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于大家对VFP毕业设计十分关注,我们编辑小组在此为大家搜集整理了“VFP资料信息管理系统”一文,供大家参考学习!
客服咨询,网学网竭诚为您服务,本站永久域名:myeducs.cn | ||||||||||||
第二章系统分析 2.1系统的初步调查: 建立一个好的管理信息系统,必须要有一个好的管理基础。所谓好的管理基础,指的是合理的管理体制、完善的制度、科学的管理方法和准确的原始数据。与学校管理相比,我国的学校管理在这方面占有较大的优势。 应该看到,我国发展学校管理信息系统的时间还不长,设计开发的实际经验也很不足。要使管理信息系统在学校建立、使用,并从中获得巨大的效益,必须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1)领导重视、管理人员积极性高 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需要学校提供资源、经费、人力和时间,要涉及管理体制、规章制度的变化、调整和大量数据的编码、表格形式协调等工作,这些学校管理的全局性问题必须在学校高层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下才能获得解决。一般说来,校长的决心是研制学校管理信息系统的成败关键。 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也是不容忽视的条件。 管理人员是管理信息系统的直接用户,它们的积极性和配合程度,关系到管理信息系统的使用效果和生命力。 (2)具备一定的资源条件 管理信息系统的资源主要包括计算机硬、软件设备,不间断电源(UPS)、空调等辅助设备和计算机房设施等,有条件的学校应尽量发掘和利用现有计算机设备。管理信息系统的费用可分为开发费用和运行费用,前者包括设备购置、人员工资、培训和开发过程中的一系列支出等,后者包括机器运行、维护和修理费,人员工资和水、电、纸张和软盘等日常开支。 要有足够的资金保证,才能顺利完成整个系统的开发工作。当然,资金的投入也可以在开发和运行过程中分阶段进行,在逐步取得阶段成果的基础上补充更多的资源。 (3)组织一个强有力的开发小组 管理信息系统的质量,在某种意义上直接取决于开发人员的水平和素质。开发小组的人数因系统规模大小而异,通常包括系统分析员、程序员、数据录入员和硬、软件维护人员。由于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通常是从逐个子系统分期分批进行的,同时,已开发完毕投入使用的系统仍需不断维护、改进和完善,因此这个开发小组应该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存在。 在正式的立项之前必须进行可行性分析,而可行性分析主要是对现行系统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细致了解现行系统的现状流程,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系统的逻辑模型。 详细的现状调查目的是为了弄清现行系统的基本功能及信息流程,为了新系统逻辑模型提供基础。它是建立新系统的前期工作,也是进行系统分析和设计的重要基础。因此要建立新的资料管理系统就必须对学校现行的信息管理系统进行全面、细致而充分的调查研究。采用主要的方式是在同学中进行交流和对现有的政策进行分析。 2.2系统的可行性分析 系统的可行性分析包括两个详细的部分:分析开发新的系统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必要性在前面系统初步调查中已经作了详细的分析,在这里就不再赘述;可能性主要包括经济可行性、技术可行性和运行可行性三个方面。 经济可行性研究是对组织的经济现状和投资能力进行分析,对系统建设运行和维护费用进行估算,对系统建成后可能取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进行估计。 技术可行性要考虑现有的技术条件是否能够顺利完成开发工作,软硬件配置是否满足开发的需求等。资料管理系统用的是VF开发语言,调试相对简单,当前的计算机硬件配置也完全能满足开发的需求,因此在技术上是绝对可行的。