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欧当时有些不平和委屈,因为其他人犯错而全部算在自己头上。后来有人对他说了一句话,他觉得很有道理:“当你承受了所有的掌声和鲜花,那你可能也会吃所有的屎。”
现在的关键是,即使找到聚美大促的问题所在和负责人,这是一个可以立刻修正的漏洞和错误吗?天猫、京东每年都举办几次大规模的促销活动,他们的访问量、成交量远超过聚美。量太大而接不住,这个理由听起来太过勉强。
“最根本的问题还是创始团队的发展跟不上公司的发展速度。”陈欧反思之后给出的这个答案,也得到了徐小平的认同。换句话说,大促出现的这种局面,一方面印证了陈欧和聚美能够创造营销奇迹的长板,同时无情地暴露了他们的短板。聚美另一个联合创始人戴雨森说,这是个拔苗助长的过程。
“聚美的成长速度很快,从零到60个亿,成长速度快其实也意味着问题很多,因为有些东西是需要时间的。”陈欧对《创业邦》进行复盘时,距离“301”已经过去4个多月,这也是陈欧首次对外公开反思聚美。“比如,创意营销靠大脑就可以了,这些东西可能不需要一个团队来支撑。但是像运营、供应链、物流、仓储、技术这块,都需要时间去积累。不得不承认,聚美是个年轻的团队,可能在某些方面,相比其他一些经过打造的完美团队是有差距的。”
“301”大促是以聚美成立三周年的名义举办的。如果考虑到三年前,聚美还是一家叫团美网的化妆品团购网站,如今却是化妆品垂直领域的领头羊,可以想见成长速度有多快。2011年,聚美有不到1000人的团队,现在公司有3000多人。
聚美的一个离职员工告诉《创业邦》记者,在聚美是以目标为导向的,比如在2010年左右,聚美每个月的销售额都以1000万元的量级递增。到了2011年,聚美年销售首次突破10亿元;2012年,这个数字已经翻了两倍;2013年,预计全年销售额有望超过60亿元。而且据业内人士爆料,聚美早就实现了盈利。
与之相对应的融资记录却没有这么显眼。除欧最开始是从徐小平那里拿到18万美元,险峰华兴也是聚美的天使投资人,真正意义上的A轮融资来自红杉资本,2011年它向聚美投资650万美元。另外还有一笔500万美元的B轮融资,前后加在一起,不过千万美元左右,这在动辄上亿美金融资规模的电商行业,当属异类。
而聚美的创始团队兼高管,则全部是“80后”,几乎在两年前就被各大媒体塑造成“年轻有为”的样本。作为CEO,陈欧本人刚满30岁,斯坦福MBA毕业,聚美是他第二次创业;负责产品和用户体验的戴雨森1986年出生;技术和仓储主管刘辉生于1984年,与陈欧在新加坡一起创办了GGgame(新加坡游戏公司Garena前身)。在创办聚美之前,他们几乎都没有什么管理经验,进入电商领域更是从零开始。
“说白了,这匹马太快了,那小车给颠的。你只把夏利的发动机换成玛莎拉蒂的,其他都不换,开到200迈,想想是什么状况?”刘惠璞说。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