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学 > 网学资源大全 > 汉语言文学 > 正文

浅谈苏词中苏轼的人生价值取向

来源:Http://myeducs.cn 联系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作者: admin 发布时间: 13/09/05
【网学提醒】:本文主要为网上学习者提供浅谈苏词中苏轼的人生价值取向,希望对需要浅谈苏词中苏轼的人生价值取向网友有所帮助,学习一下吧!

资料包括: 论文(15页9851字) 
说明:

摘要:苏轼在文学史上以“词仙”著称,其词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他一生历经两次“在朝——外任——贬谪”,其间融合吸收了儒、佛、道三大传统思想。本文以其人生转折点为界限,把其词分为黄州前词、黄州词、惠州后词三个大阶段来研究。试图通过研究其词以觅其心路历程、探其人生的价值取向。

关键词: 苏轼; 词; 价值取向

Rectifying one alone proudly generation, the committee heart is still carefree ——On the value orientation of life in Su shi’s ci

Abstract : Su shi is famous for “ci celestial being “in the classical literature history .Su shi’s life was full of frustrations and frequent banishment from the court .During his relegation , he absorbed and fused Confucianism , Taoism and Buddhish in his works .This article is to analyse how Sushi modeled his cultural personality and life value .
Keyword: Su Shi ; ci ; value orientation

苏轼在文学史上以“词仙”著称,其词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苏轼一生作词三百余首,词中记载了他大半生的坎坷。二十一岁的苏轼考取进士踏上仕途,虽曾名动京师,但却如昙花一现。神宗初年王安石变法,苏轼上书质疑。从此,出任杭州通判,转知密、徐、湖三州。元丰二年获罪于“乌台诗案”,身陷囹圄,凶险至极,旋即又被贬谪为黄州团练。哲宗登基,被召还朝政的诗人因与当政者见解龃龉,被逐于杭、颍、定三州。垂暮之年又遭奇祸,窜于惠州和儋州,一生历经两次“在朝——外任——贬居”的过程,历顺境逆境,经大起大落。苏轼于晚年道:“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自题金山画像》),此应是为其人生历程的真实写照、中肯概括。笔者便试从其人生转折点为界限,把其词分为黄州前词、黄州词、惠州后词三个大时期来研究。以从词中觅其心路历程,探其人生的价值取向。

目录:
一、正文:

㈠ 从黄州前的词作看苏轼的人生价值取向……………………………………1

㈡ 从黄州时期的词作看苏轼的人生价值取向…………………………………4

㈢ 从惠州、儋州时期的词作看苏轼的人生价值取向…………………………6

㈣ 儒、佛、道三大传统思想的吸收与融合……………………………………8

㈤ 结束语…………………………………………………………………………8

二、参考文献…………………………………………………………10

三、致谢……………………………………………………………11
参考文献:
[1] 木斋.苏东坡研究[M]. 广西: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8月第一版:32.
[2] 张玉璞.佛老思想与苏轼词的创作[J].齐鲁学刊.1997(3):56.
[3] 杨艳梅.以儒治世,以佛治心,以道治身[J].松辽学到,社会科学版,1999(1):86.
[4] 胡遂.苏词中的生命体验与超然[J].文艺研究.2000(3): 156.
[5] 陈丽.从苏轼在海南的诗文究其晚年的人生观[J].琼州大学学报.2001(3): 69.
[6] 王水照, 崔铭.苏轼传--智者在苦难中的超越[M]. 天津: 人民出版社出版 2000:56.
[7] 林语堂.苏东坡传.第二十五章 岭南流放[J/0L]. 国学网---苏轼研究
http://www.guoxue.com/sushiyjiu/sdpz/0025.htm

作者点评:
本文主要从三个阶段粗谈了苏词的创作,以求从中窥探因“一肚皮不合时宜”而屡遭打击的苏轼的人生价值取向。早年的苏轼即有“奋励有当世志”,高唱“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一副奋发追求,恃才傲物之气;渐入世便有“欲乘风归去”之愿,却因“高处不胜寒”留恋人间,拨开人生的惆怅迷茫之纱展望人生;历经黄州之苦后,痛感“人生如梦”,一番调整后,便是“一蓑烟雨任平生”“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在远贬惠州、儋州后便转向“天涯何处无芳草”“胸中有佳处”的彻底超脱、淡泊、旷达。这是他一生历经两次大起大落所致,也是他融合吸收了儒、道、佛三大传统思想使之然。儒家入世,佛家超世,道家避世,三者原有矛盾,苏轼却以外儒内道的形式将其统一起来。任职时期,以儒家思想为主;贬居时期,以佛老思想为主。两件思想武器,随着身世际遇的不同而交替使用。从苏轼身上,我们看到了生存的勃论与现实的抉择。看到了精神的困境与超越,看到了生命价值的自我完成。
  • 上一篇资讯: The Pool of Argument Topics
  • 下一篇资讯: 浅论网络文学对传统文学影响
  • 相关资讯

    网学推荐

    免费论文

    原创论文

    文章排行榜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论文首页 | 论文专题 | 设计下载 | 网学软件 | 论文模板 | 论文资源 | 程序设计 | 关于网学 | 站内搜索 | 网学留言 | 友情链接 | 资料中心
    版权所有 QQ:3710167 邮箱:3710167@qq.com 网学网 [Myeducs.cn] 您电脑的分辨率是 像素
    Copyright 2008-2015 myeducs.Cn www.myeducs.Cn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090030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