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导读:在新的一年中,各位网友都进入紧张的学习或是工作阶段。网学的各位小编整理了相关资料 -如何写好硕士、博士论文的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工作和学习顺利!
研究生的硕士论文和博士论文,既反映着研究生对其所学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也集中地体现了研究生的辩证思维技巧和理论创新精神。对文科研究生而言,其知识面的宽和窄,实际业务能力的强与弱,对社会实践理解得深与浅,以及思想表达水平的高与低,大体上都可以从学位论文中看出个究竟来。或许能够这样说,在很大的程度上我们可以就一篇硕士或博士论文对研究生的专业综合素质做出判断和评价。学位论文对研究生们的极端重要性,以及他们写好学位论文炽热的主观愿望和认真态度,为保证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质量创造了良好的前提。最近几年笔者通过参加经济学研究生硕士、博士论文的指导、评审和答辩,在目睹青年研究生学业巨大进步的同时,也明显觉察到某些研究生学位论文的不足。下面就如何写好硕士、博士的学位论文,从选题、构思、准备、创新、写作、文字技巧等几个方面谈谈我的体会。
一、选题
选题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论文的成功与失败。选题好,不但自己写起来得心应手,而用理论创新多,实践意义强。反之亦然。选题的基本原则:
(一)从自己的兴趣出发。一个人对一件事情没有兴趣、爱好,就不可能认真钻研,对不感兴趣的题目不可能写出好文章。硕士、博士论文不是奉命、指定作文,都是自己选题。选题首先要从自己的爱好出发,这很重要,它最能调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要把写好学位论文作为自己最大的快乐,最大的满足,这都要以热爱自己的选题、倾心于自己的选题为基础。
(二)从平凡中捕捉。经济生活与社会生活密不可分,在日常的学习、阅读、思考过程中,与老师、同学交谈过程中,每个人都可以发现很多感兴趣的东西,这都可能成为选题。一个人要学会在平凡中发现火花,发现亮点,并及时地捕捉它。切不要轻看细微的火花,科学上许多大发明就来自这些平凡而细微的火花之中,比如牛顿发现地心吸引力就是从苹果落地中得到启示的。这里所谓“火花”就是文学创作中“灵感”一类的东西。有了“灵感”,就会有创意,就可能引发思维的溪流,渲泻成文。
(三)从自己的强项展开。一个人不可能样样精通,要善于发现自己的强项,从年轻的时候就注意培养自己的强项,这可以说是成才的基础。如果对自己的强项不了解、不意识,朝三暮四,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终将一事无成。这里所谓强项,就是相对而言,自己在某一方面的天分好,悟性快,灵感多,比其他人突出。实践证明,如果选题既是本人的爱好,又是自己的强项,将会更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写起来心驰神移,酣畅淋漓。
(四)从现实与理论的结合中取材。值得注意的是,既不要选太冷僻、离实际太远、过于抽象的纯理论的题目,也不要选大家都在讲、都在写,炒得很烫的题目。选别人都在写的题目,无疑增加了写好的难度,鹦鹉学舌,鲜有新意,很难创新,很难体现出自己论文的学术价值。而选别人没有写过的题目,也有很多难处:自己的实力够不够,知识水平能否达到,资料能否充分掌握,这都是问题。我主张从理论与现实的结合上选题,既不是纯理论的,也不是纯实践的。更主张从与时俱进的角度,选时代感、现实性比较强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总之,选题视野要放宽,要多角度思考,反复筛选、比较,选择适合自己的题目。
