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学网为广大网友收集整理了, 建筑外墙隔热涂料的研究进展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随着科学技术与社会生产的快速发展,以及国家一系列有关节能减排的政策法规颁布,能源和环境越来越成为全社会日益瞩目的两大问题,从而为节能和环保提出了更高要求。建筑能耗在人类整个能源消耗中所占比例一般在30%~40%,且其中绝大多数是采暖和空调的能耗。建设部在2002年印发了建筑节能“十五”计划,积极推进建筑节能,有利于改善人民生活和工作环境,建筑工程研究论文保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减轻大气污染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缓解地球变暖的趋势,是发展我国建筑业和节能事业的重要工作。隔热涂料是一种近年来发展的新型功能型涂料,将其用于建筑物的表面可达到降低建筑物内部温度,减少空调等能源消耗的目的。
目前国内外对此种涂料的研究方兴未艾,隔热材料经历了一场由工业隔热保温向建筑隔热保温的转变,隔热涂料是隔热保温材料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在众多的隔热材料中,建筑隔热涂料以其经济性、使用方便和降温效果好等优势,而被广泛地接受和得到大量的应用。
阻隔型隔热涂料的隔热机理阻隔型隔热涂料的隔热机理比较简单,是一种通过热传递的阻抗作用实现隔热的被动式降温涂料。一般采用低导热率的组合物或在涂膜中引入热导率极低的空气,以获得良好的隔热效果。通常具有堆积密度比较小、导热性能低、介电常数小、耐化学腐蚀性强等特点。选择耐候性好、韧性好、成膜性好的基料,并辅以合适的分散剂、阻燃剂、成膜助剂等,使隔热骨料粘结在一起,涂覆于设备或墙体的表面形成具有一定厚度的保温层,从而达到隔热保温的功能。反射型隔热涂料的隔热机理通常太阳的辐射光谱分为3个光谱区:紫外区0.2~0.4μm,建筑研究论文占太阳能量的5%;可见光区0.4~0.72μm,占太阳能量的45%;近红外区0.72~2.5μm,占太阳能量的50%。由此可见,太阳能量主要集中在波长为0.4~1.8μm的可见光和近红外区。因此,如果研制的反射型隔热涂料在此波长范围内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越高,涂层的隔热效果就会越好。反射型隔热涂料就是通过选择合适的树脂、金属或金属氧化物颜料、填料及生产工艺,制得高反射率的涂层来反射太阳热,从而达到隔热降温的目的。
辐射性隔热涂料的隔热机理通过辐射的形式把建筑物吸收的热量以一定的波长发射到空气中,从而达到良好隔热降温效果的涂料称为辐射隔热涂料[1]。为了得到良好的红外辐射效果,首先必须使红外辐射能顺利地穿过大气层发射到外层空间。大气层的红外辐射主要来源于大气中的水蒸气、二氧化碳和臭氧及悬浮微粒,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水蒸气和二氧化碳。在波长为8~13μm的区域内,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的吸收能力较弱,这样就使大气层对8~13.5μm的红外辐射有很高的透过能力。因此,要使涂料在8~13.5μm波段内有高的发射率,必须加入此波段范围具有高峰吸收值的物质,增强辐射涂层在此波段范围的辐射能力,红外辐射物吸收了辐射热能而改变和加剧了分子内部的运动,使粒子能态级产生从高到低的热发射,从而降低被辐射物的温度。2国内外建筑隔热涂料的研究现状
国内建筑隔热涂料的研究现状我国建筑保温隔热涂料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发展和应用的,当时主要研制应用于一些形状不规则的高温管道、设备表面的保温隔热涂料。投入应用的商品有“涂敷型复合硅酸盐绝热材料”、“复合硅酸盐保温涂料”、“硅酸镁保温材料”、“稀土保温涂料”等。由于这类涂料需要耐高温,因而一般不能使用有机基料,而是使用能够耐一定温度的无机硅酸盐类材料,例如水泥和水玻璃等,再加上所使用的绝热填料也主要是一些硅酸盐类材料,例如石棉纤维、膨胀珍珠岩和海泡石粉等,因而这类涂料被称为“硅酸盐复合保温隔热涂料”。建筑研究史论文随着环保日益受到重视,到20世纪90年代初人们在硅酸盐复合保温隔热涂料的基础上开发了用于内墙墙面的隔热涂料,并根据内墙墙面的环境情况,改变了基料以无机类材料为主的情况,而是采用聚乙烯醇缩醛胶、合成树脂乳液等有机基料为主的胶黏材料,有的涂料将无机粗质轻填料改变为有机材料。
例如聚苯乙烯泡沫颗粒并适量地应用了废弃材料,使涂料的成本降低,绝热性能提高。近年来,建筑外墙隔热受到了高度重视。建筑隔热涂料也开始从内墙隔热保温向外墙转变。随着节能减排和环保要求的日益严格,建筑隔热涂料尤其是外墙隔热涂料会得到更好的发展。
转载请注明,本文来自网学http:///
温馨提示:以上为我公司为您提供的部分建筑小论文,如需建筑论文,建筑硕士论文,建筑职称论文请您联系我们客服,或拨打咨询热线:021-5851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