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stractSince the modern enterprise reform and opening up, has experienced the formation and initial development stage, in the national economy and play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Modern enterprise financial management objectives theory can be divided into the following points : maximization of profits, to maximize shareholder wealth. maximize the value of enterprises, enterprises maximize the capacity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Each enterprise financial management goal theory has a corresponding business theory, the theoretical support, therefore, How to understand the "Enterprise" this basic concept, as understanding of financial management objectives. Based on this, this paper first on the "Enterprise" started a lot of thinking and questioning, and thus recalled enterprise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heory of history. Based on this, first of all, the impact of enterprise financial management objectives of factors analysis; Secondly, on the enterprise financial management objectives; Finally, the enterprise financial management objectives theoretical analysis, summarization, and based on the research, the authors of enterprise financial management goal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problem.
Key words:enterprise, financial ,management, goal 对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研究摘 要
现代企业自改革开放以来,已经历了形成和初步发展阶段,并在国民经济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理论可分为以下几种观点:企业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最大化。每一种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理论都有相应的企业理论的理论支持,因此,如何理解“企业”这个基本的概念,成为认识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关键。基于此,本文首先对“企业”展开了一番思考和追问,并由此回顾起企业理论的发展历程。在此基础上,首先,对影响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因素进行分析;其次,介绍了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措施;最后,通过对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理论的分析、总结,立足于企业研究,提出了作者关于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目 录专题部分 对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研究一、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背景分析(一)当代政府的职能............................................................................1(二)当代企业发展的目标.......................................................................2二、企业理论概述(一)古典企业理论.................................................................................2(二)企业契约理论…………………………………………………….3(三)企业治理理论……………………………………………………4(四)企业能力理论................................................................................4三、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理论发展(一)利润最大化……………………………………………………....5(二)股东财富最大化………………………………………………..…6(三)企业价值最大化………………………………………………..…8(四)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最大化…………………………………..…10四、影响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因素(一)管理决策因素…………………………………………………..11(二)外部环境因素………………………………………………...…12五、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措施(一) 紧密配合企业战略总目标,做好财务计划……………………..…13(二)促使企业最大限度地提高投资报酬率………………………...…..14(三)合理提高资产的利用效率……………………………………….14(四)正确进行财务分析…………………………………………..….14六、关于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应注意的问题(一)对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分析、总结……………………………..…15(二)企业是工业化时代人类生存的载体………………………………16(三)对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最大化财务管理目标的补充………………16参考文献…………………………………………………................19致谢…………………………………………………........................251
