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导读:在新的一年中,各位网友都进入紧张的学习或是工作阶段。网学的各位小编整理了理学论文-历史教课中的素质教育的渗入的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工作和学习顺利!
一、利用历史内容,提高学生的爱国情感
道德素质是体现在意识和行为各个方面的。在历史课堂上,老师既要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又要让学生付诸实践,因为只有真正的道德行为才能对社会发生作用。比如:在“抗日战争”这一课程的学习过程中,老师可以给学生播放一些相关的影视资料,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学生们学习历史的兴趣。在播放影片的过程中老师可以进行讲解,播放完后,鼓励学生积极提问和发表观后感,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增加爱国意识,体会到抗战英雄的伟大,明白成功需要付出汗水的道理,引导学生树立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志向。与此同时,老师可以向同学介绍其他的战争片,让历史的学习不再枯燥,也不局限于课本。学生们的整个学习态度会得到很大的转变,会觉得历史越学越有趣。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们真切的感受到那些革命者的崇高思想,不断的向同学们灌输爱国主义情怀。让学生体会到现在和平的世界是多么的来之不易,战争是多么的让人深恶痛疾。学生在课堂上增强了爱国主义的情怀,懂得民族团结的力量,这也大大的提高了学生的道德素养。
二、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电教媒体加强素质教育
1、利用音乐、歌曲来丰富课堂教学。现在大部分学生都是喜爱音乐的。所以通过寻找和播放与知识相关联的音乐,是一个很好的教学方式,在音乐的搜集方面,老师可以亲力亲为,也可以鼓励学生一起进行寻找。这样,历史课堂会伴随着这些优美的音乐进行,老师通过讲解音乐中所隐藏的内涵,来传授相关的历史知识,让历史课堂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进行,这样既有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也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快速把握,陶冶情操。这是那种全程照书本讲课的传统枯燥教学方法不可能达到的成果。
2、利用录音,录像资料来优化教学。通常学生们对于图片、影视、音乐都具有极大的兴趣,所以我们通过利用多媒体设备,在教学中加入节凑、画面等元素,为同学展现生动的历史情景,将那些枯燥抽象的历史理论知识转化成趣味十足的影片、图片等,这样不仅可以陶冶学生们的情操,还能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老师可以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和动员学生们进行相关资料的搜集,在课堂上进行分享。
三、重视实践教学
历史的教学应该要体现全面性,所以要做到历史知识和实践的统一,因此,老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还应该提供实践机会。因为历史会留下痕迹,我国各地的文明古迹就是见证。因此,在学校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老师可以带领学生参观那些重要的遗迹,把遗迹和课本的知识联系起来进行讲解,这样可以加深同学们的印象,迅速消化知识,是素质教育实践的有效方法之一。当然,有些学校的条件无法满足这样的要求,老师们则可以组织学生去拜访一些工厂和乡村,因为,在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了飞跃的发展,中国面貌焕然一新,老师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农村和工厂,让学生感受一下变化,把同学们按各年级和各课题进行分队,有序的进行活动,然后,在课程结束后,督促学生们填写报告和观后感,这样既可以让学生掌握知识,还能发散学生思维。
综上所述,在现代化教育改革的情形下,高中历史教学中素质教育的推行是势在必行,是社会发展的需求,所以,老师应该不断的努力创新,担负起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任。老师要注重历史学科本身特点和教学实践的结合,让学生们发散思维,成为学习的主体。同时老师要不断的进行教学创新,通过自己高素质的能力推动历史素质教育的发展。
作者:彭忠英 单位:四川省都江堰市青城山高级中学
历史教课中的素质教育的渗入责任编辑:陈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