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跨国公司在我国进行研究与开发投资已成为近年来引进外资的一种新形式。本文分析了跨国公司在我国实施技术开发的表现形式,探讨了这种现象的内在和外在原因,提出要重视并认清跨国公司的技术研究与开发战略及其对中国经济的现在和未来所可能产生的影响,从而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
研究与开发(R&D)是企业技术创新过程的重要推动力量之一,是一个企业或国家技术创新潜力的重要指标。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引进外资的扩大,许多跨国公司已不满足于单纯的投资于生产和销售领域,其触角已扩展到直接在我国投资设立研究与开发机构,面对跨国公司咄咄逼人的态势,我们有必要认真研究并制定相应的对策。
一、跨国公司在我国进行R&D战略的表现形式
(一)在中国建立研究机构
跨国公司在中国大陆的投资,由加工、制造等领域,逐渐向培训、分销乃至研究开发等知识型服务领域延伸,其中设立研究开发机构已经成为跨国公司对中国大陆投资的新趋势。据不完全统计,到1997年5月,全国与国外、境外合资办的研发机构约有56个,其中以中科院和大学系统为多,这些新近成立的研发机构大多从事通讯、计算机、软件、网络系统、生物技术等高新技术领域。1998年,世界计算机行业两大巨头相继在中国建立研究机构:5月,英特尔公司宣布在未来5年注册5000万美元,在上海成立英特尔研究发展机构;微软公司则于1998年底在北京中关村成立了未来规模在100人左右的微软中国研究院,准备在6年中投资8000万美元”。来自美国纽约的《世界周刊》1999年11月28日报道:在中国建立研究中心的跨国公司,有来自美国的IBM公司、微软公司、英特尔公司、杜邦公司、摩托罗拉、朗讯、3M等,也有来自加拿大、日本、欧洲的国家或地区的跨国公司。跨国公司的研究开发机构集中在北京和上海,其主要原因是这两座城市汇集中国著名高校、科研院所,代表中国最高科研水平。此外两地拥有先进的基础设施、交通发达、信息交流通畅、政府工作高效,而且规范。这些研究机构可以及时了解技术发展动态,又可以了解政府的政策,并且可以获得政府提供的良好服务。
(二)争夺中国优秀人才
在中国建立研究机构只是跨国公司整个策略的一个部分(当然是最重要的一部分),争夺中国最优秀的人才也是这项策略的重要目的之一。如果跨国公司能够在中国获得最优秀的人才,那么它们在中国将不会遇到有竞争力的企业,中国的市场也就是它们的。为此跨国公司采取多种手段,通过多种渠道通过中国国有企业争夺中国优秀人才。跨国公司对中国的人才投资不再仅仅依靠高薪待遇挖“现成的人才”。现在跨国公司把目标转向名牌大学的学生,通过推行一些教育计划,或者竞赛项目,吸引中国的学生加入这些计划,使这些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对跨国公司产生好感。比如微软中国研究院推出“微软学者计划”,每年从各大学挑选10名计算机专业优秀博士生,授予“微软学者”称号,并资助出国学术活动。不仅如此,跨国公司甚至已经开始把目光投向年幼的孩子,从争才到寻苗。比如美国摩托罗拉公司2000年启动了“希望之星奖学金”,负责这一项目的摩托罗拉人士称,他们将由单纯的救助转向人才的培养;美国英特尔公司和中国科协达成正式协议,资助中国最年轻的优秀学生到美国参加2000年5月举行的“小诺贝尔奖”的英特尔科学天才选拔赛;软件业最著名的跨国公司——微软公司,决定向全球每一位一线授课教师和高级教师都将免费赠送微软公司OF-FICE2000专业版和名为ENCARTA的百科全书一套。微软将捐赠价值3.44亿美元的软件来支持这一计划。同时,惠普等公司也参与其中。我们是否可以认为:如果从小你接触的互联网和领你进入这美丽的网络世界的人都来自INTEL(英特尔)、MICROSOFT(微软),你会忘记它们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