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免费论文 原创论文 论文搜索 原创论文 网学软件 学术大家 资料中心 会员中心 问题解答 原创论文 大学论文导航 设计下载 最新论文 下载排行 原创论文
返回网学首页
网学联系
最新论文 推荐专题 热门论文 素材专题
当前位置: 网学 > [完整论文]参考使用 > 参考论文 > 正文

论文化软实力与国家发展战略选择

来源:http://myeducs.cn 联系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作者: 用户投稿 来源: 网络 发布时间: 16/06/26

【编者按】网学网参考论文频道为大家收集整理了“论文化软实力与国家发展战略选择“提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文化产业是文化软实力的具体物化和重要载体,下面是小编搜集的一篇探究文化软实力的论文范文,供大家阅读借鉴。

  内容摘要:文化软实力是指一个国家的文化吸引力和影响力,是国家软实力的最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乎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因素。只有创新内需型和创新外需型发展战略,才能保证一个国家持续、长久的发展。文章指出,中国国家发展战略的文化落点,一是围绕创新文化的构建,培育全民族创新精神;二是立足创新环境的建设,弘扬以“和”为核心的中国传统价值观;三是依靠文化产业的承载,提升国家形象。

  关键词:文化软实力 国家发展战略 创新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强调:“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文化软实力已经与国家发展战略选择息息相关,要实现未来的国家发展战略,就必须提升与之相适应的文化软实力,通过文化软实力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来更好地推动国家的发展。

  一、文化软实力的内涵

  20世纪90年代,美国政治学家约瑟夫・奈首先提出“软实力”概念,此后被广为应用。所谓“软实力”,是指一国的文化、价值观念、社会制度、发展模式的国际影响力与感召力。相对于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硬实力”,如经济、科技、军事实力等,“软实力”更多的体现在文化、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上。软实力可以增强一国的民族凝聚力,提高该国的国民素质和国际竞争能力。它是推动一个国家经济与社会全面发展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常常发挥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作用。

  文化软实力是国家软实力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指一个国家文化吸引力和影响力。如果一个国家的文化能够对其他国家产生吸引力,得到普遍认同,甚至被吸纳或融合到其他国家的文化中去,那么国家间的交流就会更融洽,合作就会更容易,冲突将大为减少。正是基于这些重大作用,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纷纷调整文化政策,制订国家文化发展战略,在“知识经济高地”进行战略竞争的同时,又在“文化软实力高地”展开了新一轮竞争与博弈。各国在加强软实力建设的过程中,特别突出文化力的建设。文化与经济的全面渗透、相互交融、互相促进,使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关乎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因素。正如美国学者爱德华・W・萨义德所讲:“文化成了一种舞台,上面有各种各样的政治和意识形态彼此交锋。文化决非什么心平气和、彬彬有礼、息事宁人的所在。毋宁把文化看作战场,里面有多种力量崭露头角,针锋相对。”而未来的综合国力竞争,其胜负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国之间文化力的较量。

  二、文化软实力对国家发展战略的影响

  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类型的国家发展战略。胡鞍钢认为,如果以文化为界,可以将大国的崛起大致分为西方世界的崛起和非西方的崛起。英国、德国、美国的崛起均属于西方世界的崛起,它们基本属于相同的西方文化。二战后日本、“四小龙”的崛起,以及最近中国和印度的崛起,均为非西方的崛起。这种划分由于缺乏更具体的特征表述,较难进一步的探讨。

