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学网为需要毕业论文范文的朋友们搜集整理了浅谈中学语文教师的创新素质 蔡宗珍相关资料,希望对各位网友有所帮助!
转载请注明来源:毕业论文 需要其他论文可去论文范文查找。免费毕业论文下载浅谈中学语文教师的创新素质 蔡宗珍 摘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将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新课程改革下的素质教育要求中学语文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创新素质,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中学语文教师的创新素质是指语文教师具有的内在的、与教书育人即教育教学创新紧密相关的要素、结构、质量水平及其特点的总和,它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外显为创新性即新颖性和创造性,包括完善的知识结构、良好的创新心理、精湛的教学能力和强大的教育科研能力。要实现中学语文教育教学的改革,要实现创新,应该关注教师创新素质的发展,努力培养和提高中学语文教师的创新素质。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师;创新素质;新课程改革
江泽民提出:“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江泽民.论“三个代表”[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教育改革发展的工作方针是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多种培养方式,形成各类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而新课程改革下的素质教育则是依据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开发人的潜能,形成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肩负着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的教师,具有较高创新素质是关键,尤其是作为母语教学的中学语文教师,其自身具备怎样的创新素质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就像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正如没有人能把自己所没有的东西给予别人一样,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因此,中学语文教师必须首先具备相应的创新素质。
中学语文教师的创新素质是指语文教师具有的内在的、与教书育人即教育教学创新紧密相关的要素、结构、质量水平及其特点的总和,它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外显为创新性即新颖性和创造性,主要是指中学语文教师具有的教育新思想、新观念、教育教学中采用与众不同的教学方式方法、手段或者通过新的教育教学途径等进行教学,从而使学生通过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内化优秀的语言文化成果,最终在自己身上实现一种新的价值或达到新的水平,获得较好的教书育人效果。因此,中学语文教师的创新素质不但是成体系、全景式的,而且其创新素质是具有再生与辐射能力的。
中学语文教师创新素质主要由以下四个方面构成:
一、完善的知识结构
增强知识素质,形成系统的有机的与语文学科紧密的知识体系,形成专博结合的复合型的完善的知识结构,做一个精通业务、博学多才的杂家,这是培养创新素质的前提和基础。
1987年,林明榕先生提出了“创造型人才需要飞机型知识结构,包括基础知识,专业知识,本专业的前沿知识,哲学知识,与专业相联系的相关学科的工具性知识,学习、科研、创造、思维的方法论知识,实践知识,美育知识。”如果一个中学教师能将这八种知识都具备了,可以说形成了系统化的知识体系了。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则应该具备以下三种知识:
首先是语文教师必须掌握牢固的专业知识。丰富的专业知识是传播知识的必然前提。中学语文教材编入古今中外各类体裁的文章,教好每一篇课文都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课上一分钟,课下十年功,只有牢固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才能以自己的一桶水给学生一碗水,做到居高临下,驾轻就熟,游刃有余,灵活自如。相反,则只能做一个照本宣科、生吞活剥的教书匠。大学的系统教育为我们提供了必要的知识结构体系,在教学实际工作中,大量的语文知识源自《现代汉语》、《古代汉语》、《现代文学》、《古代文学》、《文学概论》、《外国文学》等专业学科,然而这一切是不够的,中学语文教师必须具有更深厚的知识功底,尤其是文学艺术方面的修养。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学教育主要应培育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对理想世界的向往与想象,对人类、自然、宇宙的关怀,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并由此焕发出内在与外在的激情,生命的活力,坚强的不屈不挠的意志力,永不停息精神的探索,永远不满足于现状的批判与创造欲望等,可如果我们中学语文教师不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不能通过文学作品的学习让学生开拓视野,死气沉沉、没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是很难实现此目标的。
