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学网为广大网友收集整理了,城市广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转载请注明来源:毕业论文 需要其他论文可去论文范文查找。查看本站未公布的论文城市广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城市广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
邱裕
摘要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不断变化,对城市广场的设计要求越来越高。笔者从分析城市广场的景观特点入手,阐述了广场景观设计的原则,提出了具体景观设计手法的运用。
关键词 城市广场 景观 设计
随着时代的发展,城市变得越来越拥挤,人们的公共活动空间也正在减少。城市广场是城市市民生存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座城市文化内涵和景观特色集中体现的场所。它的表现形式也越来越多样,从城市风貌的文化内涵,环境景观的历史文脉到地方特色,城市广场多样化的结果给城市增添了活力和凝聚力。
近年来,国内许多城市越来越重视城市广场规划建设,城市广场规划设计已经开始成为中国现代景观设计的热点,广场成为市民集散和扩大城市绿地的重要手段。城市广场景观是自然环境要素(湖、花草、树木等) 与人工环境要素(建筑、道路、雕塑等)的协调配合并产生相互之间隐藏的空间联系。城市广场是以建筑、道路、山水、树木等要素,按照一定的景观规划设计原则和城市生活需要而建成的,供人们进行集会、文化、商业、游憩等多种活动的一个开敞空间。城市广场在城市景观构成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对城市的构成和布局有重要的影响。
一、城市广场的景观特点
无论是由建筑围合而成的封闭广场或是建筑与道路围合而成的开敞广场,广场的设计力求突出“人”这一主要因素,以人的行为活动和视觉为设计的出发点。广场是城市空间的组成部分,是一个空地,设计广场必须体现人们的行为意志。从广场的基本功能出发,雕塑、喷泉、广场铺面都作了精心设计,特点突出,同时极注意广场的细部处理,对广场边缘的景观控制作了充分的考虑,以保持视觉和行为在空间和尺度上的连续性。
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也促进了城市建设,体现在城市广场的设计中,在不同的时代具有不同的、鲜明的时代特征,美学原则、透视原理、比例法则、色彩艺术等形式也被广泛应用在广场的设计和建设之中。以体现人文主义的价值,追求人为的视觉秩序和庄严雄伟的艺术效果,这种追求和谐统一与有条不紊的风格,使城市广场的布局形式更臻多样化,活泼化,给城市的空间形态增添了许多活力和动态美感。
二、现代城市广场设计原则
城市广场是人流密度比较高,聚集性比较强的城市开放空间。城市广场不仅是各种功能活动的载体,也是城市社会、经济、文化和环境的深层表现。因此,在广场的设计中必须综合考虑形象、功能、环境这三个方面的内容与关系。在进行城市广场的设计中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整体性原则
城市广场作为开放空间,在城市中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应该和城市的其它空间形成完整的体系来共同达到城市的空间目标和生态环境目标,即居民户外活动偏好性,历史景观的保护性等,这些都是我们从城市整体上进行广场规划与布局的原则。换句话说,就是从城市的整体出发,以城市的空间目标和生态目标为依据,研究商业区、居住区、娱乐区、行政区、风景区的分布和联系,考虑广场建设在什么位置、建设成什么性质首先要做到环境的整体性。主要考虑广场环境的历史文化内涵、时空连续性、和多大规模,采取适宜设计方法,从总体宏观上,真正发挥城市广场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塑造城市形象、优化城市空间的作用。
2、“以人为本”原则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开始重视“以人为本”,也就是开始注重人性。中国城市建设在经过一段“功能至上”和“唯物质论”的追求后,开始认识到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性。设计观念也由简单追求“效率、实用、方便”转为重视“历史、文化、环境”。现代城市广场与古典广场相比,无论在内涵还是形式上都有了很大的发展,特别表现在对城市空间综合利用,场所精神和对人的关怀,等方面。从某种意义上讲,广场是市民生活中的一部分,它必须要融入城市居民的生活。因此,做广场设计要明确一个基本点:简洁实用,以人为本。
3、环境协调的原则
城市广场是城市空间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城市居民的“客厅”。在城市的空间体系中,无论城市广场的功能、性质、规模、区位有何不同,每一个广场都应该在城市空间中有一定的位置,是城市广场空间的有机整体,都不可避免地与周围的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在和周围的空间环境发生关系的同时,必须充分考虑与周围环境的协调,充分利用周围的环境展示广场自己独特的魅力和特点。
4、时代性原则
人生活在特定的社会和特定的时代,审美观念受时代的影响。在进行城市广场设计时,一定要体现时代的审美意识。城市广场往往是由标志性建筑、雕塑、壁画和环境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等组成的大型公共艺术的综合体。现代社会要求城市公共艺术设计是科学辩证的心物合一。我们既要借鉴前人的设计美学观念,更要以现代人的视点去研究设计美学,从而建立现代城市公共艺术设计的审美意识,指导广场景观设计,使广场既能体现当代都市风尚,又能陶冶市民情操。
三、广场景观设计手法的应用
