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学提醒】:本文主要为网上学习者提供数字化时代的哲学问题,希望对需要数字化时代的哲学问题网友有所帮助,学习一下吧!
资料包括: 论文(6页7577字)
说明:文学家用诗意的笔触去描写这个时代:当人类仅仅通过身体接触而进行交流,而是以物理接触为主要手段时,构成了人类的第一种接触;当人类发明了语言、文字,通过纸张、书籍、传媒等不同文字表现形式表达喜怒哀乐七情六欲之时,就有了人类的第二次接触;当人类对客观世界形成了理性思考,“哲学家总是试图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重要的是改变它”(马克思语),于是就形成了以心理哲理分析为主体的第三次接触;当今天灵魂以比特的形式,载于光纤之上,遨游于广袤的网络空间,人类就开始了数字化的第四类接触。
在已经过去的半个世纪中,计算机虚拟现实(vR)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与融合,已经把虚拟社区、虚拟医院、虚拟课堂、虚拟战场……这些人机互动、虚实相生的特殊物质形态带人我们的确可以真实体验如同身临其境的感知世界。换句话说,现在人类已经可以在许多领域通过赛博空间(指全球范围为数众多的可以被远程访问的
计算机网络,包括因特网、公告牌系统网络菲多耐特等,它们都可以与虚拟现实技术相互融合,为虚拟实践活动提供人机界面)的虚拟实践去操纵现实世界原先的可能或不可能,进而证实可能、变现可能和预演不可能的可能。
一.虚拟实践的特征
无疑,当代赛博空间虚拟实践的出现,正是人类实践活动的重大发明和创造,是人借助实践的力量来解决理论的对立,进而否定教条和绝对化。从赛博空间的技术特性中可以看到:虚拟实践的对象化必须依赖模式识别、全息图像、自然语言理解(如心理学的知觉和表征理论)和新传感手段等多媒体、多通道的集成技术来提高人机交互的自然性和高效性,实现三维空间、沉浸感的逼真输出。在一个典型的
计算机系统生成的虚拟世界里,人的活动也就构成了虚拟实践。虚拟实践第一次使人的实践对象不再是纯粹形式的外部物质世界,而是以信息符号处理转换作为实践手段、将在人工智能和感官体验基础上扩展的语言符号系统再造成虚拟的语言符号系统,来构建人的创设对象。
正如我们所知道的,自然的语言符号系统也可以兼容触觉、嗅觉、味觉等其它感知元素,这正是赛博空间集成技术系统再造和扩展虚拟的语言符号系统的现实来源和实践依据。虚拟实践不是空穴来风,它所包含的精神活动不能没有物质载体,更不可能脱离人而独立存在。
目录:一.虚拟实践的特征
二. 虚拟实在与人类的关系
参考文献:1.论虚拟实践 章铸 吴志坚 南京大学学报 2001/1
2.虚拟世界与人类文明 汪建 汪业周 扬州大学学报 2001/1
3.数字化文明与人类命运 孔伟
4.信息时代数字化生存的思考 葛秋萍 殷正坤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1/5
5.迎接21世纪生命科学的新时代 谭文斌 朱定尔 医学与哲学 1998/9
6.虚拟试验:从思想实验到虚拟现实 赵时亮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1999/12
7.同一家园中的人与机器 陆枫等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0/6
8.论电子商务 管信林 安徽大学学报 2000/11
9.海德格尔与科学哲学 吴国盛 自然辩证法研究 1998/9
10 现代电子
计算机的哲学思考 陈庆平 娄底师专学报 1996/12