其次是语文教师必须具备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现行中学语文教材的编排法可用一个“博”字来概括,涉及古今中外名家名作多,语文基础知识也很博杂,语文教学内容十分广泛,涉及天文、地理、政治、经济、哲学、军事、历史、逻辑、科技等各个方面。语文教材本身的知识太丰富了,作为这门学科的教师没有丰富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能行吗?语文教师必须具备相应的各学科的相关知识,并且在实践中不断积累、充实、丰富自己的知识宝库,使自己成为精神世界的“美食家”,构建起丰富的精神世界,才能准确地把握教材,在课堂上运用旁征博引的机智和信手拈来的潇洒科学地传授教材中的各类知识,做到知识面广、视野开阔、学识丰富,源头活水汩汩流淌,这样教学就会有声有色,生动活泼,就能带领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扬帆远航。如果学识浅薄、浅尝辄止,教起课来必然只在文本中兜圈子,语言枯涩,干瘪无味,捉襟见肘,又何谈创新。
再次是语文教师必须具备教育科学理论知识。如果把语文教学工作比作做饭,那么知道了系统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只是具备了做饭所必须的原材料。要把这些原材料变为一桌美味可口的佳肴,还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教育科学理论知识,包含教育学知识、心理学知识和新教材、新课标知识。语文教师要熟悉教育科学,了解教育规律,掌握学习语文的心理特征,学生的思维记忆、观察兴趣、习惯意志等心理。这样才能研究设计出新颖独到而又切合实际的语文教学法。总之,语文教学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要想成为一名出色的语文教师,就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修养。
中学语文教师要富有创造性地进行教育教学,就必须具有完善的知识结构,让各类知识相互支撑和渗透,并有机整合,从而做到广博以蓄涵养,精深以厚基础,贯通以明教情和学情,让交叉的知识迸发新的思维火花,形成创新素质。
二、良好的创新心理
(一)自觉的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信息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经济发展需要劳动者具有创新意识。只有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敢于标新立异,想常人不敢想的问题,提出超常规的独到见解,善于联想,从而开辟出新的思想境界。由于高考制度和评价制度目前还未有根本性的改革,应试教育的“教是为了考,考什么教什么”的弊端制约了众多中学语文教师的创新意识,使得陈旧的教学观念仍然占有一定的市场。当代语文教师所面临的是一个新的历史形势、一个知识不断变革的时代、要面对的是新形势下的年轻一代,他们整天充满对知识的渴望以及对社会的好奇。教师只有成为能够发现并开发自身创造性的人,才能发现并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只有站在社会的最前列,只有具有独创精神,才能掌握新的语文知识,才能满足学生的对新的语文知识的渴望,才能引导他们去认识、了解这个知识不断革新的社会。因此,中学语文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思想上勇于开拓,力求提出独特的、新的教育活动思想,行为上善于探索,潜心实验,不断总结,不断进取。不能满足于做文化的传声筒和只盯着高考的指挥棒,不能唯书唯上地把语文教得支离破碎,要面向生活,面向未来地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较强的创新思维能力
中学语文教师具备较强的创新思维能力,要求教师在培养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上必须要有发散性思维的能力。也就是说,不仅要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从众多信息中引出合乎逻辑规范的结论,更要有开放的、立体的、多向的思维,表现为思路开阔,构思如泉涌,它不拘于一种思路,而从较少的信息可以得出较多的结论。通常是在强烈的创新动机和外在启示的激发下,充分利用人脑意识和潜意识的活动能力,借助于各种具体的思维方式,以渐进性或突出性的形式,对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不同方向、不同程度的再组合、再创造,从而产生新颖、独特、有价值的新结果的思维。一个有较强创新思维能力的中学语文教师,必须乐于从事创造活动,勇于标新立异,能够随机应变地进行创造性的教学,有独出心裁的见解和与众不同的教学方法。这样他的思维方式,他质疑的风格,不仅利于他自身创新,而且利于学生从小养成自由与开放式的学风,养成研究性学习的习惯,更有利于发展创新思维能力。
三、精湛的教学能力
(一)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是教师用以向学生进行教育、教学的重要手段。语文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基础科目,语文老师的表达有感染力、表现力,才能打动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内容的记忆和理解。鉴于这个特点,口才对于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高超的语言表达能力是教育特别是课堂教学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师语言的优劣、口头表达能力强弱直接影响着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语言表达犹为重要,没有较好的表达能力,即使知识再丰富,也不能准确、生动地将知识和情感传授出来。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能为创新素质的提高增添一颗重要砝码。
(二)组织管理、驾驭课堂的能力
