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学网为广大网友收集整理了,0.9Mt/a新井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论文编号:CKZS002 论文字数:34465,页数:78 有设计图
摘 要
该设计矿井为七台河精煤集团责任有限公司龙湖四矿的新井设计,设计生产能力为0.90Mt/a,服务年限75a。井田共划分为2个水平开采,井田内有7层可采煤层,分别为54A#、55#、56#、57上#、57#、58上#、58#。井田平均走向长2600m,平均倾斜长5000m,煤层总厚度为14.4m。平均厚度为2.0m。工业储量为144.8Mt。根据地质资料该煤层平均倾角为13°,属缓倾斜煤层。
由于井田倾斜长度较大,且为缓倾斜煤层,以及煤层地质条件等因素影响,决定本井田内部分采用倾斜长壁采煤法开采,工作面全部为综合机械化采煤。本设计矿井采用双斜井和集中大巷布置方式。主井采用胶带输送机运输,副井采用人车和矿车运输。主运输石门采用3t底卸式矿车运输。井底车场采用卧式车场形式。矿井通风采用抽出式通风方式。
关键词 可采储量 采煤工艺 倾斜开采
Abstract
This design mine is designed for the longhu fouth newly-built mine of the Qitaihe float coal Co.Ltd. The capacity of which is 0.90Mt/a, The service life of which is 75a. The well field is divided into two horizon exploition of which there are seven coal seams. There are 54A#、55#、56#、57#up、57#、58#up、58#. The average trend is 2600m of the well field. The average declivity length is 5000m. The total thickness is 14.4m. The average thickness is 2.0m.The industry storage capacity is 144.8 Mt.The average ralze angle of coal seams is 13°according to the geology data. It belongs to gently inclined coal bed .
Because the declivity length of the mine is too long and belongs to gently inclined coal bed and is effected by geological conditions. The mine well should be exploited by the way of declivity longwall workface. The workface is totally comprehensive mechanized coal mining method. The mine is designed by the way of double incline opening and center tunnel. The main shaft is conveyed by rubber belt conveyer. The auxiliary shaft is conveyed by the carrying-man-bogie and bogie. The main haulage cross-cut is lonveyed by 3t hopper bogie. The shaft station is in the form of horizontal yard. The air draught is in the form of exhaust ventilation.
Key words: recoverable reserves coal technolog declivity exploition
目 录
摘 要 I
Abstract II
目 录 III
绪 论 VII
第1章 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 1
1.1 井田概况 1
1.2 地质特征 2
1.2.1矿区范围内地层情况 2
1.2.2井田范围内和附近的主要地质构造 3
1.2.3煤层赋存状况及可采煤层特征 4
1.2.4岩石性质 厚度特征 5
1.2.5井田内的水文地质情况 5
1.2.6瓦斯 煤尘爆炸性及煤的自然性 5
1.2.7煤质 牌号及用途 5
1.3 地质勘探程度及可靠性 6
第2章 井田境界 储量 服务年限 7
2.1 井田境界 7
2.1.1井田周边状况 7
2.1.2井田境界确定的依据 7
2.1.3井田境界未来发展情况 7
2.2 井田储量 7
2.2.1储量计算范围 7
2.2.2保安煤柱 7
2.2.3储量计算方法 8
2.2.4储量计算的评价 9
2.3 矿井工作制度 生产能力 服务年限 9
2.3.1 矿井工作制度 9
2.3.2 矿井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10
2.3.3 矿井设计服务年限 10
第3章 井田开拓 11
3.1 概述 11
3.1.1井田内外及附近生产矿井开拓方式概述 11
3.1.2影响本设计矿井开拓方式的因素及具体情况 11
3.1.3确定井田开拓方式的原则: 11
3.2矿井开拓方案的选择 12
3.2.1井硐形式和井口位置 12
3.2.3开拓巷道的布置 15
3.3 选定开拓方案的系统描述 17
3.3.1井筒形式和数目 17
3.3.2井硐位置及坐标 17
3.3.3水平数目及高度 17
3.3.4石门 大巷(运输大巷、回风大巷)数目及布置 17
3.3.5井底车场形式的选择 18
3.3.6煤层群的联系 20
3.3.7带区划分 20
3.4 井筒布置及施工 21
3.4.1 井硐穿过的岩层性质及井硐维护 21
3.4.2 井筒布置及装备 21
3.5 井底车场及硐室 23
3.5.1井底车场形式的确定及论证 23
3.5.2井底车场的布置 存储线路 行车线路布置长度 23
3.5.3通过能力计算 25
3.5.4井底车场主要硐室 29
3.6 开采顺序 29
3.6.1 沿煤层走向的开采顺序 29
3.6.2 沿煤层倾斜方向的开采顺序 29
3.6.3 带区接续计划 30
第4章 带区巷道布置与带区生产系统 31
4.1带区概况 31
4.1.1 设计带区的位置 边界 范围 采区煤柱 31
4.1.2 带区地质和煤质情况 31
4.1.3 带区生产能力 储量及服务年限 31
4.2 带区巷道布置 31
4.2.1 区段划分 31
4.2.2 带区斜巷布置 32
4.2.3 带区下部车场布置 32
4.2.4 带区煤仓形式 容量及支护 35
4.2.5 带区硐室简介 37
4.2.6 带区工作面的接续 37
4.3 带区准备 38
4.3.1 带区巷道的准备顺序 38
第5章 采煤方法 40
5.1 采煤方法的选择 40
5.2 回采工艺 40
5.2.1 选择和决定回采工作面的工艺过程及使用的机械设备 40
5.2.2 设备选型 40
5.2.3 工作面循环方式和劳动组织形式 41
第6章 井下运输和矿井提升 44
6.1 矿井井下运输 44
6.1.1 运输方式和运输系统的确定 44
6.1.2 矿车的选型及数量 44
6.1.3 带区运输设备的选择 46
6.2 矿井提升系统 47
6.2.1 矿井提升设备的选择与计算 47
第7章 矿井通风安全 49
7.1 矿井通风系统的确定 49
7.1.1 概述 49
7.1.2 矿井通风系统的确定 49
7.1.3 主扇工作方式的确定 49
7.2 风量计算与风量分配 50
7.2.1 矿井风量计算的规定 50
7.2.2 风量计算 50
7.2.3 风量分配 52
7.2.4 风速的验算 53
7.2.5 风量的调节方法与措施 53
7.3 矿井通风阻力计算 54
7.3.1 确定全矿最大通风阻力和最小通风阻力 54
7.3.2 矿井等积孔计算 55
7.4 通风设备的选择 55
7.4.1 主扇的选择计算 55
7.4.2 电动机的选择 56
7.5 矿井安全生产措施 57
7.5.1 预防瓦斯及煤尘爆炸 57
7.5.2 火灾与水患的预防 58
7.5.3 其他事故的预防 58
7.5.4 避灾路线及自救<<煤矿安全规程>>规定 58
第8章 矿井排水 60
8.1 概述 60
8.1.1 矿井水来源及涌水量 60
8.1.2 对排水设备的要求 60
8.2 矿井主要排水设备 61
8.2.1 排水方式与排水系统简介 61
8.2.2 主排水设备及管路的选择计算 62
第9章 技术经济指标 64
结 论 66
致 谢 67
附录1 70
附录2 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