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论文-对我国独立审计质量研究目 录专题部分 对我国独立审计质量研究……………………………1一、独立审计质量概述………………………………………………1(一)独立审计质量概念 ………………………………………………1(二)审计质量的衡量方法 ……………………………………………2二、我国独立审计质量现状…………………………………………3(一)2005年财政部发布的会计信息质量公告 …………………………4(二)2005年审计署发布的检查结果……………………………………4三、我国独立审计质量现状的成因分析……………………………5(一)政府过渡介入使上市公司缺乏对高审计质量的要求………………5(二)高审计质量的有效供给不足………………………………………8(三)我国独立审计质量的监管体系不完善……………………………10四、提高我国独立审计质量的途径………………………………10(一)提高上市公司对高质量审计的有效需求 …………………………11(二)提升高质量审计的有效供给 ……………………………………13(三)完善审计市场结构………………………………………………14(四)提高审计队伍的整体素质 ………………………………………16参考文献……………………………………………………………18致 谢……………………………………………………………19摘 要
历史发展到21世纪,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在取得快速发展与长足进步的同时也暴露出了一系列严重的问题。随着国内新老三案及银广厦事件等特大财务舞弊案件的曝光,独立审计质量受到社会各界前所未有的关注。审计行业界陷入了诉讼爆炸时代,声誉受到严重质疑,审计所起到的作用与社会公众期望的差距越来越大,加强我国独立审计质量的研究乃当务之急。本文以委托代理为起点,运用经济学理论,对我国独立审计质量现状进行分析,从上市公司审计需求,独立审计供给以及审计监管三个角度,得出了导致我国独立审计质量低下的深层次原因:政府的过度介入以及以公司治理结构的不完善导致证券市场对高审计质量的有效需求不足;审计聘任制度扭曲,审计市场结构不合理,对违规行为的法律约束不足,导致高质量审计服务的供给失效;行业监管体制不完善,虚假审计报告难以及时发现。最后针对以上叙述原因,本文提出了当前应创造对高审计质量服务资源需求和主动供给的制度环境,加强行业监管,切实提高独立审计质量,并给出了若干对策和建议。关键词:上市公司 代理理论 注册会计师 独立审计质量ABSTRACT
In the 21st Century,our CPA circle has made a rapid development, but at the same time,it also emerges a series of serious problems. But with the exposure of momentous financial fraud,audit quality draws unprecented concern of society.So it is very urgent to make a study on the audit quality.Based on the principal-agent and economic theory, this dissertation analyzes the mutual recation between demand & supply of independent audit service and the inherent mechanism of audit quality.Secondly the author attempts to investigate the status quo of CPA audit quality on securities market from two aspects:the result of the audit failure that has been exposed.Thirdly,further analyses of the contributing dactors for low audit quality are made from three perspectives:audit demands of listed companies,the supply of audit service, and the supervision on the CPA profession.In China,the imperfect corporate governance leads to inadequate voluntary demands for independ audit,and accordingly results in the lack of CPAs’ economic motives for improving audit quality.On the other hand,the Present institutions fail to induce CPA to take the initiative in Providing high quality service.Meanwhile,the imperfect supervision system of the profession may encourage CPA to take the risk of issuing false audit reports.Finally, according to the improve CPA audit quality of listed companies In our country.Key words: listed companies principal-agent CPA independent audit quality247
