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免费论文 原创论文 论文搜索 原创论文 网学软件 学术大家 资料中心 会员中心 问题解答 原创论文 大学论文导航 设计下载 最新论文 下载排行 原创论文
返回网学首页
网学联系
最新论文 推荐专题 热门论文 素材专题
当前位置: 网学 > 论文模板 > 理学论文 > 正文

古代领导者素质探索

来源:http://myeducs.cn 联系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作者: 用户投稿 来源: 网络 发布时间: 14/11/24

网学网为广大网友收集整理了,古代领导者素质探索,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国古代政治讲求人治,十分强调人的素质,尤其是领导者的素质。因而在古代历史文化典籍中,有很多关于领导者素质的精彩论述。这是领导者素质理论的源头活水,也是当今领导者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理论修养。

古代关于领导者素质的认识,多见于皇帝、大臣、思想家、政治家的论述中.最早是伊尹的一段话:“任官唯贤才,左右惟其人,臣以上为德,以下为民,其难其慎,惟和惟一”。姜尚认为领导者素质包括六个方面:“一曰仁,二曰义,三曰忠,四曰信,五曰勇,六曰谋。”其中仁义忠信可归结为道德素质,勇谋可归结为才能素质。

最早系统论述领导素质的是《周礼》,大司徒“以乡三物教万民而宾兴之,一曰六德:知、仁、圣、义、中、和;二日六行:孝、友、睦、姻、任、恤;三曰六艺:礼二乐、射、御、书、数”。领导者须具备这样的素质,才能做到“正德、利用、厚生”三事。其中,“六德”和“六行”,是对道德素质的具体要求,“六艺”则是对才能素质的具体要求。这“三物”被后人视为领导者素质论述的“先王法典”,总的说来领导者是德才兼备,即包括道德素质和才能素质两个方面。

后来的帝王将相以及学者继承并发展了上述理论。唐太宗说:“为政之要,唯在得人,用非其才,必难致治。今所任用,必须以德行、学识为本”。魏征强调,’j卜才行兼备不可用也。”王安石提出“立教”、“习行”、“学艺”应以《周礼》中的“三物”为宗旨,认为领导者必须德才兼备。

在德才关系方面,古人一般认为领导者应“以德为先,才次之”,这就是所谓“德者,才之师”。我国古人以立德、立功、立言为“三不朽”,其中以立德最难。“大学之首,在明明德。”何谓“明明德”?即《帝典》中的“克明峻德”。司马光认为“聪察强毅之谓才,正直中和之谓德。才者,德之资;德者,才之帅也。……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夕,才德全尽谓之‘小人’。可见,领导者应该德才兼备,以德为帅。作为最高的领导者,元世祖忽必烈、明太祖朱元璋和康熙大帝均赞成这种观点,康熙说:“联观人必先心术,次才学,心术不善,纵有才学何用!”(((康熙政要•择官)))

道德素质的内涵非常广泛。《礼记•大学》认为:“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如果领导者有了修养和人格魅力,就能树立威信,实施有效的领导。我们可以把领导者道德素质分为两面:一是个人道德素质,二是为政道德素质。

个人道德素质是领导者个人在修养、礼仪、操行方面的素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论述:

1.器宇开阔。孔子强调待人应以忠恕为本,“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徒。”(((孔子家语}))。《菜根谭》认为:“君子当存含垢纳污之量,不可洁独行之操。”领导者应该有器量,能受善言,能容贤才。因为统筹全局,领率众人,规划长远,必须器宇开阔。

2.勤劳耐苦。孔子认为“敏则有功”。曾国藩认为习劳则神钦,为政作官,一定要“耐烦”,能受辛苦,能忍诸多繁杂之事。“古之圣君贤相,若汤之昧旦王显,文王日员不逞,周公夜以继日,坐以待旦,盖无时不以勤劳自励,大禹之周乘四载,过门不人,墨子之摩顶放踵,以利天下,皆极俭以本身,而极勤以救民。”

3.俭省廉洁。作为一个领导者,首先要节制欲望,省俭奉身,“夫安人宁国,惟在于君无为则人乐,君多欲则人苦。联所以抑制自损,克己自励耳。”(((贞观政要•务农)));其次,“为俭可以助廉。”(《宋史•范纯仁传》);第三,领导者应“公则自廉”(钱琦:《钱子语测•法语})),在处理公私问题上要出于公心,才可能保持廉洁。

为政道德素质是指领导者在从政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对国家、君王、民众的道德素质:

1.精忠报国。领导者为政必须精忠报国。孙子认为将“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唯民是保,而利于主,国之宝也。”吴起也认为将帅“师出之日,有死之荣,无生之辱。”孙中山认为“中国固有的道德,首称是忠孝”,忠于国家,忠于民族,忠于职守,是每个领导者所必备的素质。

