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请注明来源:毕业论文 myeducs.cn 需要其他论文可去论文范文查找。免费毕业论文下载
“以灵魂的名义 阅读王小波” “以灵魂的名义 阅读王小波”
王小波是独特的,他的文字也是独特的,仿佛不是这个时代所能拥有,于是他走了。仿佛他来只是为了给这个世界一道闪电,擦亮许多人的心似的。
“这个世界,有很少的人是睁着眼走路的,你是一个。我们大家都爱你。”
王小波52年生于北京,97年逝于北京,45年间莲花般的开落,竟成就了文坛上永恒的诗意。我想我读王小波的时候首先是青铜黑铁、黄金白银这种金属的特质给了我坚硬的想象。
王小波的文字有着“特立独行”的行踪,以无辜的语气,一本正经地谈论荒诞以及一无正经地谈论真理。“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这些儿时的记忆中的荒诞几乎成了他所有文字的源泉,也是他全部价值观的支撑。他在《我的精神家园》里郑重其事地提出三个理想:凡人都爱智慧、凡人都爱异性、凡人都爱有趣。这大略概括了他思想深处的价值体系。而在提倡个性张扬的新世纪,人们误解了“特立独行”的含义,把极端当个性,把恶搞当智慧。我提倡人们多看看王小波,感受一下个性的真正魅力。
他的作品的另一个特色是毫不忌讳地谈论性爱,这在那个时代是非常惊世骇俗的。他的小说的主人公“王二”总是身高一米九多,长相凶恶,性欲极强,这在他的成名之作《黄金时代》及其后的《白银时代》里有着恰到好处的表现。在《黄金时代》的序里,小波非常推崇杜拉丝的《情人》,他说小说就要如此精致剔透。也许是中西文化的差异,也许是个人价值观的不同,我没读懂《情人》,却为《黄金时代》折腰。劳伦斯将性的负面变为正值,公然提出性就是美,性就是男女交往的精髓,并将男女主人公的性关系,以浪漫唯美的诗意来表现。王小波的《黄金时代》,则在对以往道貌岸然的反讽中,将性价值中立化,他的智慧和大胆独特得让人五体投地。
王小波语言第三个特质怕是最大的特色了,那就是幽默,在他的散文《一只特立独行的猪》中有很显著的表现。林语堂在数十年前就大力提倡幽默文学,他定义的幽默是一种灵性文学,如冰块游戏于水中,我倒觉得这和近期有人提出的才子散文貌似同道。从当初的梁实秋、钱钟书、董桥、甚至胡兰成,近来应该算上余秋雨。读其文如天花乱坠却又嘎嘎独造,文字之精致对我而言如空中阁楼不可企及。王小波的幽默是一种市井的幽默,亲切之间俯仰可拾,没有丝毫做作,因而赢得了我们这类“粗人”的喜爱。幽默,不仅需要学养与才情,同样也需要一个良性的氛围。这种氛围要求听者拥有同样的兴趣与机敏,更要一种积极宽容的品评。我不敢说所有人都会喜欢王小波的散文,正是基于我对所谓“灵性散文”的怀疑,真正意义上的幽默永远是一种善意的表达,所以王小波调和了他的理智与情感,试图建立他的公正和谐。从鲁迅到王小波,中国文人的幽默常常是一种悲剧性的操作。而诸如马克·吐温《竞选州长》、安徒生《皇帝的新衣》这类政治幽默,无一不以其民族深厚的幽默传统为依托;美国电影和书籍可以拿总统、议员寻开心,而中国的人民过于正统,要形成这种无所畏惧的幽默环境,尚需时日,这大概也是王小波一生的遗憾。
翻了翻他的 《理想国与哲人王》,其间有很多文章是收录在他的另外一个散文集《沉默的大多数》中,事实上这本集子里的第一个文章就是“沉默的大多数”。曾经在一个我最爱的电台“文化星空”听陈静读过。他的《极端体验》、《沉默的大多数》、《救世情结与白日梦》等篇,均直指现世中的尴尬处,以其特有的智慧与巧思,将世人熟视无睹的呆滞目光激活。以引起疗救的注意,至于那篇《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虽是一篇被笑料包裹的故事,却不失为一支悲剧性的挽歌。王小波的论述方式是:坏就是坏、好就是好,让我们先言尽于此。至于如何变的,是另一个问题。他尊重经验,崇尚理性和智慧,把低智、偏执、思想贫乏看作最大的邪恶,而这,正是我们这个时代需要的素质。
“当我跨过沉沦的一切 /向着永恒开战的时候 /你是我的军棋”这是王小波写给李银河的一封信里的用他自己的话说是“诌了一首歪诗”,其实我很同意王同志如此评价他的那首诗。当我仔细读来,这后三句诗,引起我的注意。在很多的文章中很煽情地写道:王小波把李银河称为自己的“军棋”。在这句话里,我展开过非常积极的幻想,就像每当我读到一些文章说到北京、北大、清华园、北岛,我就感觉到一种厚重,文化的情愫生起,我认为“军棋”这句话或是诗还有冰山一角外的精神象征,而其中包含的千言万语,大概只有王小波和李银河两人知晓。
王小波的还有一本集子是专门收录他与李银河的通信的——《爱你就像爱生命》,我没有阅读过全部的信件,说实话,我有点不好意思仔细看下去。那些信是写与78年的五月份,那30多年后的我,(我相信我们的大部分人)应该写不出那么多“肉麻”的话。在爱情宣泄的今天,在自由至上的今天,我仍然很惊讶当时他们之间的热烈直露的表达。每封信的开头一律是“你好啊,李银河”,王小波果然是幻想的,他每天的鬼想法总要不厌其烦地诉说。我想对于李,王不只是她的爱人,她这么描述小波:“在我心目中,小波是一位浪漫骑士,一位行吟诗人,一位自由思想家。”所以,一位评论家说他把“情书写在五线谱上”再恰当不过了。好一个绵延不断的浪漫的五线谱!
小波走后,有人收集了他遗留的照片、影像,并对其生活中的各色人等进行了采访,整理成小波回忆录。整个资料并不长,只有短短的半个小时,采用的是非常复古的黑白影片,却清晰地再现了小波不羁、乐观的形象。也许,只有不羁,才是对小波最贴切的描摹,也只有不羁,才能衍生出如此惊艳的文字和思想。
天堂的小波一定知道,穿越生死,也有属于他的白色的爱,正如舅舅情人对小青说:他爱她,他对她充满了绿色的爱。
我对小波也充满了绿色的爱,他的作品,他的人格,我们大概只能用灵魂膜拜,用灵魂阅读。
最后,以此做结:“从来不想给你找什么墓地,因为你根本无须埋葬”。“以灵魂的名义 阅读王小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