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为广大网友提供“国产商业电影应该给观众传播什么开题报告”,希望对需要国产商业电影应该给观众传播什么开题报告网友有所帮助,学习一下!
开题报告
学号 学生姓名 学院 新闻传播学院
专业年级 广播电视新闻学
指导教师 职称
设计(论文)题目 国产商业电影应该给观众传播什么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及意义:
传统的电影学研究在一般层次上注重的是关于电影内部的系统研究。其中包括电影语言研究,镜头研究,美学研究乃至于电影史的研究。其实无论是巴赞,麦茨还是维尔托夫,他们在最初的电影研究上在电影的视听领域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比如巴赞的长镜头,麦茨的电影语言,维尔托夫的眼睛派。他们让电影变成了真正的电影。他们以及他们那个时代的电影学家让电影成为了现在的视听电影,成为了真正意义上供人们享受,让人们惊喜和欢呼的电影。进一步说,他们在怎么样拍摄电影,为什么拍摄电影上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但是,在解释电影,在解释当下当电影不再是电影的情况时,却没有发出自己的声音。
当代中国的影视学者更多的是把眼光放在了更为广阔的宏大叙事与理论建构上。伴随着中国体制变革下的媒介产业化运动,电影在各种层面上进行着理论的升华和发展,但是基于最基本的本土性理论和思维却是严重的失语。在普遍借鉴西方理论套用借以解释当下的电影时,存在了普遍的消化不良,在泛文化研究,后现代研究的浪潮中缺乏独立,自主的思考与创见。这尤其表现在电影学的研究领域,尽管基于电影是传播媒介的属性没有任何的争议,但是理论界却往往把电影和传播切割开来。电影更多的被归为艺术领域进行泛文化的研究与精读,而分裂了作为传播媒介个体的属性和特点,作为传播工具的作用与方法,作为传播模式的影响和受众的接受与反馈,忘记了电影给观众的思想和行为带来了影响。
电影的传播研究是从电影一开始就出现了的,只是由于电影的太多分支和电影的特性在把握与认识上的偏差,电影的传播研究并没有引起学者的注意。世界电影史上的经典电影《一个国家的诞生》(Birth of Nation),曾经引起了受众共同的疑问,即该电影是否可能对观众产生不良的影响。而那部电影的效果恰恰是大众传播效果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这样说,电影的传播从一开始就是作为传播学研究的对象和工具登上历史舞台的。与电报不同,电影一开始就是作为传播大众文化的媒介登上历史舞台的。电影的发展非常的迅速,自1895年巴黎出现了第一家电影院以后,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就由一个“新奇的玩意”进化成了一种主要的大众娱乐形式,而自1905年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在北京的丰泰照相馆诞生后,电影就再也没淡出过国人的视野,电影在传播过程中对人们的生活也造成了不容忽视的影响,有些更直接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处事态度。
毕业设计(论文)研究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在国内片场商业化运作化越来越浓的情况下,国产电影愈发呈现出功利的特点,大一批粗制滥造,风格低俗的作品充斥着银幕,各路电影人似乎放弃了影片的思想内涵,忘记了电影作为一种大众传播工具所担负的责任,倒是更愿意在技术和资本上下功夫,回顾中国电影百年历史,其中堪称经典的必定是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于一体的,电影给人的感觉是积极向上,引人向善的。国产电影存在的价值不应该只满足于迎合票房,低俗地麻痹观众的神经,而应该具有引导与建构文化的功能,引导人们远离假恶丑,弘扬真善美。在中央大力倡导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时期,电影人更应该保持对民生苦乐的责任心,担负起弘扬优秀民族精神的重任,拍摄出能够反映社会民生与人文精神和净化观众心灵引人向善的的作品来。
毕业设计(论文)研究方法、步骤及措施:
主要参考文献:
李立,《当电影遇上传播——电影传播的状态分析》,重庆工学院院报,2005年09期
曹毅梅,《论中国电影传播业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原兴伟,王林,《中国电影的繁荣靠什么》,瞭望新闻周刊,1996年48期
述曾,《中国电影劲吹“大片风”》,当代电影,1998年01期
李堕,《命悬生死的抉择——中国电影制度改革》新闻周刊,2003年46期
李道新,《中国电影的民族记忆与文化历程》,福建艺术,2004年01期
郑宜庸,《互动的观看表演——电影传播中的受众分析》东南学术,2005年06期
李道新,《中国早期电影叙事的优良传统》,电影艺术,2006年04期
李道新,《建构中国电影传播史》,人文杂志,2007年01期
李安,《中国电影的传播环境探析》,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刘利,张路光,《电影传播的文化意义与话语权》,电影评介,2009年08期
李永全,《国产电影:了解自己了解世界》,瞭望新闻周刊,1997年43期
张韩慧,《电影艺术于亚文化传播的意义》,新闻爱好者,2010年22期
金春郊,《电影传播形态分析》,电影文学,2011年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