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导读:在新的一年中,各位网友都进入紧张的学习或是工作阶段。网学的各位小编整理了硕士毕业论文-浅析经济法案例教学的实践的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工作和学习顺利!
摘要:案例教学注重学生实践性应用能力的训练,也是现代教学的必然要求。经济法的案例教学具有师生互动、系统化和引导功能;在教学实施中,案例的选取、教学方法和手段等要做到科学性。可以通过案例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达到教学目标。
关键词:案例教学;经济法
经济法是高等职业院校财经大类专业的必修课之一。这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较强的课程,它的理论性体现在法的基本原理和经济法大量的法律法规中;它的实践性则是经济法的实施、经济法对实践的指导以及经济法的社会效果等方面。在教学中,如果讲授书本理论,就会显得枯燥、抽象;如果仅实践教学,不讲授基础知识,则没有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工具。
如何在理论与实践中找到一个最佳的契合点,使学生既掌握法律法规理论知识,又明了它在现实工作中的意义,增加教学的趣味性、互动性呢?为此,带着这个问题,经过几轮的教学实践,我采用案例教学法辅助理论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1 经济法案例教学的优点
案例教学法,就是把案例呈现学生面前,请学生进入被描述的社会情景现场,并担当相应的社会角色,从事案例事实的认定和法律法规的运用。它能培养学生系统地掌握专业理论,提高综合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具有如下优点:
1.1 全员参与的互动性案例教学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在教学中,师生之间双向沟通,学生之间互相交流。改变了学生被动学习的状况,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交流总结,互相启发,共同提高,合作学习。教师运用案例这一中介,让学生身临其境,学生参与性强,主动性与积极性都得到了极大的发挥。同时案例教学法中的典型案例,都是为说明问题而设立。针对这些问题,结合案例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去把握,找出问题的本质所在,提出建设性意见和解决的方法。这种方式不仅让学生运用已掌握的知识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发挥主观能动作用,而且提高了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2 前后贯通的系统化根据一般的教学规律,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必然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系统化则显得尤为重要。在期初课程整体设计中,将所有教学案例与教学内容大体对应;并在具体分析案例中,注重知识点的入手,渐渐向较高或者更高的问题推进,同时注重保持各个案例的承接和过渡,保持教学的连贯性,从而达到贯通的效果。
1.3 积极有益的引导通过对案例的情景再现、讲述和评析,使学生置身于社会的客观情景中,基于各个不同利益取向和意图寻求足够的现实来支持其主张,从而达到理论探讨与逻辑化知识体系相吻合。这样既强化了理论知识,又加强了学生对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
2 经济法案例教学的具体操作
2.1 精心选取案例案例教学法所运用的教学案例,不能信手拈来,做成简单的案例堆砌。所选案例一定要精确、恰当。
首先,收集案例是前提,也是教案和讲义的支撑。主要有以下几个渠道:一是可以从《今日说法》、《焦点访谈》等电视媒体上收集;二是可以从《法律日报》、《江城日报》等报纸杂志上收集;三是可以从网站上收集,如中国法律信息网、中国民商法律网;还可以从发生在校园里和校园周边地区的事件以及名人明星的个案中收集。这些典型案例最能反映法律内容和形式,同时案例的真实性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
其次,教学案例应带有目的性和针对性;教学案例的针对性,能强化经济法教学的目的性,同时,便于学生集中精力地加以学习并适应,深入领会教材的重点知识。例如:在讲授《劳动法》时,所选取的案例不光要让学生有兴趣,更主要的是使他们重点了解劳动合同的订立、解除和发生纠纷的解决途径,为他们即将走上社会,产生很大的帮助,有了维权的意识和方法。同时,要注意所选取案例的开放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