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于大家对参考论文十分关注,我们编辑小组在此为大家搜集整理了“辽西剪纸艺术的多元化文化价值发展”一文,供大家参考学习
辽西地区的剪纸艺术特有的不可替代的文化价值,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辽西剪纸艺术的多元化文化价值探究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查看。
前言
辽西地区剪纸艺术主要分布在锦州北镇、朝阳建平以及阜新、葫芦岛等地区。其中以锦州北镇医巫闾山满族剪纸和朝阳建平剪纸成就最为突出;阜新、葫芦岛、兴城的剪纸艺术也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辽西地区的剪纸艺术具有一定的区域特征。辽西地区剪纸艺术是我国传统剪纸艺术中个性鲜明的一脉。这种特色在不同类型的作品又衍生出更为奇妙的呈现形式,使辽西地区剪纸艺术闪耀着艺术的光芒。
辽西地区的剪纸艺术作为先民精神世界的文化呈现,经过了千百年的艺术洗礼,仍然饱藏浓厚、独特的艺术魅力。辽西地区是红山文化的中心,建平牛河梁遗址、喀左东山嘴遗址、阜新查海遗址、胡头沟遗址等皆是辽西先民文化的宝藏。辽西的先民部族对于萨满教的信仰与崇拜,使得萨满文化独树一帜。红山文化与萨满文化对辽西地区各民族审美文化的形成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而萨满文化又为辽西地区民俗文化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辽西地区的剪纸艺术是辽西先民敬畏自然、崇拜自然、期待与自然界沟通的外在表现方式,也是辽西民间剪纸艺人在生活中表达本真情感和愿望的主要途径,因此辽西地区剪纸艺术是民间文化审美的活态纪录片,具有极高的艺术文化价值。
一、辽西地区剪纸艺术本身具有不可替代的文化价值
辽西地区的剪纸艺术特有的不可替代的文化价值表现在其特有的简洁之美、天然之美与粗犷之美。显现着东北地区黑土地豪放的品格,流淌着随心表意的艺术情感,隐藏着原始符号的朦胧,暗含着“天人合一”的朴实,孕育着历经沧桑的浪漫。
源自草原民族、海洋民族、山林民族的舒朗真实与海纳百川;扎根于红山文化、渤海文化原生态的朴实与单纯;浸透着传统文化、传统哲学、传统美德的善良诚实与厚积薄发,使得辽西地区的剪纸艺术成为屹立于中国民间剪纸艺术之林、独树一帜的别样风景。
辽西地区剪纸艺术是“吉祥文化”、“繁衍和生存文化”、“图腾和萨满文化”等的综合体。剪纸作品风格言简意繁、自然古朴且神秘奇特。以侯桂芝、汪秀霞(北镇)、赵志国、蔺心宇(锦州)、朱瑞莲、杨智宏(建平)、朱月岚、李明玉(阜新)、齐文香、王景新(葫芦岛)等人为代表的民间艺术家们,以剪代笔,用夸张的造型、简洁的线条、巧妙的构思,表现了辽西地区人文艺术、历史文化及习俗生活。辽西地区民间文化的积淀是辽西地区剪纸的造型基础,在辽西人祖祖辈辈间传承中逐渐积聚了自己个性鲜明的审美视角和造型规律。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医巫闾山满族剪纸,特色鲜明的保留了最原始的剪纸艺术形态,记载了大量的远古文化符号,造型简洁、纹样古朴。它不用繁琐、细密的剪法,不求精致、准确的造型,而主要以博大恢弘的气度和朴拙古茂的神韵取胜[1].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凝结成独具一格的文化呈现形式。辽西地区剪纸艺术是民间哺育的艺术,它源自辽西地区的游牧文化、山林文化、海洋文化、农耕文化。辽西地区剪纸艺术是朴实的辽西人在生活中对美的追求以及对善的向往的映像,这种映像表达了民众的善良愿望,是辽西人创造的审美记录。辽西地区剪纸艺术中的吉祥文化意象是辽西人一双双巧手创造出的和谐美满生活图景,凝聚着辽西人善良真诚的意愿。辽西地区剪纸艺术来源于朴实的乡间生活,并深深地植根于这片纯与善的文化热土,而就是这至真至纯的本源赋予了这一方镂空的艺术品个性鲜明的艺术文化价值。
