项,并于同年在省委教工委组织的江苏高校最佳党日活动中获得优胜奖,其中廉政摄影作品获省一等奖;2012艺术设计系教工党支部获得江苏省高校创先争优先进集体。

作者:李明 王音音 薛婧 单位: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文化教育的途径分析七篇责任编辑:陈老师    

网学推荐

免费论文

原创论文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论文首页 |原创论文 | 论文专题 | 设计下载 | 网学软件 | 论文模板 | 论文资源 | 程序设计 | 关于网学 | 站内搜索 | 网学留言 | 友情链接 | 资料中心
版权所有 QQ:3710167 邮箱:3710167@qq.com 网学网 [Myeducs.cn] 您电脑的分辨率是 像素
Copyright 2008-2020 myeducs.Cn www.myeducs.Cn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09003080号 常年法律顾问:王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