对我国独立审计质量研究专题部分 对我国独立审计质量研究
历史发展到21世纪,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在取得快速发展与长足进步的同时也暴露出了一系列严重的问题。随着国内新老三案及银广厦事件等特大财务舞弊案件的曝光,独立审计质量受到社会各界前所未有的关注。审计行业界陷入了诉讼爆炸时代,声誉受到严重质疑,审计所起到的作用与社会公众期望的差距越来越大,加强我国独立审计质量的研究乃当务之急。一、独立审计质量概述(一)独立审计质量概念1、定义界定对于审计质量概念,目前国内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审计质量是指审计报告的质量,至于审计报告是如何产生的并不包含在审计质量的范畴之内;另一种观点认为,审计质量是整个审计活动过程的优劣程度,包括审计计划、取证、判断和报告的一个系统过程,认为审计结果只是审计过程的内容的一部分。夏立军认为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质量是指注册会计师发现并且报告出被审计单位财务报告中的非真实、非公允性表达的概率。本文采纳此观点,审计质量是指审计人员遵循审计准则的优劣程度,即审计结果达到审计目的的有效程度。通俗的讲,审计质量就是指审计业务的优劣程度。具体表现为审计人员的质量和审计过程的质量,最终体现为审计报告的质量,其核心就是审计工作在多大程度上增加了会计报表的可信性。2、独立审计质量高低的界定虽然“高”与“低”在程度上有区别,但为了便于简单的说明问题,我们可以将管理者编报的财务报表分为真实的财务报表和虚假的财务报表两类,将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报告分为提供真实审计意见的审计报告和提供虚假意见的审计报告两类,由此可形成四种审计结果状态和相应的两种审计质量类型。高质量审计指的是以下两种状态:管理者编制的财务报表是真实的,注册会计师提交的审计报告提出的审计意见也认为财务报表是真实的;管理者编制的财务报表是虚假的,注册会计师提交的审计报告提出的审计意见也认为财务报表是虚假的。这是一种完美而理想的审计结果和质量状态。社会对审计的期望正是如此。这意味着独立审计报告能满足顾客的要求并使顾客满意,或者说没有缺陷。而低质量审计指的是以下两种状态:管理者编制的财务报表是真实的,注册会计师提交的审计报告提出的审计意见却认为财务报表是虚假的;管理者编制的财务报表是真实的,注册会计师提交的审计报告提出的审计意见却认为财务报表是真实的。这种审计结果及质量状态是全社会所不希望出现的,这意味着独立审计报告不能满足“顾客”要求或者说有缺陷。一般来说,“管理者编制的财务报表是真实的,注册会计师提交的审计报告提出的审计意见却认为财务报表是虚假的”状态较少发生。因为从委托代理理论角度看,管理者与注册会计师之间,管理者局信息优势,对其编制的财务报表是否真实一般心中有数,所以一经管理者提出异议,注册会计师会纠正偏差。可见,在实务中,低质量审计主要是指“管理者编制的财务报表是真实的,注册会计师提交的审计报告提出的审计意见却认为财务报表是真实的”状态。造成低质量审计的原因可能是注册会计师缺乏应有是职业技能和职业谨慎而造成的审计失误,也可能是注册会计师因缺乏独立性而引发的审计舞弊。(二)审计质量的衡量方法1、国际上的衡量方法国际上主要有两种衡量方法:审计规模和审计品牌。审计规模和审计品牌作为衡量审计质量的两种方法,区别在于前者对审计质量的担保作用是客户特有准租金的被动产物,后者对审计质量的担保作用则是会计师事务所为了获得审计品牌投资带来的准租金而主动保持和提高审计质量。(1)审计规模理论界认为审计规模之间存在质量差异,国际八大事务所相对于非八大来说,提供更高水平的审计服务。如现任会计师事务所获取与特定客户相联系的准租金时,审计质量与事务所的规模大小是直接相关的。这就意味着,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当某个事务所拥有的客户数目越多,与每一特定客户相联系的审计公费收入比例越小时,该事务所机会主义动机行事的可能性就越小,起审计质量就越高。会计师事务所所具有的这种担保特性不仅有益于事务所的发展,而且使事务所有动机去安排自己的客户组合,以便其其对每一特定客户的依赖减低。(2)审计品牌会计师事务所通过建立一种统一的审计服务或其它类型的品牌来提高公众预期的审计服务质量,为了获得来自于品牌的准租金,事务所就有动机提供高质量服务以保持和提高其品牌质量。如果产品质量低于公众预期水平,就会造成品牌潜在的损失。因此,审计品牌为其服务质量提供了担保。这种担保并非需要与特定客户相联系,而是与特定会计师事务所相联系。