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免费论文 原创论文 论文搜索 原创论文 网学软件 学术大家 资料中心 会员中心 问题解答 原创论文 大学论文导航 设计下载 最新论文 下载排行 原创论文
返回网学首页
网学联系
最新论文 推荐专题 热门论文 素材专题
当前位置: 网学 > 网学资源大全 > 行政管理 > 正文

论列宁关于共同劳动成果“应该归全体劳动者”的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来源:http://myeducs.cn 联系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作者: 用户投稿 来源: 网络 发布时间: 18/02/11

网学网为广大网友收集整理了,论列宁关于共同劳动成果“应该归全体劳动者”的思想及其当代价值,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列宁在《告贫苦农民》中所提及的共同劳动成果“应该归全体劳动者”的思想被当今学界认为是共享发展理念的理论来源之一。列宁在此篇文章中从享受主体、政治前提、实现途径以及制度保障四个维度对这一思想进行了详细论述。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共享发展的新发展理念,凸显了共享发展问题研究的重要价值。梳理共享发展理念的思想渊源,研究共同劳动成果“应该归全体劳动者”的思想与共享发展理念二者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1/view-8989338.htm
  〔关键词〕列宁;共同劳动成果;共享发展;劳动者;社会主义
  〔中图分类号〕A82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8048-(2017)06-0073-06
  1903年,列宁在《告贫苦农民》这本不足8000字的小册子中明确提出了共同劳动成果“应该归全体劳动者”的思想,“我们要争取新的、更好的社会制度:在这个新的、更好的社会里不应该有穷有富,大家都应该做工。共同劳动的成果不应该归一小撮富人享受,应该归全体劳动者享受”。〔1〕应该明确,这里的“共同劳动成果”是列宁站在俄国国家层面所言,并不仅仅指某一领域、某一行业;而之所以提出“共同劳动成果”归“全体劳动者”所有而不是归俄国“全体成员”所有,是基于当时俄国落后的政治经济状况和复杂的阶级对比情况所考虑。 如今,在中国共产党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进程中,我们审时度势地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共享发展理念。在理论上深入探讨和全面梳理共享发展理念的思想渊源成为当前现实给予我们的重大课题,而列宁关于共同劳动成果“应该归全体劳动者”的思想及其在俄国的实践经验对于我国落实共享发展理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一、共同劳动成果“应该归全体劳动者”思想提出的社会历史条件 “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当从哪里开始,而思想进程的进一步发展不过是历史过程在抽象的、理论上前后一贯的形式上的反映”。〔2〕列宁所提出的共同劳动成果“应该归全体劳动者”的思想便与当时的历史背景及俄国民众的生活状况紧密联系在一起。 “社会一天天富裕繁华,而用自己劳动创造一切财富的千百万人却仍旧过着贫穷困苦的日子。”〔3〕在俄国农村,近三分之二的农户都是贫民,一旦遭遇天灾人祸,粮食歉收,这个比例还会逐年攀升。这部分贫农与其说是农民,不如说是没有田地、没有家业的无产者,他们唯一的生活来源就是“外水”,“外水”美其名曰是给贫民带来增收的副业,究其实质则是贫民给他人做雇工,沦为地主的附属物;贫民一贫如洗,那么俄国中等农民的日子会不会好过一些呢?中等农民,无非是拥有两头牲畜(按照当时俄国的全国平均数而言)、介于富人和无产者之间的俄国200万农户。他们的生活完全是“靠天吃饭”,收成好便可勉强糊口;可一旦灾难降临,便会负债累累、沦为贫民,受到地主的盘剥。 在城市,工人斗争也是愈演愈烈,“从前闹风潮的只是大学生,而现在各大城市里,成千上万的工人都起来造反了”。〔4〕他们“希望他们的孩子能够上学念书,希望病人在医院里能够得到应有的治疗,希望工人的住房象人住的房子,别象狗窝”。〔5〕由此可知,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俄国工人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入不敷出,生活毫无尊严可言。