(五)从小题入手。实践证明,论文选题还是稍小一点好。小题可以大作,一个小题把它做大了,说明你认识深刻、分析全面。写文章最忌讳大题小作,题目很大,驾驭不了,内容很空,写出来顾了这头顾不了那头。而且,面面俱到又必然难以突出中心,难以抓住要害,很容易流入泛泛而谈,空对空地叙述。反过来,小题大作便可以纵横捭阖,游刃有余,可以写得深刻、细腻、透彻,从而更精彩,更有说服力。
二、构思
学位论文的写作标志着研究生的学习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特征,一是由分散地、广泛地摄取知识,转变为集中地、专一地对特定的领域进行深入钻研;二是由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地运用知识;三是在消化自己已学过的全部知识的基础上,独立地展开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因此,这既是学习的延续和深入,又是独立研究的开始,需要超乎寻常的集中思索和周密构思。
(一)内容上。要有完整性:论述问题全面,而不是顾此失彼,挂一漏万;要有科学性:道理说得清楚,言之成理,持之有故,能够以理服人,符合规律;要有逻辑性:思维符合逻辑,顺理成章,不是东拉西扯,让人读不懂,让人理解不了;要有实用性:在实践中站得住脚,是可操作的,而不是主观的东西。经济学的生命就在于实践,如果仅是纸上谈兵,不能操作,文章也是失败的。要做到这一点,我主张研究生写学位论文期间,要安排一些时间到基层、到农村、到企业去进行一番调研,以取得足够的感性认识。
(二)方法上。这是最重要的。看一个人有没有研究能力,就是看你有没有深刻的洞察力、敏锐的反思力、丰富的想象力。而这一切都需要以科学的研究方法为前提。学术研究的实践告诉我们,方法是独立研究的基础,是衡量学术水平最重要的标志,也是研究生学习期间最要下功夫钻研、掌握的。
科学的研究方法可以举出这样一些:
1.由具体到抽象。写文章不能一会儿是现象,一会儿是本质,一会儿在交代概念,一会儿又在谈现实生活中的东西,搅来搅去,看这种文章让人糊涂。
2.由抽象到具体。先交代、分析概念,后写具体东西,也就是由本质到现象,这是教科书中经常运用的科学方法。这种方法经过了由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过程,然后再由抽象回到具体中。由抽象到具体,一般说只是研究成果的表述。这是马克思《资本论》用得最多的科学方法。
3.逻辑与历史的一致。逻辑与历史的一致是方法论的一个规律,逻辑推理的过程也就是历史发展的进程。比如,列宁讲资本主义自由竞争必然发展为垄断,垄断以后才有资本输出,资本输出以后才有国际间经济的融合,才有对世界领土的瓜分。所以,列宁关于帝国主义的五个特征是不能颠倒的,它体现着逻辑的基点与历史的基点的一致性,逻辑的进程与历史的进程的一致性。论文内容的推理过程、叙述过程要与事物发展过程相吻合,这为论文严密的科学性,深刻的说服力提供了保证。
4.规范与实证相结合。规范的方法是研究“应当怎样”,如制度、体制应当怎样安排,旨在揭示其发展的必然趋势;实证的方法是研究“怎样才能实现这种安排”,运用什么手段、措施,经过什么过程,从实践中去证明它怎样才能达到这个规范。有的文章只谈应当如何,而对实际怎么办、怎样才能达到这个目标,就没有考虑,没有分析;而有的文章又只讲今天怎样搞,现实经济生活中是如何运行的,但没有揭示怎样才是符合经济规律的运行,今天的实践最后必然要达到什么样的规范。这都容易产生片面性。
5.定量与定性相结合。不能只有定性分析或只有数量分析,要么定性很抽象,没有数量界限的引入和数量的分析,要么只有数量关系,没有本质的描述,全是抽象的数学公式,把生动的经济生活搞得索然无味,甚至很晦涩,看都看不懂,这两种倾向都要避免。定性既不是全部都只用文字表达,也可用表格、数字定性,定量也不尽是数字排列,公式堆砌,数量分析中也应当贯穿本质的揭示。任何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统一,解剖、分析事物既要定性也要定量。特别在分析事物发展阶段性时,没有量的分析不可能体现阶段性,同样,没有揭示出部分质变也不能鲜明表现出阶段的特征,量变与质变是相辅相成的。
