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学网为广大网友收集整理了,论新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影响及对策,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是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的核心,是事业计划及任务全面完成的有力保证。我国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制度对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由于体制、意识以及制度等方面的原因,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在预算管理、资产管理、人员管理以及内部控制和监督等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亟须解决。
一、新旧会计制度的差异
(一)适用范围不同
新会计制度是一种打破行业界限和经济成分界限的全国统一的企业行业会计核算制度,使不同行业的企业和不同经济成分的企业的会计信息口径一致,便于全国范围内不同行业之间、不同经济成分企业之间会计信息的对比分析和会总。旧制度是一种分行业和经济成分的会计制度,导致了不同行业,不同企业之间会计信息口径不一致而缺乏可比性。
(二)新会计制度补充了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并强调其重要地位
在会计核算中,可能会遇到一些经济实质与法律形式不相一致的事项。例如,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在租期未满之前,从法律形式上讲,所有权并没有转移给承租人,但是从经济实质上讲,与该项固定资产相关的收益和风险已经转移给承租人,承租人实际上也能行使对该固定资产的控制权。因此,承租人应该将其视同自有固定资产,一并计提折旧和大修理费用,以前的会计制度有此规定,但没有明确提出是遵循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三)新会计制度扩大了减值准备的计提范围,使资产价值更符合实际
企业的各项财产在取得时应当按照实际成本计量,这是历史成本原则的要求。新会计制度规定,如果各项财产发生减值,应当按规定计提相应的减值准备。这实际上是对历史成本原则进行的修正,意味着企业的资产可以按照现行市价、可变现净值或可收回价值计价,不再局限于历史成本。这项性原则的实施,有利于企业做出正确的经营决策,有利于保护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有利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但是企业不能乱用此项规定,进行投机活动。
(四)新会计制度改变了部分业务的会计处理方法与原准则
例如,(1)现金的溢缺由过去的通过“其他应收款”或“其他应付款”科目改为通过“待处理财产损益”科目核算。(2)存货跌价损失准备的提取不再通过“存货跌价损失”科目核算,而是直接记入“管理费用-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科目。(3)对于无法支付的应付款项,转销时不再记入“营业外收入”科目,而是作为资本公积入账。(4)出售无形资产的收入或损失不再记入“其他业务收入”或“其他业务支出”科目,而是通过“营业外收入”或“营业外支出”科目核算,等等。
二、当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事业单位的监督机制不健全
一些事业单位的监督机制并不健全,很多事业单位缺少内部监督机制的制约和监督。一些单位的领导不重视内部控制系统的建设,内部控制系统并不完善。内部审计是组成内部控制的一部分,但有些事业单位虽然设置了内部审计的岗位,但却安排一些不懂财务和审计的人员来担任这方面的工作,有一些事业单位甚至没有设置内部审计岗位,这使得内部审计监督无法得以保证。一些事业单位的主管部门与事业单位之间除了存在正常利益关系以外还存在其他利害关系,使得主管部门监管功能缺失,放松了对基层事业单位的监管力度。由于对事业单位缺少了有效的监督,导致了一些事业单位出现很多违规现象,也导致了单位中的领导者和财务管理人员财经法纪观念淡薄,财务管理信息失真,非常不利于事业单位职能的发挥。
(二)缺乏财务管理意识,财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一些事业单位领导不重视财务管理工作,缺乏财务管理意识,没有充分发挥出财务管理应有的辅助决策和监督控制功能。有些领导对财务管理方面的政策和规定并不了解,不懂得对财务如何进行分析,难以在经营运作中做出正确的经济决策。他们认为财务管理工作只是简单的算账,对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重视。还有一些事业单位的领导以及财务管理者没有把财务管理与业务管理联系起来,把财务管理工作停留在财务的表面工作上,不利于发现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深层次的问题。很多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专业技能水平不高,缺乏专业的系统学习以及后续教育,不利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部分事业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比较薄弱
有些事业单位对原始凭证审核不认真,很多原始凭证规定的内容不能认真填写或填写不完全。例如,有的凭证不填数量和单价,没有经手人签字、只有领导签批等,对经济业务的具体情况和内容说明不清楚。一些单位没有设置总账,没有使用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账簿,混用银行存款日记账和现金日记账,更正登记账簿上面的错误时使用的方法也不规范。还有一些单位财务报告内容不完整,没有财务状况说明和报表附注,只有报表。这些现象都说明了现阶段我国部分事业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仍然比较薄弱。
(四)部分事业单位不重视预算编制,收支管理不规范
一些事业单位不重视预算编制,虽然国家预算管理要求事业单位应根据事业发展的计划来编制年度财务收支计划,但一些单位在编制预算时不能按预算的要求进行客观分析,而只是简单的采用增量预算法,即在往年预算的基础上增加一个系数来编制预算,这就导致了编制的预算和事业发展的规模与速度不适应。部分事业单位对资金的收入与支出管理不规范,预算外资金理应纳入单位预算管理,进行统一管理和核算,但一些单位并没有将其纳入单位预算。有些单位对支出审批制度不严格,对资金的用途随意进行改动,扩大了开支的范围,导致部分单位经费使用出现前松后紧的现象。 三、新会计制度下账务管理的加强
(一)加强财务预算管理的法制建设
建立财经制度法律体系,以科学化、规范化的标准处理相关法律法规,增强依法理财的意识,改善立法工作,依照其制定完整详实的预算管理办法,努力创造良好的政策法律环境。同时,在每个阶段要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实现财务管理在法制上的规范,强化财政范围内的法制法规制定,从而在财政预算管理水平上真正得到提升,树立其权威,更好地为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服务。除此之外,也要在传达宣传上多下功夫,让财务工作者、科研人员都养成按预算支出的规范行为,协调好各个科室的预算计划安排,营造全新的法制氛围。
(二)改革预算编制方法
就事业单位当前所处的社会经济环境,原有的传统预算编制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对预算的编制方法缺乏科学严谨的诠释。因此,改进预算编制方法显得十分重要。从内容上着手,推行运用零基预算,其一,改善原有的“基数法”预算,全面引入零基预算,让其方法更加合理,适应如今的环境变化。其二,将预算资金尽量直接拨付到具体科研项目上,从源头上降低项目资金的再分配,也有效规避了挪占资金等现象。这样做的好处就在于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更好地完成预算制定的目标。
(三)强化预算绩效管理反馈
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完毕后,应及时准确地将结果反馈给各事业单位及所有部门和人员,让所有考核对象将考评结果中的差距和不足,尽快提高强化扬长避短,高质量完成今后工作。在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实践中,务必强化预算部门的全面控制,重点对事前和事中的控制,全方位评价进展的科学性。同时,还需以先进高科技作保证,不断推进绩效管理有效合理的实施。
(四)做好后期的绩效预算考核
对事业单位有关支出预算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同步的方法,并以投入与产出为导向的考核管理。考核体系要以考核目标要明确为基础的考核。并对社会和经济效益都的强化有导向左右。考核本单位预算执行情况,运用科学合理的绩效考评体系,这样就能保证农业科研单位预算绩效能否实现、实现的程度。因地制宜创新财务管理办法,在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和监督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创造出了一些有效的做法。做法和经验都要因地制宜地逐步完善推广。
四、总结
随着事业单位改革的深入,财务管理在事业单位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事业单位应该尽快转变观念,重视财务管理活动,对财务管理活动中存在的不足及时进行改革和优化,这样,才能有力地促进事业单位的改革和发展。
(作者单位为广东省有色金属地质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