1、软质景观设计
(1)植物
注重广场的多层次绿化,实现人与绿色植物的对话。经过细致种植规划所创造出的纹理、色彩、密度、声音和芳香效果的多样性和品质能够极大地促进广场的使用。园林绿化建设中的植物是绿化的主体,用生态学的观点和美学法则,营造植物景观,是环境景观设计的核心,也是现代城市广场建设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植物配置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广场环境质量和艺术水平。
植物景观布局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完善的植物景观设计,既要考虑其生态习性,又要熟悉它的观赏性能;首先,城市广场的植物景观设计,根据广场总体布局、景观立
意进行配植,使植物景观与总体环境。既有统一性,又有一定的节奏与韵律的变化。其次,要注意做到主次分明,并体现植物景观群落的要求。第三,植物与水体、建筑、道路、铺装场地及景观小品等其他景观要素相得益彰。第四,与地形地貌等因素结合,利用植物材料进行空间组织与划分,形成疏密相间、曲折有致、色彩相宜的植物景空间。
(2)水体
城市广场的水体设计,表达形式是多样的。可以是静水,也可以是流水。可以是水池,也可以是喷泉、瀑布。静水能够倒映周围的环境。自然的景象瞬息万变,光、影、风、雨、树木、天空无不隐藏着多变的神情,而这些自然元素在水中的倒影可以使活动者体验到自然的丰富与无限。其次,广场四周界面的建筑物在水中的倒影与自然现象相互交错重叠,虚幻与真实的景物在水中交相呼应时,广场也与它所处的城市环境融为一体。流水在视觉和音响上的吸引力是公认的。水流的声音对于减轻人们紧张感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在许多的城市广场设计中,常采用跌级水体以创造活跃、喧闹的气氛,并自然引导人们亲近水体。可以将自然景观的特征用象征性手法结合到广场的设计中。例如在法国里昂的沃土广场的设计中,喷泉的形式发挥到极致,整个广场成为一个喷泉的广场,水中的广场。由此可见,利用水的流动性所营造的动态空间人大的刺激了人们之间及其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3)色彩
城市广场的色彩主调往往折射出一种城市文化的因素,表现出城市的色彩肌理色彩在我国古代是区分等级、贵贱的评价标准之一。在今天的城市广场的设计中,色彩是用来表现广场空间的性格、环境气氛,创造良好空间效果的手段,色彩设计应充分体现城市广场的性质、功能。
在商业广场或休闲娱乐广场中,可选用较为温暖而热烈的色调,使广场产生活跃喧闹的气氛,增强广场的商业性和生活性。而在纪念广场中便不能采用过于强烈的色彩,否则会破坏广场庄严肃穆的气氛,可通过沉着稳定的灰色调渲染环境性格。现代市政广场的气氛应是民主和开朗的,可优先考虑使用明快的色调创造典雅、亲切的氛围。总之,色彩处理得当,可使广场空间获得和谐、统一的效果。
色彩对人的心理会产生远近感,高明度及暖色调为膨胀色,仿佛使色彩向前逼近又称近感色,反之,为收缩色,宛若向后退远。因此,色彩的处理有助于创造良好的广场空间尺度感。城市广场的色彩应该体现出一种地域的特色。同时,还应该根据广场的具体功能有所侧重。
2、硬质景观设计
(1)地面铺装
地面铺装有助于限定空间、标志空间、增强识别性,而且还可以给人以尺度感。地面铺装的肌理能弱化或强化空间效果。肌理越细腻,广场空间就越显得宏大,反之亦然。从某种程度来说,地面铺装是具有城市雕塑相同的功能的,从而可以表现文化与历史。在大连的星海广场中,采用了一条印有无数脚印的版画般的路面来寓意大连建市百年所走过的道路。在南京汉中门广场的地面铺装中,也同样可以看到鹅卵石拼贴的城市市徽的形象。中国的许多城市的地面铺装文化表现往往是采用地面雕塑的形式,因此是只供观赏的、不允许践踏的,从而完全等同于立体雕塑的塑造。在中国,为适应全民健身运动的背景,许多城市广场专门设置了卵石铺地来做为“按摩径”,从而大大增加了广场的使用率。
(2)环境小品
城市广场环境小品通过借用物品、设施的联想、提示,协助人们识别地域属性,投入空间情境。尽量提供周全的服务设施,广场上除主要建筑外,还应配有各种服务设施。提供足够的休憩设施,是体现“以人为本”设计原则的最基本需求。照明、音响、电话亭、标志牌、果皮桶等环境设施的设置,要注意美观耐用,符合人体基本尺度,有较好的观赏效果,位置应不影响交通和主要的观赏视线。作为广场元素,既要支持广场空间,又要表现一定的个性,注重整体性、识别性、艺术性和实用性的统一。
设计时对人们的心理因素要多加考虑,一般来说,在空间亲切宜人,具有良好视野范围,并且有一定的安全感和防护性的地方设置坐凳要比设在大庭广众之下更受欢迎。利用台阶、花池、矮墙等作为辅助座位,往往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坐凳尺度应满足人体尺度要求,宽、窄、高低适度,连排椅、凳应该有座位划分,公共空间中所有的坐椅都应成双布置,这样会提高人们的交往热情。
四、结语
综上所述,现代城市广场的规划设计只有注重环境,注重生态作用、绿化作用,才能创造富有生气的城市广场,提高广场的利用率。同时广场应以实用价值为主要设计目的,注重完整的活动场所的形成。广场的规划设计还应注意塑造民族特色、时代特征、城市特色,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只有这样,才能促进环境与人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薛健,绿地广场设计,江西: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2]郑宏,环境景观设计,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3]蔡永洁,城市广场,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
[4]贾德华,王万喜,论以人为本的大学校园景观设计,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