会计论文-对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研究专题部分 对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研究21世纪,在经济发达国家,科学技术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已高达60-80%,“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时代即新经济时代已经来到或即将来临,新经济的内涵即科技,当今世界各国在经济领域的竞争实质上已演变为一场科技的竞争,抓住了发展科技这把金钥匙,也就抓住了发展新经济的关键,新经济-新经济是以科学技术为主体的知识的生产、分配和使用(消费)为最重要因素的经济。新经济时代是一个高度重视管理的时代,借助于管理,科学技术才能转化为生产力,只有科技和管理的共同发展,才能使新经济得以快速发展。新经济时代,由于企业生存环境的巨大变化,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模式、观念、内容等都受到巨大影响与冲击。一、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背景分析(一)当代政府的职能lwfree.cn自科技革命以来,企业在人类生活中所处的地位越来越重要。随着生产力和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工业经济取替农业经济,在人类生产和经济生活占据主导地位,市场经济取代了传统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企业也替代了传统的农业家庭,成为“养活”人类的主要载体。当我们用心观察当今的世界,会发现有两大巨人是我们无力逃避的:政府、企业。当我们用更敏感的眼光来观察跨国公司的发展时,对于企业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地位,无疑会有更深刻的认识。企业正成为我们生产、生活的轴,这是潮流、是趋势。企业化的生产、企业化的服务,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服务)质量。企业——这种古老而又新鲜的生产组织结构,为人的解放、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做出了无可比拟的贡献。但另一方面,我们也要谨慎地思考:是不是每一个人都能享受到企业所创造的收益和福利?我们的社会因此更加平等了吗?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否更加和谐?我们摆脱了土地的束缚,是否又沦为企业的奴隶?上述种种问题看起来更像是哲学家或社会学家的任务,但它们同样也是所有优秀的经济学家思考的终极问题,是他们思考的核心和目的。经济学家的研究都是在一个大前提——追求资源的最优配置和社会福利的最大(优)化——下展开的。(二)当代企业发展的目标我们应从企业的角度来思考生产、社会和人类的生活。事实上,有关企业的研究自经济学诞生以来就从未停止过,有关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研究属于企业研究的一部分,企业理论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研究提供了深刻的理论支持。企业理论是关于企业的产生、性质、边界和企业内部经济关系的理论。财务管理是企业活动的核心内容,财务管理目标则是企业进行财务管理活动所要达到的目的,是财务管理活动的行动指南。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演变总是与企业理论的发展密切相关,从新古典企业理论的利润最大化目标到企业契约理论的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再到企业治理理论的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直至最新的企业能力理论以人为本的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最大化目标,在不同的企业理论的影响下,产生了不同的财务管理目标。可以说,财务管理的目标是企业理财活动所希望实现的结果,是评价企业理财活动是否合理的基本标准。确立合理的财务管理目标,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重要的意义。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确定取决于一个基本的概念:企业。二、企业理论概述(一)古典企业理论古典企业理论一般把分工与协作生产作为企业产生的原因,企业被视为通过分工与协作创造财富的生产技术装置。亚当•斯密指出,分工能显著提高生产率(亚当•斯密,《国富论》,1972)。马克思还指出,协作生产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卡尔•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1975)。新古典经济学利用新兴的边际分析、均衡分析工具提出了严密的“厂商理论”和精致的“企业均衡模型”。1930年代初,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提出使古典企业理论达到顶峰。古典企业理论没有对企业给出一个明确的定义,企业被看作一个“黑箱”,一个已经存在的、具有完全理性、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行为主体。这是从技术的角度看待企业,以业主制企业模型为分析起点,企业所有权天然归实物资本所有者,而且所有权和经营权统一,不存在代理问题,企业存在的目的就是为了追逐利润。(二)企业契约理论企业的主流契约理论之先河由科斯开创。《企业的性质》(Coase,1937)拉开了现代企业理论的序幕,使企业经济学研究从最优化企业生产函数转向了企业内部结构及其各种制度安排。科斯之后,当代企业理论发展的下一个里程碑就是阿尔奇安和德姆塞茨(Alchian and Demsetz,1972)提出的“剩余索取权”假说。