2.仁善爱民。领导者应该仁者爱人,“已欲立则立人,已欲达则达人”。孟子认为,取人为善,与人为善,人之善,则取以益己,己之善,则与以益人,连环相生,故善端无穷;彼此抱注,故善源不竭。领导者应有仁善爱民的道德素质,象舜禹一样对待人民,关心人微。

3.刚直事君。古人虽强调忠君,但并非强调盲目忠君,搞“愚忠”。而是强调忠于明君。孟子认为:“民为贵,社被次之,君为轻”。各级领导者不能枉道事君,成为一姓之家奴,要公而忘私,敢于为国家之利益,为民众利益向最高领导者直言进谏。

关于领导者才能素质的论述,可以从多个方面论述。诸葛亮认为,将帅的素质,不仅仅是军事和经验,而且是“揽英雄之心,严赏罚之科,总文武之道,操刚柔之术,礼乐而敦诗书,先仁义而后智勇。”(《诸葛亮集•将才》),谋士之才“思若悬泉,奇谋不测,博闻广见,多艺硕才。”(((诸葛亮集•三宾》)。清世宗认为高级领导者的才能素质必须全面。

我们认为,领导者的才能素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论述:1.富有见识。对于领导者来说,“识”是判断能力。裴行俭曾说:“士先器识而后文艺”,袁枚也认为:“学如弓弩,才如箭簇,识以领之,才能中鹊。”领导者应当审时度势,高瞻远瞩,视利害,辩安危,明盛衰之源,能成败之端,知去就之节;同时,能见微知著,础润知雨,“履薄霜而知坚冰至”。2.知人晓事。曾国藩认为:“居高位,以知人、晓事二者为职,”领导者有举贤、察才、制人、用人、教人的能力,能通过《六韬》中“六守八微”来观人和知人,能通过《吕氏春秋》的“八观六验”来考察人才。同时,领导者也应该有“晓事”的能力,《孙子兵法》认为:“为将者要知五事,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日法”。3.敏而好学。《论语》开章强调“学而时习之”,说明领导者应该具备学习能力。学习不仅从书本上学,更要从实践中学;不仅要从自己的经历中学,还要从别人的智慧中学习。“纳谏”,“从策”,“资群议”,都是“假人之长,以补己短”的重要方法。更重要的是,领导者应该“仰观天文,俯察地理,师法天地自然”,成为“上知天文,下习地形,中察人情的饱学之士。”

关于道德素质和才能素质的关系,除以上的德为才主的观点外,还有唯才是举的观点。曹操认为,领导者素质应以才能素质为主,他在《求贤令》中指出:“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恒何以霸世!今天下得无有被褐怀玉而钓子渭滨者乎?又得无盗嫂受金而未遇无知者乎?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苏询也持这种观点,他曾批评所谓的“重贤贱能”的选人方法,认为真正的贤才,是指治国平天下的人才,而不是那种一味循规韬矩,专讲仁义、礼、智、信的所谓“道德之士”。清世宗选择官吏时要求德才兼备,但在有才而不肖者和贤而无才者之间,宁取前者而放弃后者,那些安行徐言,庸碌圆滑,决非有德之人,而是“禄蠢”。如何评价这两种观点,魏征说得透彻:“天下未定,则专取其才,不考其行;丧乱既平,则非才行兼备不可用也。”(((资治通鉴•唐纪》),因此,《长短经•自序》有“三代不同理,五霸不同法”的说法。在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环境中,对领导者素质的要求也不同,打天下以才力为主,唯才是举,守天下以德为主,德为才帅。

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国内政治清明,形势安定,对于领导者而言,当然强调德先才后。但我们并非仅是“守成”以求稳定,而是更需创业,更需有才之士;在以发展为主题的世界环境中,国际竞争加剧,更需唯才是举。因此领导者应该注意吸取古人处理德才关系的经验,根据不同的情境恰当处理好德才之间的关系,以合乎时代的要求。

古代领导者素质探索责任编辑:陈老师    
  • 上一篇资讯: 农村人口素质理论思考
  • 网学推荐

    免费论文

    原创论文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论文首页 |原创论文 | 论文专题 | 设计下载 | 网学软件 | 论文模板 | 论文资源 | 程序设计 | 关于网学 | 站内搜索 | 网学留言 | 友情链接 | 资料中心
    版权所有 QQ:3710167 邮箱:3710167@qq.com 网学网 [Myeducs.cn] 您电脑的分辨率是 像素
    Copyright 2008-2020 myeducs.Cn www.myeducs.Cn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09003080号 常年法律顾问:王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