lwfree.cn2、我国审计质量的衡量方法由于我国特殊的制度背景,审计市场行政干预的特征比较明显,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市场化程度不高。审计行业监管不力和惩戒不严,审计人员面临的违约成本,审计风险小,以至于一些公司与审计人员的“合谋”行为频频发生。我国处于经济转轨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注册会计师行业,只经历了短短十几年的发展,至今尚未建立真正声名卓著的事务所。而公司审计收费价格方面可获得的信息也非常有限。因此审计规模、审计品牌和审计收费三个指标并不能衡量我国的审计质量。二、我国独立审计质量现状独立审计质量具有不可直接观察性和难以验证的特点,所以下面拟从相关机构的调查对我国上市公司独立审计质量现状作一番考察
会计论文-对我国独立审计质量研究(一)2005年财政部发布的会计信息质量公告2005年7月29日,财政部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公告(第十一号)》,公告称2004财政部在中国证监会等部门配合下,组织驻各地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对5家具有证券期货相关业务许可证的会计师事务所和13家中小会计师事务所的执业质量进行了重点检查,并抽查了55户相关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发现,10户上市公司为粉饰业绩不同程度地存在会计信息质量问题,为其提供审计服务的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中也存在审计程序不到位、收集审计证据不充分的问题,特别是对一些上市公司利用关联方交易虚增利润、避免连续亏损等问题,缺乏应有的职业谨慎态度,发表了不恰当的审计意见。财政部的检查公告使独立审计质量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也让我们看到了目前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执业水平参差不齐和独立审计质量不高的现状。事务所出具的每一项财务报告,都将影响包括大多数中小投资者在内的公司股东的投资决策。因此,事务所出具的重大失实审计报告,造成的社会危害性是巨大的,它动摇了市场经济制度运行的有序性。(二)2005年审计署发布的检查结果依据1999年4月14日审计署发布的《审计机关监督社会审计组织审计业务质量的暂行规定》,审计质量可以对会计师事务所质量进行监督。2004年5月至9月,审计署组织对16家具有上市公司审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业务质量进行了检查,并重点延伸检查了30家上市公司,并2005年9月26日公布了检查结果:有14家会计师事务所的37名注册会计师出具的19份审计报告存在失实或疏漏。上述资料虽不全面,所揭示的审计质量问题也只是冰山一角,但不难看出,我国独立审计质量总体水平较低,审计质量问题仍然隐患重重。以“独立、客观、工正”为安身立命之本的注册会计师,本应该是市场经济的“守护神”和“经济警察”。然而,上述资料表明,注册会计师并未扮演好“警察”角色,其在为上市公司出具审计报告时并没严格遵循专业标准的要求,而是以降低审计质量为代价出具严重失实和有重大疏漏的审计报告,严重损害了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和 社会公众利益。三、我国独立审计质量现状的成因分析为了尽快改变我国独立审计质量的现状,重塑注册会计师在证券市场中的公信力,我们必须理性的思考上述现状产生的原因。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笔者认为,迫使审计师出具失实审计报告的原因很多,除了审计师自身的一些因素外,更有外部的制度环境因素,尤其是在我国,证券审计市场的相关制度安排目前尚存在诸多缺陷,制约着高质量审计服务的有效需求、供给和监管,因此,本章试图从需求、供给、监管三个角度来探讨独立审计质量低下的原因,并提出有关建议。(一)政府过度介入使上市公司缺乏对高审计质量的要求1、从我国注册会计师发展的路径来看我国注册会计师制度的设立起源于三中全会后,引进外资,出于对中外合作企业中合资各方出资实物资产价值的认定、合资企业利润的 确定等。此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注册会计师行业服务的范围仅限于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以及少量的内资企业。由此看来,推动我国注册 会计师行业恢复及初期发展的根本动力,不是市场中各类报表的使用者,而是政府;不是出自于因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而产生的委托代理关系,而是出自政府部门监督管理的需要。20世纪90年代处,随着上交所和深交所的成立,证券市场蓬勃发展,注册会计师开始从事与股份制有关的鉴证业务。