课堂是教学的主要场所,是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主要舞台,而教师在其中起着主导作用,负责对学生的组织,教学过程的控制,各个环节的调节。学生多元性、个性的特点会在教学中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因而优秀的中学语文教师不仅要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而且还要在课堂上随机应变,随学生的兴趣爱好,认知能力以及课堂的偶然因素不断调节教学计划、进度等。所以中学语文教师在不断提高教育理念文化素质的同时,还应丰富教学实践,培养自我调节和控制能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三)灵活的教学技能
中学语文教师作为教学的专门人才需要促进教学技能的提高。从教学准备、教学、终止到管理、评估诸环节上,需要多种教学技能,例如,板书设计、定向诱导、巧设引题、结尾总结等等,这些技能的培养可以刺激学生的注意力,加强对知识的感性认识,完善教学过程中的各项环节。其实,中学语文教师丰富的面部表情,灵巧的手势动作,讲话的方式,语调高低快慢都能起到促使学生对知识的再认识,调节课堂气氛的作用,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
(四)良好的写作能力
中学语文教师要保持业务优势,要特别注意提高写作水平,它是中学语文教师职业技能的一种基本要求,我们不仅要会写下水作文,教学论文,还要会写散文小品甚至小说,只有不断提高自我的写作能力,才能在指导学生写作中游刃有余,有的放矢,才能让学生心服口服。要具有指导学生逆向思维,敢于标新立异构思行文的能力,洞开学生的思维大门,使其思维的触角延伸到自己所熟知的生活空间的四面八方;要善于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分析认识,能以小见大,透过现象抓本质。因此,要引导学生具有这种见微知著,审视思辨、由此及彼、联想生发、构思成文的能力并养之有素,首先要求语文教师本身必须具有这样的能力和习惯。
四、强大的教育科研能力
经验证明:高质量的教育必须由高标准的科研工作来实现,有没有高标准的科研意识和能力是一个语文教育工作者水平高低和是否成熟的标志。不会科研的教师,不算一个完美的教师。在今天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教师如若不会学习、研究、实践、创新,当个称职的教师都难。正如钱梦龙老师深刻指出:“语文教师不一定在某一知识领域达到极高的造诣,但有一个领域例外,那就是教育科研的领域”。 教育科研是改进教学方法的需要,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是探索教学规律的需要,也是促进自己不断进步的需要。教学与科研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没有高水平的科研,就没有高水平的教学。中学语文教师在实际工作中总会遇到一些依靠现有理论和教师自身经验解决不了的问题,这需要通过教育科研来解决。研究是创新必不可少的环节,没有研究也就无所谓创新。因此,创新型中学语文教师总是结合教学开展科研;创新型中学语文教师一定具有较强的教育科研能力;创新型中学语文教师应是“教育科研型”教师,应坚持教育科研,走以研促教之路。首先要不断反思,自觉地总结在教学第一线取得的经验、成果、吸收工作中的教训,将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提高到理论上来认识,对教育教学中的某些问题有自己独立的看法,并能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始终拥有一种努力创新,冷静思考的心态,将反思后得到的理论成果进一步指导教学实践。其次要积极参与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通过讨论、参观、访问、考察等等,吸收各方面的优势,为己所用,并可以不断地挑战自己,多方面地开展语文教育活动,在校内外常开公开课,参加演讲,说课等活动,听取他人的意见,并及时进行有效的反思,随时对自己的教学实施监控和调控,在实践与反思中碰撞创新的火花,将所学到的新旧知识再真正用于教学与研究中。形成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总结,在总结中提升的科研体系,从而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特点和教学风格,除此之外,还要加强“后续教育”的学习,积极参加在职进修,不断“充电”,实现教育理念的更新和转变,加强同行间的沟通和交流,加快自身科研素质的提高。
总之,具有完善的知识结构、良好的创新心理、精湛的教学能力和强大的教育科研能力,这就是我们期望的“创新型教师”的理想风采。
一个学习化的社会向我们走来,在这知识经济时代,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每一位教师都要有一个学习和适应的过程,都要经受新课程的洗礼,教师创新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着教育事业的成败。要实现中学语文教育教学的改革,要实现创新,不应该仅仅关注学生创新素质的提高,更应该关注教师创新素质的发展,要认真研究,采取切实措施,努力培养和提高中学语文教师的创新素质。
参考文献:
[1] 刘雪梅.教师素质结构问题与对策新探[J].教学与管理,2009,(3).
[2] 王志勇.在新课程背景下探究语文教师的素质内涵[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7,(35).
[3] 许珍.加强素质教育,提高中学语文教师基本素质[J].科技信息,2007,(25).
[4]李红萍.初中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新观念[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7,(17).
[5]孙友林.论中学语文教学的创新研究[J].双语学习,2007,(11).
[6]徐亮.中学语文教师应具备一定的演讲素质[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7,(6).
[7]钱群.中学语文教师素质浅谈[J].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第四卷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