阿尔奇安和德姆塞茨的研究重点是企业内部结构的激励问题(监督成本),在他们看来,企业实质上是一种“团队生产”方式。团队生产是指,一种产品或服务是由若干团队内的成员协同生产出来的,任何一个成员的行为都将影响其他成员的生产效率。企业能够有效率的根本前提,在于“团队生产”能够提高生产率。但由于每个成员的个人贡献不可能精确地进行分解和观测,因而会存在一个“偷懒问题”(shirking problem)。减少“偷懒问题”的一般方法就是让部分成员专门从事监督其他成员的工作。为了保证监督者的积极性、工作效率以及监督成本的最小化,监督者必须能够占有剩余权益、必须掌握修改合约条款及指挥其他成员的权利、必须是团队固定投入的所有者。因此,在“团队生产”方式中,领头当事人在与所有其他投入的契约安排中应处于中心地位,成为集中化的契约当事人。根据阿尔奇安和德姆塞茨的定义,企业中集中化的契约当事人所具有的“剩余索取权”,是整个经济有效率地运行所必须的,这种索取权形成了足够的激励,使企业所有者会严格监督团队生产者们的劳动。格罗斯曼和哈特(Grossman and Hart,1986)从不完全合同出发提出了“剩余控制权假说”。认为形成企业的原因是:由于契约的不完全性,将剩余控
会计论文-对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研究制权给予签订契约的一方会提高整个经济的效率。按照上述理论推演,企业不仅是一个不完全契约,而且是一个非对称产权关系的契约。在这一契约中,非人力资本所有者和人力资本所有者的关系是不对称的,前者处于等级制的顶端,后者则处于等级制的底端,是“资本雇佣劳动”。从公司治理的观点来看,即为股东至上的治理体系。(三)企业治理理论企业治理理论沿袭科斯的交易成本理论,由威廉姆森(Williamson,1975,1979,1980)和克莱因(Klein,1978)等开创。在这个理论框架中,企业被解释为一系列契约的集合,它建立在经济均衡、交易成本、产权等概念上,且以产权方法为分析工具。威廉姆森认为,企业是连续生产过程中不完全合同导致的纵向一体化,企业之所以出现,是因为当存在不完全合同时,纵向一体化能消除或至少减少资产专用性所产生的机会主义。按照威廉姆森的定义,企业“是一种治理结构,而不是一个生产函数”(Williamson,2002)。由于契约内在的利益主体的平等性和独立性,企业契约的当事人必然是平等、独立的关系。因此,企业的本质是一种治理体系,且是利益相关者的共同治理体系。企业治理理论认为,企业是由股东、债权人、企业职工、供应商、顾客、社区等利益相关者组成的多边契约的集合体。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信用制度的发展,股东是公司资金和财产的唯一提供者和创造者的假设已不能成立。“市场里的企业是一个人力资本和非人力资本的特别契约”(周其仁,1996),“公司的出资不仅来自股东,而且还来自公司的雇员、供应商、债权人和客户等,只不过后者提供的是一种人力资本罢了,公司应该是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公司”(布莱尔,1999)。企业被认为是人力资本所有者与非人力资本所有者订立的特别契约,人力资本包括工人的劳动、经理的管理知识和能力、企业家的才能,非人力资本主要指财务资本。(四)企业能力理论企业能力理论是199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理论,起源于企业战略理论,进而对企业理论及产业组织理论产生重要影响。企业能力理论认为,企业是由一系列资源组成的集合,其中最重要的资源就是人所掌握的知识,企业存在的目的是为了整合不同的知识。企业能力理论将企业视为知识一体化的制度,生产过程中最重要的投入是知识,但知识又是由个人掌握的,并专业化于某一特殊领域,由此知识的专业性决定了生产活动需要拥有各种不同类型知识的各类专家的共同协作和努力。企业能力理论突出研究企业的能力分工,把知识视为企业能力的深层次因素,并出现了从企业的“资源基础论”到“知识基础论”的转变。从知识基础论的观点出发,企业被视为异质的、作为知识载体的经济主体。企业能力理论的主要观点包括:(1)企业能力理论是一种战略观;(2)能力是企业拥有的主要资源或资产;(3)企业是进行能力分析的细胞;(4)企业的效率差异产生收益;(5)企业的范围可以用能力界定;(6)企业能力理论归根到底是一种动力机制理论(Foss,1996)。企业能力理论把企业看作具有生产功能的单位,认为企业在本质上永远是一个能力体系。企业被视为一个行为实体,企业的实质是由各种能力构成的集合,这个集合中至少包括企业的生产和制造能力、战略决策与组织协调能力、研究开发和产品创新能力、人力资源与资产整合能力、市场营销能力、外部关系处理能力、组织学习能力等。这些能力构成了企业的异质核心能力,正是这种异质核心能力在企业间的非对称性分布决定了企业的存在和效率。从而引申出:企业价值的增长和边界的扩张决定于企业人力资本价值增长的路径依赖。这是企业能力理论最重要的立足点。三、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理论发展(一)利润最大化古典企业理论把利润最大化定义为企业经营的目标函数。在新古典经济学的均衡分析框架中,作为生产单位的企业,是一个把资本、劳动、土地等生产要素投入转换为一定产出的生产机械装置或最优生产函数,企业被赋予了人格化的利润最大化目标。在价格机制的作用下,生产函数服从利润最大化这一约束条件,达到生产者均衡。以利润最大化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是有一定道理的:(1)利润额是按照收入费用配比原则加以计算的、企业在一定经营期间收入和费用的差额,它反映了当期经营活动中投入与产出对比的结果,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企业经济效益的高低。企业为追求更多利润,就必须加强管理、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产品成本,这都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经济效益的提高。(2)利润是增加企业所有者投资收益、提高职工劳动报酬的来源,也是企业补充资本积累、扩大经营规模源泉。利润最大化对于国家、企业和职工都是有利的。(3)利润额直观、明确、容易计算、便于分解落实,一般职工都能理解,利润最大化指标具有可测量性、可控性、层次性、横向统一性的优点,在实际应用中比较方便。(4)对我国而言,在改革开放初期,提倡企业最大限度地谋求利润,对于改变人们对利润的偏见、纠正“产值最大化”的片面做法,有积极意义。这种观点的缺陷也是显见的:(1)没有考虑利润的取得时间,没有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不能在不同时期进行比较。(2)利润总额是一个绝对数,没有反映所获利润额和投入资本额的关系,因而不能科学地说明企业经济效益水平的高低,也不便于在不同时期、不同企业间进行比较。(3)没有考虑获取利润与所承担风险的关系。同样获利100万元,甲企业已全部转化为现金,乙企业还全部是应收帐款,哪个更符合企业的目标?不考虑风险大小,就不好作判断。(4)如果片面追求利润额的增加,有可能使得企业经营者产生追求短期利益的行为。(二)股东财富最大化以股东财富最大化为财务管理目标的理论基础是企业契约理论。该理论认为,现代股份公司实质上是一系列契约关系的集合体。集合体中不同的契
