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导读:在新的一年中,各位网友都进入紧张的学习或是工作阶段。网学的各位小编整理了文化论文-文学教育的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工作和学习顺利!
文学教育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的内容,文学背景知识是文学作品阅读鉴赏不可忽视的环节。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关于“阅读与鉴赏”中提出:“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了解作品所涉及的有关背景材料,用于分析和理解作品。”了解背景知识,可以帮助学生解除阅读的障碍,体会文本蕴涵的复杂的情感,作出知人论世的评价;品味语言的精妙之处,形成个性化的理解。但是,在很多教师看来,文学背景知识似乎就是文学阅读的一个小小的门槛,很轻松就可以越过,并无大碍。课堂教学中,文学背景教学方法简单机械,模式化。大多在学习新课文之前由老师做简单介绍,教学内容一成不变:介绍作者生平、代表作,主要艺术成就、艺术风格,以及作品相关的社会背景。文学背景的教学成了纯粹的文学知识的学习,专业术语繁多,内容生涩,学生极易混淆相关的知识点。
由此看来,文学背景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都没有关照学生的阅读需求,没有致力于创设良好的阅读情境,因而泯灭了学生阅读热情。我们须认识到:文学背景教学是学生情感的助燃剂,是学生走进文本情感世界的桥梁。教师要认真挖掘文学背景与文本解读之间的内在联系,恰当取舍内容,针对不同的文本不同阅读目标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才能调动主体情感投入。一、纵情言说文学大师,激发学生阅读期待北大教授钱理群说:拥有大师,而不重视的民族是可悲的民族。对文学大师的作品的阅读,文学背景课应让学生走进大师的精神境界,充分认识大师的人格魅力、文学成就,感慨于大师高尚的情操、纯正的思想,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从而对话大师的作品,做精神的畅游。钱理群在南京师范大学附中,开设“鲁迅作品选读”选修课的时候,为了让学生亲近鲁迅,亲近文本,做愉快的精神的畅游,他的文学背景课纵情言说鲁迅。他的教学第一堂课下了很多工夫做文学背景介绍,目的是使学生产生读鲁迅的迫切愿望。他的导语设计如下:请你们暂时走出高考的阴影,到我这儿来做一次书海漫游和一次精神散步。我的任务第一是当导游,告诉你们哪个地方有好风景,然后你自己去看。也许,你会在我没有指导的地方发现更好的景致,你尽管去看。第二我还要引导你,引起你的好奇心,同时给你提供必要的知识背景,然后我再告诉你好玩在哪里,某个“景点”的精妙之处究竟在哪里。之后,就需要自己去看。如果看过一处之后,你又看了另一个地方,有了新的发现,那就最好。他用聊天的形式导入,目的是告诉学生读鲁迅应该是轻松而愉快的精神漫步。文学背景的介绍,首先是让学生阅读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从“父亲和儿子”角度介绍鲁迅。
介绍了鲁迅和学生萧红的交往、及儿子海婴生活的一些细节回忆,让学生认识到鲁迅是热爱生活、平易近人的“真人”。先给学生朗读鲁迅书信中写海婴的内容,教师不做任何讲解,只是念给学生。鲁迅和儿子海婴的生活细节,让学生感觉鲁迅非常亲近,和自己的父亲一样。之后,让学生了解鲁迅作为“人之子”的时候是怎样对待自己的父亲的,介绍两篇文章,一是《五猖会》和《父亲的病》。通过这两篇文章,学生知道了鲁迅年少的时候,和父亲也有隔阂,父亲的专制也给他带来了心灵的创伤,而父亲病重的时候却是拼命地呼唤父亲,成年以后对父亲感到很内疚。种种复杂而真切的感受,使学生“找到了一个鲁迅的生命和学生的生命之间的契合点,鲁迅的生命命题成了学生自己的生命命题,学生和鲁迅之间自然就产生了一种契合。”[1]鲁迅就从高坛上走下来。然后,让学生知道鲁迅是个“真”人。敢于说别人不敢说、不愿说、不能说的一切真实。告诉学生:从小结识这样一位“真”的文学大师,是人生一大幸事。最后,强调鲁迅是真正的语言大师,中国现代汉语的语言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