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免费论文 原创论文 论文搜索 原创论文 网学软件 学术大家 资料中心 会员中心 问题解答 原创论文 大学论文导航 设计下载 最新论文 下载排行 原创论文 论文源代码
返回网学首页
网学联系
最新论文 推荐专题 热门论文 素材专题
当前位置: 网学 > 网学资源大全 > 求职招聘 > 正文

学佛问答

来源:http://myeducs.cn 联系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作者: admin 发布时间: 13/09/05
【网学提醒】:本文主要为网上学习者提供学佛问答,希望对需要学佛问答网友有所帮助,学习一下吧!

  问:什么叫学佛?什么是佛?

  答:学佛就是学佛的思想和行为。“思想”是理,通过对现实的思考和观察,知道生命是苦,苦自五蕴,明白世界上的一切是无常的,不可住,所以不执着,不贪求,一切可以放下;“行为”是事,修正自己的行为,持之以恒,万缘放下而证道果。佛是清净,净无杂染,一切随缘而作,不造作。

  问:我的心很容易散乱,集中不起来怎么办?

  答:我教你个方法,你念“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连续的念,不要间断。如果还有妄想,就再加“南无大智文殊师利菩萨”。这样前面一句还没有念完,后面一句就顶上来了,你还有时间去打妄想吗?

  问:请问什么叫禅?

  答:禅是空空如也,无相无念。所以古德说“禅不可说”,因为有说就是有相有念,那就不是禅了。简单的说,禅就是外不着相,内不动心。现在很多人谈禅,把禅当成一种文化,或作为生活哲学,这和禅的本义是背道而驰的。

  问:学禅和往生西方矛盾吗?

  答:不矛盾。禅是上根人才可以接受的,离相离念,不执着相,不生分别心。如果求往生西方,不但一定靠得住,还可以得个上品生。这就如同你已经是一个大学生去了,要你去中学生中,不是鹤立鸡群吗?

  问:什么叫参禅?

  答:参禅是后来的大德们为了应对一些根性较顿的学人而立的,释迦牟尼佛住世时没有专门的参禅,达摩祖师和六祖大师时期也没有参禅一说。所谓的参就是对各人不同的问题而提出的疑情。释迦牟尼佛住时,有一人经常生病,就来请教世尊,世尊问:“你的身体有病,心有病吗?”这也可以当作参话头。譬如参“念佛人是谁?”这个话头是对念佛着相的人提的,你念佛不着相,这个话头对你就没有作用。参话头没有一定的,目的是为了治疗你的病。譬如我们看到一个自己喜欢的东西,一心想得到,这是起了妄想的病了,这时候可以起一个话头来参“喜欢的人是谁?”这是个很好的话头,参明白了,就悟了。

  问:是不是说学净土的人是下根人?

  答:不可以这样说。佛说的一切法都是根据不同根性的人说的,法法殊胜。净土宗的很多大德也都是上根人,要知道一个人学佛修行在今生能有进步,是经过无始劫以来所聚善根福德所至,并非一朝可成的。即使他今生成就了,也是经过了无始劫的修行的。在过去世也是念佛求生净土的,但是为什么没有去成呢?为什么还在这个娑婆世界呢?这是因为我们修的不好,在临命终时不能做到一念清净,不能万缘放下。因此,不可以有分别的心。

  问:《金刚经》和《心经》都说无一法可得,“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是不是说就不需要念佛,持咒,诵经,礼佛了呢?

  答:不是。我们知道佛法有大中小三乘,但是《金刚经》和《心经》是最上乘的大法,是最究竟圆满的,需要证入,非一般人可以参透。念佛,持咒,诵经,礼佛是必须的,因为这是积累我们的福德利益,培养我们的清净心,增长我们的善心善行。随着学佛的不断精进,慢慢就明白什么是无相无念了。对于初发心学佛的人,千万不可以说“断灭相〈《金刚经〉语”,否则容易断人慧命。

  问:“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如果没有理想,是不是象个行尸走肉?

  答:佛法是积极的,不是消极的。但是要知道“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因此不要执着过去现在和未来。一切随缘而作,缘来则应,缘去不留。不要逆缘,不要拒缘,更不要攀缘。一切法都是缘起而有,既然是缘,不管是善缘还是恶缘,都应该欣然接受。

  问:怎么检验自己的知见和修行呢?

  答:依佛所说的“三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诸行无常”是通过观察和思考,知道一切现象不是真常的,都是假有,都是虚幻,有这样的知见就是正见。“诸法无我”是通过实际的修行而证悟一切法没有“我”的存在,“我”也没有一法存在,我们认为这个色身是我,但是他是要灭的,归于腐朽;我们认为金钱财富是我的,我可以去享受,但是金钱财富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也不是你的。“涅槃寂静”是寂默,归于自性道体,不生一法,无有一相,万缘放下。修行就是修自己的贪嗔痴三毒,使自己的内心清净。三毒尽,三界出。“诸行无常”是理悟,“诸法无我”是证入,“涅槃寂静”是道果。在理上符合“三法印”的即是正法,在事上符合“三法印”的即是正行,在果上符合“三法印”的即是正果。

  问:《阿含经》经常出现这样四句偈语:“此生以灭,梵行已立,所作已作,不受后有。”请问如何解?