6.研究方法与表叙方法的联系。研究、思考问题的方法与表述的方法可能是共同的,但更多的是表述方法与研究方法是反方向的。研究时从具体到抽象,叙述时则从抽象到具体。写作硕士、博士论文时一定要有方法论的意识,千万不能盲目。研究方法与叙述方法究竟是顺向还是逆向,头脑一定要清楚。掌握了方法,写作时才胸有成竹,不会混乱。
7.其它方法。如比较法,要善于横向、纵向比较,进行不同历史阶段,不同层次的比较,但参照系要恰当。还有归纳法、解剖法、分解法、控制论方法、系统论方法等等,这里就不一一细说了。
总之,作为一篇高质量的硕士、博士论文,离不开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科学的研究方法。掌握了科学的方法,就会为创新奠定基础。学社会科学绝不要人云亦云,拾人牙慧。现在研究生中有一种倾向,就是认为西方经济学理论都是正确的,几乎没有人提出西方的那些理论观点,是在什么历史条件下提出来的?有什么局限性?有没有值得商榷的地方?社会科学研究最忌讳盲从。人同我异、人异我同才有自己的创建,别人看到共同的,自己要看到差别;别人看到差别,自己要看到共同点,才是有水平的。做任何事都要有创新的意识。怎样创新?科学的方法是关键,没有科学的方法不可能创新。连马克思主认唯物辩证法都未掌握,何谈创新?只能是胡思乱想。写文章绝不能用概念论证概念,一个概念还没有交代清楚,却又引入另一个新概念,这是缺乏说服力的。有意识地自觉掌握和运用科学的方法论比掌握具体的知识、具体的观点更难。只读一篇文章是难以得出方法论结论的,要多看文章多学习,才有可能掌握科学的方法论。
三、准备
(一)资料与理论的准备。既要准备资料,也要准备理论,二者缺一不可。光有数字资料、没有观点不行;光有观点、没有数字资料也不行。
关于资料准备。经济学要讲量,没有数字,没有统计资料不行。现在同学们所处的时代,是资料爆炸的时代,资料不是少而是多,多得看不完,理不清,各种资料都有,比较复杂。怎样驾驭资料,消化资料?这也是写论文必需要考虑的问题。一开始就要重视搜集各种统计资料,不断积累资料。若开始写论文时才找资料,就很被动,容易产生盲目性。反之,若从读研究生开始就在想题目、思考论文写作,搜集资料,考虑、准备了2—3年,脉络就会很清楚。收集资料不难,关键是对纷繁重叠的资料要进行考订、辨析,要有分析、取舍、整理,要把别人的资料变成自己的资料。学会自己动手准备资料,这是每一位研究生的基本功。不能设想一个连资料也不会查找、搜集的人,可以独立地从事经济理论的研究。此外,还要注意资料的真实性,尽量多用国家正式公布的统计资料,不能道听途说,不能不加分析地转摘、借用别人的资料。
关于理论准备。现在研究生写论文,最大不足是马列主义理论准备不足。西方理论准备了一大堆,各种曲线、公式、模型、各种观点应有尽有,但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却准备得很少。这是一种很不好的偏向,甚至是错误的偏向。须知,要做经济研究没有马列主义经济理论指导,科学价值总是有限的,而且很容易出差错。强调马列主义理论并不是讲要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那些原话,而是说要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功底,要熟悉马克思主义揭示的社会经济运行的基本原理,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我们应当针对自己的研究题目,有意识地提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曾在什么条件下论述过,怎么讲的?今天看来哪些是对的,哪些要充实,哪些要发扬?这一点大家千万不能忽视。马列主义理论必不可少,它对你研究思考问题只会有帮助,不会对你有任何损害。我们应当把理论准备的过程,当成学习、提升自己理论素养的最好机会,当成帮助自己消化已学知识的“胃舒平”,当成启发自己理性灵感的“酵母片”,百倍地珍惜它、看重它。
