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学提醒】:本文主要为网上学习者提供公郎镇旱地“玉米﹢蔬菜”间作模式的高产栽培技术及其效益分析,希望对需要公郎镇旱地“玉米﹢蔬菜”间作模式的高产栽培技术及其效益分析网友有所帮助,学习一下吧!
资料包括: 论文(6页5406字)
说明:摘要 在夏季玉米地里间作蔬菜,使玉米与蔬菜合理利用土地光温资源以达到长时间共生并取得较高的产量和经济效益,是一种集约利用农业资源、实现山区旱地高产出高效益的一种优化种植模式。
关键词 下獄米﹢蔬菜 旱地间作 高产栽培技术 效益
前 言
公郎镇位于县境西南部,有耕地2.26万亩,平均海拔1869米。年平均气温13.3℃,年积温4800℃。无霜期250天,冬干夏丰。立体气候明显。
农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公郎镇是一个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镇,其主要收入来自与种植业。自90年代以来,由于国家对烤烟生产的重视,农民群众栽烟面积不断扩大,经济收入不断增加,但随着近二年来国家对烤烟实行“双控”政策出台后,农民的经济收入大大降低,加之前几年以来随着农产品价格的急剧下降,农民的经济利益受到了极大的挑战。
公郎镇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镇,旱地面积共有18765亩,占全镇总耕地面积的90.3%,可见旱地在全镇的粮食及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由于绝大部分旱地的耕作极为粗放,产量和效益往往都很低,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为了解决这一
问题,农技人员进行了多年的探索,逐渐摸索出一条能提高旱地单位面积产量和和综合经济效益的可行之路,即进行旱地立体种植(间种)。旱地立体种植是充分利用农业资源,提高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有效途径。坚持多种、优质、高产、多收,把一亩地当作及亩地用,是公郎镇的镇情所在。旱地潜力比水田大。
旱地立体种植的模式较多,因地区、市场、时间的变化而有不同模式,粮经型种植模式就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公郎镇农技站于20004年5月—9月在底么河和上村田进行“玉米+蔬菜”连片示范20亩,取得了可观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综合经济达到3.1万元。下面就该示范的材料选择和方法、高产栽培技术及效益进行分析。
目录:1、材料与方法
2、高产栽培技术
3、效益分析评价
作者点评:旱地“玉米+蔬菜”是一种多功能增产增效的好模式。
玉米地里间种蔬菜在公郎镇已有多年历史,但由于种植不规范,多满天星栽种或预留空带较窄,难以进行合理的间套种植,严重制约着粮食生产和经济效益的进一步提高。从本示范来看,按2:2的规格,玉米采用宽窄行,大行4.6尺,小行1.4尺,在4.6尺的大行内规则的种两行蔬菜,塘距依所种蔬菜不同从0.6尺—1.5尺不等,能使间种作物种类增加,光、热、水、气资源利用率大为提高,不仅进一步提高了粮食产量,也获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把粮食生产、蔬菜生产和经济效益有机的结合起来,形成了具有多功能、高效益特点的新种植制度。
示范表明,不同间种组合与粮食蔬菜产量、单位面积产量及纯收益关系较大;间种作物越多,产量、产值和纯收益越大。在多数情况下,增加间种作物,增加投入,增加产出与增加效益四者是一致的。因此,在目前人均耕地面积逐年减少,畜牧业、养殖业争粮,粮经作物争地矛盾日益突出的情况下,只有发展一熟多作制及多熟多作制的高产高效技术,实现喜光作物与耐荫作物,高杆、矮杆与匍匐作物,耗地作物与养地作物合理搭配,不断提高复种指数,才能解决各熟作物间的争的矛盾,实现争粮争收。种植业的发展方向,特别是在山区,将是当种不断向多作的旱地立体种植方向发展,形成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兼具的粮、经、菜新种植制度。也只有这样,我们山区的人民群众才能走出贫困,不断走向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