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学网校园文化编辑为广大网友搜集整理了:观点聚焦:国学为何突遭青睐?绩等信息,祝愿广大网友取得需要的信息,参考学习。
●“儒商”必修课
●别办成商学班
●都是潜在利益
一年的学费24000元,每月集中两天到北大上课,只学习资料费就要数千元……一切细节都在彰显这批学生的与众不同。于是,40多人组成的北大国学教室,引发的是全国范围内的关注与猜测。“大学之道,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的教诲,与商海博弈利润争夺之间到底能组合幻化出多少异变的可能性?解读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迥异。
一年的学费24000元,每月集中两天到北大上课,只学习资料费就要数千元……一切细节都在彰显这批学生的与众不同。于是,40多人组成的北大国学教室,引发的是全国范围内的关注与猜测。“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止于至善。”的教诲,与商海博弈利润争夺之间到底能组合幻化出多少异变的可能性,解读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迥异。
重磅观点
传统蕴涵商业文化 精神浸润代代相传
国学应成为“儒商”必修课
●袁济喜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学术委员,北京大学美学研究基地客座研究员。
和炙手可热的MBA一样,如今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国学班也在中国企业家中广受欢迎,有人为此大为不解。其实,在我看来,这种潮流与国学渊源以及历史发展并不矛盾。国学中不乏关于商业方面的文化蕴涵,它的精神价值观曾经濡润了一代又一代的商人,乃至于形成了所谓儒商的传统。从中国历史上来看,传说商代祖先以商兴国,秦始皇曾经为一位女性富商筑台以示褒赏。秦汉以后形成了“工商士民”的阶层结构,推动着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因此,我一直不同意中国古代商人地位很低的说法,汉武帝时代如桑弘羊等大臣都是出身商人阶层,他们都很有文化修养。至近代的徽商,浙商,晋商以及洋务运动,无不是将中国文化传统引申到企业管理之中而创造出奇迹的。当代企业家同样可以从千年文明中吸取营养,培育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为参与全球化竞争奠定基础。这些观念早已为人们所接受。
很多人会把国学等同于儒家学说,从而认为儒家的精髓“中庸”并不适合于竞争激烈的全球化时代。事实上,国学不等于儒家学说,国学精神也绝不是中庸之道所能涵括的。如果我们将国学精神视为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的精髓的话,那么她是兼收并蓄的。中国传统文化中既有中和为美的一面,也有崇尚冲突与竞争的一面。比如《荀子》中提出的“人定胜天”的观点,《易传》中提出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人格理想。这样的精神体现出一种阳刚向上的、富有竞争的精神向度,类似这样的积极思想正是对以《礼记》《中庸》为代表的儒家思想的修正与补充。同时,每当历史上中国社会处于平庸、面临挑战时,也总有思想家出来大声疾呼,以求打破平和,超越现状,拼搏进取。晚清年代的著名思想家龚自珍言犹在耳,“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正是这种竞争拼搏精神的体现。因此,国学的精神是丰富多彩的,它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它传承过去,走向未来,关键是人们的阐释与创新。
国学传承千年的理念是“道”和“器”的统一,“知”与“行”的结合。在精神和实用这两个层面上是不能偏废的。我们主张培养学生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学术和实践是人才培养的两大支柱。国学提倡“践行”的品格,自然也涵盖参与社会竞争的意思。如果一切任其“无为”,一味顺其“自然|<<<<<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