但从上市公司角度看,审计服务质量的高低对它们的利益并没有边际意义上的影响,它们之所以聘请注册会计师对其进行审计,也是遵循政府法规的要求。一般来说,政府部门对财务报表鉴证质量的关注程度低于市场中其他利益相关者。折射因为市场中其他利益相关者依据经审计的财务报表所做出决策风险和收益将由自己承担,而政府部门作为非人格主体,其风险和收益将最终转嫁给其他利益相关者,其对审计质量的关注是间接的、派生的,是建立痄腮其他利益相关者对审计质量的关注的基础上,因而缺乏足够的动力去关注财务报表的审计质量,仅仅把独立审计看成一种行政手续。所以,现阶段以政府部门为主要要求者的独立审计市场缺乏对审计服务质量的高度关注,政府干预弱化了我国审计市场中审计需求者对高质量审计的自主需求。2、公司治理结构不不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是有关所有者、董事会和经理人员三者之间权利分配和制衡关系的一种制度安排,表现为明确界定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人员职责和功能的一种企业组织机构。在发达的市场经济体制下,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结构由两部分构成。其一是通过外部的市场及管理机制所实施的间接控制,或称外部治理结构,其中包括产品市场、资本市场、经理市场、兼并市场、有关政府部门监控及法律法规制度的约束与惩罚等。其二是为实行事前监督而设计的直接控制,或称内部治理结构,主要通过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等组织制度安排及其运作来进行。我国上市公司对虚假财务信息有着强烈的需求,具体分析如下:(1)内部治理结构尚不够完善按照两权分离原则,经营者受所有者委托对企业的经营负责,所有者委托独立执业的注册会计师提供客观、独立、公正的审计意见。由于我国上市公司大多是国有企业改组上市国有企业的历史遗留问题主要是产权主体的缺位,上市公司经营者既是“委托人”又是“审计对象”的双重角色不仅是企业内部财务控制与管理形同虚设,也是造成注册会计师参与造假的最大动因。另一方面,由于公司产权多元化特征不明显,缺乏形成权利制衡的产权基础,众多中小股东无法通过行使表决权参与对公司的控制,投票权形同虚设。社会公众股的利益几乎没有真正的制度保障。在这种情况下,社会公众股股东也不可能成为长期投资者,而只是牟取短期收益为主的投机者,上市公司的管理当局也就难有自愿向其提供经审计发高质量财务信息的动机。由于公司股权高度集中于国有独资或控股企业,并且不能上市流通,因此存在“一股独大”的问题。通常,董事会成员主要甚至全部来自作为发起人的国有企业,且大多数同时又是高层经营管理人员,董事张兼任总经理的现象也十分普遍,由此造成上市公司中“一股独大”和内部人控制现象十分普遍。事实上,来自于控股股东或发起人的经营者集公司决策权、管理权和监督权于一身,股东大会形同虚设,这部分经营者又被审计人变成了审计委托人,并决定聘任哪家事务所、是否续聘或解聘、审计收费等重要事项,变成了会计师事务所的衣食父母,事务所在与上市公司的审计关系中处于“从属”地位,严重破坏了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因为共谋受到查处并且承担赔偿责任的概率很小,在收益确定的情况下,会计师事务所迁就上市公司的“购买会计政策”行为,甚至与上市公司共谋几乎成了理性选择。由于中国的证券市场从一开始就由政府出面筹建、管理,如对新股发行、配股和摘牌制度等都由政府确定,而不是采用市场自由确定的方法。对于企业来说,取的政府主管部门的认可是关键,审计质量成为次要因素,只要公司的行为符合政府及其管制机构的要求,企业就可以获取稀缺的上市配股资格。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注册会计师如实报告客户的一些旨在取的上市资格或提高发行价格的盈余管理行为,最终会使这些公司无法取得政府管制机构的认可。上市公司希望寻找的是价格最低、“麻烦最少”的注册会计师服务,因此,审计市场份额反而向质量不高的事务所倾斜。政府的过度介入难以造就高质量的审计服务的市场需求。(2)公司外部治理失效公司治理的外部市场约束主要通过资本市场、经理市场、接管市场和产品市场等进行。首先,我国目前的资本市场不完善,一方面流通股所占的比例比较小,中小股东还没有合适方式能对内部人实行有效的监控和约束,不
少上市公司股东大会受到大股东的过度操纵,甚至于受个别执行董事大股东操纵。另一方面成熟的机构投资者少,投资者的投机倾向比较严重,资本市场对上市公司管理当局压力不够。其次,我国的上市公司大部分由原来的国有企业改制而来,董事会成员和企业管理当局大部分还是通过行政任命的方式产生的,远未形成一个有效的充分竞争的经理人选,难以企业管理当局产生足够的压力。此外,由于我国有关政府部门监控失效、法律法规体系的不完备以及执法不严、处罚不力等原因,对上市公司及其内部人的约束收效甚微,会计造假被发现的概率低于1%,公司管理当局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法律责任几近于零,这就使的上市公司造假收益远远大于造假成本,给“后来者”、特别是经营业绩不佳、需要通过上市募集资金的企业管理当局以极坏的负面示范效用。