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免费论文 原创论文 论文搜索 原创论文 网学软件 学术大家 资料中心 会员中心 问题解答 原创论文 大学论文导航 设计下载 最新论文 下载排行 原创论文
返回网学首页
网学联系
最新论文 推荐专题 热门论文 素材专题
当前位置: 网学 > 论文模板 > 理学论文 > 正文

人才素质理论促进素质教育

来源:http://myeducs.cn 联系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作者: 用户投稿 来源: 网络 发布时间: 14/11/25

本文主要为广大网友提供“人才素质理论促进素质教育”,希望对需要人才素质理论促进素质教育网友有所帮助,学习一下!

一邓小平人才素质理论的深刻内涵

纵观邓小平教育理论,他最关注的一个思考对象就是人才,他站在世界发展和国家民族未来前途的高度,始终关心人才、重视人才,对新时期人才素质的要求有过许多重要的论述。

(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知识分子是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的科学论断是邓小平人才素质思想的理论基础。邓小平同志科学地论述了社会主义社会中知识分子的阶级属性、社会地位和作用,明确指出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依靠和骨干力量。“人是生产力最活跃的因素……。劳动者只有具备较高的科学文化水平、丰富的生产经验、先进的劳动技能,才能在现代化生产中发挥更大的作用。”〔1〕他把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同劳动者的素质一起,看作我国国力和经济发展后劲的决定因素,强调要重视教育,全社会都要关心和支持教育,把我国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巨大的人力资源优势。

(二)邓小平人才素质理论的核心内容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真正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邓小平同志始终把人才的发现、培养和使用同党、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相联系,把人才作为重要资源摆到了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主导因素的战略地位。他认为现代社会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就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知识和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竞争是核心。他强调指出:“现在我们国家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不是四个现代化的路线、方针对不对,而是缺少一大批实现这个路线方针的人才。道理很简单,任何事情都是人干的,没有大批的人才,我们的事业就不能成功。”〔2〕“改革经济体制,最重要的,我最关心的是人才。改革科技体制,我最关心的还是人才。一个人才可以顶很大的事,没有人才什么事情也搞不好,……我们现在不是人才多了,而是真正的人才没有很好地发现,发现了没有很好地起作用。全党全社会都要真正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真正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3〕面对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人才素质的激烈竞争,邓小平同志曾经深情地说:“我们也希望中国出现一大批三四十岁的优秀科学家、教育家、文学家和其他各种专家,也只有有了成批的杰出人才,才能带动我们整个中华民族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4〕“要做好引进国外智力和派遣留学生的工作,加强与国外的教育交流合作,把尽快地培养出一批具有世界第一流水平的科学技术专家,作为我们科学教育战线的重要任务,要珍视人才,人才难得呀!”〔5〕

(三)邓小平人才素质理论的目标要求是德智体全面发展,质量标准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早在1978年邓小平同志就指出:“我们的学校是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人才的地方。培养人才有没有质量标准呢?有的,这就是毛泽东同志说的,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6〕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就要在培养人才的目标上达到又红又专。邓小平同志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申又红又专的重要意义,并对红与专的辩证关系作出了深刻的阐述。“红”是指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我们的社会主义国家,自觉自愿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专是指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和业务水平。红与专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专不等于红,但红一定要专。不管你搞哪一行,你不专,你不懂,你去瞎指挥,损害了人民的利益,耽误了生产建设的发展,就谈不上是红,不解决这个问题不可能实现四个现代化。〔7〕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邓小平同志十分重视培养社会主义新人和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他强调要教育全体人民做到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四有”是社会主义新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培养“四有”新人是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

(四)坚持“三个面向”是邓小平人才素质理论的基本战略取向。邓小平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主动适应世界高新技术革命的发展趋势,高瞻远瞩地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8〕“三个面向”是我国当代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战略取向,也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本途径和战略取向。他从当今世界科技文化迅猛发展的大环境中对我国教育改革及人才培养提出了紧迫的要求,把民族振兴的希望寄托予教育。“三个面向”的核心内涵是创新。“创新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不竭动力。”〔9〕要面向新世纪,加快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进程,更新教育观念,实现教育手段、教育内容和教育体制的现代化,不断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水平,把学校变成培养和造就千百万具有全面素质和高度竞争力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阵地。

