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于大家对相关资料 十分关注,我们编辑小组在此为大家搜集整理了“中文著作的注释要求”一文,供大家参考学习!
(一)首次引用
引用的资料第一次出现在注释中时,一般中文著作的标注次序是:著者姓名(多名著者间用顿号隔开,编者姓名应附“编”字)、文献名、卷册序号、出版地、出版单位、出版时间、页码。
1、专著
吴冷西:《十年论战——1956-1966中苏关系回忆录》(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第13页。
梁守德、洪银娴:《国际政治学概论》,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4年版,第36页。
阎学通等:《中国崛起——国际环境评估》,天津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68页。(作者三人以上,可略写为XX[第一作者等]”;出版社名称已包含地名,不必重复注出。)
2、编著
倪世雄主编:《冲突与合作——现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评介》,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71页。
3、译著
应在著者前用方括弧标明原著者国别,在著者后标明译者姓名。
[美]孔飞力:《叫魂》,陈兼、刘昶译,上海,三联书店,1999年版,第207页。
4、期刊杂志(期刊指月刊、双月刊、季刊、年刊等,杂志指周刊或半月刊))
吴承明:《论二元经济》,《历史研究》,1994年第2期,第98页。
李济:《创办史语所与支持安阳考古工作的贡献》,《传记文学》(台北),第28卷第1期(1976年1月)
阎学通:《中国面临的国际安全环境》,《世界知识》,2000年第3期,第9页。
5、报纸
符福渊、周德武:《安理会通过科索沃问题决议》,《人民日报》,1999年6月11日,第1版。(此例适合署名文章)
《朝韩首脑会晤程序大多达成协议》,《中国青年报》,2000年5月12日,第6版。(此例适合不署名文章或报道)
6、通讯社消息
《和平、繁荣与民主》,美新署华盛顿1994年2月24日英文电。(写明电文题目、通讯社名称、发电地、发电日期和发电文种)。
7、政府出版物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研究室:《中国外交——1998年版》,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8年6月,第768页。
8、会议论文
任东来:《对国际体制和国际制度的理解和翻译》,提交给“全球化与亚太区域化国际研讨会”的论文,天津,南开大学,2000年6月5日至16日,第2页。
9、学位论文
孙学峰:《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研究方法20年——1979-1999》,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硕士论文,2000年1月,第39页。
10、未刊手稿、函电等
标明作者、文献标题、文献性质、收藏地点和收藏者,收藏编号。
“蒋介石日记”,毛思诚分类摘抄本,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
陈云致王明信,1937年5月16日,缩微胶卷,莫斯科俄罗斯当代文献保管与研究中心藏,495/74/290。
(二)再次引用
再次引用同一资料来源的资料时,只需注出作者姓名、著作名(副标题可省略)和资料所在页码;如在同一页且紧接同一资料来源的上一注释,可以用“同上”(论文)或“同上书”(著作)代替作者姓名、著作名。
吴冷西:《十年论战——1956-1966中苏关系回忆录》(上),第13页。
同上书,第45页。
(三)转引
将原始资料出处按上述要求注出,用句号结束。用“转引自”表明转引,再把载有转引资料的资料出处注出来。
胡乔木:《胡乔木回忆毛泽东》,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88-89页。转引自杨玉圣:《中国人的美国观——一个历史的考察》,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8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