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为广大网友提供“不同城市里的App文化 ”,希望对需要不同城市里的App文化 网友有所帮助,学习一下!
中国有着13亿人口、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一个省就相当于欧洲一个国家的幅员面积和人口,分布着大大小小600多个城市,并且被划分为多个等级:
一线城市可以领略都市魅力,
二线城市可以开拓视野,
三线城市有些小城文化,
四线城市有些别样风情。
一般人是不会走遍这四类城市的,如果你有幸走过,你就会发现中国城市并非千城一面,市井处隐藏的是中国城市的多元化。
城市的多元化可以通过手机App的使用习惯来辨识。北上广深人的手机里必备一款导航软件,而小城人则只将智能手机当成一款游戏机;一二线城市的人喜欢没事发发微信微博,三四线城市的人则不喜欢将时间浪费在移动设备上,认为这远不如一个电话约出来聚餐来得酣畅;手机的商业用途在大城市被更广泛地使用,而在小城市却被主要用于听歌视频等娱乐方面。
关于不同城市的人使用手机还有很多不同。西班牙社会学家安帕罗·拉森曾说:“在不同的城市里,手机赋予了静止时间和过渡空间新的含义。”本期,我们以城市为本,通过收集不同城市青年在手机App方面的使用和消费,检视当代中国人的生活面貌,并尝试梳理出一些各个层面的未来趋势。
本次《城市青年手机App使用研究》由零点研究咨询集团下属零点e动营销发起,共征集到来自全国1-4线城市,1,973名18-32岁的80、90后青年网友的意见。
社交、消费类App成为一线城市新宠
每个城市都有着它独特的气息,它渗透进我们的毛孔,贯穿进我们的身体,在我们的身上也不知不觉有了城市的App文化。
调查显示,一线城市人群对于App的热情远高于二三四线城市。并且,在商品生活消费、社交通信、体育旅行、效率方面的App使用高于其他城市。其中,社交通信类App在一线城市使用率为53.8%,高出三四线城市十个百分点。任何事物的流行都有它的社会基础,微信微博得以在一线城市流行也不例外。
在这里,“忙碌”已经成为了代名词。
我们有高工资,但是依然不够花;
我们有车,但却没有地方开;
我们也有朋友,但却没有时间聚。
因此,微博、微信、QQ这些社交通信类App纷纷充斥进我们的手机里,我们通过这些社交通信工具获得同学的生活现状,我们通过它们与熟人保持时不时地联系,我们通过它们与客户、领导维系进而促进关系。这类App也无疑例外地朝着让内容发布与更新更加简单、让交流更加方便、让界面操作更加简明发展。
而这些也足以见证,城市已经沦陷进“快时尚”的漩涡。一线城市当然是时尚的。北上广深是中国人心头的朱砂,时时攻破着中国人的心灵、大脑和胃。即便一线城市正在衰落,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北上广深依然是当今时尚的主流。
作为国际大都市,国内外各大品牌店已经开遍中国一线城市。在这里,我们穿着牌子、吃着牌子、坐着牌子、用着牌子,牌子代表着对生活的期望。
调查显示,在一线城市生活着的人们:
9.1%使用美食佳饮类App、
10.2%使用旅行类App、
17.3%使用生活方式类App,
当然更有15.6%使用财务管理类App。
我们不能将小白领每天把GUCCI、哈根达斯、普吉岛挂在嘴边当成一种物质虚荣,因为这确实是一种生活,而且是一种很励志的生活,尽管离现实还有段距离。“北京,我来啦!”北漂的男男女女们这样喊道,这句话深层次里更表达着对这种励志生活的向往。
“当我走在这里的每一条街道,我的心似乎从来不能平静。我在这里欢笑,我在这里哭泣,我在这里活着,也在这儿死去……”在一线城市,蜂拥而入的人群中不乏全国各地的面孔,而且其中的外来人口越来越多,城市规模不断扩大。调查显示, 导航类App在一线城市的使用率为27.8%,而在二线城市的使用率是22.6%,在三线城市是20.4%,在四线城市是19.6%。
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