  答:这是建立在观照五蕴皆空的基础上的,如果你的五蕴还没有通过观察和实证而达到空的状态,就不可以这样说。这样说也只是口头上的东西,没有真实的体悟。五蕴是由我们的六根,六尘,六识(总称十八界)而来,它覆盖了我们的自性的光明,也是我们苦的根源,因为我们认为五蕴就是我。通过实际的修行,体证了五蕴皆空,知道五蕴不是我,我不是五蕴,我不在五蕴之中,五蕴不在我之中。一法无我,我无一法。所谓的“此生以灭”是说没有我,哪里有个生?故为“灭”。没有生当然就没有死,生死已断;“梵行已立”,梵是净的意思,“梵行”就是净行,净而无染,无着,无相,无念,无贪嗔痴。学佛人要建立净行,一切都有因果,净行得到的果报就是净的果,净就是与自性相应,就是佛;“所作已作”,过去作过的已经做了,不要去执着,不要去留恋,佛说十二因缘是介绍我们的生命在六道轮回原因,如果我们断了“爱,取”,这个轮回就没有了,那就是出了六道;“不受后有”,十二因缘里导致我们在六道轮回的主要原因是“受,爱,取,有”,“受”就是接受,受用,简单的说就是心动,心动就是受。别人骂你你发怒,别人夸你你高兴,看到一样东西自己想得到等等,这都是因为心动了,心不动就不受。“爱”是贪着,“取”是奢求,"有"就是业因,有了业因就要轮回.断除了"受,爱,取",就断了业因,自然不会在生死轮回了.

  问:若人临命终时,心不能静,要不要念佛求往生西方?

  答:要!若人临命终时,心不能静,当知对五蕴还没有看空,还有“我”相“我”念,有“我”相“我”念就有执着,有放不下,妄想妄念不断,只有求阿弥陀佛加被,求生西方。念佛忆佛是为了止住妄想妄念;若可以万缘放下,五蕴皆空,了无牵挂,即可入道。

  问:《阿弥陀经》说“若人临命终时,一念清净,即可往生西方。”那么我现在不学也不修,就在临命终时一念清净,不是也可以往生西方吗?

  答:是的。问题是你能在临命终时一念清净吗?一念清净说的容易,做起来难,如果没有真实的修行的功夫,是不可能做到的。所以,不要以为我现在不学不修,到时候就可以做到。不能真正的体悟到五蕴是无常的,就不可能放下万缘,不放下万缘,你清净的了吗?有位学佛人,住在寺庙,诵经持佛号看上去都很用功。但是在面对病痛的时候,就喊“妈呀妈呀”,把阿弥陀佛全忘了。这样的情况很多,所以在你现在没有病痛的时候你可以这样说,当你有了病痛的时候,就不会这样说了,更做不到一念清净。因此,修行是功夫,要用心去体会,化作自己的本能,不是耍耍嘴皮子。一念清净就是没有染着,了无牵挂,和《金刚经》里说的无相无念是一回事。

  问:当面对生死和病痛的时候,从理上讲我们基本上都知道。但是真的境界现前的时候,理就不管用了,这时应该如何去做?

  答:你的意思是说,我们平时都会说五蕴不是我,一切是空,但是当真的面对生死病痛的时候,就什么也空不了了,该喊爹还是喊爹,该喊妈还是喊妈。这就是平时不注重“行入”的结果,只是把佛法当成知识学问去说了,当然不能应对现实的境界。那么应该怎样面对这样的境界呢?我的经验是:对于病,能治当治,不能治就一切随缘。对于痛,不理它,不管它;任她,由它,随便它;看着它,观察它,不要理会它。这样还有什么病什么痛呢?是谁在病谁在痛呢?

  问:现在有很多人解说佛法不如法如理,应该如何去分辩?

  答:没有什么如法如理,也没有什么不如法不如理,一切法都是佛法,哪怕他就是信佛而不学佛,哪怕他就知道一句“阿弥陀佛”,也应该起恭敬心,因为这是对他智慧种子的熏习。学佛修行的人心量要大,要能包容一切。那么还有什么是如法如理或不如法不如理的呢?要知道法本来就没有啊,哪还有什么善法邪法呢?。所谓心能转物,邪法也是善法;心若迷惑,善法也是邪法。所谓的“转”就是你自己的心正,念正,你就是一个净水设备,不管是什么水到你这里就变的清洁干净。什么是“正”?可以看前面对《三法印》的解释。学佛修行的一个关键就在一个“转”字上,烦恼一转即成菩提,邪法一转即成善法......

  • 下一篇资讯: 求佛——经典佛缘箴言
  • 网学推荐

    免费论文

    原创论文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论文首页 | 论文专题 | 设计下载 | 网学软件 | 论文模板 | 论文资源 | 程序设计 | 关于网学 | 站内搜索 | 网学留言 | 友情链接 | 资料中心
    版权所有 QQ:3710167 邮箱:3710167@qq.com 网学网 [Myeducs.cn] 您电脑的分辨率是 像素
    Copyright 2008-2015 myeducs.Cn www.myeducs.Cn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090030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