工人们不堪忍受这种非人待遇,通过秘密集会、游行示威的方式与资本家进行抗争,他们高喊着“自由万岁,社会主义万岁!”〔6〕的口号,却遭到了政府甚至军队的血腥镇压。总之,农民朝不虑夕,工人颠沛流离,俄国国内的社会矛盾越来越尖锐,社会革命一触即发,社会民主党人的任务就是带领亿万人民摆脱暴力、压迫和贫困,争取自由和幸福。 俄国的外部坏境也并不太平。虽然俄国在19世纪末迎来了一次难得的经济高速发展期,但好景不长,经济扩张引发了投机狂热,当发展的泡沫破裂,便引发了1900年到1903年的经济危机。这次经济危机始于俄国的金融行业,后波及俄国工业,造成3000多家工厂、企业倒闭,伴随着工厂倒闭而来的就是商品短缺、工人失业、人心恐慌,民不聊生。数据表明,1901年―1903年期间,俄国失业人口竟高达20万人,即使仍在正常生产的工厂也采取了一些相应措施来降低生产成品,这其中就包括了降低工人工资、延长工作时间,将法定工作时间延长至12个小时甚至14个小时等等。 1904年至1905年的日俄战争对于俄国人民的生活窘境来说更是雪上加霜。为了争夺中国辽东半岛和朝鲜半岛的控制权,日本和俄国两个国家在中国的土地上进行了一场非正义的列强争霸。列宁在《告贫苦农民》一文中指出:“是谁向日本人宣战的呢?是政府。是否问过人民他们愿不愿意为争夺中国东北的土地而打仗呢?没有,没有问过,因为国家首脑是通过自己的官吏来统治人民的。”〔7〕所以,由于政府的过错,导致数以万计的士兵牺牲、无数家庭妻离子散。据资料表明,俄国共阵亡42628人,伤残146032人。不仅如此,整个战争所耗费的卢布竟高达20多亿(即平均每户家庭需要承担100卢布)。人民不要战争,但俄国的统治者却“强迫他们去进行这场可耻的、毁灭性的、损失惨重的战争”。〔8〕这场日俄战争以俄国的战败而宣告结束,人民深受战争之苦,生活处在水深火热之中。 正是在俄国处于内忧外患的社会背景之下,列宁发表了《告贫苦农民》这本小册子,他指出,只有彻底扫清农奴制的残余,推翻旧制度,建立新制度才是俄国人民谋求彻底解放的唯一途径,共同劳动成果“应该归全体劳动者”的提出成为俄国人民的一致呼声。二、共同劳动成果“应该归全体劳动者”的思想内涵 通过研读《告贫苦农民》这本小册子及同时期的相关文献,结合俄国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列宁所提出的共同劳动成果“应该归全体劳动者”享受的思想,主要有以下内容: (一)揭示了共同劳动成果“应该归全体劳动者”的享受主体――全体劳动人民 恩格斯曾在《共产主义原理》中指出:“通过产业教育、变换工种、所有人共同享受大家创造出来的福利……使社会全体成员的才能得到全面发展。”〔9〕这表明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共享具有全民性,其主体是涵盖所有阶级、地域、民族的全体社会成员。但列宁所理解的共享主体,从严格意义上说,应该特指广大劳动人民。为何会产生如此细微的差别?这是由于马克思恩格斯所设想的未来社会是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基础上的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自由人联合体”,在“自由人联合体”中“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10〕所以在“自由人联合体”中,不存在阶级和阶级对立,可以“结束牺牲一些人的利益来满足另一些人的需要的状况”。〔11〕但列宁在坚持马克思关于未来社会设想的同时,结合俄国经济落后的实际,创造性地提出共产主义社会要经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两个发展阶段。因此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共享的主体也应有所不同。之所以要做如此区分,是因为列宁认为在社会主义阶段,仍有一些破坏和反对社会主义事业的人存在于社会之中,这些人是不能够和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的。“无产阶级专政,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时期,将第一次提供人民享受的、大多数人享受的民主”〔12〕,所以在社会主义社会,“共同劳动的成果以及从各种技术改良和机器中所得到的好处,都将归全体劳动者、全体工人所有”〔13〕,等进入共产主义社会,共享的主体才可覆盖至全体社会成员。 除此之外,列宁在《告贫苦农民》中格外强调“社会民主党人要为工人――不仅为工厂工人和城市工人,而且也为农村工人”〔14〕争取相应的改善。由此可见共同劳动成果“应该归全体劳动者”中的“全体劳动者”不仅指工人劳动者,还涵盖了农民群体。