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国在改革前属于公有制的国家,是以工人阶级为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政权。虽然当时亦有工人和农民两大基本阶级、知识分子阶层及其他小的阶层,但由于当时生产力不高,各阶级之间贫富差距也不是很明显。但由于改革开放了之后,我国单一的所有制结构变为了以公有制有主体,多种受益者并存的所有制结构,社会分工也日益复杂,工人和农民阶级已经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和重组,出现和形成了有不同利益要求、不同价值取向的多重阶级结构。中国在改革开放以来的30年来,经济社会发生了极其深刻的变化,自01年以来,每年经济都以10%以上的速度高速增长。但这种变化也带来一系列的问题,特别是区域经济和城乡经济进一步拉大,直接影响的就是人民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这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贫富差距过大已经成为当今中国社会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要构建和谐社会,就必须缩小收入差距,维护社会公平。社会学强调的是社会效益,核心就是公平问题,而贫富差距又是最值得关注的。本文不参与经济学中的各种争论,而是从社会学角度分析贫富差距,探究人类和我国贫富差距的起源,了解我国目前贫富差距的现状,认识什么才是一种合理的贫富差距,探讨怎样才能达到相对合理的贫富差距。
关键词:中国 社会 收入 财富 区域 城乡 分化 不平等 贫富差距
法国伟大的思想家卢梭认为人类的不平等是随着私有制而来的,是建立在私有制确立的唯一基础之上。由于占有生产资料的不同,人类有了社会分工,社会出现了主人和奴隶,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统治者和被统制者,社会也由无产阶级进入到了阶级社会。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社会分工理论中指到,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的最大一次分工,就是城市和乡村的分离。这种分离贯穿着全部文明的历史并一直延续着。在阶级对立的社会中,分工的发展具有矛盾的性质,一方面它促进了生产和科学文化的发展,另一方面将社会某一集团和个人,终生固定在一个特殊的狭窄的活动范围之内。由于劳动被分成了几部分,人自己也随着被分成了几部分。这样人不但在各种社会活动中形成了各式各样的群体,而且还会依不同的条件和标准划分为不同的阶级和阶层,社会分层也就产生了。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