  如果采用经济指标,我们可以将大国发展划分为外生需求型和内生需求型。外生需求型国家主要通过扩大其外部市场份额来实现其经济的发展;而内生需求型国家主要通过更多的依靠国内市场来实现其发展。基于文化的影响力,结合其文化的相关特征,外生需求型国家可以进一步划分为保守外需型和创新外需型。保守外需型国家的主导文化是狭隘的民族主义和大国沙文主义,以殖民主义掠夺、侵略战争作为扩张其外部市场的主要方式。英国、德国、日本都属于这种类型。创新外需型国家的主导文化是包容性的民族平等和种族平等,以技术创新和出口贸易为其发展提供支撑。同样,结合其文化的相关特征,内生需求型国家可以进一步划分为创新内需型和保守内需型。创新内需型的主导文化是包容性的民族平等和种族平等,以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为主要手段,依靠扩大国内市场需求来实现为其发展。中国、美国都属于这种发展。保守内需型国家的主导文化是狭隘的民族主义,奉行不平等的民族政策,通过对内部其他民族或其他等级民众的剥削来维系其发展。比如,近代专制的清朝政府,奉行满族至上,通过对其他民族的剥削,来支撑其二百多年的高压统治。中间虽然有所谓的康乾盛世,但由于其建立的基础乃是少数民族对大多数民族的高压统治之下,故其兴也勃,其衰也勃,国家难以实现较长周期的持续发展。现代以来,已经缺乏保守内需型国家迅速发展的实证。

  英国、1950年前的德国和日本等属于保守外需型国家,其发展主要是通过发动战争和殖民地统治的方式来实现。日本在明治维新以后,逐渐形成了其狭隘的民族主义,并滋长了其蔑视亚洲的民族优越感,这是它们对其他民族发动侵略战争的精神源泉。与二战时期信奉雅利安人至上的德国纳粹思想体系路径基本一致。最终结果是二者成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给世界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也把本民族陷入了绝境。英国虽然没有因战争而灭亡,但其发展由于缺乏较强的创新,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其工业产出已经被美国和德国赶超。由此可见,狭隘的民族主义和大国沙文主义肆虐下的文化软实力带来的是霸权的、短暂的、痛苦的发展。

  美国、中国、1950年后的德国和日本都属于创新类型国家,是和平方式的发展。所不同的是美国和中国都是创新内需型发展战略,而1950年后的德国和日本都属于创新外需型发展。当然,美国的发展也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殖民色彩,1820-1870年间,美国的国土面积增加了数倍。但美国本质上是一个具有创新精神的民族,作为一个比较年轻的国家,至今只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但美国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以及多种族多民族的融合培养了美国人民敢于创新,敢于冒险的民族性格。2006年11月,美国竞争力委员会发布的《竞争力指标:美国的位置》报告提出:培育创新精神的文化和环境是美国过去20年杰出表现的源泉,也是美国保持未来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一方面美国具有非常强大的创新文化力量,世界最具创新的25家公司中美国公司占据16家,前10家公司中有8家美国公司。另一方面,美国较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体系为创造新知识和无形资产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早在1789年,美国《宪法》第一条第八款就规定,(国会有权)保障作者和发明者对其文字作品和发明享有一定期限的专有权,以促进科学与实用技术的进步。这一条款是专利和版权立法的宪法授权条款,并依此,在1790年美国就制定了联邦专利法和版权法,这些都成为美国创新的制度保障。创新精神和创新环境成为高技术产业在美国发展的文化诱因。这种深入骨髓的创新文化,成为美国经济长达百年持续发展的源泉。

  近两百年的大国发展对比表明:深厚的创新型文化,可以成为一个国家发展的持续动力;而保守型文化的滋长,狭隘的民族主义和侵略性扩张政策支撑的保守外需型发展战略,只会使一个国家获得短暂甚至是灾难性的发展。作为一个大国来说,不可能把一国的持续发展,完全建立在出口外向型经济之上。只有坚持创新内需型发展战略,通过不断的技术、组织、制度创新,进行产业的优化和升级,依靠国内市场的壮大,才可能实现一个大国持续长久的发展。

  三、中国国家发展战略的文化落点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我们必须围绕增强文化软实力,立足培育全民族的创新精神、弘扬“和谐”的传统价值观,以及通过优秀的民族文化产业载体,更有效地推动我国创新内需型发展战略的实现。