由于俄国仍存在大量的农奴制残留,“每个到过农村的工人,每个农民,对农村中挨饿受冻、贫穷破产的情形,都是一清二楚的”〔15〕,列宁正是看到了农民群体在夹缝中求生存的悲惨状况,所以呼吁社会民主党人“要求马上限制老爷对庄稼人的盘剥,农奴制的盘剥”〔16〕,要将地主强加于农民身上的所有赎金、代役租统统取消,并且要把之前从农民那里盘剥过去的赎金退给农民,保证共同劳动成果“应该归全体劳动者”落于实处。(二)揭示了共同劳动成果“应该归全体劳动者”的政治前提――争取政治自由 “俄国社会民主党人首先是要争取政治自由。他们需要自由,以便广泛地公开地把全俄工人联合起来,为争取新的更好的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而斗争。”〔17〕列宁在这里所指的自由,从广义上来说,是指公民“在家务、私事和财产方面的自由”。〔18〕如今,农民已经可以不经过地主的许可自由结婚,可以不经老爷的许可迁徙至其他村子,可以选择自己干活的东家。由此看来,与农奴制下的悲惨生活相比,农民的确拥有了一定程度上的自由。但现在的农民仍然是半农奴,他们不敢完全处理自己的土地,也不能完全免于地主的体罚。可以试想,当广大群众连自己的家庭私事都无法自由安排,连自己的劳动都无法自由支配,共同劳动成果“应该归全体劳动者”也就成了一句永远都无法实现的空话。   ①在《告贫苦农民》一文中,“国家杜马”在1905年版本中均改为“人民代表会议”。自由,从狭义上理解是指政治自由,即“人民处理自己全民的、国家的事务的自由”。〔19〕在沙皇统治下的俄国,沙皇拥有无限大的权力,俄国人民完全是官吏的奴隶。“沙皇专制就是官吏专制。沙皇专制就是人民对官吏尤其是对警察的农奴制依附。沙皇专制就是警察专制。”〔20〕这表明,管理俄国的只是处于等级金字塔最顶端的几十个身份显赫的官吏,沙皇恰恰是通过这些地主和贵族来管理俄国,他们根本不会代表穷人的意愿,所以列宁才会尖锐地指出“沙皇对一切人都很公道,对穷人和富人都一视同仁”〔21〕完全是撒谎。列宁同时指出阻碍俄国人民实现政治自由的最大障碍就是“假杜马”的存在。杜马①作为俄国当时的管理机关,是1905年革命的产物。与欧洲其他国家相比,俄国的杜马是“御用的杜马”,所以列宁指出:“这是假杜马。这是警察的杜马。这是官吏和老爷的杜马。”〔22〕政府通过弄虚作假,精心挑选官吏、贵族、地主、商人进入国家杜马,严重违背了人民代表应由人民自由、平等、无区别选举产生的原则,导致了广大的工人和农民根本无法拿到进入杜马的入场券。“打倒杜马!打倒假会议!我们要的是真正的自由的全民代表会议”〔23〕便成为了当时俄国人民的一致呼声。正如列宁所言:“政治自由不能使劳动人民马上摆脱贫困,可是它能给工人以同贫困作斗争的武器。”〔24〕只有成立真正属于人民的管理机关,人民才能切实掌握自己的命运,才能自由支配自己的劳动成果。(三)揭示了共同劳动成果“应该归全体劳动者”的实现途径――联合行动 “要同贫困作斗争,没有也不可能有别的办法,只有靠工人自己联合起来”。〔25〕前文已经论述过争取政治自由的必要性,在获得政治自由的基础上,列宁进一步呼吁工人阶级的联合抗争。如何将俄国几百万工人联合起来组成一个联盟,直至形成政党是摆在列宁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由于工人长期饱受贫穷的折磨,生而为苦力,所以他们对自己贫困的根源毫无意识,“他们为什么永世受穷,他们怎样才能摆脱这种状况”〔26〕,这些问题工人根本不会刻意去思考。所以官吏恰恰利用了这一点,通过欺骗、暴力等各种手段,千方百计的阻止工人阶级进行联合。因此,列宁指出:“工人应当万众一心地同所有靠别人劳动过活的人作斗争。”〔27〕虽然联合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但是工人阶级的阶级意识一旦被唤醒,那么他们就有可能团结起来,反对富有阶级。占全国总人数绝大多数的工人阶级联合起来反对极少数的“靠别人劳动过活的人”〔28〕,就是几百万人反对几千人,那么斗争的结果就会如列宁所预测的那般――必将以工人的胜利而告终。除了工人阶级需要进行联合斗争之外,“农村工人和无产农民应该象他们一样不怕迫害,不怕敌人的任何威胁和暴力,不怕开头的失败,起来为全俄人民的自由作坚决的斗争”〔29〕,俄国农民当时的生存状况与工人阶级相比,可谓更加贫困交加。要想令农民摆脱贫穷、挨饿和破产,就要?M成联盟。有人提出,农民已经有了自己的联盟――村社(村团),这些村社(村团)将农民紧紧团结在一起。可事实真是如此吗?列宁回应,这“终归是神话”〔30〕,深中肯綮,一语中的。村社(村团)不仅有贫困农民,还有富农,显而易见,富农才是村社(村团)的真正操纵者。所以“村团并不是自愿的联盟,它是官办的联盟”〔31〕,既然如此,我们真正需要的便是“另外一种联盟”――用来向富人作斗争的联盟,这个联盟只有雇工和贫困农民参加,否则就会如列宁所言:“如果庄稼人自己不来解放自己……那么谁也不会把庄稼人从官吏吸血鬼的手里解放出来。”