在上述背景下,上市公司产生制造虚假会计信息的冲动,虚假审计报告的需求由此产生。综上所述,我国上市公司对独立审计服务的需求仅仅是基于政府管制性干预所产生的名义上的审计需求,政府部门是独立审计市场主要需求者、公司治理的不完善而引发对独立审计的自愿性需求不足,从而造成对高质量审计服务需求的淡漠,这是我国现阶段独立审计市场需求的主要特征。总体而言,我国现阶段对高质量审计信息的需求制度并未确立,从根本上使得事务所缺乏保持审计质量的内在经济动机。审计市场总体上并不需要、甚至排斥高质量的审计,产生“劣币驱逐良币”效应,是造成我国独立审计质量低下的根本原因。(二)高审计质量的有效供给不足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审计市场缺乏对高审计质量的需求,这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审计师只能通过提供“满足”市场需求的审计服务而存在,即:降低审计质量。1、挂靠体制对审计质量的影响我国的会计师事务所和审计事务所是在挂靠体制下发展起来的。发展之初,挂靠制度确立曾起到积极作用,包括以行政经费、事业经费等向事务所投入注册资本和开办费;提供办公场所与设备,以政府机构的信誉为担保,为事务所的运作提供前提条件等等。但是,挂靠制度也直接导致了注册会计师市场混乱。实践中。各挂靠单位如财政部门、审计部门、税务部门、行政主管部门等通常会利用其权利指定企业到所属的会计师事务所接受审计。与此同时,注册会计师在作出审计判断、出具审计结论时,也会受到主管部门意愿的左右,审计质量会受到严重破坏。基于地方利益和部门利益的考虑,地方政府和行业主观部门往往回默许企业管理当局的利润操纵行为,有时甚至纵容这种行为。而事务所又挂靠于这些单位,不难想象,这种挂靠体制本身就有损审计质量。审计市场非良性运行、审计质量下降,由于政府管制的直接干预而进一步加剧,由于政府行政机构具有相应是管制权威,它可以利用自己的权利直接或间接地为其属下的会计师事务所回其它经济利益“捕获”装置取得更多的客户,将权利优势直接转化为自身的经济利益。在这种行政干预市场的模式下,那些通过行政权利获取市场服务份额的会计师事务所,其市场份额与服务质量无关,它们不提供高质量审计服务,也是理性经济人的必然选择。2、审计聘任制度对审计质量的影响独立性是独立审计的灵魂,审计意见是否正确,审计质量是否可以有效保证,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是最主要的因素。在现行审计聘任制度下,审计师与上市公司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严重失衡,从根本上丧失了独立性,其与上市公司合谋出具虚假审计报告成为一种理性选择。影响审计独立性的因素有很多,如审计收费、非审计服务等,但对审计人员独立性影响最大的是管理当局与审计人员的利益冲突,这一冲突模式贯穿于整个审计过程中,是不可避免的。企业管理当局之所以在与审计人员的力量博弈中占据优势,最主要的原应在于管理当局掌握着审计师的选择权和审计师对管理当局的经济依赖性。因而,审计委托聘任机制在很多时候成为了注册会计师保持独立性的最大障碍。当管理当局与审计师发生冲突,不能“购买审计意见”时,就会提出变更审计师,这是对审计师的最大威胁。我国目前上市公司股东大会流于形式,来自于控股股东的经营管理者往往集决策权、管理权、监督权于一身,“内部人控制”现象非常严重。此时上市公司管理当局实际上从被审计人变成了审计委托人。成了会计师事务所的“衣食父母”,会计师事务所与上市公司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严重失衡,使审计机构难以保持其公正执业最根本的条件——独立性。总之,在这种扭曲了的审计聘任制度下,注册会计师在与上市公司之间的审计关系中处于从属地位,面对自己的“衣食父母”,合法或非合法的会计操纵行为,注册会计师往往被置于两难的境地。注册会计师为维护客户或竞争,难以保持专业上要求的独立性,从而降低其职业敏锐性,淡化其对社会公众的责任感,最终影响审计质量。这给投资者的权利和资本市场的稳定运作,乃至注册会计师行业自身的发展都造成了严重的危害。(三)我国独立审计质量的监管体系不完善上市公司缺乏对高质量审计服务的需求,而且注册会计师行业自身并未形成对高质量审计的供给,那么必须通过监管部门的有效监管对独立审计质量进行再监督。我国经过20多年的努力,虽然已建立了法律法规、行业自律与在政府监管相结合的注册会计师行业监管体系,但却存在着法制化监管不严、行业自律性规范不完善等诸多问题,大大降低了独立审计质量的监管效率和效果。四、提高我国独立审计质量的途径审计质量问题是一个系统性问题,影响审计质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相应地,提高审计质量需要综合治理。要想提高独立审计质量,就必须把它纳入到整个社会和经济发展与治理的体系中综合考虑、全盘规划。不仅要强化政府监管和法律管制,而且还要加强社会监督和道德建设。本章根据前文对独立审计质量低下的原因分析,进一步提出相应地提高审计质量的具体措