(五)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教师是发展教育事业的主要力量。“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育。”〔10〕江泽民同志也指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是科学文化的传播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11〕在教学活动中,党的教育方针能否得到贯彻,培养目标能否实现,教师起着主导作用。培养学生丰富的精神境界必须用教师的人格力量去感化,教师的品德学识、举止风度无时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建设一支具有良好的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保证。邓小平同志十分关心和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指出:“教育战线愈来愈重要,各级教育部门不能不努力提高现有教师队伍的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要提高教师的水平,包括政治思想水平、业务工作能力以及改进作风等。”〔12〕

二用邓小平人才素质理论指导和推进全面素质教育。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教育在综合国力的形成中处于基础地位,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各类人才的质量和数量,这对于造就和培养我国二十一世纪的一代新人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面对全新的挑战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崭新课题,必须以邓小平人才素质理论为指导。

(一)用素质教育的观点确立育人的目标和任务。邓小平的人才素质理论,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重才、识才、选才、求才、育才、容才和用才。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育人,就是做人的工作,因此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必须从习惯于只注重专业文化知识的灌输转向注重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从习惯于单一的、模式化的共性要求转向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完善的人格,尤其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品质和创造能力。努力实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与个性化的统一,人文精神与科学素养的统一,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的统一。使学生不仅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开拓创新能力,而且具有高尚的灵魂,具有正确的伦理道德和责任感。正如1998年5月在巴黎召开的第一届世界高等教育研讨会上发表的《世界高等教育状况白皮书》中指出的:“高等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高素质毕业生和负责任的公民。”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为社会作出贡献。

(二)要以深化素质教育为重点,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一方面带来了人才市场的繁荣与竞争观念,另一方面,市场观念的确立给高等教育和大学生的发展注入了极大的活力,但市场的不确定因素多、功利趋向强等弊端,也给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这些无疑给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因此,要加强研究和指导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改进教育管理工作。一要做到工作中心前移,更多地关注改革和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使工作具有预见性和先进性。二要做到工作层面下移,要贴近学生,树立全面育人意识,加强学生政工干部队伍建设和班主任队伍建设,提高全体教职工的育人意识和育人水平。三要积极开拓素质教育的新领域,加强对人才培养规律的研究,探索素质教育的新方法、新途径。四要加强实践性环节,使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接受教育、磨练意志,增强承受挫折和挑战的能力,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和开拓创新的能力。五是要加大毕业生就业指导的力度,为大学生成功走向社会提供优质服务。

(三)注重养成教育、完善育人机制、提高育人效益大学生素质的提高,关键在养成。一要靠教育和环境的影响,二要靠学生个体的自身努力,要努力营造良好的素质教育氛围,把提高素质变成大学生的自觉行为。按照邓小平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四有”目标和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北大百年校庆大会上向青年学生提出的“四个统一”的要求去努力。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育人机制,最大限度的发挥学校、社会、家庭的育人积极性,激发大学生奋发向上积极成才的潜能,提高育人的整体效益。养成教育主要有三个层次,一是使学生懂得基本的做人的道理,学会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学会与人交往的基本技能;二是通过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发挥学生参与社会活动的积极性,培养对他人、对集体、对社会的责任感,培养健全的人格;三是通过“两课”(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政治教育课)教育和丰富的第二课堂实践活动,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从理论的高度正确认识和分析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从而自觉的从行动上实践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从思想上接受科学的理想价值观。并自觉地内化为精神,外化为行动。在育人机制上要合理的制定各类人员在素质教育过程中应承担的任务、履行的职责,建设一支结构合理、功能互补、务实高效的育人队伍,形成齐抓共管,各有侧重的网络式的育人机制,这样党的教育方针才能在各个环节上得到贯彻落实,推动全面素质教育的顺利进行。

人才素质理论促进素质教育责任编辑:陈老师    
  • 下一篇资讯: 农村人口素质理论思考
  • 网学推荐

    免费论文

    原创论文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论文首页 |原创论文 | 论文专题 | 设计下载 | 网学软件 | 论文模板 | 论文资源 | 程序设计 | 关于网学 | 站内搜索 | 网学留言 | 友情链接 | 资料中心
    版权所有 QQ:3710167 邮箱:3710167@qq.com 网学网 [Myeducs.cn] 您电脑的分辨率是 像素
    Copyright 2008-2020 myeducs.Cn www.myeducs.Cn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09003080号 常年法律顾问:王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