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网学网为您推荐的交通运输-第三物流与我国传统储运业 ,希望本篇文章对您学习有所帮助。
作者:丁嵩冰
1.传统储运业面临的压力与动力
传统的观点认为,交通运输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的高速发展,各种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和市场竞争程度日益增加,人们对这一传统观点的认识发生了变化。近些年来,物流管理与物流技术在工业发达国家得到了广泛的承认、应用和发展。人们已经认识到,包含交通运输在内的包括产品的生产、流通和消费过程中诸环节的综合物流系统,已成为国家经济在高起点上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随着现代科技、管理和信息技术在物流系统中的广泛应用,物流行业已成为适合于市场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之一。
我国物流领域的管理体制脱胎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经过改革开放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的一级、二级、三级批发和零售的固定流通模式被打破,流通结构有了较大的调整,物流业有了一定的规模。
从宏观上看,由于管理体制不顺,长期以来在我国经济领域里,物流并不是一个独立的产业,而仅仅是一个若干行业的综合与协作,主要包括交通运输、邮电通讯、商业物资和对外贸易等行业。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上述行业在政企分工的前提下通过资产联合,使物流成为独立产业已成为可能。但是,由于管理体制改革滞后,部门分割、政企不分的状况依然存在。目前,交通运输行业中铁路、公路、航空仍分属不同管理部门,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货畅其流”的阻力。
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消费者的时间意识、效益意识、质量意识竞争意识不断加强,都十分重视商品流能的快速、低耗,所以要求运输快速、直达、准时、便利运输、仓储、报关、搬运装卸、配送,流通加工等一体化的“物流服务”正在成为商品流通市场发展的主要方向,同时,第三方物流服务业也正在蓬勃发展。
据统计,欧盟15国内的运输企业每年运送的货物达120亿吨,相当于人均40吨。专家估计,运输公司根据合同为特定的公司提供运输、仓储和高价值服务的“合同物流’’服务将成为欧洲物流业中发展最快的领域,每年的需求量将以两倍的速度增长。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在取得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同时,生产社会化对物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储运服务模式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综合物流发展的要求。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这种模式已经发生变化,相互之间的界限开始逐渐被打破。生产与消费以及将两者紧密联系起来的流通等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将被“物流”综合在一起,形成为以市场为导向、以满足客户要求为宗旨、获取系统总效益最优化的适应现代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新兴行业。
2.朝气蓬勃的第三方物流
作为一个朝阳产业,物流行业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关注,不仅出现了大量中小型提供第三方物流服务的物流公司,一些大型国营运输机构也纷纷将服务方向由单纯的运输服务转向全面的物流服务。第三方物流服务为企业带来商机,同时也带来企业管理和客户服务质量两方面的巨大挑战:如何保证按时到货率?如何将物流信息反馈给客户?如何完成库存调配?……对于第三方物流服务商、仓储物流中心,无法提供面向全过程物流管理的服务,就根本不可能争取到任何大客户的物流业务。物流企业的追求物流业是介于供货方和购货方之间的第三方,它以服务作为第一。
“物流”是企业的基本功能之一,连结生产与营销;使原料经由生产制成产品,再通过营销送达消费者手中,然而整个流程相当强调流畅与整合,以达到整体的目标。长期以来,工业领域有一种趋势,为了发挥外部资源的作用,要求把第三方活动和公司内部的业务流程集成在一起,利用第三方物流企业作为管理供应链成员的一个途径。越来越多的企业集中力量发展自身的长项,把一些工作采用外包的形式分出去。这一现象促进了第三方流的快速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物流业也同国民经济其他部门一样有了较大发展,主要表现在:改革了流通管理体制和流通组织形式,逐步形成了以市场调节为主的运行机制;加强了对交通、通讯等物流基础设施的投资,提高了物流技术装备水平。与物流相关的交通运输、信息通讯、仓储、包装和配送等各行业都有较快的发展。
然而,物流质量主要由物流时间、物流费用和物流效率来衡量。中国物流业由于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物流质量总体水平比较低。另外,已经形成的社会物流系统与企业物流系统由于管理的目的、手段不同,两者不能有效地结合和协调发展,也对物流合理化产生不利影响。
然而,目前中国储运行业中的许多大企业,拥有庞大的储运能力,但只能揽到一些低层次的储运业务,难以承接全方位的物流服务业务。而另一方面,国内和国外的第三方物流服务业蓬勃发展,对储运企业提供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3.存在的差距
为了解我国传统储运业的发展现状以及外资物流公司的发展概况,笔者在一些国有和外资物流公司做了一段时间的调研,在对两类公司的管理、运作等方面做了细对比和分析之后,认为许多方面反映出我们国内的物流公司还很欠缺,要向国外同行学习和借鉴。
首先,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外资公司普遍花大力气在正式业务发展起来之前把基础设施搞好,例如,进驻上海市外高桥保税区里的外资物流企业danzas—aei,仓库里采用高层货架等配备先进的进出库操作工具,监控设施采用3com公司的优质产品及服务,这首先就给客户一个放心的感觉,有利于争取客户,特别是对产品附加值高的客户。然而,在调研期间,我在一家国有仓库里看到的是相对落后的设施,在没有高层货架,而又有大量货物进仓的情况下,采用两三层托盘堆叠的’方式储存货物,且不说这样的堆放对货物会造成什么样的具体损害,单单是看到这样的堆放方式就让人有一种不踏实的感觉。让人感到欣慰的是,在调研活动结束前不久,这家国有仓库开始着手建立自己的高层货架。
其次,高质量的基础设施建设要求的是有较高素质的操作者,只有较高素质的操作者对先进的设备进行操作,才能在最大程度上减少货损。另外,如今众多物流公司纷纷介入高附加值货物的供应链,对外语的要求也相应提高。对物流公司而言,管理者和作业人员的外语水平直接影响到公司承接高附加值货物的能力,这—方面是国有物流公司的弱点。
第三,信息系统建设和应用方面,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外资企业,对企业信息系统都给予极高的重视,以danzas—ael为例,分布于全世界的每个分公司都有数台终端与总部的主机相联,几乎所有数据的处理都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其客户可以在任何时候查询货物状态,甚至可以精确到货物在仓库的哪一个货位上,分驳中心还可以应客户的要求,按照单个货物的产品号码发运货物。因此,客户可以非常精确地控制库存、调拨货物;公司内部的通讯系统非常完善,同时gps系统也被应用在货物跟踪上。
然而,令人吃惊的是danzas—aei的终端采用的并不是先进的设备,而是连图片也不能显示的老式旧m终端,实际运作强调的是稳定性,而不是片面的先进性。相比之下,国内由于计算机普及得较晚,计算机配置相对来说还要高一些,但是出于技术、资金及网络条件等原因,对网络的应用还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大多还停留在单机操作的阶段。
发展第三方物流要求在基础设施、人员素质、信息系统等多方面加强建设。在以电子商务为前提的物流技术方兴未艾的今天,高质量的基础设施、高素质的人才、高可靠性及高效率的信息系统是企业竞争力最直接的体现。我国传统的储运企业的改革,必将对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发展产生强大的推动力。
转自:集装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