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免费论文 原创论文 论文搜索 原创论文 网学软件 学术大家 资料中心 会员中心 问题解答 原创论文 大学论文导航 设计下载 最新论文 下载排行 原创论文
返回网学首页
网学联系
最新论文 推荐专题 热门论文 素材专题
当前位置: 网学 > 论文模板 > 理学论文 > 正文

免费的应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效果与经济效益分析

来源:http://myeducs.cn 联系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作者: 用户投稿 来源: 网络 发布时间: 16/03/09

【编者按】:网学网理学论文为您提供免费的应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效果与经济效益分析参考,解决您在免费的应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效果与经济效益分析学习中工作中的难题,参考学习。

转载请注明来源:毕业论文 myeducs.cn 需要其他论文可去论文范文查找。免费毕业论文下载
免费的应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效果与经济效益分析(一)

摘    要
 玉米螟是我市玉米生产上的主要害虫,每年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常年损失5%~10%左右,重发生年损失达18%,严重影响我市玉米的产量和质量。为了有效控制玉米螟的危害,我市大面积推广了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技术,效果非常显著,得到了广大农民朋友的认可。为了了解赤眼蜂对玉米螟的防效,为大面积推广提供依据,进行了多年的试验,对赤眼蜂的放蜂方法、放蜂时间、防治效果进行了跟踪调查,并与药剂防治进行对比,得出了以下结论。
 关键词:玉米;玉米螟防治;赤眼蜂;放蜂方法;防效
 