会计论文约主体在企业中的关系表现为既竞争又合作。一方面,他们都希望公司经营有利,只有企业经营成功,他们各自的利益才可能得以实现。另一方面,不同契约主体的利益各不相同,在共享企业经营收益这块大蛋糕时,存在着此消彼长的关系,不可避免的导致相互间的竞争与对抗。现代企业的这种特性,使得企业财务管理很难拥有一个单一的目标。但是,企业财务管理如果不能形成一个相对明确的中心目标,财务决策将无所适从,企业也就难以经营好。考虑到在所有利益集团中,权益资本投入者(股东)的利益最后得到满足,承担了最大的风险,而其他利益集团的利益在契约关系中相对得到较多的保护,因此,财务管理就应该以股东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并且由于股东利益是最后得到满足的,因而实现了股东财富最大化,也就等于实现了企业其他利益集团的利益。与利润最大化目标相比,股东财富最大化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具有以下优点:(1)股东财富最大化考虑了时间价值和风险价值,因为时间的不同和风险的高低,会对股票价格产生重要影响。(2)股东财富最大化一定程度上可以克服企业在利润追求上的短期行为,因为不仅当前的利润多少对股票价格有影响,而且一定条件下未来利润的预期也会对企业股票价格产生重大影响。(3)股东财富最大化容易量化,便于考核与奖惩。在股份制经济占主体的经济体制下,这一目标显得更为重要。在运行良好的资本市场中,投资者可以自由地以最低的交易成本购买和销售金融证券,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可以理解为最大限度地提高现在的股票价格。仔细研究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可以发现存在以下问题:(1)公司股票价格形成因素复杂,股票价格不仅受企业经营业绩的影响,还受投资者心理预期及经济政策、政治形势等理财环境的影响,带有很大的波动性,并非公司能够控制且经常变化超出公司的控制范围,因而不能准确反映企业的经营业绩。(2)按照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只是把属于股东的这块蛋糕做大,易导致企业所有者与其他利益集团的矛盾。实践也证明,股东财富的增加有些是靠侵害经营者、雇员和其他利益主体的利益为代价取得的。(3)只强调股东利益,忽视了公司中其他的财务关系,可能会引起企业行为的短期化。企业的战略性投资如人力资本投资、无形资产投资短期内可能难以见效,如果一味地坚持股东财富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对于长期性的战略性投资就可能失去兴趣,转而投资于见效快的投资项目,从而影响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4)无法真正保证企业的社会效益。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不但要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收益,还要切实履行一定的社会责任。如果一味追求股东财富最大化,就不可避免地削弱企业的社会责任,甚至会出现产品质量伪劣、偷税漏税、污染环境等违法行为。(5)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企业难以解决经理人员为了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以牺牲股东的利益作为代价做出逆向选择或冒道德风险的难题。(6)股东财富最大化的理财目标,只适用于上市公司,而目前我国和世界上其他国家都还存在着大量的非上市公司,以之作为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具有极大的狭隘性。(三)企业价值最大化企业治理理论认为,企业的目标是通过当事人根据各种不同合约安排的交易成本高低进行比较来达到的,应是包括股东、债权人、企业员工等在内的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与企业治理理论相适应,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必然是企业价值最大化。但要通过财务上的合理经营,采用最优的财务政策,充分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和风险与报酬的关系,在保证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上达到企业总价值最大化。目前,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的观点在学界中占主导地位,一些学者认为该观点体现了对经济效益的深层认识,“它是现代财务管理的最优目标”(荆新,王化成,刘俊彦,2003 )。与前几种观点相比,它具有如下的优点:(1)股价的高低,代表了投资者对公司价值的客观评价。它以每股的价格表示,反映了资本和获利之间的关系。(2)企业价值最大化受预期每股盈余的影响,反映了每股盈余的大小和取得的时间,充分考虑了时间价值和风险价值。(3)企业价值最大化受企业风险大小的影响,可以反映每股盈余的风险,科学地考虑了风险与报酬的关系,努力实现二者之间的最佳平衡。(4)企业价值最大化在考虑所有者利益基础上,充分考虑了不同利益集团对企业的不同要求。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也就意味着把体现企业经营成果价值的蛋糕做大,蛋糕做大了,每个利益集团分得的份额都能得到根本的保证。(5)企业价值最大化有利于社会福利最大化。企业是社会经济的基本单元,企业价值最大化可以优化资源配置、向社会提供更多的新产品、新技术以及大量的就业机会,企业价值增加的结果是社会福利的增长。 另一方面,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也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1)企业价值的可衡量性较差。企业的实际价值,是将企业未来现金净流入量按风险报酬的资本成本贴现为现值。但在实践中,由于未来现金净流量的预测有很大的主观性与不确定性,企业价值最大化很不直观、具体。因此,在具体操作时,企业价值最大化用帐面价值、股票价值或评估价值来取代,但这些指标都难以准确反映企业的价值。(2)股价指标受多种因素影响,股价变动存在诸多的企业不可控因素,比如系统性风险和投资者的心理因素。这些不可控因素虽然与企业的实际价值无关,但它对股价的影响却很大,从而造成了股价与企业实际价值的背离。此外,由于存在信息不对称以及市场有效性的影响,股价不会对所有的信息均做出迅速反应,企业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而不能完全控制股价。评估价值虽然可控性较好,但由于经验判断的局限性和信息不对称的存在,同样会产生不可控的风险。(3)除帐面价值(主要取决于利润)可以较好的分解外,股价指标、评估价值均难以分解。因而在财务管理的实践中难以起指导作用。(4)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对上市公司采用股价衡量,对非上市公司采用评估价衡量,缺乏统一性和可比性。(5)单纯以股价来衡量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程度,难以最大限度地实现企业目标。经理人员为了在短时间内体现业绩,可能会采取短期行为甚至进行恶意炒作来提高市价,不利于企业长期的发展。(6)该指标的综合性差,侧
