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于大家对其他类别十分关注,我们编辑小组在此为大家搜集整理了“ 大学生核心竞争力分年级培养模式探索以计算机专业为例 ”一文,供大家参考学习
1.引言在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201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中,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列为红牌专业,意为本科失业量较大的专业;但是另一方面,有报道称[2],我国为了发展信息产业,每年需要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在40万人以上,而实际培养只有20多万人,尤其近两年,各大运营商的3G服务纷纷上马,推动市场需求热度不断升温,可见计算机人才缺口可谓非常大。因此,所谓计算机专业求职难的某些现象或是说法多是由于IT劳动力市场的结构特征与社会对劳动力需求不吻合而导致的机构性失业,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就在于使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能够通过大学学习,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能力,符合市场需求,顺利通过劳动力市场的检验。
2.大学生核心竞争力自1990年美国密歇根大学商学院教授普拉哈德(C.K.Prahalad)和伦敦商学院教授哈默(Gary Hamel)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一文,核心竞争力理论开始在当代经济学、管理学和教育学等多学科交叉发展、相互融合,形成大量重要成果。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理论经过多领域学者得不断发展,成为这一理论重要分支。对于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涵义界定较多,茹凤莲认为个人的核心竞争力是个人综合素质的体现,综合素质是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的有机结合[3];王平平认为大学生核心竞争力是指大学生以其拥有的知识和能力等必要能力为基础,以个人的核心能力(专长)为核心,在不断学习和创新过程中整合各种资源,从而使自身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综合素质统一体;王玉敏认为,大学生核心竞争力是以个人专长为核心的知识、能力、素质等各方面的综合体,概括起来说它体现为五个“力”,即思维力、意志力、凝聚力、适应力和创造力。但是其中有一些共同点,如学者普遍认为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并非特指某一方面的能力,而是大学生多种能力、素养的有机组合,对这种能力组合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应贯穿于大学学习的整个过程。在大学生核心能力的组成因素方面,大多提到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和创新创业能力等方面。本文中,借鉴吴世丽,仪建红的定义,与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专业特点和未来就业的行业需求相结合,将计算机专业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做如下表述:计算机专业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是指以其拥有完善人格为前提,以所学IT专业知识为基础,以持续学习能力为保障,以创新力为灵魂,能够不断整合可利用资源,充分凸现资源要素的效用而使自我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能力。
3.大学生核心竞争力分年级培养模式探索根据本文中对于计算机专业大学生核心竞争能力的表述,将该定义中可分解或是可操作的能力提取出来,形成更为直观的能力体系,如表3-1所示:计算机专业大学生核心能力便可视为以上表格中所列举的能力的综合统一体,这一能力的形成,一方面需要能力的载体——大学生付出努力,另一方面,更需要高校做出良好的引导和系统性的培养。在我国当前教育体制下,大学生的在校受教育时间一般为四年,在此期间生理和心理都是一个逐渐成熟的过程,大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就要顺应这一过程,与计算机专业学科特点相融合,对学生按年级进行按目标、分重点进行培养,以期在毕业前实现计算机专业大学生核心能力的形成,适应社会和市场需求,完成毕业与就业的“无缝对接”。
3.1一年级重在立德,打好专业基础一年级新生特点比较鲜明,如充满好奇、求知欲强、心态积极、表现欲强等,但同时自我管理能力欠缺、有茫然感、心理状态容易波动等。因此,对于一年级学生的核心能力培养部分应当重在立德,学业方面则要打好基础,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引导学生摸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具体方法如下:前提能力:将完善人格的培养作为重点工作。思想上,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学生及早进行良好人际关系的教育;鼓励学生多参加活动,养成科学健康的生活规律;结合时势,帮助学生正确的分析社会现象,并适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进行大学生活的适应力训练,将完善人格的培养放在大学生人格形成阶段进行,利于以后工作的开展。基础能力:基础课打牢基础。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英语、高等数学、概率论等课程是今后进一步学习专业课的重要基础,不仅要学会书本上的静态知识,更重要的要养成一种大学生式的、适合自己的学习习惯,培养自己对知识的敏感度,也为持续学习能力打好基础。(3)保障、创新能力:专业、职业教育逐步推进。大一的学生,对专业抱有较强的好奇心,使这种好奇心良性转化为对专业的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引导学生对计算机专业产生浓厚的兴趣对日后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甚至职业能力都起着良好的推进作用。职业教育也是一个系统工程,对大一学生就开始职业引导,对于增强学生对计算机专业的信心、正确认识职业有着良好的导向性作用。
3.2二年级立足专业知识,培养创新能力二年级是大学生涯关键的一年,学生各项特质逐渐稳定,有了自己专业感兴趣的方向,开始对自己的发展有了自己的思考,因此也是学生核心竞争能力培养中最重要的一环。具体做法如下:前提能力:继续进行完善人格的培养,但不作为重点工作进行。二年级时这一部分的工作重点可移至目标管理、人际关系能力的不断改善和健康心理自我调适的能力培养,逐步由对环境的适应力的培养转变为与环境的交互能力的培养。基础、保障能力:重点培养学生的计算机专业学习能力,以及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能力。二年级的计算机专业学生已开始不断深入接触如数据结构、操作系统等专业课,这些课程相对有难度,会使一些学生产生挫败感。因此,这一阶段学生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兴趣如何保持,并使学生正视自己的专业而不是选择各种方式的逃避,是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那么专业教师的引导,和课外活动如小竞赛等一些鼓励,是必不可少的。如笔者所在学院每年一度的竞赛月,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大多数学生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如平面设计、动画、小程序、网页设计等方面获得奖励,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学习专业课的兴趣。同时引起学生对自身专业和发展的有益思考,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做好铺垫。灵魂能力:大力提倡创新能力的培养。二年级的学生一方面有了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另一方面有着丰富的想象力,此时正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最佳时机。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最大限度的表现为专业创新能力,此时教师的引导显得尤为重要。此时各个方向专业老师,如网络、多媒体、软件编程等课题小组带领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对学生的能力提高效果会比较显著。(本论文由网学http://myeducs.cn 整理提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或联系我们的客服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