辽西地区剪纸艺术的文化价值是一种特有的文化艺术展现,它源于民俗生活,沉积了深厚的古老艺术传统、社会意识、民族文化和人们的审美观念。辽西地区剪纸艺术的文化价值不仅仅是具有满足个体文化需求的事物属性,而且是辽西人创造文化需要和文化产品的过程,辽西地区剪纸艺术的特色本身就具有特色型的文化价值,也是最为本质的文化价值。将特有的文化需要通过手中翻转的红纸与剪刀进行传承,文化形态本身即是人们的文化创造活动。辽西地区剪纸艺术的文化价值就是活动在此区域的整个民族的文化发展与交融过程。辽西地区剪纸艺术是中国文化艺术宝库中的宝贵财富,在我国民间美术研究中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
二、辽西地区剪纸艺术文化价值趋向的多元化
辽西地区剪纸艺术不只是一份源自民间的优秀文化遗产,还是特有的融合多民族情感的文化载体,也是我们正视自己,提升民族自豪感之根源。辽西地区剪纸艺术由古至今的传承中,剪纸艺人对剪纸艺术纯洁的、不曾沾染分毫功利心的传承,是扞卫辽西地区剪纸艺术纯真的力量。“无所为而为”是出于追求快乐的本能。剪纸艺人创作的毫无功利之心的作品承载着历代辽西人的美德与智慧。“无所为而为”是排除私利物欲,自然天成的;是“天人合一”的共鸣之作;是“物我合一”的天性意象。
其中蕴含了“无所为”而“无不为”的哲学思想。我国地域辽阔,各地方的文化也有着较大的差异,而剪纸作为文化的一种载体和外在表现,自然差异性也非常的大。北方剪纸简洁大方、粗犷奔放,南方剪纸精致、细腻、排列对称有序。具体而言,河北剪纸善于点色,山东山西剪纸淳朴稳重,广东剪纸善用金纸衬托,江苏剪纸剪工精细,福建剪纸形态自然,陕西、浙江的剪纸则是擅长边饰图案[2].
而正是由于不同地方剪纸具有其特色,因此通过对不同地方文化的了解,不但可以更好地欣赏具有不同地方文化特色的剪纸作品,也能够敏锐地发现剪纸艺术作品的收藏价值。因此辽西地区剪纸艺术作品成为辽西地区剪纸艺术爱好者炙手可热的收藏品。收藏市场的拓展也激发了剪纸艺人的创作热情,提升了剪纸艺人的生活质量。
“天人合一”的思想是中国古代文化之精髓,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为深远的本质之源,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它反映在中华民族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社会心理等方面[3].辽西地区剪纸艺术中对人与自然的关系阐释多以朴素、平实的手法表达敬畏自然、崇拜自然、回归自然的美学情趣。
汪秀霞的作品《山神娘娘》、《人面鸟和山神》、《神树嬷嬷人》、《九乳妈妈》、《鱼身柳树妈妈》以及侯桂芝的《老祖神嬷嬷》,李淑清的《柳树妈妈》、《通天树》,等作品将自然的广袤与人性的慈爱,以美与善的意象造就。人的情感和理想的意念熔铸在对客观物象的镂刻中,神秘而质朴。
人与自然的关系在人们的观念中始终于变化中。在人类数百万年的进化历史中,最初面对于种种自然现象无法做出解释,因此最初古人们对于自然是心存敬畏的,相信人的命运由“上天注定”.而随着人类文明不断进步,人类逐渐想战胜困难进而改造自然,把自己看作是自然的中心,万物的主宰,强调人对自然的支配权。随着全球人口数量的激增,曾经的沧海与桑田如今都已成为水泥建筑。
全球变暖、气候异常、雾霾笼罩、耕地沙化、水源污染等等环境问题纷至沓来。人类开始反思自己,重新审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转而,人们又开始敬畏自然,看清了自己也是“自然”的一部分,伤害自然也就是在伤害人类自己,应该以一种正确的态度面对自然。由此,更为科学地理念--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这正是古人“天人合一”观念在新时期的觉醒。辽西地区剪纸艺术传承人汪秀霞在创作中剪随心动、师法自然、物我通灵、意象天成的创作特点正是辽西地区剪纸艺人长期积淀的理性智慧与道德精神的结合。她将自身充满曲折与磨难的经历化作力量,将自己对鸟兽、对山林、对神灵的敬畏融入剪纸艺术创作中,正是当下人与自然和谐之1辽西地区剪纸艺术“随心表意”以及豪放的艺术品格是压力繁重的现代人排解重负疏散心绪的出口。