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请注明来源:毕业论文 myeducs.cn 需要其他论文可去论文范文查找。免费毕业论文下载
呼啸山庄》希斯克利夫形象论(一) 《呼啸山庄》希斯克利夫形象论 汪丽霞
内容摘要:《哼啸山庄》的主人公希斯克利夫是一个恶魔式人物,小说揭示他从人到魔,再从魔到人的转变,而他对凯瑟琳的爱是促使他从世俗人一一人间魔鬼——复苏为人一一永远在魔鬼与人之间这一复杂性格转变的纽带。本文通过探讨这一人物的精神元素、性格内涵、存在意义,从而进一步剖析这一人物的思想内涵与时代原因。
关键词:《呼啸山庄》 希斯克利夫
自1847年艾米莉·勃朗特《呼啸山庄》出版以来,其主人公希斯克利夫就一直被评论不休,无论是被谴责还是被推崇。希斯克利夫显示了一种水久的魅力,就像逗留在“蒙娜丽莎”的嘴边的笑微笑,似乎是一个难以猜透的谜,相信在将来仍然会被不同的读者破译。希斯克利天虽然外表上不失其绅士风度,但内心却隐藏着“雷电和火”般的激情和“既无礼貌也无教养”的野蛮人心理。他能把两个家庭;引向毁灭,为了爱情,他也敢于打开死人的坟墓而去拥抱情人啦尸体。在他身上,专注的爱与专注的恨是交织在一起的,因此其感情的强烈程度是一般人难以想象和承受的。下面我们就来探讨这个从人到魔,再从魔到人,且集荒原气质、灵魂之爱、残酷的复仇于一身的复杂的灵魂形象。
世俗人的荒原气质
尽管只会“叽里咕噜四下呆望”、“黑得简直像从磁鬼那儿来的”,可怜的希斯克利夫却是作为一件“上帝的礼物”出现在呼啸山庄的。老恩萧在利物浦冰冷的街头发现这个被遗弃的儿童后,用大衣将他襄成圈抱在怀中带回庄圈,自此缓缓展开了他的命运历程。
然而仅仅是出现在庄园的第一天,希斯克利夫便在心理上给庄园的生活带来了波动。当老恩萧拿出被挤碎的小提琴时,辛德雷的哭声隐合了对于这个外来者的憎恨,那个小凯瑟琳也因未得到可爱的鞭子而向他啐去。因此,我们说,这一特殊人物的出现,打乱了庄园正常的生活。而更为重要的是,它激发起人的品性中善与恶、美与丑的对立。
所幸的是,希斯克利夫在这种压抑的环境中依然发展着最为普遍的人间感情:在与小凯瑟琳常接舷中,他们之间生发出了爱的绿芽。这种不完全自知的爱,令他能够完全默默忍受来自辛得雷以及其它人的一系列折磨与歧视。
当然,我们不能因为希斯克利夫备受屈辱而将他视作“善”的化身,在他的心理,集中了人性中的几乎各个方面。正像女仆所言:“他不麻烦人仅仅出于顽强,而不是出于宽厚”。自己的一匹小马腿瘸了,便借口向老恩萧报告被打之事来要挟辛得雷,以便强取他的小马。这件小事透露出希斯克利夫性格中阴暗甚至无赖的一面。我们能从中觉察到一些仇恨的种子正在他幼小的心灵中萌蒡,这是一个被压迫在底层的弱者通常具有的畸形心理。
正是这一综合复杂的性格特征让我们感受到希斯克利夫这一人物形象的真实,作为人,作为小说中普通的“人”,他过着一种普通的世俗的生活。
对他来说,只要遵循理性的约束,这世俗的“人”的生活似乎不会被打破,有期望的生活中总存有力量。但是凯瑟琳遇到温文而雅的埃得加后,心怀倾慕,私下应婚,对女仆的表自揭示出当时的矛盾心理:
“在凡是灵魂存在的地方一一在我的灵魂里,而且在我的心里,我感到我是错了。
嫁给埃得加,我并不比到天堂去更热心些。世上每一个林墩都可以化为乌有,我绝不能够答应放弃希斯克利夫。
我对林墩的爱像是树林中的叶子:我完全晓得,在冬天变化树木的时候,时光便会变化叶子。我对希斯克利夫的爱恰似下面的恒久不变的岩石……”
现实的行为与无力的表白最终背离,凯瑟琳嫁给了埃得加。这不妨被视作种绝望中的期望。然而这一切恰为希斯克利夫听到,“他从凳子上站起采,不声不响地悄悄出去了。”是的,既然庄园中唯一让他留恋的美的东西将要消失,也就意味着庄园世俗的生活要将他摈弃在外,他有什么理由选择留下呢?