 玉米螟是我市玉米生产上的主要害虫,每年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因玉米螟为害每年可减产10%左右,对产量影响很大。我市从1995开始推广应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防治效果可达80%以上,同时可以节省防治用工、减少防治成本、降低化学农药的使用量,较大幅度地提高玉米的品质和产量。取得了明显的防治效果和显著的经济效益,得到了广大农民朋友的认可。
 一、玉米螟发生情况
 玉米螟在辽阳市一年发生二代,以二代老熟幼虫在玉米茎秆、根茬处越冬,翌年春化蛹、羽化、繁殖为害,每年由于温度、湿度不同,各虫态的历期有所不同。辽阳市一代玉米螟危害盛期一般为6月中旬,二代玉米螟危害盛期为8月初。
 二、赤眼蜂的防治原理
 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是利用赤眼蜂对玉米螟卵的寄生作用达到防治目地。赤眼蜂属于膜翅目赤眼蜂属的一种寄生性昆虫。赤眼蜂的成虫体长0.3- 1.0毫米,黄色或黄褐色,大多数雌蜂和雄蜂的交配活动是在寄主体内完成的。它靠触角上的嗅觉器观寻找寄主。先用触角点触寄主,徘徊片刻爬到其上,用腹部末端的产卵器向寄主体内探钻,把卵产在其中。用赤眼蜂寄生产卵的特性防治玉米螟,对环境任何污染,对人畜安全,保持生态平衡,是一实用性很强技术。赤眼蜂喜欢找初产下来的新鲜卵寄生,因此防治时要搞好玉米螟的预测预报,使释放赤眼蜂的时间与玉米螟的产卵盛期相吻合,做到有的放矢,提高防效。 赤眼蜂是一种卵寄生蜂,是我国目前人工繁殖量最大和应用范围最广的寄生性天敌产品。可用来防治玉米螟、大豆食心虫、松毛虫、棉铃虫、稻纵卷叶螟等。
 三、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技术
 为正确预测放蜂时间,使田间蜂卵相遇,在全市设立4个虫情监测点从5月25日开始,每三天调查一次玉米螟化蛹、羽化情况。根据玉米螟化蛹、羽化进度情况,依据化蛹羽化进度,结合气候条件,确定放蜂时间。
 (一)放蜂时间
 当化蛹率达20%-30%时,往后推迟9-11天,也就是当田间玉米螟百株落卵达1—1.5块时,即为第一次放蜂时间。1995年6月19日为第一次放蜂,第二次为6月26日;1996年6月15日为第一次放蜂,第二次为6月22日放蜂;1997年6月17日为第一次放蜂,第二次为6月24日放蜂;1998年6月8日为第一次放蜂,第二次为6月15日放蜂;1999年6月15日为第一次放蜂,6月22日为第二次放蜂;2000年6月16日为第一次放蜂,6月23日为第二次放蜂;2001年6月18日为第一次放蜂,6月25日为第二次放蜂;2002年6月15日为第一次放蜂,6月22日为第二次放蜂;2003年6月17日为第一次放蜂,6月24日为第二次放蜂;2004年6月18日为第一次放蜂,6月25日为第二次放蜂;2005年6月13日为第一次放蜂,6月20日为第二次放蜂;2006年6月15日为第一次放蜂;6月22日为第二次放蜂;2007年6月18日为第一次放蜂;6月25日为第二次放蜂。
(二)放蜂方法
 按亩放蜂量,每亩每次放4点,均匀分布,用玉米秫秸别在玉米上数第三片叶背面。
(三)放蜂量
 根据我市越冬后虫量调查,越冬虫量较大,1995—2007年百杆有活虫53.9头,属大发生年。为此,在放蜂数量上按每亩2万头进行放蜂,即第一次放蜂量为0.8万头,第二次放蜂量为1.2万头。
(四)注意事项
 1.要及时准确搞好虫情测报 放蜂时间必须准确,只有放蜂时间与玉米螟产卵时间相吻合,才能提高防治效果。因此要搞好越冬代玉米螟的化蛹和羽化进度调查。当化蛹率达到20%时开始加温蜂卡,再往后推9~11天进行放蜂,这样就能使蜂卵相遇。    2.要大面积连年放蜂 乡与乡、村与村要联合防治,做到集中连片大面积放蜂。面积越大,防治效果越好;放蜂年头越多,效果越好。
 3.要及时放蜂,布点均匀 放蜂一般在出蜂前1~2天及时进行,这样可避免雨天影响放蜂。放蜂时布点要均均匀一致,一般每亩放两点。施放的方法是,每隔30垄放一垄,在放蜂垄上,每走30步放一点即可。
    4.放蜂防螟的方法要正确 放蜂前要将大片蜂卡撕成50~60粒的小块,用牙签将蜂卡别在玉米中部叶片的背面,卵粒朝外,别牢即可。放蜂时要注意不要将蜂卡用叶片卷放,也不要夹在叶鞘处或扔在叶心里,以避免蜂卡发霉,影响效果。
四、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效果
(一)第一代玉米螟卵的寄生效果
 我们对2005-2006年两年生防效果做了重点调查,通过定点及多点调查2005年卵块寄生率平均为93%,卵粒寄生率平均为73.7%,2006年卵块寄生率平均为92.7%,卵粒寄生率平均为80.3%(见表一)。
(二)对玉米花叶率防治效果
 应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2005年花叶率防效为81.6%,2006年花叶率防效为:玉米生产田85.7%,玉米制种田88.6%(见表二)。
(三)对第一代玉米螟防治效果
 据多点调查,2005年受害株率平均防效为62.9%,折杆平均防效为87.5%,2006年受害株率平均防效为84.4%,折杆平均防效为83.7%,2006年在玉米制种田应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达1万亩,受害株率平均防效为90.2%,折杆平均防效为100%(见表三)。
(四)收获期防治效果调查
 从两年收获期调查效果分析,赤眼蜂对玉米螟的防治,对折杆的防效高于残虫量的防效,残虫量的防效又高于受害株率的防效。2005年受害株率平均防效为56.5%,1996年生产田和制种田受害株率平均防效分别为60%和53.4%,对残虫量的防效,2005年、2006年分别为80.4%、70.7%;对折杆的防效,2005年、2006年为分别为83.3%、81.4%,均在80%以上(见表四)。
(五)赤眼蜂防治玉米螟与药剂(投撒颗粒剂)防治效果比较
 几年来,我市都是用辛硫磷颗粒剂在心叶末期防治,但防效不佳,一是防治不认真,不逐株投撒,二是大把扬撒,效果不好,据调查,应用赤眼蜂防治第一代玉米螟比辛硫磷颗粒剂投心叶受害株率防效高14.6%,折秆防效高14.8%;比大把扬撒受害株率防效高60.2%,折秆防效高68.3%,2005年收获期调查生防与药防投心叶,大把扬撒比较也表现出上述趋势(表五、六)。
 可以看出,应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与对照相比,玉米受害株少,蛀孔数少,百株残虫量少。说明赤眼蜂不仅对第一代玉米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而且还有压低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1/5/5


免费的应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效果与经济效益分析(一)......
  • 上一篇资讯: 真空集便器原理及改进
  • 版权所有 QQ:3710167 邮箱:3710167@qq.com 网学网 [Myeducs.cn] 您电脑的分辨率是 像素
    Copyright 2008-2020 myeducs.Cn www.myeducs.Cn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09003080号 常年法律顾问:王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