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网学 原创论文 原创专题 网站设计 最新系统 原创论文 论文降重 发表论文 论文发表 UI设计定制 论文答辩PPT格式排版 期刊发表 论文专题
返回网学首页
网学原创论文
最新论文 推荐专题 热门论文 论文专题
当前位置: 网学 > 设计下载 > 土木毕业设计 > 正文

氧化沟工艺的设计主要参考

论文降重修改服务、格式排版等 获取论文 论文降重及排版 论文发表 相关服务

【编者按】网学网土木毕业设计频道为大家收集整理了“氧化沟工艺的设计主要参考“提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QQ交谈客服咨询,网学网竭诚为您服务,本站永久域名:myeducs.cn

 

氧化沟工艺
氧化沟(oxidation ditch) 又称循环曝气池,是一种改良的活性污泥法,其曝气池呈封闭的渠形,污水和活性污泥混合液在其中循环流动。氧化沟的水力停留时间和污泥龄较长,有机负荷很低[0.05~0.15kgBOD5/(kgMLSS·d)],实质上相当于延时曝气活性污泥系统。
氧化沟的出水质好,一般情况下,BOD5去除率可达到 95%~99%,脱氮率可达到90%,除磷效率在50%左右,如在处理过程中,适量的投加铁盐,则除磷效率可达到95%。
目前常用于生物脱氮的氧化沟工艺主要有卡鲁塞尔式和三沟交替工作式。
这里主要介绍三沟式,三沟交替工作式氧化沟,又称T型氧化沟,是丹麦Kruger公司开发的生物脱氮新工艺。该系统由三个相同的氧化沟组建在一起作为一个单元运行,三个氧化沟之间相互连通,两侧的Ⅰ,Ⅲ两池交替做曝气池和沉淀池,中间的Ⅱ池始终进行曝气,进水交替进入Ⅰ池和Ⅲ池,出水相应从Ⅲ池和Ⅰ池引出。这样交替的运行特点提高的曝气池转刷利用率,有利于生物脱氮。
三沟交替工作式氧化沟生物脱氮的运行过程可分为6个阶段。
阶段A 污水通过分配井流入Ⅰ池,出水自Ⅲ池引出,三池的工作状态为:Ⅰ池转刷低速旋转,维持缺氧状态,进行反硝化和有机物的部分分解;Ⅱ池转刷高速转动,进行有机物进一步降解及NH4+-N的硝化;Ⅲ池转刷停止转动,作为沉淀池。
阶段B 进水引入Ⅱ池,出水自Ⅲ池引出,Ⅰ池和Ⅱ池维持好氧状态,Ⅲ池保留为沉淀池。
阶段C 进水仍引入Ⅱ池,出水自Ⅲ池引出,Ⅰ池转为沉淀池,完成泥水分离;Ⅱ池转刷低速转动,维持缺氧状态。对阶段B中积累的硝酸盐进行反硝化,Ⅲ池仍为沉淀池。
阶段D 进水引入Ⅲ池,出水自Ⅰ池引出。Ⅰ池与Ⅲ池的工作状态正好与阶段A相反,Ⅱ池则与阶段A相同。
阶段E Ⅱ池工作状态与阶段B相同,Ⅰ池与Ⅲ池的工作状态与阶段B 相反。
阶段F Ⅱ池工作状态与阶段C相同,Ⅰ池与Ⅲ池的工作状态与阶段C相反。
从上述运行个过程可以看出,三沟交替工作式氧化沟是一个A/O生物脱氮或行污泥系统,可以完成有机物的降解和硝化反硝化的过程,取得良好的BOD5去除效果。依靠三池工作状态的转换,声去了活性污泥回流和混合液回流,从尔节省了点耗和基建费用。
三沟交替工作的氧化沟系统个阶段运行时间可根据水质情况进行调整。整个运行过程中。溢流堰高度的调节,进出水的切换几转刷的开启,停止,转刷的调整均由自控装置进行控制。三沟式氧化沟的脱氮通过是通过新开发的双速惦记来实现的,曝气转刷能起到混合器和曝气器的双重功能。当处于反硝化阶段时,转刷低速运转,仅仅保持池中污泥悬浮,而池中处于缺氧状态。好氧和缺氧阶段完全可由转刷转速的改变进行自动控制。
三沟交替工作式氧化沟的设计。
1. 设计概述。
三沟式氧化采用合建式系统,即有一条边沟总是作为沉淀池来使用,因此计算污泥量时应仅计算不包括沉淀状态的污泥在内的污泥。为了准确的表明设计的泥龄,需要引入三沟式氧化沟参与工艺反应(硝化,反消化)的有效性系数 ,假定三沟是等体积的,则                                                                                                                                                                               
式中 ——边沟参与反应的平均MLSS含量, ㎏/m3
     ——边沟在半个周期内的工作时间, h;
——中沟参与反应的平均MLSS含量,㎏/m3
——中沟在半个周期内的工作时间, h;
 ——三条沟的平均MLSS含量,㎏/m3
   ——运行一个周期内的工作时间, h。