从此,希斯克利夫结束了呼啸山庄虽然屈辱却也现实的“人”的生活,但是读者明白,这个悲愤中挟着仇恨离去的少年并不会自此消失,在他性格里,善与恶、美与丑交织出一副悲剧的画面。
艾米莉将自己崇尚的荒原精神赋予了希斯克利夫。在艾米莉看来自然是原始的、野性的,它给人的绝不是妩媚、宜人的美,而是苍茫、狂暴的崇高感呼啸山庄一一听到疾风暴雨所发出的咆哮声的山庄,这儿可真是一个美丽的乡间,在整个英格兰境内,不相信能找到这样一个与尘世完全隔绝的地方,一个厌世者了。严峻有余,文雅不足。
他是个恶魔,一个没被驯服的人,不懂文雅,没有教养,一片长着金雀花和岩石的荒野……一个凶恶的,无情的,像狼一样残忍的人……
有一个可尊敬的心灵,真实灵魂的人……
或者是只恶兽,徘徊在羊与羊群之间,伺机跳起采吞灭它……
这些都说明一个问题:他被雕琢得不成人形,他的性格四分五袋。他的悲哀在于他过于坚韧不拔,成为千刀万剐被雕琢的对象。
人与魔鬼的区别在于,前者是理性中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语,而后者乃是不受任何道德、法律等理性因素约束的“恶”的力量的代表。在希斯克利夫由“人”通往“魔’’的道路上,作者并未着墨。九月,醉人的傍晚,当流浪多年意外发迹的希斯克利夫走进画眉山庄时,在女仆瑞莉眼中,他似乎更像文明社会的绅士:
“这是一个高大强壮身材很好的人…….一种半开化的野性还潜伏在那凹下的眉毛和那充满黑黑火焰的眼睛里,但已经被克制住了。他的举止简直是庄重,不带一点粗野。”
林墩夫人为他的到来兴奋得不知所以,而希斯克利夫也与她一样“过于沉在相互欢乐里,一点儿不觉得窘。”
对他来说,回到庄园的目的根本是报复辛得雷,然后“自杀以避免法律的制裁”,不过林墩夫人的一个眼神让他赶掉了这介念头。在这一过程中,埃德加之妹伊莎贝拉则不可抗拒的爱上了希斯克利夫,并以嫉妒的言语揶揄嫂子:“我爱他胜过你爱埃德加,而且他可以爱我的,只要你让他爱。”凯瑟琳的回答却意味深长:
“希斯克利夫是一个没被驯服的人……求求你别妄想他在一副严峻的外表下深深埋藏着善良和恋情!他不是一块粗糙的钻石一乡下人当中的一个含珠之蚌,而是一个凶恶的、无情的,像狼一样残忍的人。我从来不对他说,‘放牙这个或那个敌人吧,因为伤害他们是不正大光明的,残酷的。’我说,‘放开他们吧,因为我可不愿意他们被冤枉。’……他不会爱上一个林家的人。但是他也很可能跟你的财产和继承财产的希望结婚的。贪跟着他成长起来,成了易犯的罪恶。这就是我对他的写照。”
读到这里,也许我们会认为这些恶毒的评价只是证明了一种嫉妒之心,那是一个与世隔绝的天堂。环境的单调别致以及荒凉,长期生活在这种环境的人有着极端的偏执怪异的举止或性情,是不足为奇的。生活的单纯与集中,乡野的孤独与广芜,造就灵性激切而偏执强烈的情感也是自然的事情。希斯克利夫所生存的大环境是隔绝尘世的呼啸山庄,它与人物的性格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果是在一座城堡,希斯克利夫的性情也许不会这样。
乡下花草树木都是极灵性的东西。每天生活在其中,情感必然陶醉得十分理想美好,最起码能有美好的想象。自然,出生在这种环境里的人是天然成长,后天雕琢的。人本来就具有真诚强烈的情感与最冲动的原始态。而后天的克制、教育以及雕琢更符合平常的情理。希斯克利夫与狂暴的大自然是同质的:他是荒原风暴的孩子,具有荒原的气质。