会计论文-对我国独立审计质量研究施。(一)提高上市公司对高质量审计的有效需求1、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严格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吸收国外经验,结合我国国情,解决好“一般独大”和“内部人控制”等问题,完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和机制,这是从根本上杜绝上市公司造假的前提,也是约束公司内部人道德行为,防止其侵害中小股东利益的有效手段。值得注意的是,中国证监会于2001年8月发布了《上市公司治理准则》,主要涉及六个方面的内容,分别在保护鼓动合法权益,强化董事的诚信与勤勉义务,发挥监事会的监督作用,建立健全绩效评价与激励约束机制,保障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利和强化信息披露增加透明度等方面做了详细规定。随着这些规章的出台和实施。我国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有望得到进一步改善。针对此方面的建议如下:(1)优化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稳妥地推进国有股减持,提高流通股比重。国有股减持势在必行。减持的目的是使国有资本寻找到调控效能更高的配置途径和配置形式,使国家能够运用较少的国有资本,调配更多的社会资本,提高国家调控经济的能力,同时也有利于国企的深化改革,解决国有股,法人股的流通问题,解决一股独大的问题以营造有效的运作机制。(2)要进一步完善监事会制度和独立董事制度,独立董事的选拔应更加严格,以期能真正发挥对公司管理层的监督作用;增加独立董事在董事会的人数,切实保障小股东和非国有股东的利益。(3)形成经理人的代理权竞争机制。取消国有企业经理人员的行政任命制度,全面推行聘任制,即通过推荐或自荐,并经过专家的严格审查和考核,实行竞争上岗。逐步培育经理市场。让市场来选择经营者,使竞争机制发挥优胜劣汰的作用,避免用行政手段代替市场手段,便利共动能够及时在经理市场挑选合适的人选取代不称职的管理人员。(4)要改变单纯依靠会计盈余等财务指标对企业经营业绩进行评价、考核的办法,建立起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并重、功能完备、完善合理的综合业绩评价体系。(5)大力倡导诚信为本的原则,提倡遵守职业道德。(6)强化激励和约束机制。构筑以分享制为基本内容的薪酬分配制并实施股票期权计划。让经营者分享剩余索取权的分配,增加货币收益,减少对控制权收益的过度渴望。从而有效地扭转“内部人控制”问题。当然,科学的公司治理机制的建立有赖于产权制度的改革,有赖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的发展和各方面的完善,是一项综合治理过程和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蹶而就。2、进一步完善股票发行核准制度和新股发行定价制度2001年3月17日,我国股票发行审核制正式实施。这意味着股票发行审批制的终结和以时常化方式发行股票的开始。2004年12月13日,证监会正式出台《关于首次公开发行股票试行询价制度若干问题的通知》,新股询价制度登上舞台,把定价选择权交给投资者。新的制度实现了中国股票市场发行定价的市场化,标志着以往行政主导的定价体系彻底崩溃,这将会成为促进对高质量服务的需求的最重要因素。但是市场化的定价机制需要必备条件,首先是良好的信息披露制度,要求准确,及时的信息传递与反馈;其次是投资者的信息解读和价值判断能力,券商、基金公司等机构投资者、咨询机构都必须有高素质的专业人员,必须这两个基本条件,市场机制才能有效发挥对证券发行活动的调节作用和定价功能,通过价格引导资源合理流动。研究表明,注册会计师所提供的审计服务的品质与证券市场的健全发展程度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由于国外的投资者十分重视经注册会计师审核鉴证过的财务报表及主审注册会计师的“声誉”,因而,欲向国外投资者发行外资股( B股、H股)的上市公司,尽管监管机关没有明文规定其应该聘请何种类型的会计师事务所,但也不约而同地聘请国际五大或五大在中国的合作所作为其上市的主审事务所。由此可见,如果投资者能够理性地运用上市公司所提供的经独立审计签证财务报表才从事投资决策,让“价格保护”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借鉴约之机,将公布的〈〈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的指导意见〉〉指出,根据股权分置改革进程和市场整体情况,择机实行“新老划断”,即对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公司不再区分流通股和非流通股;明确提出,完成股权分置改革的上市公司优先安排再融资。再融资政策将与是否进行股权分置改革挂钩,这是一个历史性的变化。同时,市场画的融资政策将成为管理层的取向。但由于我国证券监管机构对上市公司的考核主要是以净资产收益率为核心(如上市资格的取得、配股、保牌等),这就使得上市公司具有强烈的盈余管理动机,降低了其对高质量审计服务的有效需求。