〔32〕列宁除了论证工人阶级联合斗争以及农民组建自愿联盟的必要性之外,他还鼓励工农联盟进行斗争,“贫苦农民应该同城市工人结成联盟,进行反对整个资产阶级其中包括反对富裕农民的斗争”〔33〕,才能真正实现全体劳动者的解放。(四)揭示了共同劳动成果“应该归全体劳动者”的制度保障――废除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社会一天天富裕繁华,而用自己劳动创造一切财富的千百万人却仍旧过着贫穷困苦的日子。”〔34〕造成这种工人失业、农民饿死现象的症结究竟在哪?列宁一针见血的指出:在城市,造成人民贫穷的原因“首先是由于大量的土地和工厂、作坊、机器、房屋、轮船等等都是少数富人私有的”。〔35〕工人为了获得“一块面包”不得不去工厂做工,而他们所生产的产品却成为了富人的“收入”。机器大工业越发达,工人所生产的产品就越多,富人从中捞到的好处就越多,工人的生活就会愈加窘困。列宁正是看到了隐藏在工人失业背后的深层逻辑,明确指出:“享用这种成就,享用这种劳动生产率的,并不是全体劳动者,而仅仅是极少数的大土地占有者、大商人和大厂主。”〔36〕在阶级社会,由于私有制的存在,少数人垄断了生产资料,继而就占有了社会发展的成果,这就必然导致社会的绝大多数人是无法从社会发展成果中分得一杯羹。在俄国的农村,农民的情况也不容乐观。前文我们已经提及俄国的农民遭受着农奴制的盘剥,何种办法可以将这种盘剥消灭呢?社会民主党认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使全体贫苦农民摆脱一切盘剥”。〔37〕所以,列宁在《告贫苦农民》中指出:“我们要争取新的、更好的社会制度。”〔38〕列宁在此所特指的社会制度就是社会主义制度。要想使所有劳动者过上幸福的生活,就要通过科学的原则对生产出来的产品进行公平的分配,而实现这一愿景的唯一途径就是废除私有制,剥夺地主的土地、资本家的机器、银行家的资本,然后把这一切都转交给俄国的劳动人民。“到那个时候,共同劳动的成果以及从各种技术改良和机器中所得到的好处,都将归全体劳动者、全体工人所有”。〔39〕之后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列宁带领俄国无产阶级建立起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理论由理想变为了现实。三、共同劳动成果“应该归全体劳动者”思想的当代价值 列宁在《告贫苦农民》小册子中所提及的共同劳动成果“应该归全体劳动者”的思想主要包含了享受主体、政治前提、实现途径、制度保障这四个维度。列宁的这些宝贵理论与当今的共享发展理念形成了有机融合,从某种程度上说,列宁的共同劳动成果“应该归全体劳动者”的思想是共享发展理念的理论来源之一,对当今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最终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一)共同劳动成果“应该归全体劳动者”彰显人民性思维 列宁关于共同劳动成果“应该归全体劳动者”的享受主体是全体劳动人民,在共享成果的分配中应格外关注农民等弱势群体的思想体现了人人共享、各得其所的全民共享理念。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无产阶级政党坚持走群众路线的哲学基础。在实践中,只有坚持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才能不断进步。〔40〕改革开放以来党始终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执政理念。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主要奋斗目标,再次提出了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论断,更加重视民生建设和社会保障、关注困难群众生活、坚决实施精准扶贫和脱贫攻坚,形成了一系列新思想、新理念、新方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共享发展理念,遵循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原则。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进程进入了最后决胜的关键时期,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也进入到了全面实现的重要阶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改革发展进程、共同享受改革发展成果”,〔41〕“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关键在贫困的老乡能不能脱贫”。