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免费论文 原创论文 论文搜索 原创论文 网学软件 学术大家 资料中心 会员中心 问题解答 原创论文 大学论文导航 设计下载 最新论文 下载排行 原创论文 论文源代码
返回网学首页
网学联系
最新论文 推荐专题 热门论文 素材专题
当前位置: 网学 > 网学资源大全 > 艺术论文 > 正文

不即不离——谈“心理距离”之于审美鉴赏

来源:http://myeducs.cn 联系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作者: admin 发布时间: 13/09/05
【网学提醒】:本文主要为网上学习者提供不即不离——谈“心理距离”之于审美鉴赏,希望对需要不即不离——谈“心理距离”之于审美鉴赏网友有所帮助,学习一下吧!

资料包括: 论文(2页2600字) 
说明:
万象皆有美,却非人人都能觅得。正如罗丹所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那么人的眼睛怎样才能发现美呢?英国学者爱德华&
#8226;布洛提出的“心理距离”①说,认为我们若要发现周围事物的美和诗意,就必须在事物与我们的利害考虑之间,插入一段适当的不即不离的“距离”。

记得初次接触“心理距离”一词是在戏剧课上,那时以为演员的诠释与观众的接受,剧本的离奇与生活的现实之间存在着就是所谓的“距离”。现在看来,实在偏颇,“心理距离”说中的“距离”,不是指时空相隔的长度,而是指心理的距离。最早把“心理距离”作为一种美学原理提出来的就布洛,1912年他发表了题为《作为艺术中的因素和一种美学原理的心理距离》的长篇论文,提出了完整的“心理距离”说。布洛对当时艺术研究中采用的形而上学方法深为不满,他认为在审美态度中存在着某种心理因素,也就是对事物要采取一种非实用的、保持一定距离的态度,而那种对于事物采取一种直接的,如伦理的、经济的、理智的、实用的功利态度则与艺术和审美无关。他认为“心理距离”是一个内省的发现,只有这种心理距离才是真正的审美原则。布洛认为,所谓“距离”,就是介于我们自身与我们的感受之间的间隔,是我与物在实用观点上的隔绝,是距离使得审美对象成为“自身目的”,是距离把艺术提高到超出个人利害的狭隘范围之外,而且授予艺术以基准的性质。
“心理距离”说的核心是强调审美体验的无关功利的性质。但是,在这里我并不是想探究它关于物与有无功利性的关系,而是想谈谈关于“距离”的看法。因为讲的是“距离”,那么就有一个远近的问题,在审美鉴赏活动中,“心理距离”是近些?还是远些?究竟造成怎样的“心理距离”为好?诸如此类的问题都是需要加以回答的,否则布洛的这种学说也就仅仅只是一种“说”罢了。
现实生活与舞台小说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鲁迅早有批评,他说:“……中国人看小说,不能用鉴赏的态度去欣赏它,却自己钻入书中,硬充一个其中的角色。所以青年看《红楼梦》,便以宝玉、黛玉自居,而老年人看去,又多占据了贾政管束宝玉的身份,满心是利害的打算,别的什么也看不见了。”为了避免这“满心利害的打算”,便要使自己的心理跟对象“正常视象”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就譬如家庭暴力剧《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人艺演员冯远征把安嘉和那个道貌岸然的施虐者形象演绎的丝丝入扣、惟妙惟肖,以致于在戏热播后人人都冲着冯远征骂他是个打老婆的坏人,更有大妈在路上拽住他就问为什么要打老婆。人物塑造的深入人心,却带来了某些接受者的“异常视象”。戏是一种“假定”,是一种“虚构”,他们错就错在把演戏当成了真实的生活,当成了与自己的利害相关的事情,混淆了艺术与真实生活之间的界限,看戏的必要“心理距离”消失了,他们采用的是实用的态度不是审美的态度。
“距离”是一种心理状态,即可获得也可丧失。布洛认为在两种情况下距离会丧失,一种是距离太近,另一种是距离太远。这就是所谓的“距离的自我矛盾”,不论是“差距”还是“超距”,其实都是“失距”。对每一个人与某一种事物来说,审美经验都有着一个适当的距离,且仅仅是一个,它是因人而异、因事而异的。在艺术家和公众之间、不同的艺术种类之间,在心理距离的保持方面都是不同的。布洛认为,在艺术创作和欣赏领域,最佳距离是那种最近距离而又没有丧失距离的那种状态——“不即不离” ②。
“心理距离”太近就会把艺术把现实混淆起来,但是把它拉的远远的,完全的“静观”,就会丧失对作品所传递的思想情感的触碰,无动于衷,不入迷,不忘我,只是一味注重作品本身的技巧也是不行的。 这也就是说出现了“二律背反”。一方面,艺术作品是否能感动我们,引起我们的共鸣。这与艺术作品所描绘的生活情景跟我们自身的独特的生活经验、体会相吻合的程度成正比。艺术作品中所描绘的生活情景与我们的个人经历愈是吻合,我们对艺术作品的领会就愈是深切入微,艺术作品就愈是能打动我们。另一方面,艺术作品所描绘的生活情景与我们的生活经历愈是贴近,我们就愈容易把作品的艺术世界与自身的生活经历混为一谈,我们也就愈容易从艺术世界退回到自身经历的现实世界。这样,愉快的审美鉴赏就可能变成一种痛苦的自伤身世了。两条规律似乎是不相容的。第一条规律强调欣赏时距离要小,第二条规律则强调欣赏时距离要大,所以布洛称为“距离的内在矛盾”③。对于审美鉴赏来说,人们还是主要注重第一条规律,强调“共鸣”,进入“角色”。像郭沫若的《女神&
#8226;序诗》中说“你去,去寻那与我的振动数相同的人;你去,去寻那与我的燃烧点相等的人。”但是,往往很多作者和读者因为没有处理好这种“等值”而走向了另一条道路……
参考文献:
①爱德华•布洛:《作为艺术中的因素和一种美学原理的心理距离》,见《美学译文》,1982
②《朱光潜美学文集》第一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P25
③爱德华•布洛:《作为艺术中的因素和一种美学原理的心理距离》,P100
④王国维:《人间词话》
⑤车尔尼雪夫斯基:《论艺术对现实的审美关系》(译名《生活与美学》)

  • 上一篇资讯: 交响乐欣赏论文
  • 下一篇资讯: 枪击事件背后的深思——观Bowling for Columbine后有感
  • 相关资讯

    网学推荐

    免费论文

    原创论文

    文章排行榜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论文首页 | 论文专题 | 设计下载 | 网学软件 | 论文模板 | 论文资源 | 程序设计 | 关于网学 | 站内搜索 | 网学留言 | 友情链接 | 资料中心
    版权所有 QQ:3710167 邮箱:3710167@qq.com 网学网 [Myeducs.cn] 您电脑的分辨率是 像素
    Copyright 2008-2015 myeducs.Cn www.myeducs.Cn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090030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