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导读:在新的一年中,各位网友都进入紧张的学习或是工作阶段。网学的各位小编整理了硕士毕业论文-浅析地方台纪录片的“人文关怀”的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工作和学习顺利!
硕士艺术毕业论文怎么写,小编为你提供一篇浅析地方台纪录片的“人文关怀”的范文,作为您的参考,希望您喜欢!
摘 要:从大的趋势来看,中国影视业已经迎来了纪录片的春天,但地方台纪录片由于重理性思辨,轻人文关怀,绝大多数纪录片栏目出现尴尬的生存困境。如何摆脱困境,地方台纪录片必须树立全新的创作理念,关照这个时代人的基本思想,以平民的视角、平实的内容、平和的语言,让节目的历史感和现实感彰显出来。要用最新的纪录片创作理念把“人文关怀”贯穿于节目生 产的全过程,要以观众为本,与之建立起平等对话与双向交流的关系。才能在纪录片中体现出“人文关怀”。
一、引 言
“人文关怀”是近些年媒体的热门话题。简单的理解,“人文关怀”就是对人的关怀。“人文”是一个内涵极其丰富而又很难确切指陈的概念。“人文”与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人的独立人格、人的个性、人的生存和生活及其意义、人的理想和人的命运等等密切相关。人文关怀就是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怀、对人的尊严与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对人类的解放与自由的追求。“一句话,人文关怀就是关注人的生存与发展。就是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
“电视纪录片作为文化含量最高的电视艺术形态,是外界了解一个社会、民族、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的最好途径和最佳方式”。如何在纪录片中体现“人文关怀”是纪录片创作者任重道远的一个话题,可以肯定的是,“人文关怀”与电视纪录片的传播质量以及价值取向密切相关。2012年6月,随着央视九套纪录频道的开播,一大批体现“人文关怀”的纪录片进一步走进公众视野,这为纪录片如何体现“人文关怀”提供了成功范例。作为地方台纪录片创作,节目创作的形式与理念正处于转型时期,而这种转型的困扰,如果从文化意蕴的角度来看,主要表现在节目“人文关怀”不够。作为地方台纪录片编导,由于社会环境和个人思维等因素,很容易陷入模式化、表象化,缺乏对主题的深度挖掘,流于仅仅对过去的文化符号作自我揣测和表面化解读。地方台纪录片创作者对历史与人文的视听表现,重理性思辨,轻人文关怀。这种传播形态与娱乐化、世俗化的观众审美趋向拉开距离。
天水电视台《人文天水》栏目开播于2003年,是甘肃地市级城市最早开办的纪录片栏目,也是天水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主打的一档精品栏目。九年来,《人文天水》栏目秉承纪实的原则,围绕天水的历史文化、人文胜迹、民俗风情等等,对天水文化进行了全方位、多视角、多手法的宣传。九年的文化坚守,使该栏目成为甘肃城市台最具影响力的人文类纪录片节目。
文化的坚守固然可贵,但市场的法则却不容跨越,2012年年初,坚守了九年的《人文天水》栏目退出了天水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黄金时段,栏目出现了进退维谷的两难境地。《人文天水》似乎习惯于宏大的叙事论理,却忽视了节目的故事性,节目没有体现人文类纪录片应有的“人文关怀”,在业界中影响比较大,但在观众中反响不够,一定程度上显得曲高和寡,作为地方台纪录片创作, “人文关怀”应该成为纪录片创作中必须加以考虑的原则,它应该贯穿于纪录片创作的全过程,包括从选题、采访到表现形式的选择。用“人文关怀”表现普通人的生存状态,用最为恰当的视听语言表现大众的心声,这既是对受众的尊重,也是地方台纪录片生存与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地方台纪录片体现人文关怀的思考
目前,地方台纪录片栏目普遍面临生存的困境,那么,怎么样才能在同时满足讲述故事、普及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