对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研究重于股东利益,并不能实现企业总体利益最大化。从实践中看,不同治理结构的企业并非都追求股东财富最大化的目标。(7)单纯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不利于社会整体资源的配置。有价证券本身并没有价值,只是虚拟资本,由于市场有效性的影响,股价中存在着“泡沫”,这些“泡沫”并不能增加企业的价值与社会的财富。因此,单纯以股价为指导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及与外部环境的协调,不能很好地对社会资源进行配置。(四)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最大化企业能力理论认为,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资本地位上升,物质资本地位相对下降,企业所有者的地位也随之改变,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也必然是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最大化。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最大化是在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知识资本所有者——人力资本价值最大化。这一目标要求,企业财务管理应树立“以人为本”的理财理念,扬弃“以物为中心”的观念,更加注重人力资本投资,培育企业长期持续发展的异质核心能力,获取市场竞争优势,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最大化不单纯是一个量的概念,同时具有多方面质的含义。在对企业评价时,更加注重企业潜在的获利能力,更加关注职工生活质量的提高、社会生态环境的改善以及资源的优化配置等。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最大化弥补了传统财务管理目标的缺陷,满足了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是作者所支持的观点。以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最大作为理财目标,其缺陷与其优点是同样易见的:(1)从可衡量性上看,到目前为止,尚未出现各家基本认同的有关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最大化财务目标的公式或模型。(2)在层次性上,有学者提出,“‘持续发展能力最大化’,具体表现为:市场竞争能力、获利能力和增值能力、偿债能力与信用水平、资金营运能力、抵御风险能力五个方面(冯燕,2000)。”但这并未突出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最大化目标的特点与优点,并没有把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最大化目标与其他几种理财目标区分开来。(3)缺乏实践操作性。一方面,每个企业对这一理财目标的理解都存有困难,企业的高层领导者和普通职工对此都同样存在疑惑;相应地,以之作为企业的理财目标对企业员工的素质有极高的要求,一般企业都不具备这一要求。另一方面,处于不同阶段的企业对理财目标的要求也各不一样,以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最大化作为理财目标并不适合于所有企业。四、影响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因素(一)管理决策因素1、项目投资和资本结构这是决定企业报酬和风险的首要因素。任何投资都会有风险,而企业实施科学严密的投资计划将会大大减少项目的风险。多年来,不少企业陷入困境,甚至破产倒闭,大都是由于投资失误所致。因此,应结合企业实际,建立严格的投资决策审议制度规范和约束投资行为,对投资决策的主体、内容、程序、原则、责任、监督等作出明确规定,以便尽可能地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程度。具体操作时还应考虑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在确定项目方面,实行“统一规划、民主集中和专家评审”的可行性论证方法;二是在使用资金方面实行投资预算、总量控制和封闭追踪的专款专用办法。资本结构是所有者权益和负债之间的比例关系,如果资本结构不当,会严重影响企业的效益,增加风险,甚至导致企业破产。使企业的总价值最大,就是要寻找一种最佳的资本结构,揭示资金成本、财务杠杆同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因此,在实际操作中,确定最佳资本结构所采用的工具应该是“每股收益无差别点”,用该方法可检验各项融资计划在不同的息税后盈余(EBIT)水平上对每股净收益(EPS)的影响。当EBIT数额超过其无差别点水平时,财务杠杆作用较强的计划将产生较高的EPS,反之,当EBIT数额低于其无差别点水平时,财务杠杆作用较弱的计划只能带来较低的EPS。另外,未来增长率和销售的稳定性、商业风险、管理当局的控制能力和金融机构对企业的态度,也将对资本结构产生影响,在确定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同时,也应一并考虑。2 、投资报酬率与风险企业的盈利总额并不能反映股东财富,在风险相同的前提下,股东财富的大小要看投资报酬率。企业为达到经济增长的目的,在面临众多投资机会时,往往通过资本预算来作出长期计划决策。“货币的时间价值”是财务管理从量上分析的一个重要观念,也是评价投资方案的基本标准。