到2020年,按照我国现行标准不再有贫困人口,这样所实现的小康才能是全面的小康,才能是全体人民共同分享的小康。显然,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开放发展成果的重视以及脱贫攻坚的信心与列宁当时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他们均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主体理念,将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彰显了人民性思维。(二)共同劳动成果“应该归全体劳动者”体现系统性思维 列宁认为俄国人民应该被赋予政治上的自由,“社会民主党人要求取消等级,要求国内全体公民完全平等”〔42〕,不仅如此,社会民主党人对于贫农还做了一个重要的改善“16岁以下的儿童应该受到免费教育”〔43〕。由此可见,列宁关于共享发展的领域没有仅仅停留在物质层面,其共享思想组成了涵盖社会方方面面的有机系统。改革开放近40年来,我国的经济得到了飞速增长,综合国力大幅提升。然而,伴随着这一系列辉煌成就,一些与发展相关的矛盾和问题也逐渐浮出了水面,诸如阶层固化愈加严重、贫富差距扩大、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各种思潮充斥着人们的精神领域等等,都成为了我们贯彻共享发展理念的瓶颈。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44〕由此可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45〕,人们的这一物质需求逐渐得到满足,对于更高层次的需求愈加强烈。为了保障人民在各方面的需求,共享发展也应用全面的、动态的、多样化的衡量指标取代一成不变的衡量指标,避免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片面性,这与列宁当时拓展共享领域的出发点是一致的,均蕴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由此可以看出列宁思想的当代闪光点。(三)共同劳动成果“应该归全体劳动者”强调主体性思维 共享需要共建,共建为了共享,共建共享思想闪耀着辩证法的智慧光芒。列宁曾指出,当共同劳动的成果都归全体劳动者、全体工人所有的时候,“财富将增长得更快,因为工人替自己做工会比替资本家做工干得更好;工作日将会缩短,工人的生活费将得到提高,工人的整个生活将会完全变样”〔46〕,这就会激发人民群众作为劳动主体的生产积极性,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形成良性互动。结合我国的现实情况,个别群体仍然存在贪图享受、不思进取的心理现象,认为天上可以掉馅饼,乐于坐享其成。这就容易引发社会群体之间的矛盾,为国家安定、社会和谐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幸福不是毛毛雨,幸福不是免费午餐,幸福不会从天而降。人世间的一切成就、一切幸福都源于劳动和创造。”〔47〕这表明,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实现共享发展的主体力量,要广泛动员人民群众积极投身于火热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重视广大人民群众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共享发展理念所蕴含的共建共享,就是要把共同建设和共同享有有机结合起来,“共建”使人民群众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尊重,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人生价值得以充分实现;“共享”使人民群众的主人翁地位得到巩固,根本利益得到充分保障。唯有处理好“共建”与“共享”的辩证关系,才能“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的获得感”,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都有成就感的生动局面,这与列宁的思想是不谋而合的。(四)共同劳动成果“应该归全体劳动者”凸显阶段性思维 基于俄国当时的现实国情,列宁在《告贫苦农民》中指出:“社会民主党人并没有向农民许愿说一下子就能进入人间天堂”〔48〕,废除私有制并不是轻而易举之事,要做到共同劳动成果“应该归全体劳动者”,需要进行长期顽强的斗争。