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学网为需要其他类别的朋友们搜集整理了批评家的视角及文化价值相关资料,希望对各位网友有所帮助!
批评家指从事评论、批评工作的专家。在社会行业中有不同的分类如文学批评家,时政批评家,时装批评家,军事批评家,体育批评家,美学批评家等。“批评家”有时亦称“评论家”。
摘要:韩德森是美国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最重要的歌剧批评家之一。《歌唱艺术》一书是韩德森逝世后,由友人编辑而成的纪念文集。作为一个职业批评家,韩德森的批评视角非常独特,《歌唱艺术》对于理解19世纪的美国歌剧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歌剧;欧洲声乐;音乐;韩德森
韩德森,全名威廉・詹姆斯・韩德森,自1883年入职《纽约时报》后,从事记者及歌剧批评工作30年,是当时美国家喻户晓的批评家之一。韩德森受过良好的声乐训练,并且擅长作曲,因此,他的批评专业性极强。在韩德森的艺术思想中,艺术家的个性被放置在了艺术的核心。在韩德森看来,艺术是人的艺术,人赋予了艺术灵魂。因此,人是第一位的。韩德森反对一味追求华丽的音色,倡导用科学的方法去研究声乐。韩德森的歌剧批评对于研究19世纪美国歌剧来说意义重大。
一、韩德森对歌剧艺术的思考
韩德森是一个非常具有思想深度的批评家,他总是能够从本体论的层面上思考问题。在《歌唱是什么》一文中,韩德森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歌唱是什么?或许在多数人看来,这是一个毋庸置疑的问题。歌唱,当然是声音的艺术,完美的声音意味着完美的歌唱。然而在韩德森看来,这个问题大有商榷的余地。
声音就是一切吗?声音固然重要,但绝非一切。如果歌唱只是优美的声音,那么唱词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呢?如果声音在歌唱中是绝对的,那么完全可以去掉唱词。如果观众需要的只是声音,那么,就可以不需要歌唱者,只有乐器就可以了。经由韩德森的追问及思考,“歌唱是什么?”这一问题变得复杂起来。
早在1902年出版的《歌唱者的艺术》一书中,韩德森曾明确将歌唱定义为“歌唱者的艺术”。他说:“歌唱,是人声音的艺术,而非乐器声音的艺术。歌唱者,不是乐器。歌唱者,如果想要同乐器去竞争,将自己变成一件乐器,那是本末倒置的。”或许有人会质疑,如果歌唱者不具备优美的声音,那么他所发出的声音便不能被称为音乐。的确,歌唱者当然要接受声音的训练,但不能够只停留在这个层面上。古语有云:君子不器。一个真正的艺术家,不可能让自己沦为一件没有灵魂的乐器。那么声音在歌唱中到底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
声音是帮助观众来理解唱词的。对于19世纪美国歌剧演出中那种一味追求声音、华而不实的表演,韩德森提出了强烈的反对。他这样说道:“三分之二的观众,根本不知所云,一味地沉醉在歌唱者的声音中……整个意大利声乐学派的根本性错误在于:它只实践出了优美的声音,而真正的真理是声音应当让唱词活泼起来,声音只是为了这个目的而存在。”
或许有人会认为,韩德森从一个极端走到了另一个极端。实则不然,韩德森并未完全否定声音的重要性,只是不赞同那种高度技术化的欧洲声乐体系。他说:“技巧不是声乐的全部,技巧固然可以让一些具备天赋的人产生动人的效果,但歌剧不是一种声乐艺术,在面对瓦格纳时,意大利歌剧学派必须认识到这个事实。”
在《艺术家与大众》一文中,韩德森进一步指出:“每一位教师都自称自己是真正的意大利学派,激烈地否定任何人对于意大利学派的了解……每一位细心的观察者会清楚无误地发现:优秀的歌唱家正在逐年减少,生硬粗糙、走调叫喊的一代却在成长。”针对这一问题,韩德森提出了自己的声乐理论并系统地回答了什么是好的歌唱。
从韩德森的论述来看,他并非试图从根本上否定意大利声乐体系,而是否定意大利声乐体系中普遍存在的经验主义。在《呼吸的基础》一文中,韩德森指出,呼吸问题,已经成为声乐练习中最大的问题。每个学派的大师都有一套自己的理论,让学习者无所适从。韩德森认为,应当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呼吸,让呼吸练习变得有章可循。
强调科学性是韩德森声乐理论的重要特征,而且韩德森非常善于运用各领域的科学知识来说明问题。例如,在《元音的处理》及《辅音的处理》这两篇文章中,韩德森借由发音学和音韵学说明了声乐与唱词之间的关系。他认为,由于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美式音乐的发音已经不纯正了,至少有三分之二的元音丢失了。因此,一个歌唱者有必要进行元音与辅音练习,否则他的歌唱是无法堪称完美的。