因此,为提高投资报酬率,必须对“货币的时间价值”有所研究,找出适合于对资金筹集、投资、使用和回收进行研究的数学模型和分析方法,如采用净现值法、现值指数法、内含报酬率法等,从而提高财务管理决策质量,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收益和风险是直接相关的,投资的主要目的是获得收益,收益面向未来,或多或少地存在着风险,企业决策时,要在报酬和风险之间作出权衡,研究风险、计量风险,并设法控制风险。风险报酬率取决于投资者对风险的回避态度和风险程度(可用变异系数计量),因此,企业可采用多角经营和多角筹资的方法来控制风险,多经营几个品种,可以在盈利和亏损产品之间相互补充,减少风险;多种渠道筹资,可以把投资的风险(当然也包含部分报酬)不同程度地分散给债权人,以求最大限度地扩大企业财富。3、股利决策股利决策的重要性是基于以下主要原因:一是影响融资计划和资本预算;二是股利减少了留存盈余,会引起较高的债务权益比率。一般来说,企业的股利决策一方面应使所有者的财富最大化,另一方面要为企业提供充足的融资。当企业的获利能力增强时,采用“低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的决策;当企业的收益超过投资者投资于别处所能获得的收益时,企业应保留盈余而不是分配,以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二)外部环境因素企业外部环境是企业财务决策难以改变的外部约束条件,对企业财务管
会计论文-对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研究理目标将产生极大的影响。因此,企业要更多地适应这些外部环境的要求和变化。1、法律环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法律手段日益增多,越来越多的经济活动将受到法律的具体规范,无论是筹资、投资还是利润分配,都要与企业外部发生经济关系。目前与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休戚相关的法律法规有:企业组织法规、财务会计法规、财政税务法规等等。财务工作人员应该了解、熟悉并掌握这些法律知识,做到有法可依,在守法的前提下完成企业理财的职能,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目标。2、经济环境国民经济的发展规划,体制改革的相关措施也对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产生影响。企业能够正确地预见政府经济政策的导向,对理财决策大有好处,国家对经济的优惠、鼓励和有利倾斜,企业如果认真加以研究,按照政策行事,就能趋利除弊。商业竞争、通货膨胀和利率波动等外部因素,都将对企业的销售收入、存货库存、设备添置、债券投资等方面产生严重影响。为实现企业财务管理之目标,企业必须及时调整生产经营,适应经济政策,以迅速提高应变能力。正确预测未来经济发展,实现资本大众化,分散经营风险。企业要尽可能提升自己的价值,对于还未上市的企业,要争取公开发行股票,从证券市场筹取资金,促使企业价值有市价可循,这也将有利于实现企业财富最大化。五、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措施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由于出发点和要求实现的目的不同,对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定位会各有偏差,但目标只有一个,即“企业价值最大化”。概括起来,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措施应综合考虑以下几个问题:(一)紧密配合企业战略总目标,做好财务计划企业管理中,战略的选择和实施是企业的根本利益所在,战略的需要高于一切,财务管理首先要根据企业总目标的要求,配合企业战略的实施,认真做好财务计划。计划并非一个资金问题,还要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加以思考,以提高企业对不确定事件的反应能力;增加有利机会带来的收益。财务计划确定后,要将计划具体化,进行财务预算,进一步细化各种现金收支、长期资金筹措、短期资金信贷等预算,使财务预算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控制标准和考核依据,在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中发挥重要作用。(二)促使企业最大限度地提高投资报酬率成本控制是企业增加盈利的根本途径,但单纯以成本最低为标准,只局限于降低成本本身,一般不能改变风险。因此,企业在投资管理、流动资金管理、证券管理、筹资管理等经济活动中,一方面要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获得利润,便企业总体边际收益最大,另一方面要以利润换效率,充分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和投资的风险价值”,以求达到股东投资报酬率最大。(三)合理提高资产的利用效率企业的资产不是无限的,企业获得的利润不仅仅表现在降低成本和降低资产消耗方面,还表现在提高资产利用率方面。改变资产用途,利用有限的资产多生产盈利更高的产品也是一种现实的选择,对于存在明显资产闲置的企业,提高资产利用率即是降低成本提高盈利水平的关键之一。盘活存量资产、增加产品产量、调整产品结构、销售更多的社会需要的商品来增加数量收益,不仅是一种市场策略,有时也是一种成本利润策略,从企业战略意义上讲,提高资产利用率也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有效途径。(四)正确进行财务分析为改善企业内部管理,财务管理往往要对企业的盈利能力、筹资结构、利润分配进行分析,以评价企业过去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帮助企业改善决策。通过财务分析可以对企业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抗风险能力作出评价,找出存在的问题,以此来提高资产收益率、应收账欺周转率,并为决策提供有用信息,促使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企业现阶段的财务管理目标的较好选择,应是使相关者利益最大化,而追求这一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始终不能偏离企业总目标的要求。而且,确立财务管理目标,要树立长期的观点,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实现与否,不应该局限于短期行为,也不应该只考虑利润取得的多少,还要与质量、技术等其他管理目标联系起来加以考虑,以求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六、关于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应注意的问题(一)对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分析、总结一般认为,企业的目标包括生存、发展、盈利三个层次,财务管理的目标取决于企业的总目标。