我国的领导集体也充分认识到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认识到共享发展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的渐进过程。无论是邓小平的“三步走”战略,还是“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思想,都是从自身现实条件出发,立足实然,憧憬应然,充分体现了阶段性思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是循序渐进的工作,既要敢于突破,又要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向前走,确保实现改革的目标任务。”〔49〕这表明,中国目前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期,要按照先易后难、先试点后推广、先局部后全局的顺序循序展开,小康社会的建设也要经历先物质后精神的渐进过程。在此阶段,我们既不能违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好高骛远、寅吃卯粮,也不能裹足不前、消极怠工,在实现共享发展的道路上无所作为。所以我们要“积小胜为大胜”,立足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设计共享政策,一步一个脚印走,将共享的程度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和层级。
  〔参考文献〕
  〔1〕〔3〕〔4〕〔5〕〔6〕〔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2〕〔43〕〔46〕〔48〕列宁全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6:112,120,111,111,112,123,151,124,160,113,114,114,117,116,118,118,118,118,119,123,123,117,117,128,157,154,120,120,121,161,121,123,147,152,123,165.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3.
  〔7〕〔8〕〔12〕列宁全集:第3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116,117,86.
  〔9〕〔10〕〔4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43,294,79.
  〔40〕洪光东,王永贵.准确把握新发展理念的理论特质与实践要求〔N〕.光明日报,2016-12-21.
  〔41〕习近平主持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强调让农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5-05-02.
  〔44〕习近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N〕.人民日报,2012-11-16.
  〔47〕习近平.美丽的中国梦属于你们〔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5-6-2.
  〔49〕习近平.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N〕.光明日报,2014-2-18.
  【责任编辑:刘彦武】

  • 上一篇资讯: [行政管理]
  • 下一篇资讯: 美国税改殷鉴不远
  • 网学推荐

    免费论文

    原创论文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论文首页 | 论文专题 | 设计下载 | 网学软件 | 论文模板 | 论文资源 | 程序设计 | 关于网学 | 站内搜索 | 网学留言 | 友情链接 | 资料中心
    版权所有 QQ:3710167 邮箱:3710167@qq.com 网学网 [Myeducs.cn] 您电脑的分辨率是 像素
    Copyright 2008-2015 myeducs.Cn www.myeducs.Cn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090030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