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学网其他类别编辑为广大网友搜集整理了:文化产品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渗透作用探析绩等信息,祝愿广大网友取得需要的信息,参考学习。
广义的文化产品是指人类创造的一切提供给社会的可见产品,既包括物质产品,也包括精神产品;狭义的文化产品专指精神产品, 纯粹实用的生产工具、生活器具、能源资材等,一般不称为文化产品。
摘要:近年来,文化产品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日益受到人们重视。弄清文化产品的内涵、特征与本质,探析文化产品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实际作用的内在原因,深入分析文化产品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作用的途径,对于更好地利用文化产品开展文化活动,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尤为重要。
关键词:文化产品;渗透作用;思想政治教育
习近平在2005年1月宣传文化系统调研座谈会上曾指出,文化产业提供文化产品具有多重意义,不仅具有经济意义、科技意义,还具有文化意义和政治意义。他强调了文化产品的意识形态属性,指出优秀的文化产品在巩固和扩大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阵地方面的独特作用,认为优秀文化产品能适应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需要。随着我国文化产业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强精神文化需要,文化产品在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日益凸显。因此,通过对文化产品的内涵、特征和本质进行分析,探析文化产品在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作用的原因,以及发挥作用的途径,从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一、文化产品的内涵、特征和本质
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是指相对于政治、经济而言的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包括宗教、哲学、文学艺术、风俗习惯等意识形态的内容。产品,就哲学意义来说,是指与自然物相对的人类劳动创造物。文化产品是文化产业活动所提供的的产品,包括文化商品和文化服务。文化产品首先是劳动产品,凝结着一般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因而有价值和使用价值。同时,文化产品又是文化商品,它不同于一般商品,还具有其他商品不具备的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
文化产品的基本特征有:一是承载意义符号。文化产品是物质层面的文化,它承载着一定的观念和制度文化,其主要目标就是通过文化产品承载的意义符号满足人们对某种价值观念的意义追求。这种符号既可以采取书籍、音乐、绘画、电视、报纸等物质实体来表现,也可以采取艺术表演、舞蹈等行为来表现。二是具有价值符号意义。文化产品作为劳动产品,具有特殊的文化价值,人们消费文化产品,如购买唱片、书籍,或者欣赏文艺汇演、观看电影等,不是要改变产品的物质形态,而是要消费其中的价值符号,满足对一定价值意义的追求。三是指向人的精神需求[1]。各种各样的文化产品蕴含了一定的文化意义,并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表现出来,能够满足人们的审美、娱乐等精神需求。
文化产品从根本上说就是带有一定意义的符号,其本质特征就是通过不同的物质载体承载一定的符号意义,这种带有意义的符号在传播中影响着认知主体的心理特征、人格结构。
二、文化产品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渗透作用的原因
首先,文化产品是承载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重要载体。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或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中传递的对教育者提供的知识、理论、灌输的思想、观点,培养的习惯、行为等等的内容。”[2]任何信息都是潜在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如上所述,文化产品在本质上是带有一定意义的符号,具有承载文化信息的功能。文化产品具有社会历史性,是一定阶级在一定社会一定时代的价值观念、时代精神的凝结,它固化了一定时代的思想信息。思想政治教育者能够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挖掘、选择有利于促进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教育信息,然后利用文化产品开展文化活动,将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递给受教育者,以影响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
其次,以语言系统形式表现出来的文化产品能够被教育主体所把握和互动联系。文化商品主要以文字、图像等语言表现出来,文化服务除了以语言形式表现,还以声音、姿势、眼神等非语言形式表现出来。以语言系统表现出来的文化产品能成为教育主体间联系互动的中介,其原因在于:一是文化产品是可感的、可表达的,它通过生动可感的语言、文字、图像等表达一定思想,能为人们感知和理解;二是语言符号系统具有永久性,使得文化产品的文化意义能被反复消费利用,使文化产品对人的思想观念的渗透具有持久性;三是语言符号系统具有抽象性,便于人的思维操作,教育主体能够根据自己的理解,分析、阐释文化产品的文化价值。
最后,文化产品作为文化的载体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文化产品的表现形式多样,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实体形式和行为形式。实体的文化产品主要有文字绘画、艺术品和建筑、多媒体制品、现代网络等等。行为的文化产品主要表现为文化服务、文化活动。如歌舞比赛、喜剧欣赏、影视欣赏等,以及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等提供的文化活动。文化产品以语言、行为、姿势、声音、神情等丰富的表现形式满足人们的审美、娱乐和休闲的需要,能自觉主动地吸引人们来消费文化产品的价值符号意义,吸引受教育者自主选择、主动吸收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从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性。
三、文化产品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渗透作用的途径
一是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要充分认识文化产品中的价值意义。文化产品在本质上是意义符号,是一定社会状况、历史条件和时代精神的凝结。但是作为固化文化信息的物质实体的文化产品,其内在的信息不能为人们直接把握[3] 。人们在消费文化产品的文化价值之前,必须把它作为客体来认识。思想政治教育者首先要将文化产品中隐匿的思想信息挖掘出来加以理解,通过各种文化元素推断其背后的现实生活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如教育者组织开展红色旅游活动,就必须先了解红色景区的历史背景、文化意蕴,在活动中将乐观的革命精神、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为国奉献的爱国主义精神等传递给受教育者;教育者组织开展优秀书籍读书活动,就要引导人们深入解读优秀书籍中传达的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等等。
二是充分利用文化产品的各种形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文化产品本身只是静态的文化的载体,不能发挥作用,只有将蕴含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文化产品融入文化建设中去,开展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才能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中介发挥渗透作用[4] 。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利用书籍开展读书活动,组织和引导受教育者自觉学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提高受教者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提高政治敏锐性;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带领受教者自觉参与到志愿服务中去,在实践中培养社会责任感,培养自我牺牲、无私奉献的精神;开展参观历史纪念馆、博物馆等活动,重温历史,培育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等等。
三是紧跟时代发展,创新文化活动的形式。文化产品具有社会历史性,利用文化产品开展文化活动,也要紧跟时代发展,不断创新形式。过去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最主要方式就是理论灌输,主要借助于课堂、书本;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产品不断丰富,出现了多种形式的多媒体制品,如电视、广播、电影等。尤其是网络这一新的媒体,极大地增加了文化产品传播渠道,为开展文化活动提供更为丰富的形式。目前在许多高校中,都十分重视利用微博、微信、校园网等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建立校、院系的官方微博,学生会、社团等自己的微信群,利用微博、微信传达重要会议精神,讨论国际国内形势政策,分享生活身边事,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四是及时、持续地将社会主流价值观融入文化产品中去,进行文化建设。当前,我国正在进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内核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应当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思想政治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5] 。这24字高度概括了国家、社会和个人层面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和价值追求,是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精神动力、理想支撑。文化建设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指导,文化产品应当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时代精神,并开展多种文化活动积极宣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浙江省开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争做美德少年”中小学主题书信文化活动;许多高校组织“神笔杯”“晨曦杯”等书画大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征文活动等。这些文化活动的开展,对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和谐的文化氛围发挥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孔韫慧.文化产品的特性、类型和演变探析[D].沈阳:东北大学,2012.
[2]李梁.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播模式探讨[D].上海:复旦大学,2002.
[3]科普宁.马迅.章云译.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导论[M].北京:求实出版社,1982.
[4]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5]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N]. 人民日报,2013-12-2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