但从目的论的角度来看,生存、发展、盈利都不是企业的目标,满足企业背后利益相关者的欲求才是企业存在的唯一目标和价值之所在。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理论的发展是企业与其利益相关者及其利益相关者之间多方博弈的结果,前文我们已经讲述过,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理论依次经历过企业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最大化的发展。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理论发展的深层动力源自于企业理论的发展,而从本质上说,这是社会发展的成果。但不管它如何发展,最终指向的都是如何对待和处理企业与其利益相关者及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企业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博弈反映了利益相关者对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的分配态度,包括利益相关者如何划分留存收益与分配利润的比例,如何处理企业的发展与社会、环境间的关系。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博弈同样关乎企业的长期发展,如何从财务管理的角度激发利益相关者的热情和动力,以使其形成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最大合力,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结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理论的发展历程,有三点发现:利益相关者对企
对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研究|免费论文|会计论文业的长期发展特别是企业与社会、环境间的良性、可持续发展越来越关注。(2)参与博弈的利益相关者越来越多,表现在人数和内涵两个方面。(3)参与博弈的利益相关者的地位越来越平等。这三点,仍将是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理论的发展趋势。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应有利于让每一个人都能享受到企业所创造的收益和福利,有利于让我们的社会变得更加平等,有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有利于人的解放与自由。以“四个有利于”为标准,作者支持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二)企业是工业化时代人类生存的载体换一种方式看问题是必要的。正如作者在文章开头所提到的,现代社会,企业正成为人类生存的主要载体。这种变化的影响是巨大的,但对这种变化做出最基本的阐述却是鲜见的。一个显见的事实是:企业有一个极其重要的功能,它是人们生存、发展的平台和载体。因此,如果说,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中,缺乏竞争力的企业会被淘汰,那么,无法“养活”人的企业也将会被市场和社会淘汰。或者说,二者是等同的。对此,我们可以作如下分析:假设社会中只有一家企业和众多劳动者,则企业对劳动者具有主导和垄断地位,也可以说,货币资本对人力资本具有主导和垄断地位。但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中,合理的模型是众多的企业和众多的劳动者,此时,企业间对人力资本的竞争博弈(特别是在知识经济年代)将削弱企业的主导和垄断地位,人力资本同样对货币资本的生存起制约作用。但就整体言,企业的生存仍然是人类生存的前提。企业是“养活”人的载体,在没有被新的载体取代时,企业这个载体崩溃了,人类的生存也必然受到影响。以上的观点是通过分析企业、社会、人类三者间的关系、把三者看做一个整体得出的,从这个观点出发,作者支持把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最大化定为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三)对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最大化财务管理目标的补充耙匀宋尽笔瞧笠悼沙中⒄鼓芰ψ畲蠡牟莆窆芾砟勘甑暮诵模源耍髡呷衔斜匾鞲徊降牟觯浩笠挡莆窆芾砟勘暧Π讶说纳嬗敕⒄狗旁诘谝晃唬萌说纳嬗敕⒄估赐沉煲磺校耙匀宋诵摹⒛康摹⒁庖濉保笠凳翘岣呷死嗌钪柿俊⒔夥湃说墓ぞ哂氪丛臁A硪环矫妫攵郧拔乃凼龅钠笠悼沙中⒄鼓芰ψ畲蠡牟莆窆芾砟勘甏嬖诘娜毕荩髡呷衔笠悼沙中⒄鼓芰ψ畲蠡牟莆窆芾砟勘暧κ强杀环纸獾亩嘣哪勘甑慕岷咸澹β阋桌斫狻⒁准扑恪⒖珊饬俊⒖煽刂频囊蟆F笠挡莆窆芾砟勘昀砺鄣姆⒄咕哂泻芮康牧裕酃燮笠挡莆窆芾砟勘昀砺郏梢苑⑾制笠翟惫さ睦嫠淙槐涣腥氩莆窆芾砟勘甑哪谌葜校幢闫笠悼沙中⒄鼓芰ψ畲蠡睦聿颇勘昀砺郏裁挥形饬吭惫だ媸鼙;さ某潭榷⒐交蚰P停庹亲髡吲Φ姆较颉W髡呷衔笠迪喙乩嬲咧性惫さ睦嬗佑诤诵牡匚唬惫じ@钣呕κ瞧笠悼沙中⒄鼓芰ψ畲蠡睦聿颇勘甑暮诵淖槌刹糠郑碛扇缦拢海?)企业是员工生存的载体、平台,相应地,正是员工赋予了企业生命和灵魂。知识经济时代,员工是企业最核心的财富、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载体,如何留住优秀的员工?如何培养优秀的员工?已成为企业生存、发展的决定性因素。(2)即使在现代企业中,员工仍处于相对弱势地位,应该把保护员工的权益放在重要位置。这既符合企业发展的长远利益,也与企业存在的社会功能相一致。(3)员工福利最优化对员工的权益做出了更具体的分析、把员工的权益放在更重要的位置。企业是“养活”人的载体,这是我们的基本认识和前提;我们也看到,员工是企业收益最直接的可能受益人之一,在最直接的受益者中,员工的人数又是最多的。另一方面,企业收益直接转移为员工福利,这是最经济的转移方式。因此,员工福利最优化无疑是衡量企业的社会职能最好的指标,而且从社会资源分配经济性的角度来看,它也是最好的指标。(4)当前我国社会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收入分配很不平均,中等收入阶层的人数过少,普通劳动者的收入普遍不高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因此,从实现十一五规划全面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出发,把员工福利最优化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核心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政治意义。