软件方面:由于目前单机模式相对发展成熟,故软件的开发平台成熟可行。硬件方面:目前高性能的网络组件已经在我们学校广泛使用(服务器、集线器、通信介质、工作站等),它们速度快、容量大、可靠性能高、价格低,完全能满足系统的需求。 运行可行性是对组织结构的影响,现有人员和机构、设施设施和环境对系统的适应性及人员培训补充计划的可行性。当前我们学校信息化技术已经相当普及,各类操作人员水平都有相当的高度,所以在运行上是可行性的。 2.3系统开发步骤 一般说来,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与应用可以划分成总体规划、系统开发和系统运行三个阶段,其中系统开发阶段还可进一步分为系统分析、系统设计和系统实施等工作环节。上述各个阶段排列成一个严格的线性开发序列,在每个工作阶段均产生完整的技术文档作为下一阶段工作的指导和依据,每一阶段都应对文档进行评审,确信该阶段工作已完成并达到要求后才能进入下一阶段,同时在以后的工作中不能轻易改变前面经过评审的成果。 上述开发方式的主要优点是便于开发工作的组织和管理,并且可大大降低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复杂性。国内外许多系统开发的实例都证明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开发方式。 国外曾有人对一些软件项目开发各阶段的工作量进行了统计,结果表明,在开发过程中各工作阶段所占全部工作量的比重分别达到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编程:模块调试:系统调试=20%:15%:20%:25%:20%。由此可见,程序编写在开发工作中只占很小比例,而调试工作却占整个开发工作量的一半左右,因此“系统开发就是编程”的习惯说法显然是片面的。另据统计,在建立管理信息系统的三个阶段中,总体规划和系统开发阶段的工作量约占整个工作量的2/3,而运行、维护阶段要占1/3,这说明一个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后,仍应十分重视它的维护工作,以便使系统不断完善并充分发挥其作用。 2.4对本系统的分析 通过,对需求客户要求的分析,本系统开发的主要目的是通过信息化的方式对大量资料信息的管理,一方面提高资料信息的利用率,另一方面,实现一定程度上的信息共享,为决策提供事实依据。 一、通过对系统的调查和可行性分析,画出系统的数据流程图
资料信息
资料表 DFD流程图:资料信息入库 部门信息
部门表 用效部门信息 用户信息
用户表 DFD:用户入库 用户信息
用户表 资料表
资料借出表 DFD:资料借出 用户信息
用户表 资料信息 资料表
资料借出表 DFD:资料归还 第三章 系统设计 资料管理系统需要满足来自三个方面的需求.这三个方面分别是资料室工作人员,资料借阅和资料室管理人员.资料借阅者的需求是查询资料室所存的图书.个人借阅情况及个人信息的修改,资料室工作人员对图书资料借阅者的借阅及还资料要求进行操作,同时形成借或还报表给借阅者查看确认,资料室工作人员的功能最为复杂,包括对工作人员,资料借阅者,图书资料进行管理的维护及系统状态查看,维护并生成借还书报表. 图书借阅者可直接查看资料室资料情况,如果资料借阅者根据本人的编号和密码登录系统,还可以进行本人借书情况查看,和维护部分个个信息,一般情况下,资料借阅者只应该查询和维护本人的借书情况和个人信息,若查询和维护其他人的借阅情况和个人信息就要知道其他图书借阅者的姓名和密码,这些是很难做到的,特别是密码,所以不但满足了图书借阅者的要求,还保护了图书借阅者个人隐私. 资料室工作人员有修改资料借阅者和归还资料的权限,所以需对工作人员登基本模块更多考虑,在此模块中,资料室工作人员可以为图书借阅者加入借阅记录或归还记录. 资料室管理人员功能的信息量大,数据安全性和保密性要求最高,本功能实现对资料信息,借阅者信息,总体借阅情况信息的管理和统计,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信息查看和维护.资料室管理员可以浏览,查询,添加,删除,修改,统计资料的基本信息.浏览,查询,添加,删除和修改图书资料借阅者的基本信息,浏览和查询,统计图书资料室的借阅信息,但不能添加,删除和修改借阅信息,这部分功能应该由资料室工作人员完成. 设计不同用户的操作权限和登录方法. 对所有用户开放的资料查询. 借阅者维护借阅者个人信息. 借阅者查看个人借阅情况信息. 维护借阅者个人密码. 维护图书信息. 维护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信息. 维护借阅者信息. 3.2 系统功能模块划分. 资料管理系统