为此,笔者建议,要扩大上市公司考核评价的范围,变原来单一的“利润”在内的多元指标。对于上市公司的“ST”及终止上市。不仅要考虑亏损的年限,还要考虑亏损的程度、亏损的性质(即是主营业务亏损还是非主营业务亏损),并将主营业务损益作为主要考核指标。另外,应结合公司的收现能力、尝债能力、持续经营能力等综合考虑,使对上市公司的考核标准多元化,并增加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为负值这一指标。对于配股资格,监管部门在考核评价时应对经营活动的先进流量给予足够的重视,可以考虑在净资产收益率的基础上,规定前三年平均净资产现金收益率(经营活动产生的先进流量/净资产)应达到一定的标准,因为从一个公司的生命周期来看,其净利润都应有现金支持。可能在一定的时候,现金流量会有波动,但从三年的周期看,公司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不应与其净利润出现太大的差异。通过对上市公司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业绩考核评价,可以降低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提升其对高质量审计服务的有效需求。(二) 提升高质量审计的有效供给1、改革注册会计师事务所组织形式出于对审计失败而可能招致倾家荡产的顾忌,注册会计师将落袼尽职业
对我国独立审计质量研究|免费论文|会计论文谨慎和加强相互监督。从而提高审计质量。此时,合伙人的私人财产的价值不在于对事务所的运营起垫支作用,而是一种为人力资本的诚实守信担保、为人力资本的失信提供于社会公众以补偿的机制。从这一角度看,无限责任制是维系独立审计质量、保证审计师诚信行为的最有效的组织制度。2、推行并不断完善合伙制,尽快是有限责任合伙制我国会计师事务所普遍采用有限责任制,事务所出资人只承担有限责任。笔者认为,应以合伙人对其个人行为负无限责任的有限合伙制作为事务所的主要组织形式。因为只有在负无限责任制度的约束下,合伙人才会在切身利益的关注下,保持高度的审计独立性,切实提高审计质量,而有限责任 制在我国现阶段则起不到促使事务所提高审计质量的最佳效果。而且,对于建立大型的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合伙制是最好的形式。因为在这种形式下,一方面与无限责任一样,合伙人对其个人行为仍负无限责任,因而有利于保持职业谨慎;另一方面,又由于合伙人不必为其他合伙人的过错负无限连带责任,因而有利于大事务所的形成。(三)完善审计市场结构基于上市公司审计这种“产品”的特殊价值(直接影响众多利害关系人的利益和社会经济秩序)和无差别性(均为按审计准则执行的法定审计,各家事务所在同一领域进行竞争),我们认为构造垄断行的审计市场结构是十分有益的(余玉苗2000):垄断型审计市场结构,大大提高上市公司审计业务的集中度,对提高我国独立审计质量的意义,在于:(1)可以消除审计活动的地域性,避免来自当地政府的行政干预和当地企业的种种牵制。同时,也有利于打破地域封锁和部门垄断,形成全国统一、公平竞争的审计市场。(2)可以大大缩小上市公司的选择空间,使其难以再采用威胁变更会计师事务所逼其就范不正当手段,从而提高上市公司审计的可靠性。(3)有利于造就若干家规模巨大的会计师事务所,增强其保持审计独立性的实力。需要强调的是,在提高试场集中度时,必须坚决按市场机制操作,即确保事务所在平等、自愿、协商的基础上,自主选择适宜的合并对象,决不能实行政府强制,否则将会严重影响事务所以后的和谐运作与进一步扩展,因为注册会计师行业是人力资本高度密集型的服务业,从人员的亲和力、积极性和责任感是决定事务所兴衰存亡的关键因素。3、完善审计聘任制度在我国,由于上市公司管理当局掌握聘请事务所的权利,导致二者之间委托代理关系的失衡,审计师丧失了独立性。因此,要保持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要提高审计质量,必须完善现行的审计聘任制度(1)完善审计聘任制度在懂事会下设审计委员会中国证监会和国家经贸委2001年1月联合下发的《上市公司治理准则》,要求上市公司在董事会下设审计委员会,其中独立董事应占多数。审计委员会的主要职责之一,是提请或变更事务所。如果独立董事和审计委员会能够尽职实施有效的监督,能够维护独立性,尤其做到关注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不受损害,那么必将有效避免公司对事务所的选择和更换对审计质量产生的影响,从而有效的切断事务所与管理当局之间的关联。这都是我国在完善上市公司聘任事务所方面的 重大举措。(2)加强变更审计师的监管,防止购买审计意见我国上市公司通常变更审计师确实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其规模非标准无保留意见的目的。因此,为了确保审计师独立于管理当局以最终保证审计执业质量,必修要关注审计师变更的潜在不利经济后果,特别是对变更前年度被出具非标准无保留意见的上市公司关于审计师变更的监管,以防止上市公司随意更换事务所。