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为广大网友提供“吉祥纹样中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希望对需要吉祥纹样中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网友有所帮助,学习一下!
中国古代吉祥纹样的形成是民众在长期的社会活动中经过多方的体察和感悟后逐步总结并升华后形成的, 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吉祥纹样所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的论文范文,供大家阅读查看。
纹样自产生以来有着极其漫长的成长历程和历史渊源,它是一种特殊的语言,是人类用视觉识别的方式表达自身思想和文化的语汇,是人们生活的重要部分,更是人类思想文化的结晶。吉祥纹样作为纹样的重要种类之一,其内涵丰富,外延广泛,是一种延续上千年的特殊文化现象。
一、从吉祥纹样的起源看宗教信仰在题材中的表现
宗教是一种文化现象,它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对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等诸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从这个角度来说,在生产力低下的原始社会,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表现在纹样装饰上往往具有宗教意义中国古代的吉祥纹样也不例外。
原始社会出现的彩陶文化,多伴有“吉祥”情结,其中很多的图示图像具备明显的吉祥性特征,其中多种纹饰诸如蛙纹、人纹、鱼纹等的出现不仅是为了满足人们对审美的需要,更重要的是抒发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期待,以及对于未来希望的寄托与向往。当时的人们深信,被雕琢或刻绘的器物便有了神性,可以表达敬意、寄托希望,无论其初衷是出于巫术、图腾、祭祀还是占卜,就本质而言它们都蕴含着吉祥寓意,也代表当时人们独有的宗教及信仰方式,这也许就是原始人最初寄托吉祥观念的表现形式之一。
二、传统哲学观点在吉祥纹样中的应用
中国传统哲学的基础被普遍的认为是阴阳五行学说,它们之间相生相克、对立转化,为传统吉祥纹样中的黑与白、藏与露、动与静、虚与实、疏与密等构成方式打下了坚实的哲学基础,也正是源于五行学说,古人认为红、黄、蓝、黑、白才是吉利瑞祥的“正色”。
此外,中国的文化构架于儒、佛、道三种思想,其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可谓至深至广,儒家讲究礼制,而佛教讲求因果,道教则强调或推崇长生不老精神,这些思想对于中国民众的影响,直接影响到了吉祥纹样的内容和设计,在潜移默化中将其思想精髓融入到了各类纹样之中,并运用各类不同的艺术形式得以呈现。
例如,儒家文化讲血亲宗法的礼制制度,并常用一些动物来寓意其含义,凤凰象征君臣、白鹤象征兄弟、白头表示夫妻,鸳鸯和燕子各表示夫妻和朋友等等;又如,十二章纹是中国古代帝王在其礼服上刺绣的纹样,其符号寓意象征各种宗教神物,并具有明显的吉祥寓意;另外,中国传统思想中对于子嗣的传承是相当重视的,所以,诸如“麒麟送子”、“观音送子”、“百子图”、“连(莲)生贵子”等等题材被用作日常用品之上。可见,“‘图必有意,意必吉祥’,凡事必求吉祥如意,吉祥几乎成为装饰的惟一内容,这是淡化其宗教神秘性而将生命保障的形式世俗化、表象化的结果”。
三、人文情怀和风土人情在吉祥纹样装饰中的表现
中国古代吉祥纹样的形成是民众在长期的社会活动中经过多方的体察和感悟后逐步总结并升华后形成的,很多纹样的主题思想直接来源于民众的生活、生产,反映民众的心理状态和民俗活动,正是由于这种吉祥纹样直接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并被赋予愿望与理想的加工,才使得它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被人们广泛的喜爱与应用。依据吉祥纹样的应用载体,它被广泛的应用于建筑、石刻、砖雕、家具、印染、织绣、瓷器、陶器、漆器等上,人们处处都可以看到并得以接触。
题材方面,有的利用对动物和植物自然属性的借助,托物言志或者附会寓意,比如,鸳鸯常出双入对,被看做具有贞洁的爱情,所以,许多物品被赋予“鸳鸯戏水”图,来寓意爱情的忠贞和幸福的夫妻生活;再如,“岁寒三友”中青松不屈的个性、翠竹谦虚的品格、腊梅不畏严寒的精神都被用作吉祥纹样的创作。另外,汉字的同音异意的特性使吉祥纹样在创作上增添了广阔的空间,凭借人们丰富联想,吉祥纹样常用谐音来表达某种吉祥寓意,比如“连(莲)生贵子”、“马上封(蜂)侯(猴)”、“五福(蝠)同寿”等等,都是用一些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动物、植物将其所要传达的吉祥寓意婉转的传递出去,这些形式通俗易懂,艺术形式也不复杂,是最具备群众基础的大众文化。
四、中国古代吉祥纹样中的审美意味
中国人的审美观念是伴随生产力的进步和人们长期社会、生活经验的积累发展来的,虽然受到自然环境、地域、风俗以及各历史时期的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但一个民族的审美意识总会与这一民族的民族心理、思维方式、道德伦理观念等相一致,中国古代文明延续几千年,一些审美意识已经根深蒂固,虽然各自有其特征个性,也会程多样化发展,但从宏观上来看,中国人的审美情趣还是受稳固观念的影响而一脉相承的。中国古代吉祥纹样的创作及绘制,不仅在内容上丰富多彩,在形式上也多种多样,但其结构构成多是遵循形式美的方式方法,如:均衡、对称、虚实、疏密、韵律、调和、重复、借用等等形式,另外,在各种媒介中的材质选择、形象造型及其制造工艺上面也相当讲究。
岁月如梭,吉祥纹样的生命力千百年来长盛不衰,历经年代的粹炼和交替,中国人对于“吉祥”的追求始终没变,而“吉祥纹样”,也将是中国装饰纹样创作中的永恒主题。
参考文献:
[1]郭廉夫.中国纹样辞典[M].天津教育出版社.1998:117
[2]杭间,何洁,靳埭强.岁寒三友——中国传统图形与现代视觉设计[M].山东画报出版社.2005:245-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