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免费论文 原创论文 论文搜索 原创论文 网学软件 学术大家 资料中心 会员中心 问题解答 原创论文 大学论文导航 设计下载 最新论文 下载排行 原创论文
返回网学首页
网学联系
最新论文 推荐专题 热门论文 素材专题
当前位置: 网学 > 网学资源大全 > 相关资料 > 正文

浅谈关于历史与社会史料教学的几点思考

来源:http://myeducs.cn 联系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作者: 用户投稿 来源: 网络 发布时间: 16/03/03

本文主要为广大网友提供“浅谈关于历史与社会史料教学的几点思考”,希望对需要浅谈关于历史与社会史料教学的几点思考网友有所帮助,学习一下!

转载请注明来源:毕业论文 myeducs.cn 需要其他论文可去论文范文查找。免费毕业论文下载
浅谈关于历史与社会史料教学的几点思考 浅谈关于历史与社会课堂史料教学的几点思考

 摘要:史料是进行历史思维的基本素材和对象,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引进史料,有助于学生真实地、近距离地感知历史,有助于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观点。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运用课本中的史料,精心编排,适当补充,通过学生阅读,教师讲述和精心设计的思考题拓展教材,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
 关键词:历史与社会 史料教学 思考
引言
 史料是进行历史思维的基本素材和对象,史学的研究主要是依据历史资料进行的,离开了这些基本的历史材料,历史知识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因此,史料的运用成为中学历史教学中的重要任务。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引进历史资料,反映了历史学科的学科特色。笔者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在历史与社会课堂中运用史料教学,谈谈几点个人体会。
一、史料的运用应注意兴趣与能力培养相结合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兴趣和创造性呈正相关联系。而要把内在的动机转变为思考的能力,就需要教师在历史教学中运用科学的方法,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即只有在这兴趣被撩起后,才会引起学生在认识历史本质方面有所探究,有所进展。历史教材中的史料不少内容生动有趣,真实地再现了历史现象,正确的使用它可以成为激活学生思维的诱因。
 例如: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工业革命的兴起》一课,理论性较强,内容枯燥乏味,为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以运用马克思、思格斯的《反杜林论》中的一段话:“当革命的风暴横扫整个法国的时候,英国正在进行一场比较平静的但是威力并不因此减弱的变革。蒸汽核心的工具把工厂工业变成现代的大工业,从而把资产阶级社会的整个基础革命化了。”接着就是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恩格斯所说的“比较平静的变革”究竟是什么呢?当学生回答出就是指工业革命后,我又提出了另外两个问题:“看了这段材料后,你能说出工业革命的含义是什么?工业革命最早从哪个国家开始的?”在丰富的史料面前,再结合教材的内容,学生完全进入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历史情境,激发起学生对工业革命最早开始于英国的思维兴趣。在分析了工业革命为什么首先在英国发生后,笔者再出示了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的一段话:“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工场手工业也不能再满足这种需求。于是,蒸汽机就引起了工业中的革命。”使学生真正理解了工业革命在英国首先发生是历史的必然。这样不但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且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二、史料的运用与课堂教学进程有机结合,做到“史论结合,论从史出。”
 史料是我们了解过去,建立历史知识的媒介,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遗留的痕迹。只有理解了史料和历史之间的关系,才能理解历史知识的本质,理解了历史知识的本质,才是真正认识了历史。因此,史料是历史教学的必要前提和基础。在课堂教学中,如果能运用典型史料充实教材,自然有机地穿插于授课全过程中,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做到史论结合,论出史出。比如:八年级下册《黑人是怎样来到美洲的》一课,涉及到如何正确评价哥伦布的问题。学生的讨论无外乎两个方面:一则说哥伦布是个魔鬼,是他造成了亚非拉地区长期的贫穷和落后;另一则说他是天使,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为了能客观公正地评价哥伦布,我同时出示了两段《评价论(哥伦布学术文库丛书)》的材料。
 材料一:“哥伦布即使不是海盗世家,也是半路出家的殖民主义海盗。他嗜金如狂,被黄金的咒语驱使去美洲探险。他不可能有逻辑思考,是心理状态存在某种混乱的疯子,毫无人性,给美洲印第安人带去的是种族灭绝的大屠杀。”
 材料二:“哥伦布航行就性质而言,的确是殖民掠夺的征服,是对印第安人的奴役与杀戮。但他接受了人文主义进步的思想,开辟了抵达美洲新航线,为欧洲原始资本积累做出贡献,而且他在辟航之后,美洲印第安人才走出原始进入文明。”(美)莫星逊:“即使不谈哥伦布所建功勋巨大意义,就论人品性格,这位伟大航海家也引人入胜,发人深省。他有坚定的宗教信仰,爱好科学知识与幸福理想,向往新生事物,富有审美感……有向往与发展我们文化教学事业的一切抱负。”