辽西地区的剪纸艺术承载着人类的文明,也充满着人类文明强大的力量。翻转在广大剪纸艺人的手中。为了生存,人类演绎了无数的战争,备受折磨的民众一次次慰藉心灵,重燃对生活的热情竟都可以通过最为简单的方式而获得,这种简单的方式就是“剪纸”.尤其是广大的农村的妇女,不仅承担了生养子女的责任,同时还背负繁重的家务劳作。生活中的灾病困厄、无奈无助随着红纸剪出的窗花、墙花、炕围花而烟消云散,而各种造型的花鸟虫鱼、走兽飞禽都是剪纸人与自然的交流,对自然的观物表象而随心表意的豪放之作。他们将对生命繁衍、风调雨顺的期望、对平安如意、幸福吉祥的渴求都换做“鱼戏莲”、“嬷嬷人”、“抓髻娃娃”、“扫晴娘”、“鹤鹿同春”、“九个石榴一个桃”等纸花装饰在家中,甚至将美妙的图形剪就成刺绣的花样,将美好的希望图形装饰在生活中的每一处,也是将剪纸中的花样符号标记在生活的每一处。剪纸传承人蔺心宇老师说:“剪纸艺术不单是文化艺术的载体,同时它具有的无穷的魅力,很多人都没有认识到,剪刀游走的过程是非常奇妙的。
不论是工作繁忙的白领、还是家务负累的家庭妇女、或是课业繁多的学生、亦或是独居的人都可以通过剪纸来排解不良的心理情绪。如果每个人的心理都是健康的积极的,那么社会运转的大机器上面每个齿轮都是健康的,我们的社会也会更健康的发展。剪纸虽小,却力大无穷。”如今都市生活节奏的加快,很多人都面临着较为繁重的生活压力,唾手可得的剪纸材料以及自由灵活的造型过程,是非常有效的自愈方式。健康的审美情趣、良好的意志品格都在手、眼、脑的配合下进行,既是全方位的运动,又是身心全方位的舒展。将随心剪就的美好的希望装饰在生活中,看似装饰了居室,实则聚欢遣忧,抚慰心灵。
结论
透过辽西地区剪纸艺术的花叶与枝干摸索出其生长的脉络,我们可以看出辽西剪纸艺术本身是一个植根于辽西文化肥沃土壤的艺术生命体。辽西地区剪纸艺术的造型,畅游在民族传统长河里,不是简单、粗劣地描画刻镂,而是在传统的哲学底蕴下传承的传统艺术,所创造出来的新的剪纸图形具有传统哲学内涵的同时又具有当代的视觉形象和效果。辽西地区剪纸艺术中所包含的传统文化内涵是辽西地区剪纸艺术自信的源点,也是中国民间艺术从乡村走向城市展馆,从国家走向世界舞台的起点。在信息时代的今天,日新月异的技术冲击下原始的、封闭的、底层的、乡土的剪纸艺人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不畏苦难,自强不息的创作精神是民族历史长期积淀的结果,是辽西地区民族交融孕育的豪放灵魂所在。辽西剪纸艺术是一种特有的文化,具有高度的艺术文化价值,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图形艺术的特异元素。
辽西地区剪纸艺术在当代民间艺术中延伸发展,如老艺人们的“随心表意”、“自然而然”、“物我合一”,既是对当下繁多艺术表现形式的“无为”,又是这样繁多艺术表现形式的“无所不为”.将老艺人剪纸手艺延续,应该在思想与记忆交融中提取其“形”,延伸其“意”,从而真传其“神”.辽西地区民间剪纸的造型艺术是传统文化的积淀,今天的继承与再创造是传统文化种子在新形势下盛放的新花形,是从民间剪纸造型再现式图形表现发展到新时期的展映,是新时代对民间剪纸造型文化内涵的深刻解读。放眼全球,植根于文化沃土的艺术生命才会历久弥香,而这也是辽西地区剪纸艺术在世界舞台绽放的源。
辽西地区剪纸艺术的文化价值是一种个性鲜明的文化艺术,它源于人们的生活积淀,饱藏着深厚的古老艺术传统,是多民族文化共同铸就的历史文化丰碑,刻录着浓浓的追求善美的社会意识,展现着最为真诚和朴拙的审美观念。辽西地区剪纸艺术穿越时空承载着文明之光,照耀着一代代人,既是古老的艺术,却又是当下的时尚。
参考文献:
[1]王光.医巫闾山满族剪纸传承人--汪秀霞[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1:1.
[2]汪崟崟,张畅.民间剪纸的历史与发展[J].艺海,2010(8):148.
[3]胡艳珍.民间剪纸艺术“天人合一”的情感表达[J].新闻爱好者,2009(22):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