员工福利包括工资、奖金、津贴等物质性福利和工作环境、工作强度、进一步培训等非物质性福利两方面,因此,在分析上,既要用到定量分析法,也要用到定性分析法。在此,作者主要对员工物质性福利和进一步学习、培训这样的非物质性福利作定量分析。定量分析包括横向和纵向分析两个方面。从横向来看,应包括如下指标:员工福利同行业比较指数(员工福利/本行业平均员工福利,员工福利/本行业最高员工福利);员工福利同地区比较指数(员工福利/本地区平均员工工资,员工福利/本地区最高员工福利)。从纵向来看,应包括如下指标:员工福利增长率(本年度员工福利/往年度员工福利),员工福利增长率与物价指数增长率比(员工福利增长率/物价指数增长率)。此外,平均员工培训费用(N年员工培训费用之和/N,N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具体数值)与企业平均收益(N年企业收益额之和/N,N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具体数值)之比也是一个重要的指标,因为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员工在企业中处于弱势地位的重要原因在于员工的知识结构和掌握的技能比较单薄;员工的就业水平和工资水平与员工的知识结构和掌握的技能成正比。因此,有必要把平均员工培训费用/企业平均收益作为重要的财务指标,这既利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也便于衡量企业是否实现其社会功能,同时也有利于人的发展与进步。党在十六大报告中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全面小康的社会,既是人们生活富裕的社会,也是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的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认真落实、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体现在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上,应该坚持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最大化的理财目标,并把员工福利最优化摆在核心位置,让每一位普通的百姓都能享受到改革开放、企业发展的累累硕果。
会计论文-对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研究参考文献[1]丁凌霄著:《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主流观点及其评价》,《嘉兴学院学报》2003年第10期[2]何波著:《刍议财务管理的目标》,《武汉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第2期[3]蒋玉安著:《企业理论对财务管理目标选择的影响》,《经济师》,2005年第6期[4]科斯,哈特,斯蒂格利茨著:《契约经济学》,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年,第102~109页[5]刘贵生,杨碧玲著:《 财务管理目标的再思索》,《财务与会计》,2000年第7期[6]陆龙章著:《企业财务目标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天津财经学院,2001年[7]刘平,刘长青著:《论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广州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第4期[8]李心愉著:《论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经济科学》,2001年第3期[9]李岩岩著:《企业战略性财务目标初探》,《财务透视》,2005年第2期[10]冉光圭著:《企业理论演变与财务管理目标的选择》,《财会通讯》,2005年第4期[11]王庆成著:《财务管理目标的思索》,《会计研究》,2001年第10期[12]肖侠著:《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研究评价》,《当代财经》,2003年第3期[13]张维迎著:《企业理论与中国企业改革》,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30~68页[14]周志超,范小云著:《分工、协作与古典企业理论的再造》,《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15]朱正惠,李琳,孙驭著:《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研究——基于企业产权契约演进的视角》,《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3期[16]赵自强,于国庆著:《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企业价值最大化》,《当代财经》,2001年第8期致 谢
在论文即将完成之际,回顾紧张但又充实的学习班和开发过程,本人在此向所有关心我的及帮助我的老师和同学们致以最真诚的感谢。在本次毕业论文中,我从指导老师-----张老师,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张老师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和深厚的理论水平都使我收益非浅。他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给予我很大的帮助,使我得到很大的提高,这对于我以后的工作和学习都有一种巨大的帮助,在此感谢张老师耐心的辅导。在起草论文初级阶段,张老师几次审阅我们的论文草稿,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没有他的指导,我们就不能较好的完成毕业论文的任务。我还要感谢张老师孜孜不倦的教诲,不但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而且让我掌握了学习的方法,更教会了我做人处事的道理,在此表示感谢。同时,在系统开发过程中还有同组的同学也给了我不少帮助,这里一并表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