借还操作模块 信息管理模块 信息浏览模块 系统用户管理模块
资 资 资 用 借 资 用 借 资 新 修 删 设 系 料 料 料 户 阅 料 户 阅 料 增 改 除 置 统 借 归 信 信 信 信 信 信 借 系 系 系 系 用 阅 还 息 息 息 息 息 息 阅 统 统 统 统 户 操 操 管 管 管 浏 浏 浏 排 用 用 用 权 登 作 作 理 理 理 览 览 览 序 户 户 户 限 记
新 修 删 新 修 删 新 修 删 增 改 除 增 改 除 增 改 除 资 资 资 用 用 用 借 借 借 料 料 料 户 户 户 阅 阅 阅 信 信 信 信 信 信 信 信 信 息 息 息 息 息 息 息 息 息 3.3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在一个信息管理系统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数据库结构设计的好坏将直接对应用系统的效率保证数据的完整和一致,设计数据库系统时首先充分了解用户各个方面的需求,包括现有的及将来可能增加的要求. 3.3.1数据库需求分析 用户的需求具体体现在各种信息的提供,保存,更新和查询,这就要求数据库结构能充分满足各种信息的输出和输入,收集基本数据,数据结构,以及数据处理的流程,组成一份详尽的数据字典,为后面的具体设计打下基础. 通过上述分析,针对一般资料管理系统需求总结出如下的需求信息: 借阅信息涉及资料信息和用户信息. 资料信息和用户信息中需要存在唯一字段. 系统信息中,还必须存在唯一字段. 系统信息中应该包括系统用户的权限信息. 资料信息中应该包含保密级别信息,只有拥有相应级别的用户才能借阅. 用户信息中应该包括借阅级别信息,用户只能借阅比借阅级别低或相同的保密级别的资料. 用户信息会涉及分类信息,为便于扩展,应将部门信息单独使用表来存储. 资料信息会涉及分类信息,为便于扩展,应将分类信息单独使用表来存储. 经过上述系统功能分析和需求总结,考虑到将来功能上的扩展,设计如下面所示的数据项和数据结构. 资料信息:包括资料编号,资料名称,资料类型,资料数量,借出数量,资料来源,保密级别,借阅时限. 借阅信息:包含借阅编号,资料编号,用户编号,借出日期,归还日期,归还期限,说明等. 用户信息:包含编号,姓名,性别,部门,借阅级别. 系统用户信息:包含用户名,密码,姓名,系统用户管理,用户权限管理,用户信息管理,用户信息浏览等. 资料分类信息:包含分类编号,分类名称等. 部门信息:包含部门编号,部门名称等. 在上面的需求分析,数据结构设计,数据项分析的基础上,下面可以开始数据库概念结构设计了. 3.3.2概念设计: 在概念设计阶段中,设计人员从用角度看体数据及处理要求和约束,产生一个反映用户观点的概念模式,然后再把概念模式转换成逻辑技术.将概念设计从设计中独立开来,使各阶段的任务相对简单化,设计复杂程度大大降低,不受特定的数据库应用系统限制. 利用E-R方法进行数据概念设计,可分为一步进行,首先设计局布E-R模式,然后把各局E-R模式,综合成一个全局模式,最后对全局E-R模式进行优化,得到最终模式,即概念模式. 得到上面的数据项和数据结构以后,就可以设计出能够满足需求的各种实现,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为后面的逻辑结构设计打下基础.这些实体包含各种具体信息,通过相互之间的作用形成数据的流动. 本实制根据上面的设计规划出的实体有:借阅信息实体,资料信息实体用户信息实体,部门信息实体,分类信息实体和系统用户信息实体. 各个实体的描述E-R图如下: “借阅信息?”资料信息”,”用户信息”分类信息”和部门信息”实体之间的E-R图:
| ||||||||||||
本站发布的计算机毕业设计均是完整无错的全套作品,包含开题报告+程序+论文+源代码+翻译+答辩稿PPT | ||||||||||||
本文选自计算机毕业设计http://myeducs.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