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请注明来源:毕业论文 myeducs.cn 需要其他论文可去论文范文查找。免费毕业论文下载
关于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融券的分析研究(一) 【摘要】:当前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势猛,上市公司积极筹资扩张,融资方式的选择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概述了国内外有关融资的经典理论,在分析企业内部外部、成本收益影响融资的因素后,认为上市公司应当综合考虑融资方式、权衡选择股权或债权融资;通过统计研究揭示中国上市公司融资方式的总体状况;利用相关性研究和股权、债权融资效率的数量对比模型验证样本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理性合理,得出中国上市公司适宜股权融资的结论。
【关键词】:债务性融资 权益性融资 效率 成本收益
一、引言
(一)选题背景
自从2009年大规模放贷之后,国内商业银行为补充资本纷纷提起融资方案。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四家大型银行计划在A股、H股市场采取符合自身特点的多元化再融资策略。承销公司明确表态将积极支持并参与各行的融资计划。2009年刚发行了60亿元的债券的浦发银行也提出400亿再融资计划。中国资本市场上企业融资活跃,生产经营的扩张蓄势正发。
伴随中国金融市场发展如火如荼,企业融资浪潮接踵而来,中国企业似乎乐于通过上市进行股权融资。今年一月初蒙古煤矿南戈壁能源到香港资本市场发售股票集资4亿美元。近日酷6网剥离资产借壳上市,令华友世纪在西方资本市场上报收3.71美元,股价大涨14.15%。大多企业进军股票市场势如破竹,股权融资成为中国上市公司融资偏爱的首选。
(二)选题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近些年来,国外大多数融资研究理论认为:企业进行资金的筹集应该优先考虑采用内源性融资、债权性融资(包括银行贷款和发行债券)等方式,尽量避免使用股权性融资方式。国外发达国家企业融资正是如此。但中国公司在融资选择顺序上并不遵循这一理论,内源性融资和债权融资没有得到重视实施。显而易见,我国资本市场上市公司的行为有悖于经典融资理论。因此,针对中国现阶段上市公司融资决策的研究有助于完善适用于中国的融资理论。
对上市公司来说,在政策许可的范围内尽可能地融到更多的资金并不是一种理性决策,必须根据投资需求来确定融资规模。我国有些上市公司在资本市场盲目融资,融资行为特别是股权融资行为愈演愈烈。不同的融资方式产生不同的融资成本影响着公司经营利润,对公司的持续存在和发展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而且由于中国上市公司发放的红利股息很少,中国资本市场投资者收益主要依靠买卖价差来的资本利得。上市公司为了迎合投资者对股权融资有着强烈癖好,而很少采用有按期偿还利息义务的债务融资方式。这样形成的投机性市场难以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因此,研究企业的融资方式很有必要。
二、融资理论综述
(一)国外研究理论回顾
1.早期的西方资本结构理论
西方早期传统的资本结构理论有三种类型:净利理论、营业净利理论和传统理论。
净利理论相信:随着资本结构中负债资金比例增加,加权平均资本成本降低并逐渐接近负债成本,公司资金成本最低,当负债为100%的资本结构最佳,融资决策最优。
营业净利理论坚持:公司增加成本较低的负债性资金时公司风险增加,自有资金的成本提高,加权平均总成本保持不变。所以公司的资金成本不受财务杠杆的影响,不存在最优资本结构。
传统理论认为,在初期增加负债,加权资金成本会下降;但达到某一拐点后加权资金成本开始增加。拐点处的加权资金成本最低,为最佳资本结构。
2.现代的西方资本结构理论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1/6/6
关于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融券的分析研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