 学生通过对这两段材料的分析,就很容易认识到哥伦布的一生是充满着传奇色彩的,他的命运牵动着整个世界的发展。
 他率领121人,分乘三艘多桅轻快帆船,开辟了抵达美洲的新航线,改变了世界封闭隔绝的状态,使世界开始走向整体;但哥伦布的远航,是在黄金的驱使下去美洲探险的,带来的是种族灭绝和亚非拉地区的长期贫困和落后。在此基础上就容易形成对哥伦布的完整的评价。这样既拓宽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又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又比如:八年级下册《全民族的抗战》一课时,在讲述当日本侵略者的铁蹄开始践踏祖国神圣国土的时候,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推行了什么政策以及为什么要推行这样的政策时,笔者给出了四段史料:
 材料一:九·一八事变时,蒋介石说:“中国枪不如人,炮不如人,教育训练不如人,机器不如人,工厂不如人,拿什么和日本打仗呢?若抵抗日本,顶多三天就亡国了。”
 ——冯玉祥《我所认识的蒋介石》
 材料二:政府现在既以此案诉之于国联行政会,以待公理之解决,故以严格命令全国军队,对日避免冲突,对于国民亦一致告诫,务维持严肃镇静之态度。
 ——民国政府《告全国民众书》
 材料三:1931年8月22日蒋介石在南昌讲话说:“中国亡于帝国主义,我们还能当亡国奴,尚可苟延残喘;若亡于共产党,则纵肯为奴隶亦不可得。”
 材料四:1931年10月,国民政府密使许世英赴日本谈判。许世英代表蒋介石声称:“如果日本能担保中国本土十八省的完整,则国民党可同意向日本……让出东北。”
 以上四则史料通过学生阅读,教师讲述,并设计思考题和答案,引导学生既可以得出“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实行的是“不抵抗政策”这一结论,还可以根据史料全面地分析出蒋介石为什么要实行这一政策,弥补了教材因这方面材料的缺乏而增加了学生理解教材的难度,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一教学过程,培养了学生“论从史出”的观点。
 三、史料的运用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历史的过去性增加了中学生理解历史的难度,很大情况下学生只是一知半解地了解教材现成的结论,严重制约了其历史思维能力的发展。史料能比较生动地反映历史的本来面貌,既深化和活化了教材,又拓展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帮助学生准确地领悟历史。如八年级上册《丝绸之路与大运河》一课,在叙述“大运河”时,对其评价问题教材只是一笔带过,这妨碍了学生对大运河的全面认识,教学中笔者引入了以下四则材料:
 材料一:“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
 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材料二:“帝王兴亡世几重?风流犹自说遗踪。
 但求死看扬州月,不愿生归驾九龙。”
 材料三:“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
 东南四十三州地,妈尽膏脂是此河。”
 材料四:“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上述四则材料虽各有片面性,但如果我们能够把它们总结起来看,却不难得出这样的评价:一方面大运河的开凿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满足了隋汤帝个人的享乐,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隋朝的灭亡;但另一方面,也在客观上有利于南北的商品交流,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这是不能抹杀的。
 总之,历史与社会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史料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运用史料,创设历史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激励学生的主动学习精神,由此产生积极的思维气氛;通过补充史料,加强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全面认识某一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从而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起学生思维能力的广阔性;并且在使用中始终将培养学科素质与能力的提高放在极为重要的位置,这也正是探究型课程中使用史料最高和最终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吴于廑 、齐世荣.世界近代史篇[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2]杜维运.史学方法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3]王钢城.历史教学问题[J].北京:XX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浅谈关于历史与社会史料教学的几点思考......
  • 上一篇资讯: [相关资料 ]
  • 下一篇资讯: 精心设问
  • 版权所有 QQ:3710167 邮箱:3710167@qq.com 网学网 [Myeducs.cn] 您电脑的分辨率是 像素
    Copyright 2008-2015 myeducs.Cn www.myeducs.Cn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090030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