     根据本章的第一节所述三沟式氧化沟的运行过程可知,氧化沟运行一个周期的时间为8小时,一个工作工程(半个周期)为4小时,即阶段A~C或阶段D~F。过度阶段为C或F,此阶段第一或第三沟转刷停止运行开始泥水分离约一个小时,因此在设计中应用上述的计算公式时,可取 =3h, =4h,=8h.在理论上 / =0.41,如果三条沟的平均MLSS含量分布为5.0㎏/m3,2.0㎏/m3,5.0 ㎏/m3。据邯郸市东郊污水处理厂三沟式氧化沟工艺实际测定,MLSS含量在三条沟内的分布为5.3㎏/m3,2.0㎏/m3,5.0 ㎏/m3 / 与理论推导值非常接近。以实际的MLSS分布代汝上述的计算公式,可计算为
               =  
     由以上计算可以看出的值较小,或者说容积和设备的利用率低。目前,提高容积和设备利用率的方法是在三沟式氧化沟的设计中扩大中沟的比例,中沟的容积可占50%~70%或更多,单个边沟的容积占30%~50%。有资料表明,当中沟的容积比例采用50%和70%时,可分别达到0.69和0.80,从而设备的利用率和污泥分布均匀得到提高。
      计算实例
1.       已知条件
(1)         城市污水设计流量 Q=12000m3/d,临界运行水温15℃,最高温度25℃,PH=7.0~7.6。
(2)          氧化沟进水水值:BOD5=150mg/L,SS=126mg/L,TKN=28 mg/L,碱度(以CaCO3计)=200 mg/L。
(3)          要求二级出水水值:BOD5=20mg/L,SS=20mg/L,TN≤10 mg/L,[NH4+-N] ≤2 mg/L (设计按TN=8mg/L,[NH4+-N]= 1mg/L,生物处理出水中生物不可降解溶解性有机氮和出水VSS中喊有有机氮总量为2mg/L,[NO3-N]= 5mg/L考虑),且污泥得到稳定。
2.        设计计算
(1) 确定设计有关参数
1)        污泥龄 c=30天(考虑污泥得稳定化要求);
2)        污泥含量 MLSS=4000 mg/L;
3)        fb= =0.7
4)        回流污泥含量 X1=10000 mg/L;
5)         20时反硝化速率 (NO3—N / MLVSS)qD20=0.02 kg/(kg.d);
6)         反硝化温度校正系数 =1.09
7)        污泥产率系数(VSS / BOD5) Y=0.6kg /(kg。d);
8)        内源呼吸速率    Kd=0.05 d-1
9)        剩余污泥含水率 99.2;
10)    曝气池好氧 DO=2mg/L。
(2) 好氧区容积计算
1)        确定水中溶解性BOD5
确定出水中得溶解性BOD5­­­­­­­
出水中VSS=0.7SS=0.7×20=14 (mg/L)
VSS所需得BODu=1.42×14(排放污泥中VSS所需得BODU 通常为VSS的1.42倍)
VSS所需得BOD5=0.68×0.7×20×1.42=13.5 mg/ L
出水中得溶解性BOD5=20-13.5=6.5
2)        好氧区容积 V
   V= m3
   好氧水力停留时间:
   t= =8.9 h
3)        缺氧区容积计算
氧化沟生物污泥产量
     WV=
用于细胞合成得的TNK=0.124 WV=0.124×1228=152.31 (kg/d)
TKN 中有(51.2×1000)/12000=4.3(mg/L) 用于合成
故需氧化得[NH3-N]=20.7-5=15.7(mg/L)
需还原得[NO3-N]=10.43
反硝化速率 : qD=0.020×1.09(15-20)=0.013
缺氧区容积V
所以 
缺氧池水力停留时间: t= =10.4 h
4)        反应池总容积 V = = =20006 m3
5)        总水力停留时间 t= =10 h(这是资料出错,还未找到错在那里)
6)        碱度平衡计算
   硝化消耗碱度    : 7.14×20.7=148 (mg/L)
反硝化产生碱度 : 3.57×15.7=56(mg/L)
去除BOD5产生碱度: 0.1(S0-Se)=0.1(150-6.5)=14(mg/L)
剩余碱度=200-148+56+14=122>100 (mg/L)满足碱度需求;
7)      实际需氧量计算
碳化需氧量 :D1
   D1=
硝化需氧量 :D2
   D2=4.6Q·NO0=4.6×12000×20.7=1143 (㎏/d)
反硝化脱氮产氧量 :D3
   D3=2.6NT=2.6×12000×15.7=490(㎏/d)
总需氧量 :D
   D= D1+ D2- D3=1949+1143-490=2599(㎏/d)
8)      标准需氧量:
   实际需氧量确定后,需转化为标准状态需氧量(R0)以选取曝气设备。其转化公式为:
 
