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中国经济安全战略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实现中国经济持续发展、国际竞争力不断提高的内在需要。随着两岸四方的经济联系、要素流动日益密切,顺应经济发展规律,推动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建立“中华自由贸易区”,是两岸四方的现实选择。
[关键词] 经济一体化 自由贸易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旋律。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对于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所采取的一条主要措施就是适应开放经济的需要,促进贸易自由化,推进国内经济的结构性改革。在此过程中,区域经济一体化越来越成为一种突出的趋势和现象。一方面,已存在的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目前是世界上最具实力的地区,还在随着经济发展不断拓展其范围。另一方面,许多新的区域一体化组织正在孕育或已现雏形,越来越多的国家对区域一体化表示兴趣。如正朝贸易自由化目标努力的东盟十国自由贸易区,东盟"10+3"自由贸易区的构想,东盟与澳大利亚、新西兰自由贸易区的构想,拉美国家自由贸易区的构想等。这些现象说明,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得到进一步强化,并成为推进经济全球化进程的重要力量。各个国家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如何参与与本国经济有更紧密联系的本区域经济的整合和开放。
一
就中国而言,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中国经济安全战略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到21世纪上半叶,则更是实现中国经济持续发展、国际竞争力不断提高的内在需要。分析众多国家的贸易与投资流向、地理分布,可以认识到,贸易与投资的相对集中是一国在一定时期历史和贸易政策的产物。无论是经贸大国,还是小国,区位及地理因素在贸易及产业定位中始终起着重要作用,而外需必然是一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条件。
所以,在关注内需对经济增长的同时,也需要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把“外需”某种程度地“内需化”,即把过去存在的不确定的、动态变化较大的外部市场,通过彼此间的体制安排,将其变成扩大的内部市场,则可大大减少市场交易的风险和障碍,从而有利于经济增长。例如,多年来,我国的贸易与投资主要集中在港澳台、东亚、东南亚、美加及欧盟,仅靠现行的体制安排,不足以有稳定的市场需求。不仅如此,双边经贸摩擦不断增多,仅通过我国单方面的开放是被动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因此,我们应换一个思路,积极主动的出击,建立紧密经贸关系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以此推动外部市场的“内部化”,减少不确定性和摩擦带来的消极影响,是一个重要的现实选择。例如,在汽车行业,日本、欧盟为适应北美自由贸易区的挑战,积极扩大对墨西哥的汽车业投资,墨西哥的汽车行业也广泛地吸引外来投资。可是毕竟墨西哥国内市场,甚至美加市场也是有限的,已处于饱和状态,迫使其要与欧盟、南方共同市场、韩国等谈判自由贸易协议,以便为迅速扩大的汽车行业寻找稳定的市场需求,而建立自由贸易区则将过去的狭小市场扩大化,并延伸至其他洲,这正是墨西哥汽车产业迅速发展的基础。
而且,良好的区域经济合作关系是经济现代化必要的外部环境。世纪交替之际,国际关系错综复杂,双边关系及多边经贸关系发展中均存在许多不确定的因素,动态变化的政治关系对我们的经济发展可能产生不稳定的外部环境,单纯依靠双边、多边的力量都显得不够,需要通过一定数量范围内的区域经济合作,以此巩固政治与外交关系,减少冲突摩擦,缓和与周边及重要贸易大国紧张的关系。所以,多增加一个区域层次的对话与合作平台,增加更多的选择,无疑是对我们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