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网学 原创论文 原创专题 网站设计 最新系统 原创论文 论文降重 发表论文 论文发表 UI设计定制 论文答辩PPT格式排版 期刊发表 论文专题
返回网学首页
网学原创论文
最新论文 推荐专题 热门论文 论文专题
当前位置: 网学 > 设计下载 > 机械模具设计 > 正文

减速机壳体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底孔、轴承孔的加工进行夹具设计

论文降重修改服务、格式排版等 获取论文 论文降重及排版 论文发表 相关服务

本文主要为广大网友提供“减速机壳体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底孔、轴承孔的加工进行夹具设计”,希望对需要减速机壳体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底孔、轴承孔的加工进行夹具设计网友有所帮助,学习一下!

QQ交谈客服咨询,网学网竭诚为您服务,本站永久域名:myeducs.cn

 

第四节            定位基准的选择
 
在制定工艺过程时,选择定位基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证加工表面的位置精度。因此选择定位基准的总原则应该是从有较高位置精度要求的表面中进行选择。定位基准的选择包括粗基准和精基准的选择。
 一、粗基准的选择
选择粗基准时,考虑的重点是如何保证各加工表面有足够的余量,使不加工表面与加工表面间的尺寸、位子符合图纸要求。
粗基准选择的原则是:
1.选择应加工表面为粗基准。目的是为了保证加工面与不加工面的相互位置关系精度。如果工件上表面上有好几个不需加工的表面,则应选择其中与加工表面的相互位置精度要求较高的表面作为粗基准。以求壁厚均匀、外形对称、少装夹等。
2.选择加工余量要求均匀的重要表面作为粗基准。例如:机床床身导轨面是其余量要求均匀的重要表面。因而在加工时选择导轨面作为粗基准,加工床身的底面,再以底面作为精基准加工导轨面。这样就能保证均匀地去掉较少的余量,使表层保留而细致的组织,以增加耐磨性。
3.应选择加工余量最小的表面作为粗基准。这样可以保证该面有足够的加工余量。
4.应尽可能选择平整、光洁、面积足够大的表面作为粗基准,以保证定位准确夹紧可靠。有浇口、冒口、飞边、毛刺的表面不宜选作粗基准,必要时需经初加工。
5.粗基准应避免重复使用,因为粗基准的表面大多数是粗糙不规则的。多次使用难以保证表面间的位置精度。
   箱体粗基准选择要求:在保证各加工表面均有加工余量的前提下,使主要孔加工余量均匀;装入箱体内的旋转零件应与箱体内壁有足够间隙;此外还应保证定位、夹紧可靠。为了满足上述要求,一般选箱体的主要孔的毛坯孔作为粗基准。减速箱体加工的第一个面是盖或底座的结合面,由于分离式箱体轴承孔的毛坯孔分布在盖和底座两个不同的部分上很不规则,因而在加工盖和底座的结合面时无法用主要孔的毛坯作粗基准。而是用顶面与底面作为粗基准。这样可以保证结合面加工后凸缘的厚度叫均匀。
二、精基准的选择
选择精基准的原则时,考虑的重点是有利于保证工件的加工精度并使装夹准确、牢固、方便。
精基准选择的原则是:
基准重合原则。即尽可能选择设计基准作为定位基准。这样可以避免定位基准与设计基准不重合而引起的基准不重合误差。
基准统一原则。应尽可能选用统一的定位基准。基准的统一有利于保证各表面间的位置精度,避免基准转换所带来的误差,并且各工序所采用的夹具比较统一,从而可减少夹具设计和制造工作。例如:轴类零件常用顶针孔作为定位基准。车削、磨削都以顶针孔定位,这样不但在一次装夹中能加工大多书表面,而且保证了各外圆表面的同轴度及端面与轴心线的垂直度。
互为基准的原则。选择精基准时,有时两个被加工面,可以互为基准反复加工。例如:对淬火后的齿轮磨齿,是以齿面为基准磨内孔,再以孔为基准磨齿面,这样能保证齿面余量均匀。
自为基准原则。有些精加工或光整加工工序要求余量小而均匀,可以选择加工表面本身为基准。例如:磨削机床导轨面时,是以导轨面找正定位的。此外,像拉孔在无心磨床上磨外圆等,都是自为基准的例子。
此外,还应选择工件上精度高。尺寸较大的表面为精基准,以保证定位稳固可靠。并考虑工件装夹和加工方便、夹具设计简单等。
箱体上孔与孔、孔与平面、平面与平面之间都有较高的位置精度要求,这些要求的保证与精基准的选择有很大的关系。为此,通常优先考虑“基准统一”原则。使具有相互位置精度要求的大部分工序,尽可能用同一组基准定位。以避免因基准转换过多而带来的积累误差,并且由于采用同一基准,使所用夹具具有相似的结构形式,可减少夹具设计与制造工作量、降低成本。例如车床主轴箱可以选用装配基面的底面做定位基准,在大批量生产中,则选用主轴箱顶面和两定位销为定位基准。分离式减速箱体的结合面与装配基面底面有一定的尺寸精度和位置精度,轴承孔轴线应对结合面上,与底面也有尺寸精度和相互位置精度要求,故加工底座结合面时,选底面为精基准,箱体和箱后的轴承孔加工仍以底面为主要定位基准。若箱体尺寸较小而批量很大时,可与底面上的两定位孔组成典型的一面两孔定位方式。这样既符合“基准统一”原则,又符合“基准重合”原则,有利于保证轴承孔轴线与结合面重合度及与装配基面的尺寸精度和平行度。
 
第五节 工艺尺寸的计算
 
一、        加工余量的确定查《机械加工余量与公差手册》
1.顶面与结合面的加工余量
磨削余量     025±0.06mm   IT8   表面粗糙度    1.6
半精铣余量 2x1.5±0.25mm   IT10 表面粗糙度     3.2
粗铣余量 2x5±0.50mm  IT11    表面粗糙度     6.3
2.下箱体结合面与底面的加工余量(查表4-34,4-37)
磨削余量     025±0.06mm   IT8   表面粗糙度    1.6
半精铣余量 2x1.5±0.25mm   IT10 表面粗糙度     3.2
粗铣余量 2x5±0.50mm  IT11    表面粗糙度     6.3
3.箱体左右端面的加工余量
半精铣余量 2x1.5±0.25mm   IT10 表面粗糙度     3.2
粗铣余量 2x5±0.50mm  IT11    表面粗糙度     6.3
4.箱体前后端面的加工余量
半精铣余量 2x1.5±0.25mm   IT10 表面粗糙度     3.2
粗铣余量 2x5±0.50mm  IT11    表面粗糙度     6.3
5.两轴承孔的加工余量
精镗   0.4±0.05mm       IT7     表面粗糙度     0.8
半精镗 1.5±0.25mm      IT9   表面粗糙度       3.2

粗镗    5±0.5mm        IT11    表面粗糙度     6.3

本站发布的计算机毕业设计均是完整无错的全套作品,包含开题报告+程序+论文+源代码+翻译+答辩稿PPT

本文选自计算机毕业设计http://myeducs.cn
论文文章部分只是部分简介,如需了解更多详情请咨询本站客服!QQ交谈QQ3710167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学首页 | 原创论文 | 计算机原创
版权所有 网学网 [Myeducs.cn] 您电脑的分辨率是 像素
Copyright 2008-2020 myeducs.Cn www.myeducs.Cn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09003080号 常年法律顾问:王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