 式中      c——曝气池溶解含量, mg/L;
         ——标准大气压下,T℃时清水中的饱和溶解氧含量,mg/L,其取值可参照下表,本例取T=25时饱和溶解氧含量;
        ——标准大气压下,20℃清水中的饱和溶解氧含量, mg/L;
           ——污水传氧速率与清水传氧速率之比,取值范围为0.5~0.95,本例取 =0.85
           ——污水中饱和溶解氧与清水溶解氧含量之比,通常为0.90~0.97,本例取 =0.95
      
       
 
标准大气压下清水中的饱和溶解氧含量

水温/℃
1
2
3
4
5
6
7
8
9
10
饱和溶解氧含量/( mg/L)
 
14.23
 
13.84
 
13.48
 
13.13
 
12.80
 
12.48
 
12.17
 
11.87
 
11.59
 
11.33
水温/℃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饱和溶解氧含量/( mg/L)
 
11.08
 
10.83
 
10.60
 
10.37
 
10.15
 
9.95
 
9.74
 
9.54
 
9.35
 
9.17
水温/℃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饱和溶解氧含量/( mg/L)
 
8.99
 
8.83
 
8.63
 
8.53
 
8.38
 
8.22
 
8.07
 
7.92
 
7.77
 
7.63

:其余温度(0~30℃)下的饱和溶解氧含量利用内差法确定,0时饱和溶解氧含量为14.62 mg/L。
9)      计算回流污泥量 氧化沟系统中,如果已知回流污泥的含量,就可以根据下面简单的质量平衡式,计算出维持MLSS的回流污泥流量,即
式中      ——回流污泥量,        
           ——污水流量,         
          ——进水SS含量,     
          ——回流污泥含量,     
          ——氧化沟中NLSS含量, 。
 根据上式,可得
12000×126+10000×Qr=(12000+Qr)×4000
Qr=7748(
10) 剩余污泥量
    W==413+(1-0.7)×0.126×12000-0.02×12000
                     =1228+2000-667=2561 (㎏/d)
     污泥含水率    P=99.2  

剩余污泥得体积(湿污泥量):

本站发布的计算机毕业设计均是完整无错的全套作品,包含开题报告+程序+论文+源代码+翻译+答辩稿PPT

本文选自计算机毕业设计http://myeducs.cn
论文文章部分只是部分简介,如需了解更多详情请咨询本站客服!QQ交谈QQ3710167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学首页 | 原创论文 | 计算机原创
版权所有 网学网 [Myeducs.cn] 您电脑的分辨率是 像素
Copyright 2008-2020 myeducs.Cn www.myeducs.Cn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09003080号 常年法律顾问:王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