二、韩德森的歌剧批评思想
在探讨韩德森的歌剧批评思想前,我们有必要区分一下“批评”和“评论”之间的差别。在一般人看来,“批评”和“评论”的差别不是很大,甚至在一些音乐教科书或权威音乐词典中,“批评”和“评论”是被混用的,但是仔细推敲的话,两者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在《艺术家与观众》一文中,韩德森指出,批评者首先是一名观众,但并非一般意义上的观众。一般观众的目的主要是享受,而非学习,而批评者的主要目的是学习,而不仅仅是享受。可见,“学习艺术”是韩德森艺术批评的重要目的。因此,对于韩德森来说,批评是一种学习艺术的手段,但凡不以学习为目的的评论都不是批评。
然而,在一般人看来,批评者应当是教育者,但在韩德森看来,艺术家是绝对的老师。在他看来,观众应当向艺术家去学习,因为艺术是艺术家创造的,而非批评者创造的。批评者只是比一般观众先行一步,在艺术问题上,批评者仍旧是一个外行。批评者不可能高于艺术家,更加不可能指导艺术家。批评家总是后知后觉的,只有当艺术出现后,批评家才能有所行动。
或许有人会产生疑问,如果批评者不承担为艺术把关的重任,那么这个重任应当由谁来承担呢?韩德森认为,一个真正的艺术家必然会引导观众去欣赏。因此,艺术品位的问题应当由艺术家来负责,而不是由批评者来负责。即便批评者有很高的艺术品位,也只是批评者个人的,无法成为社会的。批评者不可能替代艺术家去解决艺术品位的问题,而且,观众完全有能力区分什么是好的艺术,什么是坏的艺术。
如果批评者不承担上述责任,那么批评者发出批评的目的是什么呢?由于韩德森特殊的批评思想,他将批评活动变得非常戏剧化。在他看来,剧场更像是一个教室或一个实验室。批评者是其中一个积极的学生,批评的言论是他的发言。批评者所能做的事情,只是把自己的学习方法以及研究结论呈现给大众,至于大众的看法,批评者是无法左右的。
同样,批评者也是无法主导艺术家的。在韩德森看来,真正的艺术家是那些具有创造性才能的人。即便在面对经典人物时,他们总能够根据自己的特点发挥创造,从而产生新的艺术效果。因此,艺术批评更像是一种记录,一幅素描,对于那些没有机会亲临现场的观众来说,是难得的教学笔记。
三、评论的文化价值
众所周知,美国并非歌剧的发源地。在美国,歌剧是舶来品,而且是精英文化的象征。20世纪中期后,歌剧文化开始衰落,取而代之的是流行音乐,但是任何一种文化现象都不可能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无论是音乐剧,还是流行音乐,都可以追溯到美国歌剧。韩德森所生活的时代,可以说是美国音乐的黄金时代。相比同时代的音乐批评家,韩德森更加热衷于歌剧,因此,他的歌剧批评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是无可比拟的。批评家在一定程度上见证了文化的发展,也推动了文化的进步。
我国虽然是一个音乐大国,但音乐评论却是相当薄弱。或许有人会认为,音乐评论并不直接参与音乐创作,但这并不表示它是无足轻重的。试想,如果没有韩德森这样的评论者,在一个媒体不发达的时代,我们如何得知那个时期的音乐文化及其背后的价值?
在媒体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还是需要专业的音乐评论。国内的音乐批评,从数量上来看,规模庞大,参与评论的大众越来越多,但是很少可以看到具有学术价值的音乐批评。
其实,越是在今天这样媒体发达的时代,越是需要严肃的音乐批评及音乐批评者。任何一个时代,批评者的文化价值都是不容忽视且不可取代的。正如韩德森所强调的,批评者首先是观众,是观众中的先行者。批评者从观众中走出来,率先走向艺术,走向真理,他应该为其他观众提供指南,开辟道路。
批评者正是以这种方式参与文化创造的,如果没有批评者,绝大多数观众可能只会停留在对音乐的感官享受层面上。因此,批评者是值得尊敬的,批评者是不可替代的。
参考文献:
[1] 冉学琼,张群. 从美声唱法的产生看各个时期声乐研究的发展趋向[J]. 南昌大学学报,2012(06).
[2] 范晨. 浅淡欧洲声乐发展史上不同时期的演唱风格对歌唱的影响[J]. 青春岁月,2012(18).
[3] 郎毓秀. 美声学派(Bel Canto)概述[J].音乐探索,2011(04).
[4] 高莉莉. 论19世纪上半叶意大利歌剧的音乐风格特征――以罗西尼、贝利尼、多尼采第的代表作品为例[J]. 黄河之声,2011(16).
[5] 刘忆黎,李天义. 简述19世纪欧洲歌剧发展史[J]. 青春岁月,2011(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