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于大家对站长新闻十分关注,我们编辑小组在此为大家搜集整理了“陌陌:一只特立独行的猪 ”一文,供大家参考学习!
词库网
文/阑夕(新浪微博:@阑夕)
上世纪四十年代的德国逻辑学家Carl Gustav Hempel讲过一个“乌鸦悖论”,我们可以用一个故事来重温:
有一天,一位贵族和一位哲学家打赌,前者要求后者证明“所有的乌鸦都是黑色的”这一论题。哲学家就很头痛,要证明这一点,就得查遍全世界的乌鸦,包括过去,现在,最好还是未来的乌鸦。这、这、这如何是好啊!他憋了好久,最后决心把这问题硬闯过去。他对聚集在宫前的一群人说:“尊敬的女士们,先生们,答案很简单,我给乌鸦下的定义就是它是黑的,倘若有一只是绿的,那它根本不是乌鸦,只是只绿鸟而已。”
抛开归纳法上的诡辩伎俩,上面这位哲学家的做法代表处理问题的一条路径,即——通过不对称的定位规避他人既定道路上的潜在陷阱。陌陌的创始人之一唐岩是“他人即地狱”的坚定奉行者,两年前,他在知乎上回答关于“基于LBS的陌生人交友市场最大的挑战在哪儿”时说,“最大的挑战就是不要让互联网评论家,和一群创业失败者的唧唧歪歪搅乱了内心,要始终不渝的记得当初为什么想做这样的产品”。这个充满火气的答案背景,正值2011年8月微信更新“查看附近的人”这一陌生人交友功能——没错,在此之前,微信都只是一个整合手机通讯录与腾讯QQ、腾讯微博的熟人社交产品,当微信开始涉足陌生人社交领域,不仅让其用户规模一路向5000万这个数字飙升,而且关于“微信将要秒杀陌陌”的话题亦蔓延趋热,唐岩目睹自己和陌陌活得好好的却屡屡“被秒杀”,无奈感慨“够不容易的”。
迄今为止,哲学家唐岩的“乌鸦悖论”都是:陌陌与微信不是竞争对手的关系,如果硬是要将二者放到角斗场里肉搏,要么微信不再是微信,要么陌陌不再是陌陌。
2001年,加拿大科幻大师罗伯特•索耶的得意之作《计算中的上帝》在当年雨果奖(国际著名科幻文学奖项)中惜败于J•K罗琳的《哈利波特与火焰杯》,索耶接受采访时的心情大概也是类似的无语凝咽,他对记者咆哮:“《哈利波特》是很棒的作品,但是它他妈的根本不是科幻小说!!!”
作为舍弃强关系而主打弱关系的移动“轻社交”应用,陌陌不断将未来下注在微信的背后,相比咄咄逼人的腾讯帝国,更多在移动互联网市场里立足未稳的传统社交网站成为了陌陌的侵掠对象。
比如豆瓣。
经过数次改版,豆瓣同城成为了豆瓣产品矩阵中的第四号角色,次于“读书”、“电影”和“音乐”,有媒体称豆瓣同城是“地区文艺生活的指标”,在豆瓣同城频道,一座城市究竟“好玩不好玩”,通常都能够一目了然。一席读书会、一场演唱会、一次开放式聚会、一台现代话剧……这是豆瓣同城从线上连接用户并驱使他们在线下见面的设计,也是陌陌正在发力竞夺的市场。
陌陌的杀手锏仍是其根深蒂固熏陶出来的“陌生人交往”式的用户基因,众所周知,“约炮”固然只是无心插柳之举,却给陌陌带来了符合其初期发展的爆炸式推进力,唐岩对媒体称“孤独的人并不可耻”,亦在微博上谈论LBS的价值时举例“最最重要的还是你出差孤独地住在1507房的时候,可以通过LBS发现1509房也有个同样境遇年轻女子”。
不过,陌生人之间,虽然“约炮”算是最为强劲的原始动力,却不是唯一能做的事情,风花雪月,酒烛诗画,除了一场奋不顾身的爱情,还有更多说走就走的旅行等着用户体验当中乐趣。“附近活动”是陌陌在4.1版本时推出的一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