希斯克利夫与荒原是一体的,少年时代就喜欢和凯瑟琳像自然的精灵一样在荒原上奔跑。他有着荒原风癣般强悍的个性,表现为极强的体力和极强的心理承受力。他得了麻疹,也倔强得不懂得诉苦:他为了一匹小马承受住了辛得雷扔过来的铁称砣和送来的冷拳。可以说:强悍的希斯克利夫在受虐待的同时顽强地生存着,毫不软弱。
艾米莉认为,“荒野中蕴藏着一种伟大的精神,一种狂乱、强烈、不屈不挠的意志。人在自然中与之交流,就生成一种可责的性格,这种性格要冲决一切,直至自身灭亡。.’希斯克利夫恰恰具备艾米莉认为的这种可贵性格。希斯克利夫在荒原中孕育了坚韧的性格,在荒原中汲取可以摧毁一切的瞎人力量,因而也只有希斯克利夫才可以爱并恨着。
荒原气质是希斯克利夫的精神元素,直接影响着他的爱情和复仇。
人间魔鬼的爱恨情仇
因为爱情拯救无知野蛮的心灵,因爱情变得风度翩翩,因爱情把自己雕琢成一个高雅的人。他已经长成一个高壮且有优美身材的人,笔挺的仪表,面容表情老成果断,且赋予才智……这是他在听到凯瑟琳有关嫁给他不幸福的话逃跑后回来的样子。
他被雕琢得焕然一新,不见从前任何低贱的痕迹。一种半开化的野性还潜伏在那凹下的眉毛和那充满熏黑火焰的眼睛里,凯瑟琳最了解这一点,当她与伊莎贝拉因希斯克利夫发生争执时对瑞莉说:“告诉她希斯克利夫是一个怎样的人——一个野性不改的蛮子,没有教养,也不曾开化,简直是一片无毛的荒野,只有荆棘和砂石。”在她眼中希斯克利夫实在是一个凶恶的,无情的,像狼一样残忍的人,一个能够吞噬一切的魔鬼。
此时的希斯克利夫已完全把握到掌控整个呼啸山庄、画眉山庄的最佳方式与时机,他开始微笑一一简直是在狞笑一一而且沉入凶险的冥想中(女仆瑞利语)。故事情节朝着女主人公的预言展开着。
希斯克利夫是后天雕琢的。他必须适应这里的一切,他是一块混沌的石头,可雕。他心身已遍布伤痕,原形已经模糊。由此他的美是疼的,他的疼是鲜活深刻的。他心身受伤惨重已不可避免,所以他具有强烈的复仇意识,深重的忍耐力与超凡的情感,也不足为奇。
希斯克利夫生存的全部意义就是他和凯瑟琳的爱情,凯瑟琳受文明和地位的诱惑,为了成为“乡邻间最伟大”的女人,嫁给林墩。失去另一个自我使希斯克利夫如置地狱之中。被遗弃的愤怒必然要掀起仇恨的风暴一一希斯克利夫恨所有他认为拆开他和凯瑟琳的人。他恨林墩,林墩代表了文明和地位,是诱惑者,插入他和凯瑟琳的二人世界;他恨辛得雷,是辛得雷将他赶出客厅,意味着将他赶出文明,而凯瑟琳正是受文明的诱惑离开了他;希斯克利走在荒原中孕育的狂暴天性一旦受到伤害,就产生了这种毁坏性的异己力量。这种异己力量往往是狂暴的,残忍的,非理性的,在他折磨辛得雷的儿子哈里墩时就表现出这种残酷与非理性。但这种异己力量与希斯克利夫的本质是矛盾的,他的每一个损害别人的行为都给他自己带来了巨大的痛苦,损害越大,痛苦越深。他用虐待狂的语言把这种痛苦讲了出来:“我决不怜悯,虫子越挣扭,我就越要压出他的肠肚!这就像长牙,越疼我就越使劲磨。”希斯克利夫折磨所有的人,也包括他自己。他从折磨中寻求复仇的快慰,从折磨中感受痛苦的欢乐,又在这种欢乐中感受深深的痛苦。
我们看到,荒原背景上有两个希斯克利夫:现实层次中,他头脑清醒,手段狠毒,目标坚定地贯彻他的复仇计划;在超验层次中,他是痴情的,多年来始终与死去的凯瑟琳联系,总觉得凯瑟琳那不安宁的灵魂就在身边。爱情和复仇构成希斯克利夫的一生。一个是受害者,一个是破坏者,希斯克利夫患了人格分裂症,他承认:“她死后他疯了。”剧烈情感导致弱者癫狂的事例,世上并不少见。呼啸山庄》希斯克利夫形象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