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学提醒】:本文主要为网上学习者提供分析张艺谋影视作品中民俗的运用,希望对需要分析张艺谋影视作品中民俗的运用网友有所帮助,学习一下吧!
资料包括: 论文(3页3649字)
说明:摘要:“
分析张艺谋影视作品中民俗的运用”在张艺谋的影视作品中随时可见民俗的痕迹,从《黄土地》到《我的父亲母亲》,民俗在其影视作品中都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展示了中华民族特有的风俗和风情,在全球化语境中拓展了民族电影的生存空间。
关键词:张艺谋 电影 艺术
从民俗入手展开对民俗本性和民族精神的思考,已是电影制作中的一个倾向。影视是一门综合艺术,集各门艺术之所长,用视听语言的手段表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民俗与影视的结合是一种必然,民俗为影视的创作提供丰富的题材和资源,影视对民俗的复制整合,真人实物的现场记录,使其具有了文献价值。民俗在影视作品中不仅可以起到点缀陪衬的作用,它能有机的与影视作品融为一体,并担负多种叙事功能。民俗在影视作品中可以起到刻画细节,为人物提供具有民俗氛围的生存环境的作用。
在张艺谋的影视作品中随时可见民俗的痕迹,从《黄土地》到《我的父亲母亲》,民俗在其影视作品中都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展示了中华民族特有的风俗和风情,在全球化语境中拓展了民族电影的生存空间。下面就张艺谋影视作品中民俗的运用来做些分析:
1张艺谋影视作品中民俗运用的特点
1.1用虚构的民俗意象承载影片主旨
张艺谋在其影片中使用的大量民俗并不是从现实生活中直接照搬过来的,《大红灯笼高高挂》中“点灯、灭灯、封灯”等一整套仪式,捶脚的程式、各房傍晚听召的仪式都是民间风俗中所没有的,这是张艺谋挖掘民俗的艺术精神,创造性的理解和表达民俗,努力超越普通形态的民俗,在抽象到实证的过程中,寻找民俗艺术精神的影像化表达的结果。作为虚构的民俗意象,点灯封灯的民俗整体上是符合中国民俗意象的。灯笼的使用是中国有形物质民俗的一种,是和喜庆节日俗联系在一起的,红灯笼喜庆的颜色与影片内涵有着鲜明的对比,红灯笼每一次热烈的高挂,与陈家大院里女性的命运有着鲜明的对比,加剧了影片的视觉效果和冲击力。
红灯笼及围绕红灯笼的一系列民俗成为影片表现的主题,而人成了抽象的象征符号,甚至影片中男主人公陈佐千都没有一个正面,在封建礼教的奴化下人各自展露丑陋的一面。影片通过大红灯笼高高挂这一民俗虚像的大肆营造,鲜明的传达了封建礼教导致妇女悲惨命运的主旨。
目录:1张艺谋影视作品中民俗运用的特点
1.1用虚构的民俗意象承载影片主旨
1.2民俗成为影片描写的主题
1.3运用民俗营造视觉化奇观
2民俗运用的评价
参考文献:1、乌丙安 《中国民俗学》 [M]辽宁大学出版社 1985年版
2、林邵峰 《视觉英雄张艺谋》[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5年版
3、张艺谋 《当代电影》[J]我拍黄土地 1987年1期
4、张一川 《张艺谋神话的终结》[M]河南人民出版社 1998年版
5、申载春 《山西师范大学学报》[J]民俗的影视整合及审美价值 2003年1期
6、张艺谋 《当代电影》[J]唱一支生命的赞歌 1998年2期
作者点评:分析张艺谋影视作品中民俗的运用——保证原创,结构完整,适合论文期刊发表,毕业论文,评职称,毕业答辩用,我处还有各专业完整版
原创论文,欢迎站内信咨询!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