(二)提纲。写硕士、博士论文没有提纲不行。提纲必须由粗到细。有了选题后,先分几个大的部分阐述,然后才是具体的观点排列,叙述方法的选择。每一部分论述几个什么问题,每个问题有几个要点,从哪几个方面展开自己的分析都要细化。这样纲举目张,脉落了然,重点突出,层次清晰,方可动笔。连理论观点都没有概括出来,都没有搞清楚,只有几个模糊糊的大框框、大构架,就动手写文章必然是失败的。如果连观点都概括不出来,说明你还没有把问题吃透。必须把自己的观点用很准确的语言表述出来,作为提纲写出来的,才能下笔。在提纲、粗纲、细纲上下功夫是很重要的,很值得的。提纲越详细,写起来越得心应手,因为把承上启下,过经过脉的地方都考虑到了。如果提纲很粗。观点也不明确,观点之间的关系也没搞清楚,写起来必然很吃力,很可能写得很混乱。
四、写作
郑板桥讲过,“胸有成竹”就是要由“眼中之竹”变成“心中之竹”,再由“心中之竹”变成“手中之竹”。写文章是一样的,由观察事物、分析事物到提升成概念、观点,再将概念、观点完整、准确地表述出来。硕士、博士论文不能没有创新。创新就是要有自己的见解,自己的论证,有自己独特的方法,要体现自己独特的知识结构。要写出自己的创意,自己的风彩,这不仅需要知识日积月累,思维逐步深化,表达不断提升,还需要“敢为天下先”的理论勇气。当然也不要把创新神秘化。观点有创新,资料的整理也有创新,方法的运用更有创新,批判是创新,补充是创新,继承、归纳也有创新。具体写作时有几点需要注意:
1.以学生、学者的身份写论文,不要居高临下,不要以“师爷”的身份讲口气很大的话,不要乱作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不要轻易对任何一种观点、一种理论、一种经济现象作肯定或否定的结论,注意辩证思考,科学表述。
2.集中精力,集中时间,一气呵成。写文章思维连贯性很重要,最好不要中断。中断了再写,往往事倍功半。
3.先易后难。学位论文往往内容多,可以先写最熟悉的、资料掌握最充分的。
4.要善于捕捉、记录“灵感”。思想的火花不是随时都会闪现的,往往转瞬即逝,一定要抓紧记下来。但是,也不要抱着“一鸣惊人”的不切实际的想法。做学问要脚踏实地,循序渐进,刻苦思索,甘于宁静。
5.边写边改。文章不怕改、不怕放,放几天,可能又会有新的体会。硕士、博士论文更要多改、反复改。要有“十年磨一剑”的精神。要敢于忍痛割爱,战胜自我,不能过于自信,认为自己的文章尽善尽美,穷尽了真理,没有修改的必要,肯定是不行的。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善于否定自己。论文要有专业性,也要有通俗性,把突出的精华部分交待清楚就很不错了,不可能通篇都是创新,都是精华。
五、关于文字技巧
这里扼要讲几点:一是增加可读性、通俗性。经济论文要写得生动,通俗易懂,要替读者考虑,多用短句,少用长句。不要用刻板无味的议论挤走鲜活的现实,不要用抽象的概念淹没生动的表达,不要用晦涩难懂的词汇代替通俗的语言。行文生硬、死板、教条,算不上好文章。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人们日益关心经济生活,经济类文章要让没有学过经济学的人都看得懂,才是有水平的。当然,学位论文有自己的专业性,但在我看来,经济学的专业性同它的通俗性、适用性、群众性不仅不矛盾,反而宁可说是一致的。二是留有余地、层层递进。不要一开始就把后面的话说完,这是初学写论文的人容易犯的一个毛病。要由浅入深、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三是引文一定要注意准确性。引原文要引最能说明观点的精彩部分,既不要用别人的话代替自己的阐述,也不要断章取义。概括性引文更要准确,不要曲解了别人的原意。特别是作为论证依据的话,更要注意依据本身站不站得住脚。有的同学把西方经济学家的话全都当成最可靠的理论依据,作为最主要的论据,其实这也要因事而异,不可一概而论。
最后,我还想说,学位论文不一定要硬性规定字数。文章写得过于冗长,简单的道理绕来绕去,“牛皮扎,扎牛皮”,不仅读者读起来费劲、费时间,而且必然会冲淡自己的重点和精华。尤其在当今提倡说短话、写短文的情况下,硬性强迫博士论文必须10万字以上,我以为是不足取的。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以讲清问题为目的,这不多好吗?出精品,而不是滥竽充数,这应当成为每一位研究生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