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学网为广大网友收集整理了,美术教育中的创新教育,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创新教育在中小学美术中的实施途径
(一)课堂理论教学在中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老师从课堂教学的内容出发,根据不同的特点而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从而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养成。并且,老师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过程中,要在课堂训练的基础上,加强学生在课后外对美术的实际运用。在美术课堂的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将美术理论与创新意识进行有效的融合,从而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课外实践教学老师可以在对作业和命题进行精心的设计和考虑的基础上,经常性的引导学生主动的观察身边的事物,然后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思考和想象,创造性的将课堂中的美术理论与生活实践相结合,最后再通过自己的理解和想法,将课外的实际观察完美的呈现到自己的美术作品中。
第一,美术理论与生活实践相结合。首先,老师要帮助学生养成认真观察生活、仔细品味生活的习惯,通过身边不同的事物、不同的人,为自己的作品中增添丰富的情感和经历。此外,老师还需要为学生设计合适的命题,然后给与学生足够的鼓励和信心,使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从而出色的完成命题。
第二,基本训练与创新意识相结合。基本功的训练对技能的养成显得尤为重要,而在中小学的美术教学中,写生练习就是训练美术基本功的最有效途径,让学生在写生练习的基础上,理解并掌握各种美术理论知识,从而促进学生观察能力、感悟能力以及创造能力的培养。因此,在美术课外实践教学中,老师应该使学生的基本训练与创新意识相结合,从而使美术的技巧训练与学生的情感表达进行完美结合。
第三,模仿与创新相结合。在学生的基础训练中,老师应该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在模仿的基础上进行自主性的创新。所谓的“模仿”与“创新”就是指,在自然的物体或其他的绘画作品的基础上,对作品中的结构和体积等进行合理的分解,然后再采用创造性的思维对分解的作品元素进行重新的排列,最后再组成全新的画作,并以此来表达学生对原有作品的深层次、多角度的理解和认知。老师经常性的鼓励学生对作品进行大胆的分解及再创造,不仅能提高学生对学习美术的热情和兴趣,还能使学生在新奇的视觉感受中,促进创新思路的拓宽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本文来自于《教育论坛》杂志。《教育论坛》杂志简介详见)
二、结束语
总而言之,中小学美术教育是一门具有很强创造性的学科,为了促进创新教育的有效实施,在美术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并积极的引导学生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并利用创新的教学方法,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促进学生创造能力以及实践能力的培养。笔者相信,通过老师的科学引导以及学生主动性的发挥,那创新教育一定会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得以有效的实施。
作者:王伊韩 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国际现代设计艺术学院
美术教育中的创新教育责任编辑:田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