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谈,育人先育己
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唯有不会教的家长和老师。于是,育人先育己,就成了教育中时代的迫切要求。
每个孩子的成长既离不开家庭环境的影响,更离不开父母在生活细节方面的教导。家长,是孩子的一面镜子,父母的言行举止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思想和行为。所以,父母要修正自己的形象,为孩子树立人生的榜样,而不能在说一套,做一套中,给孩子觉得不够诚实的印象,大人平时怎么做,孩子也会效仿着去怎么做,往往从孩子身上可以看出父母的修养。
孩子们身上都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对于优点,要用欣赏的眼光加以看待;而对于缺点,要用发展的眼光去对待。然而,我们有些家长,却总是抓住孩子身上的缺点,用放大镜放大,整天喋喋不休地唠叨,老是拿自己家的孩子弱点跟别人家的孩子的优点比较,让原本活泼可爱的孩子无形中承受了太多的负面信息。久而久之,孩子脆弱的心理就会滋生出许许多多的不自信,不管做什么事,都没有十足的底气。相信,事与愿违的教育并不是家长们所期望的,可是由于缺少对自己平时言行的反思,才会朝着相反的方向发展。
爱,不是宣泄内心的不快;也不是拔苗助长式的教育;而是平心静气地给予孩子们成长过程中具体的帮助。
“天才,是夸出来的。”唯有鼓励性的语言和行动才能激发孩子们学习的动力,一旦有了动力,暗藏的潜力也会自然喷发出来。见到孩子们点滴的进步时,千万不能吝啬表扬,表扬犹如一股股喷涌而出的泉水,滋润着干涸的心田,给予自信,会让孩子们感觉世界更明媚。对于孩子的犯错,假如小题大做,动不动就以居高临下的口气咄咄逼人,结果只能有两种:叛逆或者奴性。只要是人,都渴望被尊重和理解,孩子,也是人,只不过他(她)们的思想还不够健全,需要父母的正确的引导,才能健康的成长。每个孩子都具有独立的人格,而不是父母的私有财产,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可以随便驾驭的,如果,平时生活中能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将会更有助于完善孩子的人格。
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怎样点亮不同孩子的的心灵?使他(她)们都能散发出该有的光芒,就需要足够的智慧和爱心。每个孩子都是一颗闪亮的星星,然而,在有些孩子身上,却失去了应有的光华,变得暴躁,沉默,成绩不理想,破罐子破摔,不能很好地融入班级生活。拯救这些“问题学生”除了家长的配合外,关键在于老师思想观念的转变。不能视成绩差的学生,就一无是处,就打上“无可救药”的烙印。像苏步青,爱因斯坦,华罗庚这些名人,小时候的成绩都是很差的,后来,在一些具有慧眼的老师的关注下,才大器晚成的。所以,用情绪化的眼光去看待问题,用怪有的思想去处理问题都是不科学的。
作为老师心里最明白,差生之所以差,是因为跟那些成绩好的学生进行对比之后的结果。而正是这些差生找不到一个可以让自己自信展现能力的平台,甚至很多时候被有意无意的剥夺了施展才能的机会。一旦某些学生无法达到老师的教学要求的目标,就会影响到老师的面子,甚至和奖金息息相关,也难怪老师没有好脸色。教育,一贯提倡“因材施教”,试想,每位老师是否真正做到了呢?孩子们身上都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成绩差,被老师发现了,可是掩藏在弱势后面的优势,可曾去关注过呢?其实,成绩差的原因,并不是真得比那些优秀生笨,而是缺少老师更多的关爱和激励,从而缺少了该有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要是老师们能换一种眼光看待所谓的"差生“,像对待优秀生这样的态度去对待,用爱心和耐心去挖掘弱势学生的潜力,那么相信这些孩子的明天会同样美好,而不是过早地枯萎。
教育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事业,必须用爱心,诚心,细心,耐心去浇灌,多学习一些科学的教育理念,在育人先育己的前提下,才能点亮每一个孩子的心灯,散发出璀璨的光芒。
文章《教育随谈:育人先育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