从目前我国审计市场的发展阶段特点来看,监管重点应放在抑制公司管理当局对审计师变更的影响能力和信息的及时、充分披露上,政策制定者应在制度上确保离任审计师与公司股东、与监管部门、与后任审计师在实质性信息的充分、及时沟通,从而使信息使用者能够从多样化的变更原因中甄别出具有潜在意见购买动机的审计师变更事件。这对防止审计师变更可能导致的不利经济后果、保证审计独立性和审计质量均具有积极作用。(四)提高审计队伍的整体素质审计人员的执业能力、职业道德以及后续教育等方面都会对其执业质量产生直接影响,为此,应创造条件,以提高审计队伍的整体素质。1、提高审计人员的执业能力当前提高审计队伍的业务素质,应切实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树立以提高审计质量为中心的意识;二是要逐步调整队伍结构,多渠道选拔人才;三是要加强政治和业务培训,提高审计人员的现代知识水平,增强工作能力;四是要建立规范的审计质量标准和控制制度,确保审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严格遵循审计工作程序,在社会各界广泛监督下依法审计;五是认真实行审计工作质量检查制度;六是实行岗位定期轮换制度,促进行风建设;七是建立主审负责和责任追究制度,在审计质量把关上实行责任追究,严肃奖罚制度。2、强化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审计执业时需要运用职业判断的特点,决定了职业道德是影响其执业水平的另一个直接决定因素。如果执业的审计人员缺乏执业道德,即使职业判断能力在强,也不可能得出真实公润的结果。注册会计师在国外之所以被视为专业人士而倍受尊敬,其中的一个原因是他们一般都非常珍惜自己的职业声誉和专业人士的形象,自觉树立并遵守职业道德水平。事实上,遵守职业道德特别是注册会计师行业存在的前提和理由之所在,以维护行业在社会公众中的形象和信誉。3、审计人员的后继教育注册会计师执业的特点决定了其接受后续教育的必要性、紧迫性和困难性。考试通过和考核通过的注册会计师都有着鲜明的特点和弱点,随着全球
会计论文-对我国独立审计质量研究一体化的趋势的形成、信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都对注册会计师的知识层次、专业胜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接受后续教育对他们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必要的。参考文献:[1]刘峰,《我国审计市场制度安排与审计质量需求》,会计研究 ,2002(12)[2]漆江娜,《非审计服务与审计质量》,中国注册会计师,2003(6) [3]项俊波,《国家审计法律制度研究》,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2002 [4]孙坤,《独立审计质量保证论》,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5]张立民,《论独立审计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其改善》,中国注册会计师,2002(5)[6]张大良,《打造精品课程,提升教学质量》,高等教育期刊, 2003,(9)[7]石莹,《关于审计独立性的讨论》,《中国审计》,2004,(11)[8]黄新安,《对审计独立性的深层思考》,《理论探索》2005,(1)[9]张萍, 《对加强审计独立性的探讨》,《商业经济》2004,(5)[10]王爱国, 《论审计的独立性》,《审计研究》2004,(4)[1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编,《中国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准则2006》,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致 谢本篇论文是在张老师精心指导下完成的。张老师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态度,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一直是我工作和学习中的榜样。在论文中张老师渊博的知识、开阔的视野和不拘一格的思路给予我无尽的启迪。从论文题目的选择到整个论文的完成,张老师都始终给予我细心的指导和不懈的支持。同时,在此次论文中不仅有张老师的精心指导,还有同学的帮助,使我完成了整篇论文,并且在这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在论文即将完成之际,首先我要感谢张老师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给予我许许多多的帮助。另外我还要感谢同学对我的帮助和指点,感谢我们学院的授课的老师,正是由于他们的传授知识,使我学到了许多专业方面的知识,学到了如何求知治学,如何为人处事。在毕业论文写作中,于他们的探讨和交流使我收益颇多,同时也给了我许多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