  (一)围绕创新文化的构建,培育全民族创新精神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民族文化生生不息的动力。培育全民族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文化是推动中国创新内需型发展的关键环节。提升一国的软实力与该国拥有的知识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等诸多方面的创新文化密切相关。在历史上,许多大国能够崛起并且扩大了国家的影响和作用,大都与其努力进行创新的文化背景有关。如近代英国的崛起,为现代世界贡献了产权制度、市场制度和工厂制度等。在当今世界,美国之所以能够成为惟一超级大国,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拥有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制度创新能力。美国在信息、生物、电子、航天等领域作出的技术创新和在金融、贸易、企业、产业等领域作出的制度创新,早已成为世界各国纷纷效仿的样板。中国传统文化蕴涵着丰富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在数千年的历史中,中国为世界贡献了许多重要的发明和独特的思想,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只是到了近代,清政府实施的保守内需型战略,极大地抑制了中华民族的思想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中国文化原创能力的弱化,使得中华文明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大为下降。因此,要从提升中国的文化软实力角度出发,树立民族文化的创新意识,大力推进民族文化的创新工作,加强中国在思想理论、科学技术方面的原创动力,加大制度创新的力度,为世界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贡献中国的经验和模式,使中国获得长久持续的发展动力。

  (二)立足创新环境的建设,弘扬以“和”为核心的传统价值观

  有着五千年深厚底蕴的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具有感召力和吸引力之根本所在,是中国提高软实力的文化根基。加强国家软实力建设的核心要求是实现国际范围内的价值认同。中华传统文化追求“和”,讲究“和而不同”,肯定世界的多样性统一,承认各方的差异,认同多元共处和相互依存。儒家主张国家之间相互尊重、地位平等。墨家提出“大国不攻小国,大家不篡小家,强不劫弱,众不暴寡,诈不欺愚,贵不傲贱,富不傲贫,壮不夺老”的8大正义标准。注重“和谐”、“和而不同”的思想, 更能够体现出以合作、说服、渗透为主要特征的国家软实力竞争的优势,更容易被别国认同和接受。在国际矛盾日趋复杂、尖锐的今天,中国这种“和谐”、“和而不同”的文化价值观, 将发挥独特的协调、平衡和包容的作用。它为解决新形势下国与国的关系提出了新的思路和方法。相对于以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一统世界的“和平”文化霸权,它更容易被别国认同和接受。我们要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发掘和谐文化资源,倡导和谐社会理念。胡锦涛代表我国在第60届联大首脑会议上提出的“和谐世界”,实际上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在新时代的创造性表述,是中华文化为形成国际秩序主流观念作出的新贡献。它对于化解国际社会危机,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缔造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而具有广泛的号召力和吸引力。

  (三)依靠文化产业的承载, 提升国家形象

  文化产业是文化软实力的具体物化和重要载体。一个国家和民族的价值观念、思想意识、行为方式只有通过大规模的文化产业运作,才能向全世界传播和扩散,并且渗透到千百万人的生活中去。而一国的文化产业发展程度与文化产品竞争力强弱是该国文化吸引力的最直观表现。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今天,只有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才能应对西方文化帝国主义、文化霸权主义的侵略和挑战,同时避免自身的民族文化在文化全球化的过程中被边缘化。中国拥有的丰富文化资源,是发展文化产业的基础。尽管如此,也要充分借鉴西方发达国家鼓励和孵化文化产业的经验和成功案例,从提升国家形象的战略高度加快制定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建立健全文化产业的资金支持机制和人才培养机制,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文化产业体系。建立大型文化产业集团,加快培育中国文化产业的世界级品牌,以占领文化产业的制高点,使我国文化产业成为全球文化产业生产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把创新进取、和谐健康的国家形象展示在世人的面前,争取更多倾心中国新形象的国际友人支持,为国家的持续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

  参考文献

  1.刘相平.对“软实力”之再认识[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10(1)

  2.爱德华・W・萨义德,李琨译.文化与帝国主义[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

  3.胡鞍钢.中国崛起之路[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4.陈霖豪.美国竞争力解读[J].全球科技经济望,2007(8)

  • 上一篇资讯: [参考论文]
  • 网学推荐

    免费论文

    原创论文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论文首页 | 论文专题 | 设计下载 | 网学软件 | 论文模板 | 论文资源 | 程序设计 | 关于网学 | 站内搜索 | 网学留言 | 友情链接 | 资料中心
    版权所有 QQ:3710167 邮箱:3710167@qq.com 网学网 [Myeducs.cn] 您电脑的分辨率是 像素
    Copyright 2008-2015 myeducs.Cn www.myeducs.Cn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090030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